编辑推荐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研究与实践》全面介绍了用于有效控制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的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提供了针对湖泊上游平原河网区以地表径流形式出现的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控制湖泊上游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的前置库系统理论和技术
·有机组合了自主研发和综合集成的多种生态工程技术,是一本实用手册
·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相结合,浅显易懂,易于掌握
·涵盖生物学、生态学、水文学、环境水力学、生态工程等领域相关知识
·可广泛应用于平原河网和湖区周边圩区污染负荷削减和水体净化
内容简介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研究与实践》在总结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中“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前置库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发的生态植物栅、生态透水坝、生物浮床、生物操纵等技术与集成的生态河道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全面介绍了在国内外首次开发的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重点阐述了湖泊上游平原河网地区以地表径流形式出现的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研究与实践》可供从事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永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域污染物环境过程模拟、河流水质和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湖泊富营养化和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环境风险预警与评价、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规划等。
张毅敏,博士,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学科首席科学家,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主题组专家,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河海大学、常州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水体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理论及技术、湖库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控防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名词、术语
1.1.1 前置库
1.1.2 湖泊富营养化
1.1.3 面源
1.1.4 生态治污
1.2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策略
1.2.1 富营养化外部控制机制
1.2.2 富营养化内部控制机制
1.3 面源污染控制策略
1.4 前置库概述
1.4.1 前置库发展过程
1.4.2 前置库用途
1.4.3 前置库水体净化基本原理
1.4.4 前置库研究内容
1.4.5 前置库工程技术设计
1.4.6 前置库优化管理
1.4.7 前置库适用范围与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章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构建与工程实践
2.1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构建
2.1.1 河网圩区
2.1.2 河网区前置库构建的控制因素
2.1.3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的基本结构
2.1.4 前置库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2.1.5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生态系统工程的净化机理
2.2 前置库技术的工程实践
2.2.1 前置库生态系统工程研究
2.2.2 工程所在区域现状
2.2.3 工程的范围与规模
2.2.4 工程建设与运行
2.3 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第3章 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3.1 农村地区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
3.1.1 农村地区面源污染研究方法
3.1.2 农村地区面源模型评价
3.2 前置库生态系统工程控制区域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3.2.1 典型圩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3.2.2 面源污染负荷模型
3.3 示范工程运行期间的负荷估算
3.3.1 示范工程运行期间的污染负荷估算
3.3.2 典型降雨年污染负荷估算
参考文献
第4章 面源污染物生态拦截系统
4.1 拦截系统特点与技术关键
4.2 生态拦截系统设计
4.2.1 拦截系统结构组成
4.2.2 主要设计技术参数
4.3 生态拦截系统平面布置与工程建设
4.3.1 平面布置
4.3.2 工程建设
4.4 运行效果与工程效益分析
4.4.1 农田湿地系统效益分析
4.4.2 水生植物栅拦截带效益分析
4.4.3 河渎生态台地效益分析
4.4.4 拦截系统水生植物的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生态河道
5.1 生态河道结构设计与组成
5.1.1 生态河道结构设计
5.1.2 主要设计技术参数
5.2 生态河道特点及关键技术
5.2.1 沉水植物二次污染解决技术
5.2.2 黑麦草冬季水面栽培技术
5.2.3 深水区沉水植物栽植方法
5.2.4 “环保-生态-经济”型生态河道构建技术模式
5.3 生态河道平面布置与工程建设
5.3.1 平面布置
5.3.2 工程建设
5.4 运行效果与工程效益
5.4.1 河道的生物量显著增加
5.4.2 河道景观改善
5.4.3 生态河道对氮、磷营养盐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
6.1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结构设计与组成
6.1.1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结构设计
6.1.2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结构组成
6.1.3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渗流计算
6.1.4 主要技术参数
6.2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平面布置与工程建设
6.2.1 平面布置
6.2.2 工程建设
6.3 生态透水坝与砾石床特点与技术关键
6.4 运行效果与工程效益
6.4.1 工程的水力特征及渗透特性
6.4.2 工程水质监测方案
6.4.3 工程净化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态库塘
7.1 生态库塘的结构设计与组成
7.1.1 生态库塘的结构组成
7.1.2 生态库塘的主要设计参数
7.2 生态库塘的平面布置与工程建设
7.2.1 平面布置
7.2.2 工程建设
7.3 生态库塘特点与技术关键
7.3.1 水生植物的筛选及组合技术
7.3.2 立体生态浮床技术
7.3.3 生物操纵技术研究
7.3.4 水生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7.3.5 陆生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7.3.6 固定化脱氮脱磷技术
7.3.7 生态库塘生态系统的特点
7.4 运行效果与工程效益
7.4.1 监测方案
7.4.2 生态库塘的工程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运行调控与长效管理技术
8.1 运行调控系统的构建
8.1.1 系统模型的建立
8.1.2 系统模型的概化
8.2 系统运行调控与影响分析
8.2.1 系统运行控制方法
8.2.2 系统运行对外环境的影响
8.3 工程运行实践与长效管理模式
8.3.1 工程运行实践
8.3.2 工程长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前言/序言
前置库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荐的流域面源治理与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一项工程技术。在湖泊、水库的来水入口处构筑小型水库,使携带流域非点源产生的污染物的水流在进入湖泊、水库前在其中得到净化,减少进入湖泊、水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控制湖泊、水库水体污染或富营养化。由于位于湖泊、水库的上游,构建的这种小型水库称为前库或前置库。在前置库中,为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和营养盐,综合利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技术,实为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因此,前置库又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缩影。
经典的前置库工程技术通常应用于中小型湖泊、水库,要求湖泊、水库的人流比较集中,人口附近具有构建前置库的地形条件,在水库应用较多。平原河网地区的湖泊、水库,尤其是太湖这样的超大型湖泊,由于入湖(库)河流的入口地区平缓,一般不具有构建前置库的地形条件。但是,根据前置库的基本原理,借助平原河网圩区的特定条件,构建前置库净化入湖(库)水流,控制和治理面源污染和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也是可能的。“十五”期间,为提供解决太湖和类似湖泊上游平原河网地区以地表径流形式出现的面源污染问题的实用技术,填补我国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空白,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开发了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技术,并做出工程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果,本书就是在这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
除了对经典前置库的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作简要介绍外,本书主要介绍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治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前置库工程技术。全书共8章,其中,第1章和第2章由张永春、张毅敏编写,第3章由张龙江编写,第4章由唐晓燕、胡孟春编写,第5章由胡孟春、唐晓燕编写,第6章由田猛编写,第7章由张毅敏、高月香编写,第8章由张龙江、胡孟春编写。吴小敏参加了示范建设和监测,席北斗等参加了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技术研究,刘超等参加了相关水利工程设计研究,并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相关资料,张毅敏对全书进行了资料汇总和统稿,张永春对全书各章节进行了修改和审定。朱月明、杨阳、林超、吴晗、陈晶等为本书的编写做了大量工作,在相关研究和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陈茂满、陈楚星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由于前置库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刚刚开始,这方面积累的经验不多,也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问题在所难免,诚盼批评指正。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研究与实践 [Pre-reservoir at River Network in Plain Area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研究与实践 [Pre-reservoir at River Network in Plain Area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平原河网区前置库研究与实践 [Pre-reservoir at River Network in Plain Area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