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1.张岱年先生之学术代表作,首部以“问题解析”形式书写的中国哲学通史,公认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性著作之一。
2.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纷繁复杂的理论问题梳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类,,分别阐述各个重要哲学问题的源流发展,进而探求中国哲学之内在的条理系统。
3.附人名、书篇名索引。
丛书介绍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为当代重要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著述的首次完整结集。经家属授权,收入张先生全部专著、论文、译著、自传、书评序跋、授课讲义、随笔札记、书信日记等,其中大量内容为首次面世或此前《全集》、《文集》所未收。各书均搜罗众本详加比对,尽可能依照手稿校勘,并核对引文,更正此前历次出版中的排印错误,力求还原张先生著作原貌。每卷后均编有人名、书篇名索引,部分附条目索引,以便于读者查找。
2017年6月首次出版第一辑四种,拟出共二十种,将陆续面世。
第一辑四种包括:《中国哲学大纲》,撰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张岱年先生极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以重要哲学问题为纲,分专题梳理中国哲学中各个核心问题的发展过程,是首部以“问题解析”形式书写的中国哲学通史;《天人五论》,撰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包括《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五篇,探讨哲学的性质、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事物与规律关系、价值标准与道德准则、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而重要的哲学问题,是张先生独创性的“综合创新”“新唯物论”哲学理论体系之集中展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成书于1983年,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方法论问题的专著,涵盖了哲学的性质、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等各方面,尤为着重介绍了整理史料的方法;《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成书于1987年,是张先生研思探索中国哲学固有概念范畴体系之总结性专著,书中选取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起主导作用的60组概念范畴,如“道”、“气”、“太极”、“知行”等,引证原始文献,逐一详述其内涵及历史演变,以条目形式呈现,体例独特,便于检索。
《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极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性著作之一,完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同于其他哲学史多依时间顺序论述,本书以哲学问题为纲,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以“审其基本倾向,析其辞命意谓,察其条理系统,辨其发展源流”为基本方法,梳理中国古代哲学中各个核心问题的发展过程,并详列相关文献,亦可视为一部中国哲学问题史,是中国古代哲学固有体系及哲学问题研究的开创与典范之作。
本书起初于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宇同”。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时张先生做了大量修订,加入若干“补录”、“附注”,并改动部分文字,体现了张先生哲学思想的深入发展,此后各本皆以社科本为基础。本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全收为工作本,对校社科本并参校商务本,订正历次排印中产生的文字标点讹误,尽可能还原张先生著作原貌,并对全书引文加以核对,规范体例。新编人名、书篇名索引,以便读者查找。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今属沧州市)。当代重要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职务。有《中国哲学大纲》、《天人五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重要著作。
张先生曾将自己平生学术研究总结为三方面:一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文化问题的探讨。其《中国哲学大纲》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书写的“问题解析体”新模式,阐述中国哲学基本问题之源流演变,提炼出中国传统哲学固有的理论体系。在哲学问题探索上,张先生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为一,将现代唯物论及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粹结合,建立起自己“综合创新”的独特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天人五论》为其独创哲学思想的集中展现。在文化问题上则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见解,既反对全盘西化,亦不赞同国粹主义,所谓“综合”,既包括中西文化之综合,亦包括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其著述宏富,行文平实而说理渊深,为研思了解中国哲学、文化者所必读。
自序
新序——对于过去中国哲学研究的自我批判
再版序言
序论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
二、中国哲学之区分
三、中国哲学之特色
四、中国哲学之发展
第一部分 宇宙论
引端 中国宇宙论之发生
第一篇 本根论
第一章 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
第二章 道论
第三章 太极阴阳论附五行说
第四章 气论一
第五章 理气论
第六章 唯心论
第七章 气论二
第八章 多元论
本根论综论
第二篇 大化论
第一章 变易与常则
第二章 反复
第三章 两一
第四章 大化性质
第五章 终始、有无
第六章 坚白、同异
【补录】形神问题简述
大化论综论
