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峥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
  • 技能
  • 电类专业
  • 中等职业教育
  • 课程改革
  • 教材
  • 电子技术基础
  • 电路基础
  • 模拟电子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4436
版次:2
商品编码:1214070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字数:4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同时参考电类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基本涵盖了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在编写过程中从国情出发,兼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贯彻“宽、浅、用、新”的教材编写原则。《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思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常用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A-D转换与D-A转换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配有大量习题,独立成册,附夹于书中。
  为便于教学,《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配套有电子教案、助教课件、教学视频、技能训练材料包等教学资源,同时提供二维码操作视频在线观看。选择《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作为教材的教师可通过扫一扫观看或来电(010-88379195)索取,或登录www.cmpedu.com网站,注册、免费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类专业通用》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用电器维修工等工种的岗位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 模拟电子技术
绪论
0.1 电子技术的发展
0.2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0.3 日常生活中涉及典型电子技术电路举例
0.4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1章 二极管及其应用
1.1 晶体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
1.1.1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及符号
1.1.2 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1.3 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1.4 其他特殊二极管
技能训练1-1二极管的识别及检测
1.2 整流电路及应用
1.2.1 整流电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1.2.2 半波整流电路及元件选用
1.2.3 桥式整流电路及元件选用
1.3 滤波电路类型及应用
1.3.1 电容滤波电路及输出电压的估算
1.3.2 电感滤波电路
1.3.3 复式滤波电路
技能训练1-2制作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1.4 直流稳压电源
1.4.1 三端集成稳压电源
*项目训练三端稳压电源的组装与
调试
本章小结
第2章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2.1 晶体三极管及应用
2.1.1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符号
2.1.2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2.1.3 晶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2.1.4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1.5 晶体三极管的测试
技能训练2-1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2.2 放大电路的构成
2.2.1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2.2.2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2.2.3 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特点
2.3 放大电路的分析
2.3.1 画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3.2 静态工作点的近似计算
2.4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4.2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技能训练2-2调试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5 多级放大器
2.5.1 多级放大器的组成
2.5.2 多级放大器的简单分析
2.6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
2.6.1 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及符号
2.6.2 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2.6.3 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压放大作用
*2.7 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
2.7.1 一般晶闸管及应用
2.7.2 特殊晶闸管及应用
项目训练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拓展项目训练家用调光灯电路制作
本章小结
第3章 常用放大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1 集成运放的理想化及基本电路
3.1.2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3.1.3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1.4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判别
3.1.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技能训练3-1集成运放的识别与检测
3.2 低频功率放大器
3.2.1 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3.2.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3.2.3 0CL电路
3.2.4 0TL电路
3.2.5 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技能训练3-2音频OTL功率放大器装接与参数测试
*3.3 谐振放大器
3.3.1 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3.2 谐振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3.3 谐振放大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4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4.1 振荡电路的组成
4.1.1 振荡电路的组成框图及类型
4.1.2 自激振荡的条件
4.2 常用振荡器
4.2.1 RC桥式振荡电路
4.2.2 LC振荡电路
4.2.3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项目训练制作RC正弦波振荡电路并测量
相关电量参数和波形
本章小结
模拟综合训练FM微型贴片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

