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配套MOOC视频课程、多媒体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
☆ 包含适合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教学模式的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设计仿真内容
☆ 适应压缩专业基础课学时的实际情况__eol__☆ 适应把本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提前到第2、3学期的情况
☆ 精简复杂的数学推导,简化定量分析,突出定性分析
本书主要介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运算放大器及其线性应用、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单元电路、滤波电路及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波形产生电路。本书包含大量例题和习题,配套《模拟电子技术习题及实验指导》,并提供配套多媒体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
查丽斌,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自1985年至今,三十余年来从事高等学校电类基础课程一线教学,教学经验丰富。出版多部畅销书和长销书,寓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体会于教材编写,写作经验丰富。
目 录
第1章 运算放大器及其线性应用 1
1.1 放大电路概述及其主要性能
指标 1
1.1.1 放大电路概述 1
1.1.2 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其主要
性能指标 2
1.2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4
1.2.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内部
组成单元 4
1.2.2 集成运放的符号、模型及其
电压传输特性 5
1.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6
1.3.1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
参数 6
1.3.2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
的特点 6
1.3.3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区
的特点 7
1.4 基本运算电路 8
1.4.1 比例运算电路 8
1.4.2 加减运算电路 11
1.4.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5
1.5 集成运放的单电源供电 17
1.5.1 反相放大器的单电源供电 17
1.5.2 同相放大器的单电源供电 17
1.6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18
1.6.1 认识运算放大器 18
1.6.2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20
习题1 22
第2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 27
2.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27
2.1.1 本征半导体 27
2.1.2 杂质半导体 28
2.1.3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29
2.2 半导体二极管 34
2.2.1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34
2.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5
2.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37
2.3 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38
2.3.1 晶体二极管的模型 38
2.3.2 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40
2.4 晶体二极管的应用及直流稳压
电源 43
2.4.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43
2.4.2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43
2.4.3 稳压管稳压电路 47
2.4.4 三端集成稳压器 50
2.5 特殊二极管 54
2.6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及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249―74) 56
2.7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56
2.7.1 认识晶体二极管 56
2.7.2 二极管及稳压管应用电路 59
2.7.3 直流稳压电源 61
习题2 62
第3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68
3.1 晶体三极管 68
3.1.1 晶体管的结构及其类型 68
3.1.2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
作用 69
3.1.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72
3.1.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75
3.2 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6
3.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76
3.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
原理 78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 79
3.3.1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79
3.3.2 静态分析 81
3.3.3 动态分析 83
3.3.4 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非线性
失真和动态范围 89
3.4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3种接法 93
3.4.1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极放大
电路 93
3.4.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97
3.4.3 共基极放大电路 100
3.4.4 3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
比较 101
3.5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103
3.5.1 认识晶体三极管 103
3.5.2 晶体三极管的应用 105
习题3 107
第4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114
4.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
场效应管 114
4.1.1 增强型MOS管 114
4.1.2 耗尽型MOS管 118
4.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120
4.2.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
及静态分析 120
4.2.2 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124
4.2.3 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26
4.2.4 共漏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29
4.3 结型场效应管(JFET) 131
4.3.1 JFE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1
4.3.2 JFET的特性曲线 133
4.4 各种场效应管特性的比较以及
与双极型管的比较 134
4.4.1 各种场效应管的特性比较 134
4.4.2 MOSFET与双极型晶体管
的比较 135
4.5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136
4.5.1 认识场效应管 136
4.5.2 场效应管的应用 137
习题4 140
第5章 多级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单元电路 145
5.1 多级放大电路 145
5.1.1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145
5.1.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147
5.1.3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与光电
耦合放大电路 148
5.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简介 149
5.3 集成电流源电路 150
5.3.1 镜像电流源电路 150
5.3.2 比例式电流源电路 152
5.3.3 微电流源电路 152
5.3.4 MOSFET镜像电流源 153
5.3.5 电流源作有源负载 154
5.4 差分式放大电路 154
5.4.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现象 154
5.4.2 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
的结构 155
5.4.3 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的
动态性能分析 156
5.5 功率放大电路 164
5.5.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164
5.5.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66
5.5.3 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
放大电路 169
5.5.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171
5.6 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173
5.6.1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173
5.6.2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75
5.6.3 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注意
事项 176
