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厄普代克作品:兔子,跑吧》是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第1部。主人公哈罗德绰号“兔子”,曾是大学时代的篮球明星。离校后结婚,当了个推销员,到处推销菜刀,生活枯燥乏味。为逃避这种生活,他投入妓女露丝的怀抱。妻子分娩时,他回到妻子身边,两人和好,但在妻子拒绝了他的性要求后,他再次溜走。但露丝也怀孕了,他不愿承担责任,心不在焉地逃入茫茫黑夜。
作者简介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3.18-2009.1.27),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作品两获普利策奖、两获国家图书奖以及欧·亨利奖等众多奖项。“性爱、宗教和艺术”是厄普代克毕生追求的创作标的,“美国人、基督徒、小城镇和中产阶级”则是厄普代克独擅胜场的创作主题,他由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灵魂画师。他*著名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历时三十年创作完成,全套书紧密贯通,似一气呵成,每一部又可单独成篇,共塑造了约一百五十个大大小小的鲜活人物,因此成为全面展示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图景、深刻探索美国中产阶级灵魂现状和救赎的史诗性巨著。
精彩书评
★“光彩夺目又深刻动人,厄普代克以其广大的悲悯、透彻的洞察以及水晶般明亮剔透的文体,使我们跟‘兔子’一起经历他的所思所想、忧伤悲痛,感同身受。”
——《华盛顿邮报》
★“精准、优雅、震撼,厄普代克真是位语言和形象的大师,同时又是思想和情感完美的洞悉者。”
——《乡村之声》
精彩书摘
《厄普代克作品:兔子,跑吧》:
一根电话线杆上固定着一块木板,有一群男孩正围在这儿打篮球。他们跑着,叫着,“克兹”牌球鞋踩得小巷地面上的松散碎石“吱吱”作响,仿佛将孩子们的叫声高高弹起,越过电话线,抛上那潮湿的三月的蓝天。兔子安斯特朗西装革履地走进小巷,他虽然已经二十六岁,而且身高六英尺三①,却止步观战起来。他身材太高,似乎与兔子的形象相去甚远,但那宽大的白脸,浅蓝色的瞳仁,以及将烟叼进嘴里时短鼻子下的神经质颤动,多少解释了这个绰号的由来——这是在他也还是个孩子时叫开的。他站在那里,心里想,小家伙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世上,真是挤得你够戗。
他就那样站在一旁,这帮真正的孩子不禁有些纳闷,不时地瞥他一眼。他们打球只是自娱自乐,可不是打给哪个穿着双排扣褐色西服满镇闲逛的大人看的。在他们看来,一个大人竟然走进这条小巷,未免有些滑稽。他的车在哪儿?他嘴里叼着烟,更给人一种不怀好意的感觉。难道他就是那种掏出烟或钱,要他们跟他到制冰厂后面去的人吗?他们听说过这种事,可并不怎么害怕,自己这边有六个人呢,而他只有一个。
球从篮框上弹下来,越过六个孩子的头顶,落在兔子的脚边。就在球反弹而起的一刹那,兔子顺手接住,其动作之快令他们暗暗吃惊。他们一声不吭地看着,而他则透过蓝色的烟雾,眯起眼睛瞄着篮框,在春日午后的天空下,这突然出现的黑色身形犹如一尊烟囱。他小心地站稳身子,有些紧张地在胸前摆弄着球,一只白皙的大手五指张开贴在球上方,另一只手将球托着。他不慌不忙地晃了晃球,体会着其中的感觉。他指甲上的甲晕很大。接着,他双膝微屈,球似乎是从他右侧的衣领旁弹出,离肩而去。乍看之下,这一球好像不会投中,因为尽管他选取了一定的角度,球却没有向篮板飞去。它本来就不是瞄准篮板。它掉进了篮框,将篮网抽得“刷刷”直响,像女人的低语一般。“嘿!”②他得意地叫道。
“运气罢了,”一个男孩说。
“是技术,”他说,接着又问,“嘿,算我一个,好吗?”
