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史学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经典
  • 编年体史书
  • 史料
  • 诸子百家
  • 文化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539
商品编码:12183881094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李敖 主编 定  价:69 出 版 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页  数:564 装  帧:精装 ISBN:9787552804539 左传
导读/002
季梁论祀神/003
内史过论神降/006
宫之奇论神享/008
周内史论吉凶/012
臧文仲谏焚巫尪/014
邾文公论利民为吉/016
楚庄王论武/018
子罕论弭兵/021
子产论天道/024
叔向论刑书/026
晏婴论和同/029
孔子论刑鼎/032
史墨论君臣无常位/035
公羊传
导读/040
隐公/041
春秋事语
导读/050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优选”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目前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本册为第29部《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精)》。 李敖 主编 李敖(1935.4.25-),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地区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地区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地区“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千载风云: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巡礼 一部宏伟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本书精选并深入解读了四部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经典巨著:《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四部作品,犹如四面棱镜,折射出中华民族从春秋战国到宋朝近一千五百年的辉煌与沧桑,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历史长卷。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以其严谨的叙事、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春秋时代。书中不仅记录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更深入地描绘了政治家的谋略、外交家的智慧,以及君臣之间的对话与博弈。它不拘泥于简单的史实罗列,而是通过对事件背后动机、因果关系的剖析,展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及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每一次对话,都蕴含着深邃的政治智慧;每一次战争,都折射出时代的脉搏。《左传》的语言精练凝练,叙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使得历史的洪流仿佛就在眼前奔涌,让读者在沉浸于故事情节的同时,深刻理解古代社会的运行逻辑和人性的复杂。它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政治寓言,为后世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承继《左传》的衣钵,《史记》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抱负,开启了中国史书纪传体的新篇章。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以其毕生心血,编纂了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它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涵盖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帝王、诸侯、名臣、烈女、游侠、刺客等各色人物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群像。他不仅记录了重大的政治事件,更关注民间的风俗人情,将史学上升到了文学的高度。《史记》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充满了戏剧张力。从鸿门宴的暗流涌动,到霸王别姬的悲壮凄美,再到布衣丞相的励精图治,《史记》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感染力,让人掩卷之余,回味无穷。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由西汉史学家班固及其妹班昭、族弟班彪共同续成。它以“断代史”的形式,专门记载了西汉一个朝代(从汉高祖刘邦至王莽末年)的历史。相较于《史记》的宏大叙事,《汉书》的重点更为突出,其体例也更加严谨规范。班固继承了司马迁的严谨精神,对史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梳理,力求史实准确。他不仅详述了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更注重对制度、法律、文化等内容的阐述,为我们认识汉代社会提供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视角。《汉书》的语言风格更为典雅,叙事也更为侧重于政治和制度的分析。通过《汉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朝从建立到鼎盛,再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了解其制度的演变、文化的辉煌以及社会的变化。它如同一个精密的档案库,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汉代历史信息。 如果说《左传》、《史记》、《汉书》分别代表了春秋、汉代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断代梳理,那么《资治通鉴》则是一部集大成者,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政治抱负,系统地梳理了从战国初期到五代十国末期,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以编年体为体例,以政治、军事为主线,旨在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司马光及其团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挑细选,旁征博引,将杂乱的历史事件梳理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尤其着重于探讨政治决策的得失、军事战略的成败。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统治者如何驾驭权力、如何处理内外关系、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书中不乏精辟的论断和深刻的洞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治国之道”。《资治通鉴》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对后世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通过对这四部史学巨著的解读,不仅仅是回顾历史的碎片,更是试图捕捉那些贯穿始终的时代精神、政治智慧与人文关怀。我们将跟随《左传》走进春秋诸侯争霸的庙堂之上,感受智者的谋略与勇者的胆魄;我们将与司马迁一同行走在《史记》的字里行间,领略帝王将相的雄图霸业与黎民百姓的悲欢离合;我们将翻阅《汉书》,深入了解汉王朝的兴衰荣辱,探寻其强大的根源;我们将与司马光一起,《资治通鉴》,纵览千古风云,体悟治国之道的精髓。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亲身感受这些史学巨著的魅力,领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智慧与光辉。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阅读这些巨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智慧的汲取,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体认。它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安顿心灵、启迪智慧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转到《史记》的部分时,那种阅读体验简直是荡气回肠!太史公的笔法之妙,简直是后世所有传记文学的巅峰。他写人物,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你看他对项羽的描绘,那种匹夫之勇与妇人之仁交织的悲剧色彩,让人读来扼腕叹息;再看他对刘邦的刻画,那种市井气和政治家的狡黠被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史记》,我们对秦汉之际的那段历史会是多么的模糊和单薄。司马迁用他自身的苦难和坚守,为我们铸就了这座史学的丰碑。那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抱负,透过每一个字眼都能感受到。书中的人物传记,读起来简直就像在看一部部精彩绝伦的大戏,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公允和深刻,不偏不倚,直指人心,令人信服。

评分

进入《汉书》的部分,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官方史学的严谨与规范。如果说《史记》是散文诗般的激情创作,那么《汉书》则像是一部精心绘制的宏大历史地图。它对西汉王朝的制度沿革、职官变动、郡国封禅等细节的梳理,是极为详尽和系统化的。对于研究汉代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的学者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替代的原始资料库。我个人比较偏爱它那种“纪传体”的结构,将皇帝的功业与臣僚的传记并行,使得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正是因为有了前代《左传》和《史记》打下的叙事基础,后人才能如此系统地构建起一个朝代的完整面貌。虽然它的文字相较于前两者少了一丝灵动,但那种史料的饱和度和对制度的深入剖析,为理解大一统王朝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角。每读一章,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密的外科手术式分析。

评分

《资治通鉴》的出现,无疑是将这部系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策略指导手册的境界。司马光打破了传统的断代史模式,以时间为轴线,将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的漫长历史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种“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的编年体,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整体感和连贯性。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对“得失”的犀利洞察力。书中对于历代君王和权臣的决策失误,往往会配以极为精炼的评语,直击要害。它不仅仅是在“记述”历史,更是在“论断”历史的成败得失。读起来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决策者,必须在复杂的局势中权衡利弊。这种历史的教训被提炼得如此精当,让人在面对当代问题时,总能从中找到历史的影子,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史学盛宴!我刚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给镇住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细节和生动的人物群像。读《左传》,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战国的烽火硝烟之中,那种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通过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典故,比如“城濮之战”的谋略较量,或者“晋楚争霸”中的权谋博弈,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更绝妙的是,它将政治、军事、外交熔于一炉,让你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那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智慧。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精辟的议论,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记录了多少史实,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运作逻辑的绝佳钥匙。我特别喜欢它那种“述而不作”的克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历史的真实感呼之欲出,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将这四部巨著汇集一册阅读,给我带来的感受是结构性的震撼。它们就像是中华文明史的四根擎天巨柱,分别代表了历史叙事的四个不同维度:早期的事件记录与人物命运(左传)、开创性的个人史学与传记艺术(史记)、制度与体制的规范化梳理(汉书),以及对宏大历史进程的战略性反思与总结(资治通鉴)。这种阅读体验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层次的递进和视角的不断开阔。从春秋的礼仪秩序到汉代的帝国初建,再到司马光对千年历史的俯瞰,读者仿佛经历了一场史学思想的“史诗级升级”。我感觉自己不仅读完了四部书,更像是参与了一场中国古代精英阶层思维方式的深度训练营。这种整合的价值,远超任何单一文本的价值,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参照系,让人对“中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