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七版)

机械制图(第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制图
  • 工程制图
  • 机械工程
  • 图学
  • 制图基础
  • 工程图纸
  • 机械设计
  • CAD
  • 绘图规范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74872
版次:7
商品编码:122416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0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第七版)》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近年来发布的有关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吸取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专家及广大使用者的意见,在第六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全书以三维创新构形为中心,把三维构形设计及绘图等新内容与本课程经典内容紧密结合。三维构形设计内容是基于参数化特征造型软件Autodesk Inventor介绍的,此外还介绍了AutoCAD绘图软件。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机造型和绘图基础、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图样画法、零件图、标准件和常用件、装配图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7版)》配有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电子教案》、《机械制图电子解题指导》等课件,可供教师讲课和学生自学使用。与《机械制图(第七版)》配套的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六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可供选用。
  《机械制图(第七版)》可供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类型学校有关专业选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1-2 尺规绘图
1-3 徒手绘图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 计算机造型和绘图基础
2-1 AutoCAD2012二维绘图基础
2-2 AutoCAD2012工程图的绘制
2-3 Inventor2012软件简介
2-4 Inventor草图的创建
2-5 Inventor特征的创建
2-6 Inventor部件装配基础
2-7 Inventor工程图的创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三章 组合体
3-1 组合体的视图
3-2 组合体的构形和分析方法
3-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3-4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3-5 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方法
3-6 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四章 轴测图
4-1 轴测图的基础知识
4-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3 正等轴测草图的画法
4-4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4-5 轴测图的尺寸标注
4-6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4-7 轴测图的选择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 机件的图样画法
5-1 视图
5-2 剖视图
5-3 断面图
5-4 其他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5-5 机件各种表示法综合运用举例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六章 零件图
6-1 零件图的内容
6-2 零件的构形设计
6-3 螺纹
6-4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6-5 零件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
6-6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6-7 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6-8 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6-9 零件的测绘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七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7-1 螺纹紧固件
7-2 键
7-3 销
7-4 滚动轴承
7-5 弹簧
7-6 齿轮
7-7 花键
7-8 焊接件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八章 装配图
8-1 装配图的内容
8-2 装配图的图样画法
8-3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8-4 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及明细栏、标题栏
8-5 装配体构形设计的合理性
8-6 部件测绘
8-7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8-8 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8-9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附录
附录A 简化表示法(摘录)
附录B 标准结构(摘录)
附录C 标准件(摘录)
附录D 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吸取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专家及广大使用者的意见,在第六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1957年我教研室编写的《机械制图》后来成为我国首批高等学校统编教材。本书“文革”前有3版:1957年版(杨克旺主编)、1961年版(姚可法、侯世增主编)、1963年版(姚可法、侯世增主编)。“文革”后有6版:1974年版(侯世增主编)、1979年版(侯世增主编)、1985年版(侯世增主编)、1993年版(侯世增主编)、2003年版(崔长德主编)、2007年版(胡青泥主编)。
  本书经多次修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理论体系严谨,制图基础训练扎实,语言叙述流畅,配套的电子教案和电子解题指导制作精致,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一直被国内众多高校选用。本书第三版曾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第四版曾获教育部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书第五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被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本书第六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次修订的主要工作有:
  1.第二章计算机造型和绘图基础按AutoCAD2012和Inventor2012编写,重新选取了例题,使得该部分内容的系统性和可读性更强,循序渐进,前后衔接,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与第六版一样,软件基本理论和功能命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章,与其他各章有关的内容和例题也保持连贯性,分别放在相应章节。使用本书时,请注意将徒手绘图、尺规绘图与计算机造型和绘图的学习和练习紧密结合,在多种绘图方法的综合运用中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2.第三章组合体及第六章零件图更换了部分图例,对一些例图采用了图文解说的形式,便于加强理解,也使得文字叙述更准确、简练。
  3.精简了简化画法的内容,对第五章机件的图样画法中其他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已经属于规定画法的内容不再作为简化画法,附录中的简化画法也进行了删减。
  4.根据一些学校机械类专业本课程学时较多的任课教师建议,第七章标准件与常用件加强了弹簧工作图的内容,第八章装配图增加了复杂程度稍高的减速器的例图,便于按需选学。
  5.加强徒手绘图的内容。徒手绘图是进行构思、创意设计和概念设计必备的素质,本书及对应的习题集加强了徒手绘制平面图、轴测草图及零件草图的内容,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绘图的能力,并提高学习效率。
  6.采用近年新修订的相关国家标准,更新相关内容和图例。
  7.对文字叙述进行了理顺、修改和调整。
  8.对全书的插图进行了检查修正,部分插图重新构形,立体图改为渲染图形式,力求图形精确完满、图面美观清晰。
