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深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及能力知识》具有如下特色:
1.解读真题,分析考点。本书在细致讲解考点和解题方法之前,正文开篇就设置了“深圳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及能力知识考情综述”板块,介绍近年来深圳市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及能力知识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部分新真题,给出详细的解析。
2.揭示方法,讲解深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中公师资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移动学习,视频伴学。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知识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并且购书可享有移动自习室等,帮助考生在线学习、为考生答疑解惑。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深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及能力知识》严格依据深圳市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综合知识及能力知识部分的所有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综合知识五大部分。
在本书正文的开始设置了考情综述,配有新真题,并配有同步视频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书中设置了“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本书还在每章标题处设置了“核心考点讲解”,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考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目录
深圳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及能力知识考情综述(1)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8)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8)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8)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10)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12)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14)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15)
六、分式数列(18)
七、组合数列(20)
八、整数拆分数列(22)
九、创新数列(23)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5)
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25)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26)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27)
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8)
第三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29)
一、数项特征分析(29)
二、运算关系分析(31)
三、整体特征分析(32)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4)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34)
一、数的整除特性(34)
二、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35)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37)
四、同余与剩余(37)
五、尾数法(39)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39)
一、计算问题(39)
二、和差倍比问题(42)
三、行程问题(43)
四、工程问题(45)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47)
六、几何问题(51)
七、利润问题(53)
八、容斥问题(55)
九、推理问题(56)
十、运筹问题(57)
十一、浓度问题(58)
十二、抽屉原理(59)
十三、牛吃草问题(60)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60)
十五、盈亏问题(61)
十六、日期问题(62)
十七、方阵问题(62)
十八、植树问题(63)
十九、年龄问题(64)
二十、时钟问题(65)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66)
一、代入排除法(66)
二、特殊值法(67)
三、方程法(69)
四、图解法(71)
五、十字交叉法(73)
第一章选词填空(76)
第一节词义辨析(76)
一、词语的理性义(76)
二、词语的色彩义(78)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80)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80)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82)
第三节成语(84)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84)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87)
第四节虚词(88)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88)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89)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91)
第二章语句表达(93)
第一节病句辨析(93)
一、病句六大类型(93)
二、解题指津(96)
第二节语句连贯(99)
一、题型解读(99)
二、解题指津(99)
第三章阅读理解(104)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104)
一、题型解读(104)
二、解题指津(104)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107)
一、题型解读(107)
二、解题指津(108)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110)
一、题型解读(110)
二、解题指津(110)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112)
一、题型解读(112)
二、解题指津(112)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114)
一、题型解读(114)
二、解题指津(114)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118)
一、题型解读(118)
二、解题指津(118)
第七节文章阅读(120)
一、考查词语(121)
二、考查句子(123)
三、考查语句连贯(123)
四、考查细节信息(124)
五、考查主旨观点(126)
六、考查文章标题(127)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30)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30)
图形构成(130)
一、点线角面(130)
二、封闭开放(133)
三、图形部分(134)
四、图形种类(135)
五、元素位置(137)
几何性质(138)
一、对称性(138)
二、重心(139)
三、面积和体积(139)
图形转化(140)
一、移动、旋转、翻转(140)
二、图形叠加(141)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42)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42)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143)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144)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46)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48)
第二章判断推理--演绎推理(150)
第一节演绎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50)
必然性推理(150)
一、直言命题(150)
二、复言命题(156)
可能性推理(163)
一、削弱型题目(164)
二、加强型题目(167)
三、前提型题目(170)
四、解释型题目(172)
五、评价型题目(174)
六、结论型题目(177)
第二节演绎推理实战技巧(178)
一、找突破口法(178)
二、假设法(180)
三、排除法(182)
四、排序法(182)
五、图表法(183)
六、计算法(184)
第三章判断推理--事件排序(185)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185)
