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在内容上严格依据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编写;在结构上按照学科特点进行科学排布;在知识呈现形式上,结合图表,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着重标记,并设置了“经典真题”版块,便于考生更快速、更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另外,教材还对热点知识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例如法律知识部分根据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更新。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共包括九篇内容,分别是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人文历史知识、科技生活知识、地理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以及国情概况。本书内容是在分析研究内蒙古历年考试真题特点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地讲解了公务员考试中的热点难点知识。     
目录
   第一篇政治知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9)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14)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14)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6)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20)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4)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25)  
第四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6)  
第四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8)  
第一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8)  
第二节“十三五”系列规划(31)  
第三节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33)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36)  
第二篇法律知识  
第一章宪法(44)  
第一节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44)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7)  
第三节我国的国家机构(50)  
第二章行政法(54)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54)  
第二节行政行为(54)  
第三节行政复议(58)  
第四节公务员法(62)  
第三章刑法(66)  
第一节刑法概述(66)  
第二节犯罪(67)  
第三节刑罚(74)  
第四章民法(81)  
第一节民法总则(81)  
第二节合同法(88)  
第三节婚姻法(89)  
第四节继承法(91)  
第五章商法与经济法(95)  
第六章诉讼法(99)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99)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104)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112)  
第三篇经济知识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8)  
第一节经济体制(118)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0)  
第二章微观经济(122)  
第一节市场主体(122)  
第二节市场机制(123)  
第三节市场竞争(126)  
第三章宏观经济(129)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129)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131)  
第三节货币与货币政策(135)  
第四章国际经济(138)  
第一节开放经济(138)  
第二节国际贸易(140)  
第三节国际金融(141)  
第四节世界经济组织(144)  
第四篇人文历史知识  
第一章文化常识(148)  
第一节文化概略(148)  
第二节我国名家名篇(163)  
第三节外国名家名篇(171)  
第二章历史常识(174)  
第一节中国历史(174)  
第二节世界历史(189)  
第五篇科技生活知识  
第一章高新技术(202)  
第一节信息技术(202)  
第二节能源技术(204)  
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206)  
第四节新材料技术(209)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常识(211)  
第三章世界科技史(218)  
第一节科技简介(218)  
第二节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24)  
第三节航天发展年鉴(227)  
第六篇地理知识  
第一章自然地理(230)  
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230)  
第二节太阳系(231)  
第三节大气和风(234)  
第四节洋流及其影响(236)  
第五节陆地(237)  
第六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39)  
第二章人文地理(241)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241)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243)  
第三节环境保护(244)  
第三章世界地理(248)  
第七篇管理知识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50)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250)  
第二节公共政策(250)  
第三节公共决策(252)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253)  
第五节公共服务管理(255)  
第六节公共危机管理(256)  
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58)  
第一节政府职能(258)  
第二节行政组织(259)  
第三节行政领导(261)  
第四节行政执行(262)  
第五节行政监督(265)  
第八篇公文知识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268)  
第一节公文简介(268)  
第二节公文格式(270)  
第三节公文行文规定(275)  
第二章常用公文写作(279)  
第一节决定通知(279)  
第二节公告通告(282)  
第三节报告请示批复(284)  
第四节通报函(286)  
第三章公文处理(289)  
第一节公文拟制(289)  
第二节公文办理(291)  
第三节公文管理(292)  
第九篇国情概况  
第一章我国的自然环境(294)  
第二章我国的资源、能源与自然灾害(29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2)      
精彩书摘
     第一篇  
  政治知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概述  
  哲学是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它所涉及的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存在方式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问题。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物质和意识  
  (一)物质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一物质定义,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不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抽象程度最高、范围最广的范畴;第二,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看,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能够被人感觉到。  
  2.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又是互相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总会在一定的时间里,不进行某种形式的运动、不改变与某一参考系的位置关系或保持质的稳定。但是,事物即使没有进行这种形式的运动,也在进行其他形式的运动;即使相对于这一参考系没有改变位置关系,相对于其他参考系也在改变位置关系;即使它的质的规定性保持不变,量的规定性也在变化。由此可见,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静止不重要: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也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二)意识  
  1.意识的含义、本质及能动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C.人们的精神动力依赖于物质活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答案】A。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D两项说法错误。题干“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强调的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C项是在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A。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1)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多样性,事物的质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2)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每一种质都有相应的量,因此,事物的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且是多种多样的。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  
  (4)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质一旦失去,事物就不存在了;量和事物的存在并不直接同一,量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化,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质和量的统一就是事物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一定的质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一定的量又规定着质的稳定性。质和量在度中的相互结合和规定,使质量双方处于统一状态。  
  2.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方面,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阶段性部分质变,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次要的性质却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二是局部性部分质变,即事物全局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个别部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质变过程是一个新质因素不断扩张,直到占领全局的过程,具有量的特征。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改良,要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必须从眼前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改良做起。  
  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的诉求,让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这体现的哲理是()。  
  A.客观规律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C.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  
  D.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B。解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我国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走、渐进式的方法,正是重视量的积累的表现。故本题答案选B。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的否定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的结果。  