孩子们没有回答,只是交换着困惑不解的眼神。兔子脱下西服的上装,整齐地叠好,然后放在一只干净的垃圾筒盖上。在他身后,那群穿工装裤的小家伙重新开战了。他走进混战中心去抢球,轻轻一拨,就把球从一个小家伙力道不足的脏手中打掉,接在自己手中。一接触到那熟悉的绷紧的皮革,他不由得全身紧绷,手臂也轻盈自如起来。这种全身紧绷的感觉仿佛又将他带回到了多年以前。他双臂轻松地一扬,篮球便从他的头顶向篮框飘然飞去。这准是一记漂亮的好球,可结果却连篮框都没有碰上;他眨了眨眼,一时还当是连篮网都没有接触的空心球呢。“嘿,我跟谁一边?”他问。
在不声不响之中,两个孩子被推了出来,成为他的队友,他们以三对四。尽管兔子一开始就主动让步,站在离篮框十英尺之外的地方,但这仍然有失公平。大家都懒得记分。这种不友好的沉默使他有些沮丧。小家伙们彼此只言片语地打着招呼,对他却不敢说一个字。打了一会儿之后,他感觉到腿边的小家伙们渐渐较劲了,想将他绊倒,尽管他们对他仍然一言不发。他可不需要这种尊重,他想告诉他们,长成大人也算不了什么,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十分钟之后,一个男孩转到另一边去了,于是只剩下兔子安斯特朗和另一个孩子以二对五。这小家伙是六个孩子中打得最棒的,虽然身材瘦小,但四肢灵活,羞怯中已显出几分自如。他戴着一顶饰有绿色绒球的编织帽,两只耳朵罩得严严实实,眉毛也几乎遮住了,显出一副憨头憨脑的样子。他是个天生的好手,根本不用迈步就能向旁边移动,滑行的姿势非常优美,从这一点你就能看出来。还有他移动前停在那儿的准备动作。如果运气好的话,到中学时,他准能成为一名顶呱呱的运动员,兔子了解这种经历。你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最后到达顶峰,大家都为你喝彩;你眉毛上挂着汗珠,视线有些模糊,可四周一片欢腾,让你感觉飘然上升。然后,你退场了,起初还没有被人遗忘,只是退场而已,这让你觉得满足、舒爽、自在。你退场了,像冰雪融化一般,但依然在冉冉上升,最后变成这帮孩子眼中的又一小片天空,变成由镇里的大人所组成的笼罩着他们的天空中的一部分,突然莫名其妙地罩在他们头上,来造访他们。他们并没有将他遗忘,而只是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他,这比遗忘更令人难堪。而想当年,兔子在全县可是鼎鼎有名,高二那年,他创造了乙级篮球联赛的得分纪录,高三时又刷新了纪录,这个纪录直到四年之后——也就是离现在四年以前——才被打破。
……
前言/序言
人生迷恋、艺术形象和文学地位——综评厄普代克和他的“兔子四部曲”(总序)
一、现实与耕耘
约翰·厄普代克自1958年发表作品至2006年,至少出版五十七部书籍,包括约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五部诗集、约十二部短篇小说集、四本厚厚的文学评论集、一部戏剧、四部儿童作品,以及无数尚未结集出版的评论、演说和采访录。四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如此数量的作品正是他一生辛劳的最佳报偿;而两次获普利策奖、两次国家图书奖及欧·亨利奖等共十二次不同奖项,足以提高他在当代文学界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同代人中极富天赋的重要作家之一。从而,对于他的介绍也就成了中国无法回避的文学翻译事件。
厄普代克于1932年3月18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里丁镇(Reading)并在近邻希灵顿镇(shillington)长大,时值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其父为威斯利(wesley)·厄普代克,原是工人,失业后几经周折终于在本镇当上中学数学教师,此后兼任平信徒传道师(laypreacher),未授神职。其母琳达(Linda)颇有文学修养,常以创作自娱。作为独子,厄普代克至少从两个方面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中受惠于父母:其一,父亲的中等经济收人和地位使他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更使他有上哈佛大学的可能,从而为日后创作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其二,父母二人的智慧,特别是母亲对艺术的喜爱对他有重大影响。
在1962年出版的第二部自传《山茱萸树:童年回忆》中,他以惊人的记忆和优美眷恋的笔调再现了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描绘了小镇的风土人情,还有那少年的觉醒,以及他终生迷恋的三大秘密:性爱、宗教和艺术。在1963年出版的《马人》中,他更是以艺术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十五岁男孩彼得(以作者为原型)对其父凯德威尔(一位教师,以作者之父为原型)三天教师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母亲的影响是他愿意献身艺术创作的潜在情结。然而最终改变并决定了他前途的却是一个奇特原因:他六岁时因患麻疹而留下的牛皮癣病。他在1989年出版的第三部自传《自我意识》中首次向读者披露了这个秘密,并把他一些人生选择的根本原因归于皮肤病。他认为当作家只需通过作品和外界接触,从而避免了和公众见面可能产生的不安和难堪。看来,他承受了一些精神压力,于是被压抑的感情就通过创作了许多书稿发泄了出来。
