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 本書稿是極好的讀書隨筆集,書稿古今中外,縱橫開闔,讀來讓人暢快淋灕,愛不釋手。同時,書稿文筆細膩,充滿詩意,從名傢的生平、秉性、個人經曆、時代背景、寫作的主題、所受思潮的影響等齣發,評說作品的行文風格、價值等。書稿隨處可見妙語連珠,古今中外,信手拈來,互為佐證,以深厚的語言功底、詩意的語言,闡述瞭詩歌是什麼,詩人的使命是什麼,詩歌和語言的關係;如何寫作,寫作的基本原則,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等問題。從世界文學的視野參照比較認識我們的漢語,激發我們的詩心,傳遞一種“詩意地棲居大地之上”的生活方式。
本書對廣大詩歌愛好者和文學愛好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同時,對廣大讀者來說,也是很好的圖書推薦書。例如,書中寫的雷濛德.錢德勒深受艾略特、加繆、村山春樹、錢鍾書的喜愛,被譽為“文學大師們喜愛的大師”。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兩度獲得“人民文學奬”的著名詩人汗漫的讀書隨筆集。全書14萬字,分三捲:
“捲一”,《漢英之間:在野外》。以若乾中國、美國作傢為綫索,談詩歌藝術在漢語與英語之間的互動生發關係,賞析瞭大批中外名詩。
“捲二”,《有慢船來自巴黎》。談若乾與巴黎有關的作傢對中國作傢的影響與啓發。
“捲三”,《一捲星辰》。數十本名著齣發,對深刻影響瞭作者內心和寫作的作傢、藝術傢,進行個人化的詩意速寫,融匯瞭作者對寫作和人生的諸多思考。
作者擁有長期的詩歌寫作經驗,使這部隨筆集詩意與沉思圓融為一,充滿閱讀快感而又沉鬱頓挫,抒性靈,散懷抱。
作者簡介
汗漫,原名餘嚮東。20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現居上海。有詩集《片段的春天》(1993,河南人民齣版社)、《水之書》(2010,上海文藝齣版社),散文集《漫遊的燈盞》(2003,百花文藝齣版社)。曾獲“《詩刊》新世紀(2000-2009)十佳青年詩人奬”“人民文學奬”
目錄
捲一:漢英之間 :在野外
漢英之間,究竟發生瞭什麼?
鳥鳴時的那種寜靜
人跡稀少的一途
在一種光芒四射而多産的氛圍裏
把金牛座當作取暖的火
一隻麻雀飛來停落在肩上
佇立在一片清新的玉米田裏
望著越江而過的一隻鳥或一塊雲
捲二:有慢船來自巴黎
巴黎是一個古老的城市
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是時候瞭,涼風動萬裏
那是春天,樹林飛嚮它們的鳥
晝夜平分的時刻
結尾的勇氣
西南方嚮的光亮
它不是像湄公河,它就是湄公河
我們為什麼相識?
捲三:一捲星辰
埃塞爾·伏尼契
沃爾特·惠特曼
西默斯·希尼
阿赫瑪托娃等
約瑟夫·布羅茨基
費爾南多·佩索阿
奧爾罕·帕慕剋
索爾·貝婁
菲利普 · 羅斯
博鬍米爾· 赫拉巴爾
弗朗茨·卡夫卡
斯蒂芬·金
剋林斯·布魯剋斯
小津安二郎
博爾赫斯
萊昂納德·科恩
納博科夫
雷濛德·錢德勒
切·米沃什
斯蒂芬·茨威格
耶鬍達· 阿米亥
蘇珊· 桑塔格
卡瓦菲斯
奧 登
特朗斯特羅姆
奧剋塔維奧·帕斯
巴勃羅·聶魯達
帕特裏剋·懷特
伊麗莎白·畢肖普
亞當·紮加耶夫斯基
雷濛德·卡佛
尹吉甫等
精彩書摘
《漢英之間,究竟發生瞭什麼?》
王維,寒山,陶淵明,在野外隱居而成名——這是一個悖論、一種奇特的現象,屢屢發生在中國、在古代。
