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新 著
图书标签:
  • 事业单位
  • 公考
  • 职业能力测验
  • 教材
  • 中公
  • 2018
  • B类
  • 历年真题
  • 备考
  • 练习
  • 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319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4727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43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具有如下特色:

1.量身定制内容。本书针对事业单位分类统考中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岗位考试的真题特点,设置题型版块,讲解特色考点。

2.解读真题,分析考情。本书介绍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的基本情况,通过精选真题分析社会科学专技类考试各专项的具体考情,解读命题特点和趋势。

3.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中公老师对历年真题进行总结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核心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4.扫码听微课程,学习经典真题。本书各部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在文字解析的基础上,还配有中公专职师资视频讲解,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细致分析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具体考情,系统讲解了常识判断、言语运用、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综合分析五大专项的所有核心考点,并解析具有代表性的真题,阐述作答技巧,对考生进行解题思维的训练。

另外,本书为重难点题目配备了同步高清微视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视频学习,在中公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学习作答技巧和相关知识。

目录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情深度分析(1)
第一章人文与历史(12)
第一节文化常识(12)
第二节历史常识(19)
第二章国情与地理(28)
第一节国情概况(28)
第二节自然地理(30)
第三节世界地理概况(32)
第三章政治(34)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34)
第二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38)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8)
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38)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9)
第四章法律(42)
第一节宪法(42)
第二节民法总则(44)
第三节刑法(49)
第四节行政法(51)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55)
第一节高新技术(55)
第二节生活常识(57)
第六章经济(62)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2)
第二节微观经济(64)
第三节宏观经济(65)
第一章词语填空(70)
第一节词义辨析(70)
一、词语的理性义(70)
二、词语的色彩义(72)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74)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74)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76)
第三节成语(78)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78)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80)
第四节虚词(81)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82)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82)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84)
第五节语境分析法(86)
一、对应分析法(86)
二、情境展开法(88)
第二章语序排列(90)
一、关注首尾句(90)
二、抓住关联词(91)
三、重视指代词(91)
四、注意逻辑顺序(92)
五、注意承启关系(93)
第三章句子填空(95)
一、话题统一(95)
二、前后照应(96)
三、句式一致(97)
四、意境协调(97)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00)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00)
图形构成(100)
一、点线角面(100)
二、封闭开放(103)
三、图形部分(104)
四、图形种类(105)
五、元素位置(107)
几何性质(108)
一、对称性(108)
二、重心(109)
三、面积和体积(109)
图形转化(110)
一、移动、旋转、翻转(110)
二、图形叠加(111)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12)
一、顺推型图形推理(112)
二、九宫格图形推理(113)
三、分类型图形推理(115)
四、类比型图形推理(116)
五、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17)
六、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19)
第二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21)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21)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21)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22)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22)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22)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24)
一、单定义判断(124)
二、多定义判断(131)
第三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34)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34)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134)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135)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136)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137)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139)
一、概念间关系(139)
二、近反义关系(140)
三、描述关系(141)
四、条件关系(142)
五、语法关系(143)
第四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45)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45)
必然性推理(145)
一、直言命题(145)
二、复言命题(151)
可能性推理(158)
一、削弱型题目(159)
二、加强型题目(162)
三、前提型题目(165)
四、解释型题目(168)
五、评价型题目(170)
六、结论型题目(172)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174)
一、找突破口法(174)
二、假设法(176)
三、排除法(177)
四、排序法(178)
五、图表法(178)
六、计算法(180)
第一章数量分析——数学运算(182)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182)
一、数的整除特性(182)
二、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183)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185)
四、同余与剩余(185)
五、尾数法(187)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187)
一、计算问题(187)
二、和差倍比问题(190)
三、行程问题(191)
四、工程问题(193)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195)
六、几何问题(199)
七、利润问题(201)
八、容斥问题(203)
九、推理问题(204)
十、运筹问题(205)
十一、浓度问题(206)
十二、抽屉原理(207)
十三、牛吃草问题(208)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208)
十五、盈亏问题(209)
十六、日期问题(210)
十七、方阵问题(210)
十八、植树问题(211)
十九、年龄问题(212)
二十、时钟问题(213)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213)
一、代入排除法(214)
二、特殊值法(215)
三、方程法(216)
四、图解法(219)
五、十字交叉法(221)
第二章数量分析——资料分析(222)
第一节资料分析概念(222)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22)
二、增长量(223)
三、增长率(225)
四、比重(228)
五、倍数和翻番(229)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29)
七、进出口额(230)
八、指数(231)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32)
一、尾数法(232)
二、首数法(232)
三、有效数字法(233)
四、特征数字法(234)
五、范围限定法(234)
六、乘除法转化法(235)
七、同位比较法(236)
八、运算拆分法(237)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37)
第三节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42)
一、计算题(242)
二、排序题(243)
三、计数题(245)
四、趋势判断题(246)
五、综合判断题(247)
六、假设条件题(249)
第一章综合分析考点梳理(252)
一、考查词语(252)
二、考查句子(254)
三、考查语句连贯(254)
四、考查细节信息(257)
五、考查主旨观点(259)
六、考查文章标题(260)
第二章综合分析解题方法(262)
一、筛选法(262)
二、比较法(262)
三、排除法(262)
第三章人文社科类例题精讲(265)
全国事业单位招聘分类统考辅导课程体系(B类)(27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5)