  对与本书配套的习题集、电子教案和电子解题指导做了相应的修订,其中:与本书配套使用的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六版)与本书同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配套的电子教案和CAI课件等见网址http://graphics'.:dlut.edu.en,有需要者可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系。本套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高菲任主编,戴恒震、宋洪侠任副主编。参加修订工作的有高菲(绪论及第六章)、王殿龙(第一章)、戴恒震(第二章2-1-2-4节)、宋洪侠(第二章2-5-2-6节及附录)、胡青泥(第三章)、郭莉(第三章插图)、陈霞(第四章)、王雪飞(第五章)、李震(第六章插图)、舒宏(第七章)、冯冬菊(第八章)。书中立体图由高菲润饰。配套的电子教案修订由陈霞完成,配套的电子解题指导由王雪飞完成。
  北京科技大学窦忠强教授受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审阅了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北京理工大学董国耀教授对于本书编写给予了很多帮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教研室王丹虹教授、崔长德副教授、柴晓艳高级工程师对本书编写给予了很多帮助,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同类著作,在此向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具体书目作为参考文献列于书末。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
  2012年12月
《机械制图(第七版)》导读 本书作为一本经典的机械制图教材,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和传授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本书内容涵盖了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规范要求、常用表达方法以及典型零件的图样绘制,力求使读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工具和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核心内容概览: 1. 基本视图与投影原理: 本书从最基础的几何投影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丰富的图例和实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看起来、看下去、往左看”的不同视角如何转化为二维图面上的线条。我们将详细讲解第一视角投影法和第三视角投影法的区别与应用,以及辅助视图、局部视图、转向视图等特殊视图的绘制方法,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复杂的空间形状。 2. 尺寸标注与公差配合: 尺寸标注是机械图样的灵魂所在,直接关系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关系。本书将系统介绍国家标准的尺寸标注规范,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尺寸、直径尺寸等的标注方法,以及常用基准、尺寸链等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讲解公差与配合的理论,包括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要求和意义,使读者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影响零件的功能和互换性。 3. 截交线与相交线: 对于复杂形状的零件,截交线和相交线是表达其内部结构和外形的重要手段。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导读者如何正确绘制和识读各种截交线和相交线的图样,例如锥面与平面、圆柱面与平面、球面与平面的交线等。这部分内容将重点在于培养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4. 视图与剖视图: 剖视图是揭示零件内部结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本书将全面介绍各种剖视图的画法,包括全剖、半剖、局部剖、阶梯剖、旋转剖等,并详细说明剖面线的绘制规范、剖面符号的含义。此外,本书还将讲解视图的简化画法,如不应画出的轮廓线、隐藏线的省略等,以提高图纸的清晰度和效率。 5. 螺纹、键、销、齿轮等标准件的表达: 机械零件中包含大量的标准件,如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齿轮传动等。本书将集中讲解这些标准件在图样上的规范表达方法,包括螺纹的牙型、旋向、尺寸的标注,键槽、销孔的画法,以及齿轮的主要参数和表示方法。掌握这些内容,将为读者进行机械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打下坚实基础。 6. 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装配图是展示零件之间组合关系、工作原理的重要图样。本书将系统介绍装配图的组成部分(明细栏、序号、零件图编号等),以及装配图的绘制规则,包括视图选择、剖视图的画法、零件序号的标注、明细栏的填写等。同时,本书也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识读装配图,全面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保养要点。 7.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初步应用: 鉴于当前机械设计领域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本书在讲解传统手工制图方法的同时,也将适时引入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概念和优势,引导读者理解CAD技术在现代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虽然本书侧重于制图基本原理,但会为读者后续学习CAD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本书的价值: 掌握本书内容,您将能够: 准确理解和绘制机械图纸: 具备独立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能力,准确识读各类机械图样。 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大量的图例和练习,有效锻炼三维空间思维能力。 理解机械设计意图: 深入理解图纸上各项技术要求的含义,掌握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制造工艺。 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为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检测等相关专业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图纸沟通基础。 成为合格的工程师: 机械制图是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通用语言,本书将帮助您掌握这一关键技能。 本书内容严谨,图文并茂,配有大量的练习题,适合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培训等各类学习者使用,是您成为一名优秀机械工程师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机械制图(第七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机械制图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大同小异。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严谨的编排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在理论讲解上做到了既不失深度,又不显得枯燥。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大量的公式和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什么是图纸”开始,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机械制图的殿堂。我个人对那些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比较头疼,但《机械制图(第七版)》的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比如,在讲解尺寸标注时,它不仅列举了各种标注形式,还详细分析了标注的原则,例如“清晰、完整、避免重叠”等,并且提供了很多优化标注的技巧。这对于我这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标注尺寸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过去画的图纸,总感觉有些地方不够专业,不够规范,经过这本书的指点,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并且学会了如何去改进。此外,书中对公差与配合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机械制图中比较难掌握的部分,但《机械制图(第七版)》通过大量的图例和表格,将各种公差的含义、选择原则以及配合的类型解释得一清二楚,让我不再对这个概念感到迷茫。甚至对于一些特殊的公差要求,如形位公差,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图示和标准的标注方法,让我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基本的图线、视图到螺纹、齿轮等标准件的绘制,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组成,都涵盖得非常到位。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地画出规范、准确的工程图纸,让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评分

