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有个不幸早逝的哥哥。从小被冷落的她原本希望取代哥哥,成为家中的重心,没想到爸妈却再生了妹妹。从此她不断祈求上帝快点带走妹妹,直到一场骇人大火……
本书初版于1956年。进入熟年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对人生似乎不再怀疑,反而开始相信罪与赎上天自有安排。本书透过生死攸关的奇情异境,深刻描摹姐妹两人不可思议的罪恶与情爱纠葛……
序幕 ·001
第一部 劳拉—1929 ·005
第二部 雪莉—1946 ·057
第三部 卢埃林—1956 ·147
第四部 一如初始—1956 ·223
特别收录
● 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的秘密 罗莎琳德·希克斯 ·254
玛丽·韦斯特马科特的秘密
罗莎琳德·希克斯(Rosalind Hicks,1919-2004)
早在一九三〇年,家母便以“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Mary Westmacott )之名发表了第一本小说。此次出版的这六部作品(编注:中文版合称为“心之罪”系列)与“谋杀天后”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风格截然不同。
“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是个别出心裁的笔名,“玛丽”是阿加莎的第二个名字,韦斯特马科特则是某位远亲的名字。母亲成功隐匿“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的真实身份达十五年,小说口碑不错,令她颇为开心。
《撒旦的情歌》于一九三〇年出版,是“心之罪”系列原著小说中最早出版的,写的是男主角弗农· 戴尔的童年、家庭、两名所爱的女子和他对音乐的执著。家母对音乐颇多涉猎,年轻时在巴黎曾受过歌唱及钢琴演奏训练。她对现代音乐极感兴趣,想表达歌者及作曲家的感受与志向,其中有许多取自她童年及一战的亲身经历。
柯林斯出版公司对当时已在侦探小说界闯出名号的母亲改变写作一事,反应十分淡漠。其实他们大可不用担心,因为母亲在一九三〇年同时出版了《神秘的奎因先生》及马普尔探案系列首部作品《寓所谜案》。接下来十年,又陆续出版了十六部神探波洛的长篇小说,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ABC 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和《死亡约会》。
第二本以“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笔名发表的作品《未完成的肖像》于一九三四年出版,内容亦取自许多亲身经历及童年记忆。一九四四年,母亲出版了《幸福假面》,她在自传中提到:
“……我写了一本令自己完全满意的书,那是一本新的玛丽·韦斯特马科特作品,一本我一直想写、在脑中构思清楚的作品。一个女子对自己的形象与认知有确切想法,可惜她的认知完全错位。读者读到她的行为、感受和想法,她在书中不断面对自己,却自识不明,徒
增不安。当她生平首次独处——彻底独处——约四五天时,才终于看清了自己。
“这本书我写了整整三天……一气呵成……我从未如此拼命过……我一个字都不想改,虽然我并不清楚书到底如何,但它却字字诚恳,无一虚言,这是身为作者的至乐。”
我认为《幸福假面》融合了侦探小说家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各项天赋,其结构完善,令人爱不释卷。读者从独处沙漠的女子心中,清晰地看到她所有家人,不啻一大成就。
家母于一九四八年出版了《玫瑰与紫杉》,是她跟我都极其喜爱、一部优美而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奇怪的是,柯林斯出版公司并不喜欢,一如他们对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所有作品一样地不捧场。家母把作品交给海涅曼(Heinemann)出版,并由他们出版她最后两部作品:《母亲的女儿》(一九五二)及《爱的重量》(一九五六)。
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的作品被视为浪漫小说,我不认为这种看法公允。它们并非一般认知的“爱情故事”,亦无喜剧收场,我觉得这些作品阐述的是某些破坏力最强、最激烈的爱的形式。
《撒旦的情歌》及《未完成的肖像》写的是母亲对孩子霸占式的爱,或孩子对母亲的独占。《母亲的女儿》则是寡母与成年女儿间的争斗。《爱的重量》写的是一个女孩对妹妹的痴守及由恨转爱——而故事中的“重量”,即指一个人对另一人的爱所造成的负担。
玛丽· 韦斯特马科特虽不若阿加莎· 克里斯蒂享有盛名,但这批作品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看到读者喜欢,母亲很是开心,也圆了她撰写不同风格作品的宿愿。
(柯清心译)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扎实得惊人,完全展现了大家风范。它不像有些流行小说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更注重语言本身的韵味和力量。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仅仅是为了品味某一个精妙的比喻,或者一句对场景光影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段落。作者对白的处理尤其值得称道,不同人物的口吻和用词习惯有着清晰且自然的区分,这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感。那种老派的、讲究分寸和意境的叙事风格,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舒展和愉悦。即便是在处理紧张的冲突场面时,作者也保持了一种克制的美感,使得暴力和情感的爆发都显得掷地有声,而不是流于表面。对于那些追求文学性和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美妙的享受。