精彩书摘

  自2015年3月人社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多。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基于对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职能需求的不同,考试遵循人岗匹配原则,不同岗位考查不同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上述A、B、C、D、E五类考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较于考查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等主观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题目全部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总题量为100道。
  如下图所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试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数量分析五大题型,分别考查的是考生的常识与应用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理能力。
  本教材主要依据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最新考情进行编写,合理设置知识板块,突出重难点,尽量做到讲解深入浅出,帮助广大考生实现科学备考。2015—2017年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题型题量具体如下表所示:
  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常识判断部分近几年题量一直稳定在25道,考查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具体分析如下: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发现常识判断考查集中在人文与历史、法律、科技与生活、国情与地理等学科,其中人文与历史在25道题中占比近1/2,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经济、政治等考查频率虽然较低,但是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求,考生仍然需要对此部分内容多加重视。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铁、锰等的可溶性盐类的水。关于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井水、泉水一般都属于硬水B.用硬水洗衣服会增强洗涤效果
  C.硬水的pH值一般小于6D.活性炭或石英砂可以软化硬水
  【答案】A。解析:井水、泉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成分,根据题干定义,它们一般属于硬水,A项正确。硬水中的钙盐和镁盐能与洗涤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或镁,降低了洗涤效果,B项说法错误。水的硬度与pH值大小没有直接关系,C项说法错误。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结构吸附能力很强的炭,可以吸收某些有害气体、色素、细菌和毒素,但对软化水的作用则不明显。石英砂是二氧化硅,是一种很稳定的氧化物,不能参与水中矿物质的化学反应,也无吸附性能,所以不能对水进行软化。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下列观点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兵家
  B.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法家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儒家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墨家
  【答案】C。解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孟子的名言,属于儒家流派;“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是庄子的名言,属于道家流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的思想,属于儒家流派;“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是韩非子的名言,属于法家流派。故本题选C。
  1.扩展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考生在备考中,首先要对大纲中涉及的学科进行较全面的复习,掌握每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打牢基础。
  2.把握重难点,灵活运用方法。常识判断对于法律、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等知识的考查较多,那么考生在复习时,就需要把握这部分的重点,剖析难点,并在做题时,灵活运用一些方法来协助解题,如寻找题干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词义联想等。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练习。考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后,要练习一些试题来检测复习效果,查漏补缺。
  言语运用考查词语填空、语序排列、句子填空,题型、题量较为固定。
  1.词语填空
  词语填空占比为60%,考查形式为一空、两空、三空等,主要以两空为主;考查内容包括实词、成语等,且成语考查趋势不断增加。词语填空主要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词和结合语境选择正确词语的能力,考查难度较大,考生必须全面复习,平时多加积累,不断增强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2015—2017年词语填空的题型题量变化具体如下表所示:
  2.语序排列
  语序排列占比为20%,要求考生对几个句子进行排序。语句排序难度一般,考生在备考时可以从首尾句、关联词、指代词、逻辑顺序等入手解答。
  3.句子填空
  句子填空占比为20%,要求考生选择合适句子补充不完整的文段,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句子填空主要侧重考查考生对不同题材的文段的理解程度,考试内容涉及面较广,考生在加强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如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等。
  1.品鉴国学不易,品鉴国学经典更难。然而此书却自出机杼,采英撷华,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了的国学经典,上起《管子·牧民》,下迄《曾国藩家书》,了思想上的大智、心灵上的大真、伦理上的大善、心性上的大爱、行为上的大义、为人上的大诚、做事上的大信以及艺术上的大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贯通古今蕴含B.汗牛充栋融合
  C.包罗万象汲取D.车载斗量荟萃
  【答案】A。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此书从众多史料中精选了部分国学经典。“汗牛充栋”“车载斗量”均强调数量多,与前句的“浩如烟海”语义重复,且不符合“选取”的语境,排除B、D。“贯通古今”侧重纵向上涵盖古今;“包罗万象”侧重横向上内容丰富。对应“上起《管子·牧民》,下迄《曾国藩家书》”,“贯通古今”填入更恰当。第二空,“蕴含”填入亦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
  2.①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
  ②就发展趋向而言,由于较少地受到政治因素的控制和干扰,市镇有着较州县城市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③相对于传统州县城市的转型,两宋时期各种形式的市镇大量涌现,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更值得关注的文明意义