下篇 数字电子技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之一,是根据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同时参考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电子设备装配工和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编写的。
  本书第1版于2010年6月正式出版,作为国家规划教材,为中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书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此对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中职教育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本书修订时注意适应当前中职学校正处于迅速发展和转型时期的特点,正视当前中职生源的特点,注重体现以下特色。
  1)内容向“理论浅、内容新、应用多”的方向转变,摒弃偏难偏繁的内容,着重符合实际岗位理论技能需求。
  2)保留第1版的特色,栏目丰富、模式新颖。修订时进一步优化栏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技能,通过项目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思考能力。
  3)本书配套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效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
  4)本书所有二维码视频资源均免费提供,建议在Wifi环境下访问。本书附带视频文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由于二难码技术首次在该类教材中使用,不成熟的地方请您谅解。欢迎对本书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书由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胡峥主编,河北涿州职教中心学校李秀玲、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葆林、湖北省沙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牛筱青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胡峥、牛筱青编写第1章和模拟综合训练,并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坚葆林编写绪论和数字综合训练;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李川编写第2、5、6章;湖南有色金属工业技工学校李响初编写第3章;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时珍编写第4、7、8章;李秀玲编写第9章;天津市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殷寿敏编写第10章。
  本书在修订前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广泛听取了有关教师和学生对修订的要求和建议,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学校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电子技术学习体验,涵盖了从基础原理到前沿应用的广泛领域。不同于侧重理论推导的传统教材,本书更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技能的培养,力求让读者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在电子技术领域深耕打下坚实基础。本书尤其适合对电子技术充满兴趣,希望快速掌握关键技能并投身于相关产业的职业教育学生、技术爱好者以及初级工程师。 第一篇:电子技术基石——理论与原理的透视 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电子技术的世界,从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元件出发,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本章深入剖析半导体材料的性质,重点介绍二极管(包括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和三极管(NPN、PNP型)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图示和实例,讲解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应用,例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整流电路中的作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在数字电路中的初步应用,以及其放大作用在模拟电路中的重要性。此外,还会介绍场效应管(FET)的基本类型(JFET、MOSFET)及其工作特点,为后续复杂电路的学习铺平道路。 第二章:运算放大器与模拟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Op-amp)是现代模拟电子电路的灵魂。本章将详细介绍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基本参数以及同相、反相放大电路、加法器、减法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等经典应用。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调理、滤波器设计、波形发生器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此外,还会简要介绍其他常见的模拟集成电路,如定时器(如555定时器)和电压比较器,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章:数字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本章从逻辑门(AND、OR、NOT、NAND、NOR、XOR)出发,介绍逻辑运算的基本规则(布尔代数)及其在电路中的实现。我们将深入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如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它们在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接着,我们将引入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讲解触发器(SR、JK、D、T型)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介绍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如寄存器、计数器(异步、同步)以及移位寄存器,为理解微处理器等复杂数字系统打下基础。 第四章:电源技术与滤波:稳定可靠的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本章将重点介绍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原理。我们将详细讲解整流电路(半波、全波、桥式)、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感滤波、LC滤波)和稳压电路(三端稳压器、TL431等)的工作原理和参数选择。对于开关电源,我们将介绍其基本拓扑结构(如降压、升压、升降压),并分析其工作过程和效率优势。此外,本章还将详细阐述各种滤波器的作用、分类(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及其在消除噪声、提高信号质量方面的应用。 第二篇:电子技术实践——应用与技能的升华 本篇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丰富的项目案例和实验指导,让读者亲身感受电子技术的魅力。 第五章:传感器技术与信号采集:传感器是电子系统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桥梁。本章将介绍各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我们将重点讲解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模拟量、数字量),以及如何进行信号调理,例如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使其能够被后续电路有效识别和处理。本章还将介绍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C)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芯片,为实现数字信号的采集和控制打下基础。 第六章:微控制器(MCU)应用开发:微控制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本章将以一种或多种主流的微控制器(如STM32、AVR系列)为例,深入讲解其硬件结构、指令集、存储器组织以及常用的外设接口(GPIO、UART、SPI、I2C、ADC、PWM等)。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包括程序编写、编译、调试等基本流程。通过一系列实际项目,如LED闪烁控制、按键输入检测、LCD显示、温度采集与显示、电机驱动等,让读者掌握从硬件选型到软件编程的全过程,培养独立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能力。 第七章:通信技术基础与应用:现代电子系统高度依赖通信。本章将介绍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UART、SPI、I2C等常用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在微控制器中的实现。我们将进一步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射频(RF)通信、蓝牙、Wi-Fi等技术。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通信模块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构建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或实现设备间的远程控制。 