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為六部分:
引論部分主要對文章的選題背景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創新之處以及研究方法等做簡要的闡述。
第一章為公序良俗原則概述。第二章為公序良俗原則流變考。第三章為公序良俗原則適用的方法論。第四章為公序良俗原則的具體適用。結語部分通過綜閤分析,得齣本書的結論,以期能提升我國立法、司法及理論駕馭公序良俗原則的能力,同時指齣文章的不足,指明不足的原因,並錶明就今後的努力方嚮。
作者簡介:
楊德群,男,湖南益陽人,法學博士,衡陽師範學院法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先後主持各類課題6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1項。在《法商研究》、《湖南師範大學學報》、《求索》、《深圳大學學報》、《時代法學》、《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十餘篇,其中1篇為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曾獲2013年度國傢博士奬學金、2013年第5屆“李雙元法學奬”一等奬、2014年湖南師範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等奬勵。
目 錄
引論…………………………………………………………………… (1)
一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3)
三 研究思路與創新之處…………………………………… (15)
四 研究方法…………………………………………………… (18)
第一章 公序良俗原則概述……………………………………… (20)
第一節 “公序良俗” 概念解析……………………………… (20)
一 “ 公序良俗” 的不同稱謂……………………………… (21)
二 “ 公共秩序” 內涵的比較……………………………… (25)
三 “ 善良風俗” 內涵的比較……………………………… (32)
四 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之間關係的不同觀點及評析…… (37)
第二節 公序良俗原則確立的法哲學考察…………………… (43)
一 公序良俗原則確立的道德基礎………………………… (43)
二 公序良俗原則確立的社會基礎………………………… (49)
三 公序良俗原則確立的價值基礎………………………… (55)
第三節 公序良俗原則的功能………………………………… (63)
一 立法準則與行為規範…………………………………… (64)
二 剋服成文法局限………………………………………… (67)
三 追求實質正義……………………………………………… (69)
四 促進公私法價值融閤…………………………………… (72)
第二章 公序良俗原則流變考…………………………………… (77)
第一節 公序良俗原則的源起………………………………… (77)
一 羅馬法中的公序良俗及評析…………………………… (78)
二 日耳曼法中的公序良俗及評析………………………… (85)
第二節 公序良俗原則的確立………………………………… (90)
一 公序良俗原則在大陸法係的確立……………………… (91)
二 公序良俗原則在英美法係的確立……………………… (102)
第三節 公序良俗原則的發展………………………………… (108)
一 公序良俗原則的發展進路……………………………… (109)
二 公序良俗原則發展的主要錶現………………………… (113)
第三章 公序良俗原則適用的方法論…………………………… (127)
第一節 公序良俗原則適用的前提…………………………… (127)
一 窮盡法律規則…………………………………………… (128)
二 實現個案正義…………………………………………… (131)
三 更強理由………………………………………………… (138)
第二節 公序良俗原則適用方法的比較……………………… (140)
一 類型化適用……………………………………………… (141)
二 價值補充法適用………………………………………… (154)
第三節 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判斷…………………………… (162)
一 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一般判斷標準…………………… (163)
二 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判斷對象………………………… (170)
三 違反公序良俗原則判斷中的主觀因素………………… (173)
四 違反公序良俗原則判斷中的客觀因素………………… (179)
第四章 公序良俗原則的具體適用……………………………… (185)
第一節 公序良俗原則對習慣與習慣法的權衡……………… (185)
一 習慣、習慣法及與公序良俗原則內涵的比較………… (186)
二 習慣法法源地位的曆史嬗變…………………………… (189)
三 習慣與習慣法的適用對現代法治的影響……………… (193)
四 公序良俗原則對習慣入法的權衡……………………… (196)
五 公序良俗原則對習慣法及習慣適用的權衡…………… (202)
第二節 暴利行為……………………………………………… (208)
一 比較法上的暴利行為及立法理由……………………… (209)
二 暴利行為在民法基本原則中的地位…………………… (213)
三 暴利行為構成要件的比較……………………………… (217)
四 暴利行為法律效力的比較……………………………… (220)
五 對我國暴利行為製度的啓示…………………………… (224)
第三節 公序良俗原則對格式條款的規製…………………… (227)
一 格式條款的概念及性質的比較………………………… (228)
二 格式條款的利與弊……………………………………… (231)
三 公序良俗原則對格式條款規製的理論分析…………… (235)
四 公序良俗原則對格式條款規製的實證考察…………… (240)
第四節 公序良俗原則對賭博的規製………………………… (244)
一 賭博的立法例比較……………………………………… (244)
二 賭博的概念與特徵……………………………………… (248)
三 賭博對公序良俗原則的違反…………………………… (251)
四 不同立法例中公序良俗原則對賭博的規製及評析…… (254)
結語………………………………………………………………… (262)
一 立法層麵的建議………………………………………… (263)
二 司法層麵的建議………………………………………… (264)
三 理論層麵的認知………………………………………… (265)
參考文獻…………………………………………………………… (267)
緻謝………………………………………………………………… (285)
後記………………………………………………………………… (288)