  ④可以说,市镇的广泛兴起和发展,既是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扩散的反映,也是乡村社会自我调整与变革的结果
  ⑤从起初简单的商品交易和流通活动到较为完整的商品经济体系,从聚散不定的村落交易点到初具专业化的商贸聚合地,从形式单一的乡村聚落到结构复杂的商业社区,市镇立足于乡村社会而又逐渐超越乡村文明,成为一种正在形成中的新型经济都市形态
  ⑥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迄今尚有史可考的就超过了3600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B.①④②⑥③⑤
  C.⑤⑥①②④③D.④③⑤⑥①②
  【答案】A。解析:④以“可以说”开头,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不宜作为首句,排除D。分析可知,①、⑤两句中的“市镇”指的均是③中的“两宋时期各种形式的市镇”,故提出这一论述对象的③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C。验证A项,③指出两宋时期各种形式的市镇大量涌现有着更值得关注的文明意义,⑥①②⑤具体介绍市镇的特点,④以“可以说”进行总结,符合行文逻辑。故本题选A。
  3.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伦礼俗。中国很早就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人固着在土地上。因此,世代生长于斯的农民,非常强调伦理秩序,强调上下尊卑,家族文化非常发达。而依岁时而定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家庭性节日,如中秋、重阳、除夕等,都强调家人的回归团聚,强调亲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以,,这与西方的宗教性节日是很不一样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复兴传统的礼俗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B.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
  C.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伦特性体现得非常充分
  D.国民传统节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答案】C。解析:由横线后的“这”可知,所填句子应论述中国传统节日区别于西方宗教性节日的特点。由前文的“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伦礼俗”“……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家庭性节日……都强调家人的回归团聚,强调亲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可知,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重视人伦礼俗的特点。A、D两项未提到中国传统节日,B项未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宗教性节日的不同。故本题选C。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 考试介绍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是选拔和招聘符合岗位要求、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专业人才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途径。考试旨在公平公正地评估考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为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人才,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考试结构与内容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聚焦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除专业科目外,最常考查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此部分内容广泛,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文学常识、科技常识、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的掌握程度。其目的是确保录用人员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基本素养和认识水平。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大纲的核心要求,并参考了近年来的考试趋势和热点。我们力求内容全面、体系严谨、重点突出,以帮助广大考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高效地掌握公共基础知识的核心要点,提升答题能力。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本部分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石。内容涵盖: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唯物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建设思想、党的建设理论等)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详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包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核心内容(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总依据、总蓝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科学内涵,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是当前中国政治理论的最新、最核心的指导思想。本书将系统梳理其核心要义,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思想观点。特别关注其最新发展和重要论述,例如“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第二部分: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部分是考察考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的关键。本部分内容广泛,贴近实际工作,主要包括: 宪法: 深入解读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和指导作用。 行政法: 重点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正义原则等。熟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基本制度。 民法典(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掌握民法典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基本内容,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调整方式。 刑法(基本常识): 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熟悉常见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尤其关注与公共服务相关的犯罪行为。 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等: 关注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权益和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基本制度。 其他与事业单位工作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关注国家安全、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等重要领域。 