说实话,《机械制图(第七版)》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群体注入了一股清流。市面上的制图书籍,有些过于偏重理论,讲解过于抽象,让人读来如坠云里雾里;有些又过于偏重软件操作,忽视了制图的根本原理。而《机械制图(第七版)》则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的价值所在。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够用最直观、最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例如,在讲解剖视图的绘制时,它不仅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剖视图及其适用范围,还通过生动的图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零件的内部结构是如何被展现出来的。这对于那些初次接触制图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而且,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内容组织合理,从基础到进阶,循序渐进,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学习。我经常会将书中的一些例子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对比,发现书中提供的方法和思路,很多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它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对工程图纸的整体理解能力。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而细致地解答着我们在机械制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问。

评分

不得不说,《机械制图(第七版)》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当初购买它的价格。作为一名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一副精准的工程图纸对于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作者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让我们明白这些理论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应用的。比如,在讲解零件图的绘制时,书中就给出了许多不同行业、不同复杂度的零件图示例,并对图中的每一个要素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视图的选择、尺寸的标注、公差的确定、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等等。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图纸的。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的图纸审核工作,遇到一个复杂零件的标注方式,我当时有些拿不准。下意识地就翻开了《机械制图(第七版)》。果然,书中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案例,并且对该案例的标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这样标注是最清晰、最准确的。这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当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对图纸的“读图”和“审图”能力。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设计师、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图纸绘制和理解体系,让我们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设计挑战。而且,书中对于新技术的引入也做得非常及时,例如在一些章节中,也提及了三维建模软件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以及一些新的标准规范,这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具有长远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对于《机械制图(第七版)》这本书,我有着非常深入的体验。在本科阶段,我已经接触过机械制图,但当时更多的是停留在基础的绘图层面,对于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形位公差的控制、尺寸链的分析等,总觉得有些模糊。《机械制图(第七版)》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这方面的不足。这本书对于形位公差的讲解,简直是堪称完美。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形位公差符号的含义、标注方法,还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检测。书中大量的图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的形位公差对零件的功能和配合有着怎样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进行精密设计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此外,关于尺寸链的分析,书中也给出了系统性的方法和详细的计算步骤。通过对不同尺寸链的分析,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零件的尺寸偏差如何累积,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公差设计来保证产品的互换性和可靠性。这部分内容在我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思维的启迪者。它让我明白,机械制图的本质不仅仅是绘制图形,更是通过图形来表达设计意图、传递技术信息,并最终指导生产制造。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适合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严谨的工程思维体系。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设计领域的新晋从业者,在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我对于如何绘制一份规范、准确的工程图纸感到非常迷茫。《机械制图(第七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启蒙读物之一。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注重实操性,它不是一味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视图”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三视图、剖视图等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各种实际零件的绘制过程,让我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形状特征。这对于我这种经验不足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此外,书中关于“尺寸标注”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在标注尺寸时,总感觉有些杂乱无章,不知道哪些尺寸是关键尺寸,哪些尺寸是可以推导出来的。《机械制图(第七版)》在这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它强调了尺寸标注的完整性、清晰性以及避免重复标注的原则,并提供了许多优化标注的技巧。这让我的图纸绘制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也让我在与同事沟通时,更加自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籍,它真正解决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每一个机械设计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入门秘籍”。