一、事件排序基础知识(185)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185)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全攻略(185)
一、直接排序法(185)
二、代入排序法(186)
三、排除法排序(186)
四、首尾排序法(187)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187)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187)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188)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188)
第一章资料分析概念(190)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190)
二、增长量(191)
三、增长率(192)
四、比重(195)
五、倍数和翻番(196)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97)
七、进出口额(198)
八、指数(199)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00)
一、尾数法(200)
二、首数法(200)
三、有效数字法(201)
四、特征数字法(202)
五、范围限定法(202)
六、乘除法转化法(203)
七、同位比较法(204)
八、运算拆分法(205)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05)
第三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11)
一、计算题(211)
二、排序题(212)
三、计数题(213)
四、趋势判断题(215)
五、综合判断题(216)
六、假设条件题(218)
第一章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20)
第一节深圳市情(220)
第二节深圳时政文件(223)
第三节国情概况(225)
第四节自然地理(227)
第二章政治(230)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30)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234)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36)
第四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40)
第三章法律(244)
第一节宪法(244)
第二节民法(246)
第三节刑法(251)
第四节行政法(253)
第五节诉讼法(257)
第四章经济(261)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61)
第二节微观经济(263)
第三节宏观经济(265)
第五章管理(268)
第一节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68)
第二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71)
第六章公文(276)
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276)
第二节公文处理(281)
第三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283)
深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28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90)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应试者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数列形式数字推理是考试中典型、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因此分析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就成为备考数字推理的重中之重。本节我们先从五大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入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是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整数拆分数列、组合数列,后是形式与结构都很特别的创新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该等差数列的公差。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差是1。
二级等差数列:一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两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三级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变式
等差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数列或其变式,是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2)包含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这类递推型数列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如2a1-3a2=a3。其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如(a1-a2)×=a3。
综上,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
(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4)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或增减无序的不是等差数列,因为作差后的数列先正后负不具有规律性。
经典真题181,77,68,52,()
A.27B.35
C.43D.47
解析:此题答案为A。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81776852(27)
前项-后项
4916(25)
↓↓↓↓
223242(5)2连续自然数的平方
经典真题22,6,12,20,()
A.24B.26C.28D.30
解析:此题答案为D。原数列作差后依次为4、6、8、(10),为连续的偶数列,20+10=(30),故选D。
经典真题339,62,91,126,149,178,()
A.205B.213C.221D.226
解析:此题答案为B。每个数字不具备明显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为13×7。在数项特征不是很明显,递增趋势平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作差求解。
396291126149178(213)
作差
2329352329(35)循环数列
经典真题43,4,7,16,()
A.23B.27C.39D.43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递增数列,由于题干含有3、7两个质数,可优先考虑作差进行验证。
34716(43)
作差
139(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经典真题5-2,-1,-5,11,()
A.-53B.-36C.-25D.3
解析:此题答案为A。这是一个增减交替的数列,有四种可能,其一是等差数列变式,其二为等比数列变式,其三是间隔组合数列,其四是多次方数列变式。由于题干只有4项,且数字较小,有正数也有负数,首先考虑作差求解。
-2-1-511(-53)
作差
1-416(-6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经典真题61,5,14,39,88,()
A.185B.225C.209D.329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递增趋势明显,但各项间没有明显的特征表明有递推关系或者含多次方数,则优先考虑作差。二级差均是平方数,因此考虑规律是多次方数,进而发现底数是质数列。
15143988(209)
作差
492549(121)
↓↓↓↓↓
22325272(112)底数为质数列
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作差法、对多次方数列的改写以及质数列三个考点,复合考查导致规律本身隐藏得很深,因此等差数列变式的一大特点是原数列没有很明显的数项特征。
经典真题77,7,9,17,43,()
A.119B.117