第三部分: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部分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了解程度,以及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的能力。 中国古代史: 梳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重要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成就,以及各时期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点关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模式的特点、思想文化的辉煌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 重点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特别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贡献。 第四部分: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部分帮助考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是理解国家发展的基础。 中国自然地理: 涵盖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状况、土壤植被、自然资源分布等。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文地理: 关注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民族构成、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经济区域划分等。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 第五部分: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部分考察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古代文学: 重点介绍先秦诸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现当代文学: 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五四”新文学、延安文艺运动、革命文学、新时期文学等不同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 第六部分: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部分考察考生对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和基础科学知识的了解。 基础科学知识: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 前沿科技发展: 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当前备受关注的科技领域及其发展动态。 信息技术应用: 了解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七部分:人文社科 人文社科部分旨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 哲学常识: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认识论、逻辑学等基本知识。 社会学常识: 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群体、社会变迁等基本概念。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学习理论、人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现象。 管理学基础: 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管理原则和组织行为学知识。 时事政治: 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包括重要的国家会议、政策调整、国际关系等,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 本书特色与复习建议 体系化设计: 本书按照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的要求,将庞杂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梳理,构建了清晰的学习体系,便于考生系统掌握。 内容精炼翔实: 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力求语言精炼,突出重点,删除与考试要求无关的冗余信息。每部分内容都经过提炼,直击考点。 紧跟时政热点: 特别是在理论部分,充分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以及当前国家关注的重要政策和热点问题。 注重理解与应用: 鼓励考生不仅要死记硬背,更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这对于应对分析判断题至关重要。 提供学习思路: 在各部分内容的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帮助考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思路。 复习建议: 1.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本书的章节结构,为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 分层学习: 先通读教材,了解整体框架和基本内容。然后深入学习,重点记忆和理解核心概念、原理和重要事件。最后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3. 联系实际: 在学习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等内容时,注意将其与现实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4. 多做练习: 结合本书配套的练习题或历年真题进行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 5. 关注时政: 坚持每天阅读报纸、收听新闻,及时了解国家重大政策和时事热点。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是一本集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学习用书。我们相信,通过认真研读本书,结合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广大考生一定能够扎实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投身公共服务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非常注重实战效果的备考者,我对任何教材的最终检验标准,就是它在模拟考试中的表现力。这本教材的价值,在我进行全真模拟测试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用这本书里附带的模拟卷进行了几次测试,发现它的难度设置非常贴合真实考试的“水温”。它没有为了炫耀内容深度而设置那些偏、怪、难的“超纲题”,而是将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考生在标准难度下做对的概率和速度上。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和答题策略的侧重,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关于如何分配不同题型的时间,以及在遇到难题时如何果断取舍的建议,简直就是实战指南。我按照书里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答题顺序和节奏后,在最近一次模拟中,我的整体正确率稳定在了85%以上,并且比之前快了近二十分钟完成整套试卷。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任何单纯的题海战术都无法比拟的。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而不是零散的“弹药补给”,这对于能否在考场上稳定发挥至关重要。