厄普代克于1954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英国文学专业,并荣获一笔奖学金去牛津大学的罗斯金(Ruskin)美术学院学习一年。回国后他为《纽约客》杂志撰稿两年,后因城市空气不利皮肤病的调治就离开纽约,搬到麻省的伊普斯威奇(Ipswich)乡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在那里居住了十七年之久,直至1974年和妻子分居为止。他们两年后离婚,留下两儿两女,据称这是一场无过失的离婚。他在《自我意识》中为自己辩解说:“我为什么那么年轻就结婚?因为一旦发现了一位原谅我皮肤的可爱女性,我就不敢冒失去她的危险再去另找一个。”①第一任妻子名叫玛丽·彭宁顿(MaryPennington),于1953年在厄普代克尚未大学毕业时就嫁给了他。这二十三年的漫长婚姻生活带给二人感情的影响在《破镜难圆》(TooFartoGo)中有所描述,而“兔子四部曲”的主人公哈利的母亲取名为玛丽,未尝不是在反映厄普代克对妻子的某种情绪。
《兔子,跑吧》(Rabbit,Run)在1960年一经问世,厄普代克就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而获承认。从此,他每部作品的出版问世都受到美国主要杂志的认真评论和研究。他和约翰·契弗、塞林格等人同属“纽约客”派,题材大都描写市郊中产阶级的生活,文风细腻而略带嘲讽。但是他的创作实践显然超越了这个具体派别,从而成为一位颇具独特风格和表现题材的当代作家。
厄普代克曾辩护说:“小说并非是关于那样的性爱,而是把性爱作为自然出现的宗教,作为唯一余留的东西。”在1968年出版的颇受非议的小说《夫妇们》中,作者借人物之口说道:“我们已经成为彼此的教堂。”性爱上升到教堂的地位恰恰显示了昔日教堂地位的衰落。所谓“教堂”、“宗教”是指“信仰”之意,而哈利、米姆、詹妮丝、斯塔夫洛斯都是这种“新宗教”的“温和”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可以和平地活下去。吉尔和斯基特是“新宗教”的“激进”倡导者:斯基特选择逃跑和客死他乡,吉尔则成了“新宗教”的祭品。这便是厄普代克“性爱宗教”的四部“福音书”的架构。
作为陪衬,这种有关衰落的过程不断得到描写。在《兔子,跑吧》中,人们进教堂不是听神父之声,而是听魔鬼之声;牧师对哈利的感化丝毫不起作用。在《兔子归来》中,哈利只是在巴士上祈祷,商业广告的光辉早已使教堂黯然失色。在《兔子富了》中,教堂则成了谎言的标石。结果,在一个没有意义(即没有宗教信仰)的世界,性爱就成了探索人类生存内容和意义的方式或象征;它包含着严肃和诗意,常常和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守道德的冒险显然是他们在步入地狱之前的最后表演。
哈利诨号为“兔子”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它暗示了哈利善于奔跑的本性及动物性,又暗示他的弱小和善良。哈利进行了许多次的追求,然而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和悲剧,哈利并没有太多的伤感和自责,因为作者把他的哲学观融进他的主人公心中。他认为任何人对悲剧的发生都没有责任,存在本身就是悲剧;因此具体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事件就不能增添更多的悲剧性了。当然,悲剧在作品中的作用,不仅是揭示悲剧总是伴随人生这一事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悲剧的描写来揭示矛盾冲突的剧烈,深化作品的主题,升华读者的心灵。作者以其极端灵敏的感官和诗人的想象力,配以新颖别致和细致精确的词语,从刻画一个典型美国人的一生来探讨人类的一般处境和人性的一般特点;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在这部颇有特色的家世小说中,这个反英雄.anti—hero,everyman,即常人、凡夫俗子形象哈利起于平凡,又归于平凡。除哈利外,贯串四部曲的主人公还有詹妮丝、米姆和纳尔逊;在单独成篇的各部书中,又有鲁丝、吉尔、斯吉特、斯塔夫洛斯等作为主人公,一起得到恰当的描述。而全套书共涉及的大小人物约有一百五十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适合哈利一家生存的社会环境。厄普代克惊人的记忆能够把这些人物给予恰当塑造和安排,历经三十年而不混乱,这也反映出作者的艺术天赋。总之,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刻画,为作者本人在文学艺术的大堂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厄普代克作品:兔子,跑吧 [Rabbit,Ru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