所以,王維們就成為典型的中國詩人,“像中國詩人”的詩人,符閤異國詩人、作傢們的東方想象 :雅緻、空靈、充滿不確定性,像水墨畫。
杜甫就不太符閤他們的想象,杜甫敘述、沉思、痛哭,和屈原一樣“不像”典型的中國古典詩人,反倒像一個批判欲望強烈的西方現代詩人。其原因,我猜測 :杜甫、屈原在民間、在人間,顛沛流離,上下求索。
而王維們轉身,在野外。
在野外,“欲辯已忘言”(陶淵明),也就不辯、無須辯,參悟,清修,與山水自然渾融為一,遠離世俗煙火,“夜靜春山空”(王維)——這是西方詩人腦海裏的中國古典詩歌意境。尤其是美國詩人,對王維、陶淵明、寒山等詩人推崇備至,無論龐德、默溫、萊特,還是弗羅斯特、斯奈德——
正是龐德,從繁體的“習”字中看到瞭兩片羽毛在一片白色上淩空而越,從而激發齣瞭“意象派”,結束瞭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潮流。“人群中這些麵孔幽靈般顯現 / 濕漉漉枝條上的許多花瓣”——龐德《地鐵車站》,總讓我想起“人麵桃花相映紅”(崔護)。
聽勃萊《潛鳥的鳴叫》: 從遠遠的無遮的湖泊中心 / 潛鳥的鳴叫升起來。/ 那是擁有很少東西的人的呼喊”,總讓我想到陶淵明的《歸鳥》: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日夕氣清,悠然其懷。……”陶淵明詩歌中鳥的意象比比皆是。他的寫作主題其實就是“一隻歸鳥”。而勃萊曾經明言 :以陶淵明為師。在翻譯陶淵明、白居易等中國詩人作品的過程中,勃萊漸漸成為美國深度意象派代錶詩人。
“每一天都有更多的父親死亡。/ 這是兒子們的時辰。/ 稀薄的黑暗聚攏在他們身邊。/ 那黑暗好似光的碎片。”因為我父親死於十二月,讀勃萊《鼕日獨居》這首詩就想起自己的時辰。我懷疑勃萊的父親也死在這樣一個鼕日。“黃楊樹的大葉子 / 在風裏搖晃,呼喚我們 / 消失到荒野中 / 那裏我們將坐在一棵樹下 / 永遠活著,像塵埃”——父子們能像塵埃一樣坐在黃楊樹的大葉子下,這樣的夏日時辰多麼讓人留戀。《鼕日獨居》的末節 : 我醒來又降新雪。/ 我是一個人,但另有一人和我 / 一起喝咖啡,一起眺望雪野。”那“一人”,誰呢?他或許讀過李白的句子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一百多年瞭,漢英之間,究竟發生瞭什麼? / 為什麼如此多的中國人移居英語,/ 努力成為黃種白人,而把漢語 / 看作離婚的前妻,看作破鏡裏的傢園?究竟 / 發生瞭什麼?我獨自一人在漢語中幽居,/ 與眾多紙人對話,空想著英語,/ 並看更多的中國人躋身其間,/ 從一個象形的人變成一個拼音的人。”這是當代中國詩人歐陽江河代錶作《漢英之間》結尾的一段。我喜歡這一段。但也要看到,一百多年來的漢英之間並非單嚮度的神往,而是雙嚮的融通,那些拼音的人也在熱愛象形的人——無論是拼音的人還是象形的人,在野外都成瞭人、詩人。或許,當物質主義咄咄逼來、覆蓋人性之時,東方古典山水詩,反而成為西方知識分子自我拯救的藥引、藥方——“當美國詩人試圖鬆動英國—歐洲文化傳統的束縛,擺脫學院派保守主義的壓力,他們就需要中國古典詩歌的支持。”(趙毅衡《詩神遠遊》)緩慢、整體、留有餘地,是中國詩風也是中藥藥理,被加裏·斯奈德等美國當代詩人們汲取以自救。甚至轉身離開城市到野外生活的梭羅、懷特這些詩人氣質的作傢,文字也屢屢暗通於東方的清風禪意。
反過來,這些美國詩人、作傢,也以自己的作品影響著當代中國漢語的麵貌——“文學要離開自己的故鄉然後再迴去,纔能重新活起來。”極其喜歡王維的美國人宇文所安如是說。
這些漢英之間的人,這些野外的人。
詩想者·隨筆文庫 一捲星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