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是社会的存在,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没有你,我就不存在,这种看似平淡的描述能推导出怎样的结论?个人永远只限于经历共同的生活,局限又表现在何处?
在《共同的生活》这本书中,哲学携手心理分析,文学作品促发内省。当代著名思想家托多罗夫告诉我们,人注定不完整,人渴望得到认可,即便孤独,人的自我仍由跟他人的相遇而构筑。
人是幸福的,因为人有爱;若没有爱,人就不存在。我们的幸福依赖于他人,而他人也有摧毁我们的幸福的可能。共同的生活永远不保证什么,在zui好的情况下,共同的生活只保证一种脆弱的幸福。
内容简介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是特定社会,或特定社会的文化。而托多罗夫认为,“人类学”也可以从“认识人类”的本意上理解,指人对人类形成概念,将概念隐含进人文科学、道德和政治的语篇,甚至隐含进各种哲学阐释。《共同的生活》论述的人类学就属于这种情况。书中要讨论的不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而是社会在人身上的位置。作者以史为据,使用了心理学、哲学、文学等著作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思考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 茨维坦·托多罗夫,1939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1963年移居法国。自1968年起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其论著涉及文学理论、思想史以及文化现象分析等诸多领域。
译者 林泉喜,福建长乐人,毕业于云南大学,获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译著有《给我的孩子讲达尔文和进化论》《给我的孩子讲中世纪》《给我的孩子讲骑士与骑士制度》等。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思想史一瞥 /1
离群传统 /1
发现及其化约 /11
现代传承 /33
第二章 生存、活着、存在 /55
超越死亡冲动 /55
三个层次 /61
个人起源 /70
第三章 认可及其命运 /89
方式 /89
社会防御策略 /101
得到惩罚 /104
替代认可 /109
放弃 /114
角色轮换 /126
第四章 人的结构 /131
内在多样性 /131
相遇蒙舒凡 /135
最小团队 /142
第五章 共存和成就 /161
自我成就 /161
狭窄的道路 /165
前言/序言
人们如今从事的人类学研究根本就不是“普遍通用”的,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社会,或特定社会的文化。但“人类学”也可以从“认识人类”的本意上理解,指人对人类形成概念,将概念隐含进人文科学、道德和政治的语篇,甚至隐含进各种哲学阐释。本书论述的人类学属于这种情况。
普通人类学处于人文科学和哲学之间,既不跟其中一个相左,也不跟另一个相悖,而是在它们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它们相连,或建立一个中介空间,方便它们契合在一起。普通人类学跟心理学、社会学或民族学这些学科的区别在于,它不集中观察人类活动的某种形式或某个方面,而是试图解释人类对自身给出的隐含定义,以及人文科学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不要想当然,普通人类学其实并不预先把人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不优先考虑共同点,也不忽略不同点。社会之间或个人之间有差异,这一想法本身就暗示有个属性共同体,能使比较和差异研究丰富起来,或至少成为可能的事。有些学者似乎把掌握术语当作研究的唯一目标,而普通人类学鼓励我们摆脱每个学科的特定术语,或学科内部每个分支的特定术语。普通人类学渴望从相互隔绝的研究领域里找出共同之处,因此也注定要找寻一种共同的语言。普通人类学区别于平常说的哲学(除了称作“哲学人类学”的部分),原因在于它有一个经验的对象——人,而不坚持去检验知识原则和基本概念、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也不去检验判断或存在本身。所以,人类学在人文科学里找到观察和描写,为自己汲取养分,而不以取笑人文科学在哲学层面的天真为乐,在这一点上,人类学既具体,又普通,这样的二元性促成了构建人类学的紧迫性。
按这样理解,人类学的领域很广泛。现在我仅仅转向其中一部分,我不讨论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相反,我要讨论社会在人身上的位置。人是一种社会存在,这个普遍承认的事实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你,我就不存在,这种观察的结果是什么?个人的经历永远只是一种受限的共同的生活,那么局限在于什么呢?
