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介绍了,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正式批准立项。课题首席专家贾磊磊研究员根据课题要求,进行了学术力量跨界整合,组建了由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构成的、体现国家重大课题专业性学术团队,并且实施分工合作、共同商讨、统一整合的研究机制。同时,为了确保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能够关注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跟进国家宏观文化政策的调整,适时调整了研究计划与内容,为课题的圆满完成提供根本保障。
作者简介
贾磊磊,男,1955年10月生于北京,祖籍陕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口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研究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员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常委,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
目录
序言
熔古铸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之路
第一编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跨界与整合: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路径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主流文化的体系建构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力量
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第二编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建设
文化民权: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构的战略基础和价值取向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品牌指数与中国国家形象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探析:侧重于软实力的视角
第三编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策略
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的当代转型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表达——论非文字类文化符号的传播效应
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
消除软实力“软肋”传播“中国梦”愿景——论软实力建设中文化传播力的提升策略
中国影视艺术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电影的文化责任
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
全球多元电影格局与中国电影的文化建构
提高文化软实力:主流大片的文化和美学策略
论影视剧跨文化传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跨国旅游的文化魅力
第四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
文化立国的践行之路——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略论欧盟的文化政策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与对外关系:欧盟的做法及启示
法国搭建全球网络注重社会效益
以色列公共外交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中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比性研究
学术综述
探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路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术研讨会
综述
精彩书摘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开幕仪式上,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在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下给中国演员章子怡下跪,引得人们惊诧不已!诸多媒体只是看到了一个中国电影明星对电影节主席的吸引力,而没有看到在这个特殊的举动中表现出的西方主流社会对于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包括章子怡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人物,也具有这样的含义。在媒体主导社会舆论的时代,这些来自于流行文化领域的“文化事件”对传播中国文化都具有极大的推广效应。尽管我们反对把当代电影明星与古代圣贤在文化思想上相提并论,反对社会舆论对于电影明星的盲目追捧,可是在中国主流文化经常处于缺席的国际境遇中,中国的电影明星从李小龙、成龙到李连杰、章子怡在国际舞台上确实为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对于发生在流行文化领域的种种事态,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们的主流商业影片不论是演员的个人形貌还是表演风格都应当与当下的文化时尚相同步,应当与观众的审美取向相一致。现在的许多商业电影在演员的选择方面依然延续按照演员与角色之间的适应性,而不是按照演员与观众的适应性来考虑。这就是说,一位很出色的演员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尽管非常合适,但由于演员本人已经成为一种“昔日的时代标志”,成为一种“过景的文化符号”,尽管在艺术表演上不能说不成功,但对大众心理并不具有文化的感召力。因为电影是一种流行文化,电影的受众主体是追逐时尚潮流的都市青年,他们对一种过时的东西没有兴趣。包括我们主流媒体的主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不仅会增加媒体与青年受众之间的文化隔阂,而且还可能会使人们想起那些应当忘却的历史。
在流行文化领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满足不同接受群体的消费心理的大众艺术作品,即用能够被不同接受群体所喜爱的叙事内容,构筑大众文化消费的最基本的交流基座,即不再从简单的社会政治的角度去对待观众,不把他们当作国家社会群体里的一般公民来对待,而是要“把他们当作经济实体,当作消费市场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种对观众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意味着让他们充分地分享文化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观众对民族文化高度的心理认同。
目前在大众文化消费领域,我们的消费者首选的商品依然是海外品牌。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一代,他们热衷于美国电影、迷恋韩国电视剧、看日本动画片、欣赏香港流行音乐;包括在日常生活消费领域,他们买美国的电脑、用韩国的手机、喷法国的香水、抹日本的化妆品、穿德国的运动鞋,年轻一代的白领阶层消费者用的几乎都是外围品牌。我们的许多别墅区,也以两方的地名来命名,把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作为生活的福祉来推销,对西方文化的首肯成为进入这些别墅的潜在准人证。所以,在流行文化领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应当包括建立一种可以与海外同类作品进行同台竞技的商业性文化力量,进而使中国的文化消费指向从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日本动画片、香港流行音乐中逐渐“回移”到我们本土的文化市场中来,与此同时对主流艺术作品根据受众的审美取向进行时尚化“包装”,以此来满足不同接受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不再去片面地追求所谓艺术作品的某种单一属性。
民族文化既是一个历史的沉积物,又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我们既要在现实层面上加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也要在想象的世界里加强对于民族文化心理的认同,使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断裂连接起来。电影、电视与生俱来的大众本性使它的生存永远离不开大众的认可,不管艺术家的主观艺术感受具有怎样的审美价值,这种感受必须要与观众的审美心理相沟通,必须要与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一致,这不仅仅是为了在经济上奠定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物质根基,同时也是为了在观众心目中建立一种对于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尤其是对国家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如果不能摆脱个人的狭窄视域而提升到民族兴衰与国家存亡的高度来审视,那么轻则有可能造成对电影意义的贬低,重则就有可能造成对历史的亵渎。
……
前言/序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她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现在,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如何判断哪些内容有力量可以跨越绵延万里的空间界限,穿越千年流转的时光隧道进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并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哪些是应当留给永不复返的历史长河、让它们与滚滚的黄沙顺流而下、化作茫茫宇宙间的灰烬?这是我们在迈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时代命题。
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命题,而是一个连带着诸多的相关问题的多项命题。在这个多项性的命题中,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意义判定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正确辨别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出历史遗产中的优秀与粗劣,才能够对传统文化中的正价值与负价值给予正确的认定,才能够决定我们对传统文化承传的是哪些内容——而要解决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判定问题,又要确定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判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是什么,否则,我们的判断将失去它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其实,如何鉴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是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命运与未来发展时反复提及的命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们的前辈就围绕着这个世纪命题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只是在那样一个国家的主权被肢解,民族的尊严被践踏的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无疑会与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的反省联系起来。由于当时中国在硬实力上的失败,必然引起我们的前辈对于软实力的质疑。况且,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一个在政治上被颠覆的国家,她的文化依然还灿烂如初。所以,五四时期对文化的反思不可能不带着激进的情绪,对这种生发于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批判的认知,我们不能够脱离其生成的历史语境、将它置放在一个悬空的逻辑框架内来认识。
现在,我们站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境遇中,必须将这个问题向前推进到一个纵深的领域来认识。这就是说,我们要站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认清什么样的文化资源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动力,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抛弃的历史垃圾。
具体地说,传统文化必须实现在横、纵两个坐标体系上的历史性跨越,才能够完成其现代性的转化。所谓横向坐标的跨越,就是指在空间上能够跨越单一民族、国家的地域局限,与其他民族、国家的人民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所谓纵向坐标的跨越,就是指在时间意义上能够跨越不同时代的历史局限,使不同时代的人能够接受、能够认同我们的文化,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的历史延续。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在这两个坐标体系上建立起有效的转化机制,那么,我们的文化,就只能是一种传统,而不能成为一种推进历史前行的力量,即无法升华为一种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