  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没有辩证否定就无法达到质变的目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重要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继承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而抛弃消极的已丧失合理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2.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肯定自身出发,到否定自身,再到否定这一否定回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这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趋势。否定之否定与开始的肯定有着表象上的相似,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前进,而事物实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受到严重的挫折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也不能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忘乎所以。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指南  导语  作为一项备受瞩目的国家选拔机制,公务员考试始终是广大有志于投身公共服务事业人才的焦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更是吸引着无数渴望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而“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察范围之广、内容之杂,常常让考生感到无从下手,备考过程也因此变得尤为关键。本书旨在为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精准的备考指南,帮助考生高效掌握公共基础知识的核心要点,自信迎战考试。  本书特色与价值  本书严格依照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最新考试动态,对公共基础知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度解析与梳理。我们深知,考生备考时间宝贵,因此,本书力求做到内容精炼,直击考点,避免冗余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升考生的学习效率。     体系化构建,脉络清晰: 本书将庞杂的公共基础知识体系化地进行梳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套清晰的学习逻辑。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还是科技、时事,都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编排,帮助考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融会贯通。    紧扣考纲,精准预测: 我们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度剖析,结合最新的考试趋势,精准提炼出常考知识点、高频考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创新考点。本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紧密围绕考试大纲,确保考生复习的方向与考试要求高度一致,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内容详实,深度讲解: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本书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不仅介绍“是什么”,更注重解释“为什么”和“怎么用”。力求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掌握其内在逻辑,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应对各种题型。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本书融入了大量的图表、示意图、案例分析等,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和理解。    附带练习,巩固提升: 在每个章节的末尾,我们都精心设计了配套的练习题,题型多样,难度适中,旨在帮助考生及时检验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熟悉考试题型,为实战打下坚实基础。    时事热点,紧跟时代: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往往与时事热点紧密相连。本书特别关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间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策变动、科技发展等,并将其有机融入到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帮助考生拓展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本书内容模块详解  本书围绕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范围,精心策划了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篇是政治理论部分的核心,重点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及其理论创新的掌握程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涵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范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生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其在分析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重点梳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等)及其历史贡献。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深入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包括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动力、协调是本质、共赢是目标等核心要义。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是当前政治理论部分考察的重中之重。本章将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等重要论述,以及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本篇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进程的认识,以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成就和经验的理解。     第一章 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变革: 重点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深入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探索: 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与探索。    第四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重点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篇: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  本篇考察考生对国家、法律的性质、起源、发展以及基本理论的认识。     第一章 国家学说: 探讨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基本要素以及国家形态的演变。    第二章 法律的起源、本质和基本特征: 理解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阐释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等基本特征。    第三章 法律的渊源与体系: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渊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第四章 法律的遵守、适用与实现: 探讨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的遵守、法律的解释、法律的适用以及法律的保障。    第五章 宪法基本理论: 重点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内容。    第六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 考察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内容,理解依法行政的理念。    第七章 刑法基本理论: 了解犯罪、刑罚等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民法与商法基本理论: 涉及民事法律关系、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以及公司法、证券法等基本内容。  第四篇:中国文化常识与科技常识  本篇考察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基础科学知识和科技前沿发展的了解。     第一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涵盖中国古代思想史(儒、释、道等)、文学艺术(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历史人物、重要典籍、民俗风情等方面,引导考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章 现代科技发展前沿: 介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领域,帮助考生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基础科学知识: 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侧重于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相关的常识性内容。  第五篇:当前时事与经济常识  本篇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考察考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策的关注度,以及对经济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的把握。     第一章 国内时事政策: 重点关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间,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出台的重要政策、会议精神、国家战略等。    第二章 国际时事: 关注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等。    第三章 经济学基本原理: 涵盖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金融常识等基础概念。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议题。  备考建议  1.  制定详细复习计划: 根据本书的章节划分,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每周的学习目标。 2.  夯实基础,吃透教材: 认真研读本书的每一部分内容,理解概念,掌握原理,不要死记硬背。 3.  紧扣考纲,聚焦重点: 重点关注本书中标注的“考点”、“难点”、“易错点”,以及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点。 4.  勤于练习,及时巩固: 认真完成每章节的配套练习题,通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及时回顾复习。 5.  关注时事,拓展视野: 保持对时事热点的关注,阅读权威媒体的报道,将时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模拟考试,调整状态: 在考前进行几次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调整考试心态,找出自己的答题节奏。 7.  保持良好心态: 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本书的指导,自信应考。  结语  “中公版·2018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的编写,凝聚了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深刻理解和对考生的殷切期望。本书是您备考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我们相信,只要您认真研读本书,扎实复习,定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公务员梦想!祝愿各位考生在2018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