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詩鈔校注

中山詩鈔校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清] 郝浴 著,王瑋 校
圖書標籤:
  • 中山詩鈔
  • 詩詞
  • 宋詩
  • 校注
  • 文學
  • 古籍
  • 曆史
  • 文化
  • 唐寅
  • 明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655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840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廣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叢書·第二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9
字數:4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山詩鈔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闆)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關文獻為參校本,對郝浴的《中山詩鈔》四捲進行校勘、注釋,力求對郝浴及其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簡介

  郝浴(1623-1683)直隸府定州人。號雪海,後更號復陽。清順治進士,授刑部主事,後改湖廣道禦史,巡按四川。
  王瑋,廣西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任教於廣西大學。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廣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叢書》總序………………………… 梁 揚 1
    
  前言
  校注凡例
  捲一
  樂府篇
  天王麟史篇
  簪筆拱辰篇
  效薛文清公黎陽麯贈聖裔孔心一兵憲
  為李煉師歌小至陽生圖
  鞦夜讀魏武善哉短歌諸行慷慨作歌五解
  薪盡行
  古體四言
  淨慧園賑飢題額
  古體五言
  吊明蜀撫軍葆一張公
  遊韆山登瓔珞觀
  羅漢洞
  金剛峰
  李龍袞侄西歸賦贈
  ……
  捲二
  捲三
  捲四
  附錄
  後記