我从各种数据汲取思考素材,在我看来,有重要价值的只是观察,而非围绕观察的科学和伪科学工具。第一章将尝试浏览西方哲学思想史,这并非要取代深刻的历史研究。我在本书中以史为据,而不讲历史本身,因此必须马上说明,我的所有思考可以被视为探索,探索卢梭在大约两百五十年前预设的几个大胆命题。
我也使用人文科学著作,尤其是跟我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内容。但在我看来,这些学科仿佛向我们揭示非科学的那些东西的真相,并没有质的优势。这些学科不是万能钥匙,我认为它们跟别的钥匙没什么两样,只是用于阐释语篇,而非阐释所有语篇的终极意义。当今构筑人文科学的各种流派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一是儿童情感发展心理学,一是关系心理分析。
相比惯常做法,我更多使用文学作品,作者包括诗人、小说家、自传作家或散论家。这样做需要稍加解释,因为可能会被文学专家看成异端,也可能会被人文科学的专业人士看成另类。这两种人都认为,文学实际上跟知识不着边际,真相跟歌曲也不着边际。他们会说,文学是其构成元素的纯粹形式游戏,文学只代表文学自己,或者文学解构和阻止自己的伪论断;他们还会说,文学是世界的模糊反映,不会简约为可被废除或可被确认的命题。可以这样反驳他们,如果文学说不出人类状况的某种本质,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再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古文中去了;而且,之所以文学真相不会简约为常用验证手段,是因为验证有很多种。文学文本的验证不再是狭隘的、参照性的,而是主体间性的,超越了国界和时间,将读者和读者黏合在一起。所以说,索福克勒斯和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依然满足我们的美学向往,也满足我们求知求解的需要。
文学思想应该被放入知识语篇,这样还有特别的好处。故事或诗歌表达的东西让我们摆脱那些主导时代的刻板印象,或者摆脱阐述观点之前的自我道德审查。不论关于整个人类,还是关于我们自己,令人不适的真相在文学作品里都能比哲学或科学作品更有机会得到表述。文学思想的确不准备接受实证或逻辑的考验,但刺激着我们的符号阐释机制和联想能力,运动、回声和冲击在最初接触之后长时间持续。通过使用字词引发联想,通过求助历史、事例和特例,文学思想做到了这点。在这个意义上,作品比作者更聪明,我们对作品的阐释比我们自己更聪明。最后,文学作品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面向所有人,即寻求最大的可理解性;看到拉罗什富科丝毫不向粗制滥造让步,清清楚楚地讲述当代心理分析家用晦涩的学究文章要解释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跟阅读的快感过意不去呢?
人类学知识还有最后一个显而易见的源头,在当前人文科学转向所谓的“客观主义”之时,值得再提一提,这个源泉就是内省。如果“共同的生活”不让我着迷,如果我不认为它至关重要,我就不会写它了;我也曾努力明白个中缘由。
我还要承认我欠了一笔特殊的人情债,欠我朋友弗朗索瓦·弗拉奥的人情债。二十多年来,共同的生活一直是我们最常谈论的主题,他在这方面写过诸多专著和论文。我今天不可能在署我之名的内容里精确区分出他的思想,但我知道,他的思想分量很重。为了说明他的重要,为了表示感谢,我谨将此书献给他。
共同的生活 [La vie commune]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人类学,社会学,傻傻分不清楚
评分
☆☆☆☆☆
很好的一套书,值得收藏学习。
评分
☆☆☆☆☆
很棒!唉 就是轻与重文丛书太多 收不齐 买不起啊!
评分
☆☆☆☆☆
收藏了一段时间,现在买了,很好
评分
☆☆☆☆☆
很好,好喜欢,京东的活动很给力,买的开心,希望活动力度继续保持。
评分
☆☆☆☆☆
很棒!唉 就是轻与重文丛书太多 收不齐 买不起啊!
评分
☆☆☆☆☆
搞活动!囤货!你们懂的
评分
☆☆☆☆☆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
☆☆☆☆☆
搞活动!囤货!你们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