5.7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178
5.7.1 变跨导模拟乘法器 178
5.7.2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179
5.8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180
5.8.1 电流源电路 180
5.8.2 差分放大电路 182
5.8.3 功率放大电路 184
5.8.4 设计仿真题目 186
习题5 186
第6章 滤波电路及放大电路的频率
响应 192
6.1 有源滤波电路 192
6.1.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92
6.1.2 低通滤波器 196
6.1.3 高通滤波器 198
6.1.4 带通滤波器 199
6.1.5 带阻滤波器 199
6.2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00
6.2.1 晶体三极管的高频等效
模型 200
6.2.2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
特性分析 204
6.2.3 场效应管的频率响应 210
6.2.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12
6.3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214
6.3.1 有源滤波器 214
6.3.2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217
习题6 220
第7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224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24
7.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224
7.1.2 反馈的类型 225
7.1.3 交流负反馈的4种基本组态 229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
一般表达式 233
7.2.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
表达式 233
7.2.2 4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
和反馈系数的表达式 234
7.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36
7.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36
7.3.2 减小非线性失真 236
7.3.3 展宽通频带 237
7.3.4 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
的影响 238
7.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计算 239
7.4.1 深度负反馈条件 239
7.4.2 虚短和虚断概念的运用 239
7.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242
7.5.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243
7.5.2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
的分析 244
7.5.3 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245
7.6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246
习题7 248
第8章 波形产生电路 252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 252
8.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252
8.1.2 RC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 253
8.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256
8.1.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61
8.2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264
8.2.1 电压比较器 264
8.2.2 方波发生器 270
8.2.3 三角波发生器 271
8.2.4 锯齿波发生器 273
8.3 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
与讨论 274
8.3.1 正弦波振荡电路 274
8.3.2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276
8.3.3 设计仿真题 279
习题8 280
附录A Multisim软件简介 284
附录B 部分习题答案 295
参考文献 302
第2版前言
本教材自2013年出版以来,迄今已经多次印刷,受到诸多师生和读者的关注,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及我们在使用中的体会进行修订而成的。这次的修订,我们保留了原书的编写思路:保证基础、注重应用、讲清概念、力求精练。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形势,本版教材增加了适合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教学模式的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设计仿真内容。
“慕课”(MOOC)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借助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近年来在高校开始流行起来,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练习写作业。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看老师的讲课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做作业、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上模电课程讨论什么?讨论得到的结论如何来验证?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将实验室引入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也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做到这种结合。引入仿真软件也就是虚拟实验室,就相当于将实验室引入了课堂,在课堂讨论的同时,利用仿真软件仿真一下,比较讨论的结论和仿真的结果,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基于仿真软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笔者在模电教学中的一种探索,本版教材增加的内容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内容。
每一章新增了一节“基于Multisim仿真的设计与讨论”的内容,第1~4章都是从认识器件开始,在仿真软件中结合器件模型与电路了解运算放大器、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器件特性、用法,在此基础上仿真各种器件的应用电路,内容涵盖教材前面所学的所有知识。第5~8章中增加的仿真内容都是针对本章的学习内容进行仿真以加深理解,第5章包括电流源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内容,第6章包括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和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仿真,第7章包括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第8章包括正弦波振荡电路和非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每一个仿真内容的设计都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概念,通过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来学习和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点。作为内容的扩展与加深,增加了设计仿真的题目,改善以前模电教材中重分析、轻设计的弊端,学习电路设计的思路,要求学生完成设计题目的设计和仿真。
与本教材相配套的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已经在华信教育资源网的华信慕课平台(http://218.249.32.139/mooc/?11)上线,可以在线观看。
本书包含大量例题,每章后附有习题,这些例题和习题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深度适当。书末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以供读者参考。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及实验指导》是本书的配套教材,该指导书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本和习题指导手册来使用。指导书共9章,1~8章与本书对应,每章给出该章内容的知识要点总结、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方法和步骤、填空题和选择题、习题等5部分。习题部分供学生做作业时使用,可以省去抄题目和画图的时间,提高课后学习的效率,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第9章提供了7个典型的模电实验,每个实验均给出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的设计方法,不针对具体的实验板设计,通用性较强。
本书向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提供多媒体电子课件、习题答案和设计仿真题目的参考电路,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
本书由查丽斌策划、组织和统稿,第1~6章、第8章由查丽斌编写,第7章由张凤霞编写,李自勤参与了附录A和第3章、第4章部分内容的编写,汪洁参与了每章仿真内容的编写,王勇佳、吕幼华、孔庆鹏、辛青、胡体玲和李付鹏等老师都参与了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了本书习题的解答以及设计题目的模拟仿真工作,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王宛苹和钱文阳参与了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钱梦楠与钱梦菲参与了本书部分书稿和图的录入工作。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本校一些教师和兄弟院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已经出版的教材和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不断改进。