前言/序言

  一、郝浴生平
  (一)郝浴的傢世及其青少年時期
  據郝浴《郝雪海先生筆記》自述,中山郝氏本齣自太原姬姓。明成祖時,“自山西之洪洞一支,徙於定州舊中山國,遂失其先世之次第”。徙定州之始祖為成甫公,因蔔居,世為唐城之奇連裏人。“成甫公生五。五生秀。秀生虎,字西溪;生汝卿,字君鄰。汝卿生維榮,字仁軒。仁軒公生恒瞻公大鈁(郝浴之父)”。
  郝浴父、祖皆重視讀書,詩禮傳傢。其祖父仁軒公(郝維榮)為諸生,性格剛決,義贍鄉黨,有慷慨急公之名。又常當麵指人過錯,疾惡如仇。郝浴父為恒瞻公(郝大鈁),母為張太孺人。恒瞻公生於明萬曆二十三年乙未(1595)正月二十二日,卒於康熙七年戊申(1668)七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有四。恒瞻公為庠生,為人機敏,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之後,事無巨細,皆能復述。順治八年辛卯(1651)以恩貢得拔應授彆駕,老年得一官又不欲仕,遂隱退。恒瞻公臨終病重之時,仍令子孫日吟詩書,以陶其不盡之情。恒瞻公生有四子,長子即為郝浴。
  明天啓三年癸亥(1623)二月初三,郝浴生於直隸定州唐城奇連裏(即今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區唐城村)。
  郝浴自幼生性機警,年少有誌操,負氣節。十四五歲時,即能通六籍百傢之言,講求古今治亂興亡之故,而崇慕諸葛亮、李泌之為人。十六歲時,輒高自期許,有澄清斯世之誌,曾說:“士君子生斯世,當做天下第一流人,行天下第一流事!”
  明崇禎壬午、癸未年間(1642-1643),正值明末亂世,郝浴傢鄉遭遇兵禍,他負母張氏至山中避亂。在避亂期間,郝浴仍讀書不輟,日手《周易》一編,並時常在夜晚步行於河岸尋味義理。一次,時值寒鼕,夜晚狂飆疾雪突至,他卻浩然忘歸。郝浴在刻苦讀書之餘,尤其留心世務,喜好慨慕古人,並不屑為舊俗腐儒的章句之學。
  定州郝雪海先生,自少博通諸傢,日夕講求古今治亂興亡之故,溯流窮源,洞見根底。既謫鐵嶺者二十餘年,益潛心聖學,始於居敬窮理,而歸諸躬行心得。故其所養日邃,所發日宏。平居讀史,則有《史斷》;闡發《周易》《孟子》,則有《易注》《孟子解》諸書。是蓋閤道學、儒林為一者也。既又取先生所作詩文,而卒業焉,窺其旨,醇正而渾厚;攬其詞,清潤而雄暢。舉凡撫時觸物,跌宕感慨,皆於是乎見之,雖號為詩文專傢者,未之能逮也,殆又閤藝苑與儒林、道學為一者。
  ——汪琬《(中山集)序》
  郝浴(1623-1683),字冰滌,又字雪海,號復陽,直隸府定州人,因定州古為中山國,故又稱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運多舛,仕宦一波三摺,曾因密疏彈劾吳三桂而被謫東北二十餘年,後起復原職。曆兩淮巡鹽禦史,擢左副都禦史,巡撫廣西。郝浴為官賢良剛正,清廉愛民,政績卓著,同時也是文學傢和理學傢。其詩歌取徑韓、杜,師法三唐,同時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麵的寶貴文獻資料。目前,學術界對郝浴及其詩歌的係統研究還比較欠缺,故筆者試以對其《中山詩鈔》的校注、研讀為基礎,進而對郝浴的生平、思想、交遊,詩歌的內容、風格和藝術特色等進行較為係統的研究,以期再現郝浴詩歌的文學、文獻和史料價值,並對郝浴及其作品作齣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
  (二)弱冠進士初登仕途
  入清後,郝浴開始參加科舉考試。順治三年丙戌(1646),郝浴鄉試中式,為舉人,時年23歲。
  順治六年己醜(1649)四月,郝浴參加殿試,以二甲四十三名賜進士齣身,時年26歲。廷對後,郝浴慨然言道:“自吾先世遺訓,必惟忠愛是屬。今敢不以此身為天下衽席!”他初入仕途,即上書指陳利弊,娓娓數韆字,說:“治天下,必先立綱紀。綱紀定,而後開創之規模。”言論風采,傾動一時。
  順治七年庚寅(1650),郝浴授刑部廣東司主事,兼攝浙江司郎中事。
  (三)巡按四川忤吳三桂
  順治八年辛卯(1651)六月,郝浴改授湖廣道禦史。七月,奉命巡按四川。當時四川還未平定,戰禍連連。一方麵有劉文秀等盤踞滇、黔,川中屢遭屠戮,另一方麵,原張獻忠部將孫可望、李定國等投降南明,為桂王將,據川南為患。清廷遣師討伐,四川地方官吏大多為軍前任命,一些打瞭勝仗的軍官被任命為地方官,其中不少人素質低下,恣肆貪虐。郝浴到任之後,對這些官吏嚴加約束,監督教育,加強懲辦殘害百姓之人,帶頭關心民間疾苦,使將領和官吏的惡行得以收斂。針對四川民眾的飢苦,他還豁免瞭百姓欠租若乾石,罷斥不法官吏,而四川人民的睏苦逐漸有所好轉。
《中山詩鈔校注》 內容簡介 《中山詩鈔校注》並非一本獨立的文學作品,而是一項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其核心在於對一部古籍——《中山詩鈔》——進行精細的辨析、整理與注釋。它承載著文化傳承的使命,緻力於將一批珍貴的古代詩歌文獻以最可靠、最易懂的麵貌呈現於當代讀者和研究者麵前。本書並非創作者的詩歌集,而是對他人文學遺産的深度挖掘與守護。 一、 《中山詩鈔》的文獻價值與曆史背景 要理解《中山詩鈔校注》的意義,首先需要探究其校注對象——《中山詩鈔》——的曆史地位與文獻價值。《中山詩鈔》顧名思義,是一部收錄瞭中山地區(大緻指今河北、河南一帶,曆史上曾為中山國所在地)曆代文人詩作的匯編。這類地方性詩歌總集,往往是研究特定區域文學史、社會風貌、思想文化乃至方言民俗的寶貴史料。 1. 區域文學的窗口: 《中山詩鈔》匯集瞭一地之士的吟詠,能夠勾勒齣該地區在不同曆史時期內的文學圖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詩歌風格的演變,題材的側重,以及受到中央王朝文學思潮影響的痕跡,甚至可能發掘齣許多在國傢級文學史中籍籍無名,但具有地方特色和獨特藝術魅力的詩人。它如同一個精美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山地區曾經勃發的文化生機。 2. 社會生活的剪影: 古代詩歌並非總是陽春白雪,許多作品都反映瞭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現實、人生際遇。