它不只提供了一个故事,更提供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和对语言艺术的重新认识。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说,这是一次非常令人满足的“沉浸式体验”。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短,但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感到任何冗余或拖沓的地方。作者对环境的细致描绘,成功地将我带入了故事发生的特定时空背景中,那种年代感和地域特色都仿佛触手可及。我能想象出那种特定的光线、气味和微小的社会规则,这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此外,本书在节奏的掌控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紧张的推理部分与必要的内心独白穿插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悬念的持续性,又给予了读者喘息和消化的空间。这种老派大师级的叙事控制力,让阅读过程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很少有作品能做到如此行云流水却又不失深度。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每一次重读中都能发现新亮点的书。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情感张力方面的处理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一个解谜游戏,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复杂性的探讨。那些隐藏在完美外表下的裂痕,那些被压抑在心底的欲望和愧疚,被作者用极具穿透力的笔触一一剖开。角色的动机,往往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这种真实感让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情感纠葛时,那种不加评判的客观视角,让读者得以自行去衡量和判断。最终的结局,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定论,不如说是一种对命运和选择的无奈和解,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相似的情境下,我们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引发深层反思的能力,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永恒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从翻开扉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卷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情感漩涡。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每一个角色都像是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有着自己无法言说的挣扎与秘密。特别是主角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犹豫和挣扎,那种细腻到几乎能让人触摸到的心理活动,实在是非常高明。整部作品的氛围营造得极其成功,时而压抑,时而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性的微光,让人在紧张中保持着一丝希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铺陈大量细节的同时,始终能将主线紧紧攥在手中,没有丝毫松懈。读到后半段时,我几乎是屏息凝神地去捕捉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线索,每一次的推理都伴随着心跳的加速。那种被情节牵引着,不由自主地去探索真相的感觉,正是优秀悬疑作品的魅力所在,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够让人在读完后仍旧需要时间来整理思绪、回味无穷的佳作。
评分情节的巧妙设计,简直可以用“鬼斧神工”来形容。我自诩对推理小说有一定的涉猎,但在这本书里,好几次我以为自己已经猜中了方向,结果作者总能在最后一刻,用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角度将真相揭示出来,让人拍案叫绝。最妙的是,所有的伏笔都布置得极其自然,回头再看时,会发现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描写或对话,其实都埋藏着至关重要的信息。这种结构的严密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构思能力。它不是靠突兀的反转来制造惊喜,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让读者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对作者的布局产生由衷的敬佩。这种智力上的博弈,比单纯的暴力冲突来得更为过瘾和持久,让人在掩卷之后,还久久沉浸在对精巧结构的研究之中。
评分看着封面很漂亮啊,实体书比原本的阿加莎系列大一些。
评分非常好看的一本悬疑推理小说
评分一起买了很多书,送货快质量好。
评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作,值得一读。
评分书很棒 还没看。喜欢收集一套
评分书挺好的,价格一般,还是有点贵
评分很好很满意很好很满意
评分京东自营的产品质量保证,送货是最快的,已经可以抛弃超市了!
评分一直喜欢阿加莎,期待这部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