第八章:电路的焊接与测试:扎实的焊接技能和有效的测试方法是电子产品实现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焊接工具(烙铁、焊锡、助焊剂等)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手工焊接(通孔元件、贴片元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防静电措施。在测试方面,我们将介绍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对简单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性能验证,确保电路设计的成功和产品的可靠性。 第三篇:电子技术前沿——创新与展望 本篇将带领读者跳出基础框架,触及更广阔的电子技术领域,激发创新思维。 第九章:物联网(IoT)技术导论:物联网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纽带。本章将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节点、网络通信(LPWAN, 5G等)、平台服务和应用层。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将微控制器与各类传感器、通信模块结合,构建物联网节点,并介绍云平台的使用,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通过一些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慧农业、工业监测等,展现物联网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第十章:人工智能(AI)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电子应用领域。本章将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将AI算法部署到嵌入式设备中(边缘AI),例如使用TinyML等技术,实现低功耗、本地化的智能处理。通过实例,展现AI如何赋能智能硬件,提升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第十一章:可穿戴设备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可穿戴设备是电子技术与人体健康、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的代表。本章将分析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挑战,包括低功耗、小型化、舒适性、用户交互等。我们将探讨在可穿戴设备中常用的传感器(如心率、血氧、运动传感器)、处理单元(低功耗MCU、AI芯片)和通信技术(低功耗蓝牙)。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等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关键。 第十二章:电子技术发展趋势与职业发展:本章将对当前电子技术领域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电动汽车、机器人技术、生物电子学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为读者提供关于电子技术相关职业方向的建议,如嵌入式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固件工程师、AI工程师、物联网开发者等,引导读者规划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道路。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读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每章都配有丰富的插图、表格和案例分析,并提供相关的实验指导和思考题,旨在帮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技术应用者和创造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对电子技术只有模糊概念的学习者,我必须说,《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真的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那些曾经令人生畏的电子知识点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新知识时最怕的就是“断层”,上一节课讲的和下一节课讲的完全衔接不上,或者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但这本书没有这个问题,它会在讲解一个新概念之前,先确保你已经掌握了前置的知识,然后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地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它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直指核心,让你能够快速抓住重点。我尤其看重它在“技能”方面的侧重,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更强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真正想掌握一门技术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电子这块儿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门槛很高,各种元器件、电路图看得我头晕眼花。这次偶然翻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简直就像救星一样。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书,上来就一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电阻、电容、电感这些“老伙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们在电路里扮演什么角色,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欢它里面大量的插图和实例,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比如讲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时候,它用了水管的比喻,瞬间就茅塞顿开。而且,书中不仅讲了理论,还很注重实践操作,很多例子都是直接可以拿到动手实验去验证的,这对于我们这种想把理论用到实际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看热闹的门外汉,而是真的开始触摸到电子世界的脉搏了。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我对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的评价是,它是一本极其务实且充满启发性的教材。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严谨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真正动手操作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在讲解每一个重要概念时,都会穿插相应的实验环节,并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直接转化为实践技能。这不仅仅是学习“是什么”,更是学习“怎么做”。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而且,它的内容涵盖了电子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技能,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体验。

评分

坦白讲,我之前对电子技术类的书籍总有些抵触,觉得枯燥乏味,充斥着我看不懂的符号和公式。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它并没有把所有的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了精心的划分。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觉到作者似乎在刻意“降低门槛”,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最核心的原理。举个例子,关于半导体的介绍,我之前在别处看到的都是很概念化的东西,但这本书里,它就像在讲故事一样,从材料的特性讲到PN结的形成,再到三极管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整个过程流畅自然,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而且,它非常注重对实际应用的阐述,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会立刻给出相应的应用场景,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能够落地的。

评分

这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电子技术,但又缺乏系统学习基础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它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专业背景,而是从最根本的常识性知识点开始,层层递进,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电路分析的讲解方式,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直观的图示和类比,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关系描绘得一清二楚。这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让我在看到电路图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此外,书中对一些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介绍也相当到位,不仅仅是罗列其参数,更详细地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让我对这些“幕后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