C.123D.121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单调递增,且增幅并不夸张。考虑到有17和43两个质数的存在,其中43附近没有多次方数,选择作差。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提升指南》 备考策略与精细解析,助您从容应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每一年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都吸引着无数有志于投身公共事业的优秀人才。而这场竞争的号角,往往围绕着“综合知识与能力”这一核心考察点而吹响。本《事业单位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提升指南》正是为此而生,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深入的备考方案,帮助您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理想。 本书内容聚焦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综合知识与能力”这一考试模块,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与梳理,并结合历年考试趋势,提炼出考试的核心考点和高频考题。我们深知,备考并非简单的题海战术,而是需要科学的方法、精准的定位和持续的努力。因此,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备考策略的指导,力求为考生打造一条通往成功的“直通车”。 一、 考试导览:精准定位,知己知彼 本书开篇即为考生提供一份详尽的考试导览。我们将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考试特点、命题规律以及考察方向。通过对历年考试大纲的解读,明确各科目的考察范围和权重,帮助考生建立清晰的备考地图。我们会详细阐述“综合知识”通常涵盖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科技、人文、公文写作等多个领域,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事业单位考试在这些领域的侧重点差异。同时,对于“能力素质”部分,本书将聚焦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我们将通过解析考试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证题、材料分析题、公文写作题等,让考生对题型特点、答题技巧有初步的认识。 二、 综合知识精讲:体系化梳理,知识点逐一击破 “综合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基石,涵盖面广,涉及面杂。本书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精细化的讲解。 政治理论: 深入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重点突出与国家大政方针、时事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依法治国等紧密相关的考点。我们将提炼出核心概念、重要论断、历史沿革及现实意义,并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解读,帮助考生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经济学基础: 涵盖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关系、市场机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与发展等。重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热点问题。 法律常识: 梳理与事业单位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作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我们将重点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常见法律概念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帮助考生提升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哲学基础: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物质与意识、实践、物质的唯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真理与谬误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将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历史与文化: 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关注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科技与人文: 介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科技前沿知识,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政策。同时,关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与人文关怀和民生福祉相关的重要议题。 公文写作: 详细讲解各类常用公文的格式、结构、语言特点及写作要领,如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意见、函等。我们将提供范文解析,并指导考生如何根据不同情境,准确、规范、有效地进行公文写作,提升文字表达的专业性。 三、 能力素质训练:多元化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能力素质”是区分优秀人才的关键。本书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各项核心能力。 逻辑思维与分析判断能力: 针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提供大量的逻辑推理、归纳概括、演绎分析等练习。我们将引导考生掌握识别题干陷阱、分析选项干扰项、抓住关键信息等技巧。 解决问题与决策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训练考生在复杂环境中快速识别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文字表达与综合写作能力: 针对申论、公文写作等题型,本书提供详实的写作指导,包括审题立意、结构谋篇、语言润色、观点论证等。我们将通过范文赏析、仿写练习、独立写作训练等环节,帮助考生写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的文章。 综合协调与应变能力: 通过模拟面试、情景问答等方式,训练考生在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虽然本书不直接涉及面试,但其原理与综合知识考察的隐含要求相辅相成。 四、 备考指导与应试技巧:事半功倍,高效备考 除了扎实的知识讲解和能力训练,本书还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备考指导和应试技巧。 备考计划制定: 帮助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高效学习方法: 传授记忆技巧、理解方法、思维导图构建等高效学习方法,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题型解析与解题策略: 针对不同题型,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导考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关键。 模拟演练与实战演习: 包含精选的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答案解析,帮助考生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流程,调整应试状态。 心态调整与考场经验: 关注考生备考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提供考前、考中、考后应对策略,帮助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五、 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前沿热点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始终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发展脉搏。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将把近年的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前沿进展等及时融入知识讲解和习题设计中,确保考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备考信息。例如,关于国家“双碳”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经济发展、人工智能伦理、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都将得到重点关注和深度解读。 本书的独特价值: 权威性与系统性: 内容由资深专家团队精心打磨,知识体系构建严谨,覆盖面广,深度适中。 针对性与实效性: 紧密贴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大纲,注重考点、题型、答题技巧的训练,力求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考试能力。 全面性与指导性: 不仅提供知识,更提供科学的备考方法和策略,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备考体系。 前瞻性与时效性: 及时反映国家最新政策和时代发展趋势,确保考生复习内容的时效性。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提升指南》不仅仅是一本备考书籍,更是您通往事业单位成功招聘之路的可靠伙伴。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与训练,您将能够系统掌握所需的知识,有效提升各项能力,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迎接挑战,最终实现加入事业单位、服务人民的职业梦想。 立即开启您的备考之旅,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能力奠定基础,用智慧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