不得不說,這本書在理論構建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探討公序良俗原則時,並沒有止步於傳統的法律框架,而是大膽地引入瞭社會學、哲學以及倫理學等多個學科的視角。書中對於“良俗”一詞內涵的界定,以及其動態演變的可能性,進行瞭深入細緻的辨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中那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邏輯。比如,在闡述公序良俗原則的適用範圍時,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二元對立答案,而是通過對不同法律領域(如閤同法、婚姻法、知識産權法等)的抽象解讀,揭示瞭該原則在不同情境下的具體體現及其共性。這種處理方式,雖然沒有直接展示具體的法律條文或判例,但卻極大地提升瞭理論的普適性和指導性。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觀點,並將其與我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進行對照。這種“內化”的過程,讓我對公序良俗原則的理解,從一種抽象的概念,逐漸轉化為一種更為具象、更為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意識到,公序良俗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約束,更是社會共識的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
評分這本書在探討公序良俗原則時,著重於其理論上的前沿性和發展性。作者在對傳統理論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敏銳地捕捉到瞭隨著社會變遷,公序良俗原則所麵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我尤其被其中對技術發展對公序良俗影響的討論所吸引。雖然書中沒有直接提及具體的科技案例,但作者通過對信息時代隱私權、網絡行為規範等問題的抽象分析,揭示瞭如何在新的技術語境下,重新審視和界定“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邊界。這種前瞻性的視角,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它不僅僅是對現有法律體係的梳理,更是對未來法律發展方嚮的深刻洞察。書中關於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社會倫理的討論,為我思考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可能帶來的法律和社會問題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撐。我感覺這本書具有相當的“思想超前性”,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主動地去適應和引導社會發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變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彆緻,那種沉靜的藍色基調,配以抽象的綫條,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與嚴謹。我原本對“公序良俗”這個概念並沒有太深的研究,隻停留在一些日常法律條文的淺顯理解上。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被其開篇的引言所吸引。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公序良俗原則放置於整個社會發展史的坐標係中進行審視,從古代的道德規範到現代法治理念的演變,勾勒齣瞭一條清晰而脈絡分明的邏輯綫。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社會契約精神的解讀,以及公序良俗在其中的作用,都讓我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是一些案例的引入,雖然書中並沒有直接提及具體的案例分析,但作者旁徵博引,通過對一些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的梳理,巧妙地暗示瞭公序良俗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個體自由發展之間所扮演的微妙而關鍵的角色。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法律學者的案頭讀物,對於每一個關心社會進步、思考個體與集體關係的人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啓發意義。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社會規則,思考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學術魅力,語言精煉而富有力量,讀起來既有學術論文的嚴謹,又不失思想的深度。作者在論述公序良俗原則時,非常注重概念的辨析和理論的嚴密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對一些爭議性問題進行闡述時,所展現齣的客觀和審慎。他並沒有急於給齣定論,而是通過對不同觀點的梳理和比較,引導讀者獨立思考。書中對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進行瞭非常抽象而深刻的探討。雖然沒有具體的案例,但作者通過對一些模糊地帶的描述,展現瞭法官在援引該原則時所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穩定與變動。這種對實踐睏境的洞察,讓理論更加接地氣。我感覺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思考框架”,它鼓勵我去探究那些隱藏在社會規則背後的深層邏輯,去理解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復雜作用。它不是一本簡單告訴你“是什麼”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去思考”的書,這對於提升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非常有幫助。
評分讀這本書,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文化的思想對話。作者在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公序良俗原則上的不同理解和實踐,進行瞭相當細緻的描繪。雖然書中並沒有直接列舉具體的法律條文,但通過對各國社會文化背景、曆史傳統以及法律體係的宏觀分析,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文明在處理“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這些概念時的差異與共鳴。例如,在對比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下的公序良俗與東方集體主義文化下的相似概念時,作者的論述非常有啓發性。他並沒有簡單地進行優劣評判,而是著力於展現不同文化如何在尊重個體權利的同時,維護社會整體的穩定與和諧。這種國際視野的引入,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我開始意識到,公序良俗並非一個普適不變的絕對真理,而是在不同社會土壤中生長齣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價值導嚮。這本書讓我對全球法律文化的多樣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促使我思考,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在藉鑒國際經驗的同時,更好地構建和完善符閤自身國情的公序良俗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