评分

作为一个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工作了十多年的技术人员,我见证了机械制图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从最早的手绘图纸,到CAD软件的普及,再到如今的三维建模和BIM技术的应用,制图的方式在不断革新,但其核心的原理和规范却依然是工程师们必须掌握的基础。《机械制图(第七版)》这本书,我认为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在积极拥抱变化。它在保持传统机械制图核心内容扎实的基础上,也适当地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例如,书中对于CAD软件在机械制图中的辅助作用有所体现,虽然它并非一本专门讲授CAD软件操作的书籍,但它所传达的制图理念和规范,与CAD软件的应用是高度契合的。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熟练运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经常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疑难的制图问题,这时候我就会翻阅《机械制图(第七版)》,因为它能够提供最权威、最规范的解答。书中关于尺寸链的计算、形位公差的判定、以及各种标准件的选用和绘制,都有非常详细的阐述和案例分析。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工程师专业水平的地方。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机械制图”,但它所涵盖的知识,远不止于“画图”本身,它实际上是连接设计与生产的关键桥梁。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工程师的设计意图,也能更准确地将设计要求传递给生产一线。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常备于案头的“工具书”,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巩固和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机械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扎实打好基础的机械制图教材,而《机械制图(第七版)》无疑给了我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点、线、面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各种图形符号、标注规范,再到复杂零件图和组合件图的绘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真正能够帮助我理解概念的“活教材”。例如,在讲解投影法时,书中通过多角度的透视图和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的对应关系,让我对三视图之间的转换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规则。很多教材在这方面往往过于抽象,容易让初学者望而却步,但《机械制图(第七版)》却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而且,书中对于国家标准的引用非常及时和准确,这对于我们实际工作中遵循规范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在绘制一个关键部件的图纸时,对于某个倒角的标注方式有些疑问,翻阅了之前看过的其他资料,总觉得不够权威。但当我翻到《机械制图(第七版)》中关于倒角标注的章节时,它不仅给出了明确的图示,还详细解释了不同情况下标注的区别和适用范围,并且引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号。这让我非常有信心,知道自己掌握的是最前沿、最正确的知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也恰到好处,既能满足入门级的学习需求,又能为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即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内容,书中也常常能挖掘出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让我反复品味,受益匪浅。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技能的培养,对于任何想要在机械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伙伴。

评分

我是一名学生,正在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机械制图(第七版)》作为我的主要学习教材。坦白说,起初我对机械制图这个科目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那些关于投影原理和各种图形符号的讲解,总觉得有些枯燥和抽象。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仔细研读《机械制图(第七版)》时,我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条理、非常易于理解的书。作者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显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过程。它没有直接灌输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图”的本质入手,然后逐步深入。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帮助我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更容易理解。比如,在学习轴测图的时候,书中不仅有各种轴测图的绘制方法,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让我看到不同角度的物体在轴测图中的样子,这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有效得多。而且,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也非常棒,从简单的描图练习到复杂的零件图绘制,循序渐进,难度递增,让我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读图”的讲解,它让我明白,机械制图不仅仅是“画图”,更是“读懂图”。掌握了读图的技巧,就相当于掌握了与工程师沟通的“语言”。这本书在讲解读图的时候,非常系统,它从分析视图、理解尺寸标注、分析公差要求等多个维度进行引导,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图纸所表达的含义。对我而言,《机械制图(第七版)》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耐心地引导我,让我一步步克服了对机械制图的畏难情绪,并逐渐培养了我对这个学科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CAD软件的资深用户,我一直认为,熟练掌握软件只是基础,而真正重要的,是理解软件背后的原理和规范。《机械制图(第七版)》这本书,正是帮助我实现这一转变的绝佳工具。虽然这本书并非直接教授CAD软件的使用技巧,但它所阐述的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却是我在CAD操作中最需要遵循的“准则”。例如,在CAD中绘制零件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视图、如何进行精准的尺寸标注、如何正确地添加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信息,这些都需要扎实的机械制图知识作为支撑。而《机械制图(第七版)》恰恰提供了一套完整、权威的知识体系。书中对于视图选择的原则、尺寸标注的技巧、公差与配合的确定方法,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并配以大量的实例。这让我在使用CAD软件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画出的图纸也更加专业、规范。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标注问题,这时候,我就会翻阅《机械制图(第七版)》,书中关于标注的章节,总能给我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明白,CAD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而机械制图的精髓,在于对工程需求的理解和对技术信息的精准表达。它帮助我从一个“软件操作者”转变为一个真正的“机械制图者”。

评分

收到!这是我为你创作的10段《机械制图(第七版)》图书评价,以读者的口吻,每段不少于300字,风格各异,力求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