作 者
2016年10月
第1版前言
为适应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配合高等学校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学时压缩的实际需要,我们在总结多年从事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编写了本教材。
鉴于近年来就业的严峻形势,高校普遍对专业基础课学时进行压缩,并且把教学时间安排提前到第二、三学期,使得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内容衔接上的不连贯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普遍感觉困难,所以本书的编写思路是保证基础、注重应用、讲清概念、力求精练;以基础知识为重点,用心安排,使得知识易懂、易学,做到语言精炼,便于自学。
在内容的安排上,本书首先将集成运放作为基本电子器件引入,介绍其外特性及其基本应用,让读者先了解“放大”、“器件”等概念,然后再介绍其他的电子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它们的应用。介绍时,将难点分散,循序渐进。第2~4章以一类半导体器件及其基本应用电路划分,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在这些内容的介绍中,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减少复杂的数学推导。在学习完这些器件后,读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后面章节的内容:第5章多级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单元电路、第6章滤波电路及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第7章负反馈放大电路和第8章波形产生电路。第7、8章尽量简化定量分析,突出定性分析,力求简明扼要、系统性强。由于微电子学与制造工艺的进步,与双极性器件的性能相比,MOS器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本书强调了MOS管的内容。
本书包含大量例题,每章后附有习题,这些例题和习题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深度适当。书末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以供读者参考。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及实验指导》是本书的配套教材,该指导书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本和习题指导手册来使用。指导书共9章,1~8章与本书对应,每章给出该章内容的知识要点总结、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方法和步骤、填空题和选择题、习题等5部分。习题部分供学生做作业时使用,可以省去抄题目和画图的时间,提高课后学习的效率,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第9章提供了7个典型的模电实验,每个实验均给出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的设计方法,不针对具体的实验板设计,通用性较强。
本书向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提供多媒体电子课件和习题答案,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
本书由查丽斌策划、组织和统稿,第1~6章、第8章由查丽斌编写,第7章由张凤霞编写,李自勤参与了第3章、第4章部分内容的编写,刘建岚参与了第1章、第8章部分内容的编写,王宛苹老师参与了本书的校对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许多本校教师和兄弟院校的教师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已经出版的教材和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不断改进。
作 者
2013年1月
作为一本技术书籍,其排版和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我拿到的是精装版本,纸张的质量非常好,拿在手里有质感,印刷清晰,图片和图表色彩鲜艳,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使是密集的公式和表格,也丝毫不会感到拥挤或杂乱。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精心考量,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保持了阅读的舒适性。特别是那些电路图,清晰明了,元器件的标注准确无误,让我能够快速定位和理解电路的组成。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强调,例如粗体字、斜体字以及醒目的颜色标注,都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帮助我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为每个章节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章节总结”,它们能够帮助我提前了解本章的学习重点,并在阅读结束后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诸多方面,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教材。令我惊喜的是,它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还融合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例如,在介绍某些电路的性能指标时,作者会详细解释这些指标的实际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重要性。书中还会提供一些关于元器件选型的实用建议,比如如何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在实际选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常用的模拟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定时器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案例。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踏入工程实践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习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程设计,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刚拿到这本《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其严谨的编排和清晰的逻辑深深吸引。作为一名对模拟电路领域充满好奇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打下坚实基础,又不至于枯燥乏味的教材。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而是从最基本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它们的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配有非常直观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这让我在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过程时,仿佛能看到电子在电路中“流动”,电阻在“阻碍”,电容在“储存”电荷。这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复杂的模拟电路知识。而且,书中在介绍每一个章节的新知识点时,都会巧妙地联系到前一章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目前正处于深入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阶段。《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以及反馈控制系统等更复杂的模拟电路设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类电路的分析方法,它会先给出该类电路的基本功能和组成,然后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接着会给出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和参数选择依据,最后还会列举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电路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实际应用中的“陷阱”和“难点”的讨论,例如元器件的非理想性、寄生参数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在理论推导中常常被忽略但却在实际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不仅仅是掌握公式,更是要理解其背后深刻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对基础知识的深入浅出,更在于它所呈现出的“工程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模拟电路,更是在“引导”我们如何去“设计”和“分析”模拟电路。书中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不仅仅是简单地检验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是精心设计的“案例分析”,引导我们去思考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何优化电路参数,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那些“实战演练”章节,通过对一些经典模拟电路的剖析,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产品中落地生根。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解了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包括放大、滤波、积分等,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推导,还提供了实际电路图和元器件选型建议,甚至还提及了一些常见的调试技巧。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读书”,更像是在“做项目”,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