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首先介紹瞭振動力學、聲學和模態特性識彆的基礎知識;然後以汽車研發為例對聲振耦閤技術進行瞭係統論述與實例分析,並融閤瞭日本聲振耦閤領域經典的研究成果;最後對振動控製、聲學控製要點進行瞭係統論述。《聲振模態分析與控製》日文版是日本學術界一部經典著作。
作者簡介
於學華,1964年7月生,工學博士,鹽城工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東京工業大學客座研究員。現任鹽城工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和江蘇沿海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日本自動車學會會員,日本學術振興會海外研究員,中國聲學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嚮:摺紙先進技術、車輛係統動力學、汽車噪聲與振動控製技術(汽車NVH技術)。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新能源汽車NVH技術和摺紙工學”獲2010年度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中日科技閤作貢獻奬,“電動汽車白車身輕量化技術及應用”獲2013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奬二等奬,“高端智能並聯汽車噴塗機器人”獲201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奬三等奬;在國內外學術會議與核心期刊發錶論文40餘篇,發明專利2項,齣版專著1部。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前言
原書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為什麼要研究振動和聲學
1.2 為什麼要研究模態分析
1.3 為什麼要研究控製
第2章 振動力學
2.1 單自由度係統
2.1.1 為什麼會産生振動
2.1.2 阻尼的作用
2.1.3 強迫振動
2.1.4 頻率響應函數
2.2 多自由度係統
2.2.1 兩自由度係統
2.2.2 固有振動頻率及固有模態
2.2.3 固有模態的正交性
2.2.4 模態坐標
2.2.5 比例黏性阻尼係統
2.2.6 一般黏性阻尼係統
2.2.7 頻率響應函數
參考文獻
第3章 聲學
3.1 引言
3.2 聲學基礎
3.2.1 聲波
3.2.2 聲波的波動方程式
3.2.3 聲源
3.3 聲音的傳播
3.3.1 聲功率及聲強
3.3.2 輻射阻抗
3.3.3 聲音強弱的評價
3.3.4 聲功率級及指嚮性增益
3.3.5 聲阻抗
3.3.6 聲波的衰減(吸收)
3.3.7 聲波的反射、透射
3.3.8 聲波的摺射、衍射
3.3.9 氣柱振動 聲管及射聲器
3.4 聲測量
3.4.1 聲壓的測量
3.4.2 聲級計
3.4.3 聲強的測量
3.4.4 聲功率的測量
3.4.5 頻率分析儀器
3.5 隔聲理論與設計
3.5.1 穿透牆壁損耗
3.5.2 單層牆壁的隔聲相關的質量定律
3.5.3 雙層牆壁的隔聲
3.6 吸聲理論與設計
3.6.1 吸聲機構原理
3.6.2 吸聲係數
3.7 聽覺與聲音
3.7.1 耳朵的構造及功能
3.7.2 發聲機構
參考文獻
第4章 模態特性識彆
4.1 引言
4.2 模態特性識彆法的分類
4.2.1 識彆法的分類
4.2.2 頻率響應函數的公式化
4.2.3 單位脈衝響應函數的公式化
4.3 單自由度法
4.3.1 伯德圖的使用方法
4.3.2 圓麯綫擬閤
4.4 多自由度法
4.4.1 微分迭代法
4.4.2 綫性直接法
4.4.3 正交多項式法
4.4.4 普羅尼法
4.5 多點參照法
4.5.1 多點參照法理論
4.5.2 多點偏分法
4.5.3 直接參數識彆法
參考文獻
附錄 最小平方法
第5章 聲振耦閤分析
5.1 引言
5.2 構造一聲場耦閤係統的數理錶現
5.2.1 麥剋尼爾等的方法
5.2.2 蔌原等的方法
5.3 耦閤係統中模態重閤法的錶現
5.3.1 模態位移法
5.3.2 模態加速度法
5.3.3 Hansteen等的方法
5.3.4 馬一蔌原的模態重閤法
5.3.5 誤差分析
5.4 耦閤係統中的直接頻率響應分析及其靈敏度分析
5.4.1 以往的直接頻率響應分析
5.4.2 直接頻率響應分析的迭代法
5.4.3 直接頻率響應的靈敏度
5.4.4 運用特徵模態進行計算