第二部分 人生论
引端 人生论在中国哲学中之位置
第一篇 天人关系论
第一章 人在宇宙中之位置
第二章 天人合一
【补录】天人有分与天人相胜
天人关系论综论
第二篇 人性论
第一章 性善与性恶
第二章 性无善恶与性超善恶
第三章 性有善有恶与性三品
第四章 性两元论与性一元论
第五章 心之诸说
人性论综论
第三篇 人生理想论
简引 人道与人生理想
第一章 仁
第二章 兼爱
第三章 无为
第四章 有为
第五章 诚及与天为一
第六章 与理为一
第七章 明心
第八章 践形
人生理想论综论
第四篇 人生问题论
简引 人生问题
第一章 义与利
第二章 命与非命
第三章 兼与独
第四章 自然与人为
第五章 损与益
第六章 动与静
第七章 欲与理
第八章 情与无情
第九章 人死与不朽
【补录】志功问题简述
人生问题论综论
第三部分 致知论
引端 中国哲学中之致知论
第一篇 知论
第一章 知之性质与来源
第二章 知之可能与限度
第三章 真知
知论综论
第二篇 方法论
第一章 一般方法论
第二章 名与辩
方法论综论
结论 中国哲学中之活的与死的
补遗
人名索引
书篇名索引
自 序
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颇盛,且已有卓然的成绩。但以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哲学的书,似乎还没有。此书撰作之最初动机,即在弥补这项缺憾。此书内容,主要是将中国哲人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选出,而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之整个的条理系统,亦可以看作一本中国哲学问题史。
作哲学史,当然也有其种种困难,然依人的时代顺序叙述,在纲领组织上,或尚无多少问题。而以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哲学之整个系统,则部门之分划,问题之厘别,在在须大费斟酌。更以事属草创,困难尤多。中国哲学本浑融一体,原无区分;而为求清楚明晰,实不得不加以区分,然又须于原来面目无所亏损。此书在问题之抉择与排比、部门之分判与命名上,前后凡更易十余次,仍不能尽惬意。在每一问题下,分述诸家学说,或更不免“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之病,惟自信尚无轻率苟且而已。
关于本书范围,于此当略加解释。本书所谓中国哲学,专指中国系的一般哲学。中国的佛教哲学,虽是中国人的,而实属于印度系,故不在本书范围之内。而一切特殊哲学,如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等思想,皆不在本书范围之内。中国古书中,又有不少思想,与哲学有关,而实并非哲学,最显著者如汉儒之术数思想,可以说是宗教思想,本书亦皆不加论列。此外中国古书中的科学萌
芽,虽极可珍贵,却不是哲学,本书也一概不述。如此区别哲学与非哲学,实在是以西洋哲学为表准,在现代知识情形下,这是不得不然的。
其次,关于本书的方法,亦当略加说明。我所最注重者有四点:
第一,审其基本倾向 中国哲学研究,应先辨识中国哲学之基本倾向,详言之即中国宇宙论之基本倾向,中国人生论之基本倾向等。如不先对于中国哲学之基本倾向有所认识,必不会深刻了解中国哲学家之学说。举例来说,如不知道中国哲学不作非实在的现象与在现象背后的实在之别,便不能了解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论。不知道中国大部分哲学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观点,则不会了解中国的人生论。基本倾向即是基本假定,有的是明言的,更有的是默认的。默_认的尤须辨识,而亦最难辨识。
第二,析其辞命意谓 对于过去哲学中的根本概念之确切意谓,更须加以精密的解析。古人的名词,常一家一谊。其字同,其意谓则大不同。如道,老庄及程朱所谓道,是究竟理则之义;张子及戴东原所谓道,则是宇宙整个变易历程之义。又如性,孟子所谓性,仅指人之所以为人之特殊可能倾向;荀子所谓性,则指生而完具的行为,不论其与禽兽相异与否,惟不包含可能倾向;而宋儒张程所谓性,乃指“极本穷原之性”,实即宇宙本根。又如气,一般人都认为是空虚神秘的字眼,其实乃是一个比较实际的观念,与物质的观念相接近。更如神字,最易误解:中国哲学中所谓神,非鬼神之神,而是能变之妙用之谊,如因中国哲人多讲所谓神,遂认为有神论,便大谬了。对于中国哲学之根本观念之意谓加以解析,这可以说是解析法(Analytic Method)在中国哲学上的应用。
第三,察其条理系统 冯芝生先生谓中国哲学虽无形式上的系统,而有实质上的系统,实为不刊之至论。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寻出整个中国哲学的条理系统。中国哲学之整个的系统,比每一个哲学家之系统,自然较为广大。每一个哲学家,对于所有的哲学问题,未必全都讨论到。而讲整个中国哲学的系统,则须对于所有哲学家所讨论的一切哲学问题,都予以适当的位置。求中国哲学系统,又最忌以西洋哲学的模式来套,而应当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
第四,辨其发展源流 发展或历史的观点,是永远有用的;想深切了解一个学说,必须了解其发展历程,考察其原始与流变。而在发展历程之考察中,尤应注意对立者之互转,概念意谓之变迁与转移,分解与融合;问题之发生与发展,起伏及消长;学说之发展与演变,在发展中,相反学说之对转,即学说由演变而转入于其相反:这都是应注意审勘的。考察概念学说之发展与其对立互转,这可以说是辩证法(Dialectical Method)在中国哲学上之应用。
写哲学大纲,不宜多引过去哲学家著作之原文,即是写哲学史,其实也不宜引得太多。然而关于中国哲学,却有一种特殊情形,即是,在现在,中国哲学的研究,尚没有脱离考证的阶段。此所谓考证,是广义的,不只是指史实的考据,而兼指学说的考订。现在讲中国哲学,对于一个哲学家的学说有所诠释,实必须指出证据,实必须“拿证据来”。因此今日讲中国哲学,引哲学家的原文,实不只是引,而亦是证;不是引述,而更是引证。此书引原文处甚多,即由于此。
本书承冯芝生(友兰)先生和张素痴(荫麟)先生各审阅一遍,都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特此致谢。
公元一九三七年二月三日 张岱年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中国哲学大纲(套装共2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中国哲学大纲(套装共2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张岱年先生经典著作 感觉排版和编排以及阅读舒适度上要比之前商务的好一些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买了这个系列的两种书。都不错,推荐。
评分很好的书,会继续支持的,推荐
评分按類別和問題分析,很有啟發
评分书没有装箱运送,有一定程库损坏,书质量不错,一版一印。
评分张先生大作
评分包装完好无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中国哲学大纲(套装共2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