评分

我是一个典型的“死磕派”考生,学习习惯就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弄得滚瓜烂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对于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本书在知识点的覆盖面上,可以说是做到了面面俱到,几乎涵盖了近几年来所有主流的考试方向和题型变式。我特意对比了一下我之前随便买的一本别的机构的资料,发现中公的这本在对一些新兴题型,比如图形推理中那些比较抽象化的逻辑关系,或者言语理解中那些非常微妙的语境辨析上,都有更深入、更细致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答案是B”,而是会详细分析为什么A、C、D是错的,这种排除法的深度解析,对于提升我的分析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但又不失亲和力,用词精准,逻辑严谨,读起来不会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注水的嫌疑。我发现它在讲解某些高难度题目时,会给出至少两种不同的解题路径,这让我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最优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做题的灵活性和效率。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理解的考生来说,这种多角度的透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教材”。

评分

说句实在话,备考事业单位考试最磨人的不是那些难倒一片的难题,而是日复一日的枯燥和坚持。很多教材,看着看着就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内容排版密密麻麻,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疲劳。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人性化。首先,它的版式设计非常清爽,留白处理得当,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容易酸涩。更重要的是,它在穿插例题和知识点讲解时,非常懂得“张弛有度”。比如,在讲完一整块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后,会立刻穿插几个典型的、经过精心挑选的真题示例,这些例子往往与现实工作场景有一定的关联性,瞬间就能把我的注意力拉回来,让我觉得我学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这种设计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保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读起来不至于太沉闷。每次做完一个模块的练习,都会有一种“小胜利”的感觉,这对于维持备考期的士气来说,简直是无价的心理支持。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应试技巧训练,转化成了一种相对愉悦的知识获取过程。

评分

我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最头疼的环节就是申论了,虽然这本书的主打是职业能力测验,但我还是想从一个考生的角度谈谈我对这种综合性备考体系的感受。这本教材在“职业能力”部分的构建上,体现出了极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它明显不是简单地将历年真题进行机械的罗列和重组,而是深度挖掘了背后出题人的考察意图和思维定势。例如,在常识判断部分,它对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的更新速度把握得非常到位,即便考虑到出版时间是2018年,它所选取的知识点依然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没有出现那种出版后很快就过时的“死知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各个模块中都有隐性的体现。它不仅仅教你如何快速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建立一个结构化的思维模型,让你在面对陌生题目时,能够快速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权重判断。这种思维训练,远比死记硬背解题公式来得有效和持久。这本书仿佛在告诉我,考试的本质是考察你的思维效率和逻辑清晰度,而它提供的就是一把开启高效思维的“万能钥匙”。

评分

这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的教材,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打鼓的。毕竟市面上这类备考资料多如牛毛,很容易让人挑花眼,感觉哪个都差不多。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版本,主要是冲着“中公版”这个牌子去的,总觉得它在事业单位考试这块儿的专业度会更胜一筹。拿到书后翻了翻目录,感觉整体框架搭建得比较扎实,不像有些书,内容东拉西扯,让人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很强,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各类题型的精细解析,层层递进,像是在带一个完全没接触过这个领域的新手,非常耐心地引导你入门。尤其是在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这两个我个人觉得最难啃的骨头上,它给出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战案例进行剖析,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么想”。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易错点总结”,这简直是备考路上的“照妖镜”,很多我自以为掌握了的知识点,在这些总结里一下子就暴露出了隐藏的陷阱。坦白说,光是这些总结,就已经值回票价了,省去了我大量自己整理错题本的时间。整体感觉,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不是一本简单的题库,读起来让人心里踏实,知道自己每一步都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评分

评分

图片做得像书一样,到手却是试卷,无所谓了,都是要看的。

评分

书很好,是正版。物流比较快,hin方便。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买给老婆用的,希望她考试顺利,祝店家生意兴隆。

评分

京东快递速度就是快,质量不错,价格合适,给力。

评分

为了考试急需买的,很快就到货

评分

这次快递有点慢了,其他如常,打call

评分

图片做得像书一样,到手却是试卷,无所谓了,都是要看的。

评分

纸张还行,内容嘛大同小异,希望有帮助,贵在坚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