5.4.5 應用舉例
5.5 耦閤係統的特徵值與固有模態靈敏度分析
5.5.1 福剋斯等的模態法
5.5.2 納爾遜法
5.5.3 BP.wang的改善模態法
5.5.4 馬一蔌原的模態法
5.5.5 誤差分析
5.5.6 應用舉例
5.6 耦閤係統的模態頻率響應靈敏度分析
5.6.1 特徵對的靈敏度方法
5.6.2 頻率響應公式的直接微分法
5.6.3 聲壓水平積分及聲壓水平靈敏度積分的公式化
5.6.4 應用舉例
5.7 耦閤係統的部分構造閤成法
5.7.1 部分構造閤成法的公式
5.7.2 數值分析舉例
5.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振動控製
6.1 引言
6.2 振動控製的背景和設計概念
6.3 構造係統的模型化
6.3.1 狀態方程式的錶達
6.3.2 機械係統的狀態方程式
6.3.3 模型的低量級化
6.3.4 通過係統識彆進行實驗的模型化
6.4 係統構造
6.4.1 可控製性
6.4.2 可觀測性
6.4.3 振動模態及可控、可觀測性
6.5最優控製
6.5.1 最優調節器
6.5.2 H∞控製
6.5.3 其他方法
6.6 振動控製係統的設計舉例
6.6.1 基於最優調節器的振動控製
6.6.2 H∞理論的振動控製
參考文獻
第7章 聲控製
7.1 引言
7.2 主動聲控製的概念
7.2.1 聲波乾擾
7.2.2 對象頻率範圍
7.2.3 前饋控製與適應控製
7.3 數字信號處理
7.3.1 數字濾波器
7.3.2 FIR濾波器
7.3.3 FIR濾波器的特徵
7.4 自適應運算法則
7.4.1 自適應FIR濾波器
7.4.2 最優梯度法
7.4.3 LMS運算法則
7.4.4 已篩選XLMs運算法則
7.4.5 LMS運算法則的模擬
7.5 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7.5.1 因果性
7.5.2 相乾性
7.5.3 振鳴
7.5.4 濾波器長和采樣間隔
參考文獻
附錄 主動聲控製中的最優濾波器
前言/序言
隨著人類社會步人工業化時代,噪聲與振動技術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來,國內外學界相關研究成果大量湧現,本書日文版就是其中頗具代錶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該書是東京工業大學畏鬆昭男教授和萩原一郎教授等學者共同撰寫的一部學術著作,在日本一直作為工科大學機械、汽車工程方嚮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和工程技術人員培訓的教材。譯者於2009年在東京工業大學做訪問學者時結識瞭萩原一郎教授,在萩原教授的推薦和影響下,譯者研讀瞭該書,並萌生瞭翻譯的想法,希望能夠為我國機械、汽車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機械、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一部有思想、有價值並且貼近工程實際的參考書。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力求忠實於原著,原汁原味地嚮讀者展現日本學者的獨到見解。但由於譯者水平有限,難免存在一些不妥之處,誠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由鹽城工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於學華教授翻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係統與振動國傢重點實驗室蔣偉康教授、饒柱石教授審校。在翻譯過程中,還得到瞭許多專傢與同行的鼓勵和幫助。
誠摯感謝東京工業大學畏鬆昭男教授和萩原一郎教授,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餘卓平教授和張立軍教授,鹽城工學院姚冠新教授、王保林教授、邵榮教授、宋長春教授、王資生教授、王路明教授和硃龍英教授的大力支持。此外,鹽城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錢露露老師在翻譯過程中也給予瞭熱心幫助。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聲振模態分析與控製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