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混凝土学(第2版)》共10章,二个附录在简要介绍混凝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混凝土组成材料、混合料(拌合物)、硬化结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配合比设计、常用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和砂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混凝土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混凝土材料的新进展和技术标准(规范),在附录中列举了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基本实验、混凝土领域的常用标准。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混凝土学(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材,又可作为本行业工程技术入员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1章组成材料
第2章混凝土混合料
第3章硬化混凝土结构
第4章混凝土力学性能
第5章混凝土的尺寸稳定性
第6章混凝土耐久性
第7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8章常用水泥混凝土
第9章硅酸盐混凝土
第10章砂浆
附录一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基本实验
附录二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常用技术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混凝土学(第2版)》:
在施工操作过程中,由于混合料自身原因,或者在施工条件、环境状况等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混合料的工作性可能出现劣化,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就是离析与泌水现象的发生。混凝土混合料是由砂、石、水泥和水等密度、形态各不相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维持其均一性,各种原材料发生分离,即发生混合料的离析或泌水,结果可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均匀性变差,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被明显削弱。探讨离析和泌水现象的产生原因,对于找出防止混凝土混合料出现离析和泌水的有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离析
混凝土混合料各组分分离,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现象,称为离析。混凝土混合料的离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分离,因为它们比细骨料更易于沿斜面下滑或在水泥浆内下沉;另一种是稀水泥浆从混合料中淌出,这主要发生在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混合料中。
(1)离析现象的产生原因。
静止状态下,由于同水泥砂浆在密度上的差异,粗骨料产生沉降或上浮(轻骨料)运动,降低混凝土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密度差越大,离析越严重。
……
前言/序言
本书自2011年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首次出版后,至今已历经了五年。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基本建设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基本建设的第一大材料混凝土首当其冲,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新技术法规不断更新,为适应形势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本次对原教材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1)本次修订仍保持原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编写特点。
(2)为便于初学者复习和总结,每章增加了复习思考题,供学习时参考。
(3)在绪论中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主要修订了混凝土技术标准简介,使学生对混凝土的技术标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4)原材料部分根据水泥的最新标准进行了调整,外加剂部分增加了引气剂。
(5)混合料部分根据更新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6)混凝土结构部分,宏观堆聚结构增加了超细粉填充水泥颗粒间隙结构。
(7)对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和《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新规程进行了修订,按《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341-2014)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增加了泡沫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8)增加了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基本实验,主要参照GB/T14684、GB/T14685、JGJ52、GB/T50080、GB/T50081、GB/T50082的实验方法。
参加本次修订的人员及分工如下:沈阳建筑大学张巨松(绪论、第5章、附录),沈阳建筑大学佟钰(第1、2章),吉林建筑大学盖广清(第3、4章),青岛理工大学高嵩(第6、7章),沈阳建筑大学戴民(第8、9、10章),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新伟(实验),全书由张巨松统稿,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小建主审。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修订人员缺乏经验以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及同行专家给予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混凝土学(第2版) [Concrete Science]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混凝土学(第2版) [Concrete Science]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混凝土学(第2版) [Concrete Science]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