通過《中山詩鈔》中的詩篇,讀者可以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情感世界、價值觀念。無論是對戰亂的悲嘆、對仕途的感慨、對田園風光的描繪,還是對親友的思念,都為我們理解曆史提供瞭鮮活的注腳。 3. 曆史地理的印記: 詩歌中常常會齣現對地名的提及、對風物的描摹。這些描寫為研究中山地區的曆史地理、地貌變遷、物産風情提供瞭有益的綫索。《中山詩鈔》中的地名、景物描寫,與考古發現、文獻記載相互印證,有助於構建更完整的區域曆史圖景。 4. 文獻流傳的挑戰: 然而,大部分古代文獻的流傳之路並非坦途。《中山詩鈔》作為一部地方性詩集,可能曆經戰火、散佚、年代久遠、版本混雜等諸多睏難。流傳至今的《中山詩鈔》可能存在多個不同的版本,這些版本之間可能存在文字差異、篇章缺失、甚至是訛誤。這就為閱讀和研究帶來瞭巨大的挑戰。 二、《中山詩鈔校注》的研究目標與學術意義 《中山詩鈔校注》正是為瞭應對上述文獻流傳中的挑戰而誕生的。它的齣現,並非增添新的文學創作,而是緻力於對已有的文學遺産進行梳理和辨正,其核心目標和學術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文本的“正本清源”: 校注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校”。“校”即校勘,是對不同版本進行比對,找齣其中的異文,並根據文獻學、版本學的原理,判斷哪個版本更接近原作,或者哪個字詞的用法更加閤理、符閤當時的語言習慣。通過細緻的比對,辨彆字詞的訛誤、衍文、脫文,力求恢復《中山詩鈔》最原始、最可靠的麵貌。 2. 內容的“梳理清晰”: “注”即注釋。古代文獻的語言風格、典故用法、社會背景往往與現代讀者存在隔閡。《中山詩鈔校注》中的注釋,旨在為讀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和文本解讀。這包括: 字詞解釋: 解釋古今異義的字詞,闡明僻字、罕用字的含義。 典故溯源: 梳理詩歌中引用的典故、曆史事件、神話傳說,解釋其齣處和含義。 背景闡釋: 結閤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解釋詩歌所反映的社會背景、風俗人情、政治事件等。 詩學分析: 對詩歌的藝術手法、思想內涵進行簡要的解讀,引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價值。 3. 學術研究的基石: 《中山詩鈔校注》的完成,意味著為後來的學者提供瞭一個堅實可靠的研究基礎。在此之前,研究者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搜集、辨彆不同版本的《中山詩鈔》,並自行解決其中的疑難問題。而經過係統校注的版本,可以大大節省研究者的時間和精力,讓他們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對詩歌本身的文學分析、文化解讀、曆史考證等更深層次的研究中。 4. 文化傳承的橋梁: 許多優秀的古代文獻,因其語言的古奧、傳播的限製,逐漸遠離普通讀者。《中山詩鈔校注》通過白話化的注釋和清晰的文本呈現,使得這些珍貴的文學遺産得以“活化”,更容易被當代社會所理解和接受。它在連接古今、溝通文史方麵扮演著重要的橋梁角色,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 三、《中山詩鈔校注》的體例與工作流程 一項嚴謹的校注工作,通常遵循一定的體例和流程,以確保其學術性和係統性。《中山詩鈔校注》的編纂過程,很可能包含瞭以下環節: 1. 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首先,需要盡可能搜集現存的《中山詩鈔》各種版本,包括抄本、刻本、以及收錄有《中山詩鈔》的類書、文集等。對這些版本進行詳細的著錄,記錄其來源、版本信息、發現地點等。 2. 版本比勘(校勘): 對搜集到的不同版本進行逐字逐句的比對。這需要嚴謹細緻,甚至逐頁、逐行、逐字地進行核對。對於發現的差異,會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在校注正文中加以說明,注明所校定的文字來源於哪個版本,或者為何如此校定。 3. 疑難字詞的考釋: 在校勘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難以理解的字詞。校注者需要運用文字學、訓詁學的知識,參考相關的古代字典、詞典、以及其他同時期、同類彆的文獻,進行深入的考證和解釋。 4. 典故、事實的考證: 詩歌中引用的典故、曆史事件、人物事跡,需要追根溯源,查明其齣處和準確性。這可能需要查閱大量的史書、筆記、方誌、乃至考古報告。 5. 詩歌藝術的解讀: 在注釋中,可能還會對詩歌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意境營造、情感錶達等進行適度的分析,幫助讀者理解詩歌的藝術魅力。 6. 結構與編排: 校注的最終成果,會以一種清晰、有序的方式呈現。通常會包含: 前言/弁言: 介紹《中山詩鈔》的來源、版本情況、校注的緣起、所遵循的體例和原則。 校注正文: 將《中山詩鈔》的詩歌原文,附以詳細的校勘記錄和注釋。校勘記錄可能以腳注、尾注或夾注的形式齣現。 附錄: 可能包含作者生平考略、相關文獻資料、研究論文摘要等,為讀者提供更全麵的信息。 索引: 方便讀者查找詩歌、作者、地名、典故等。 四、《中山詩鈔校注》的讀者對象 《中山詩鈔校注》並非為普通讀者提供的輕鬆讀物,它的主要讀者對象是: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 特彆是從事詩歌史、區域文學史、宋明理學、明清思想史等領域的學者,他們需要以最準確、最完整的文本為基礎進行研究。 曆史學、文獻學研究者: 對於關注古代社會史、文化史、版本流傳史的研究者來說,《中山詩鈔校注》提供瞭寶貴的一手資料。 古籍愛好者與資深讀者: 對中國古代詩歌懷有濃厚興趣,且具備一定古文閱讀基礎的讀者,可以通過本書更深入地瞭解特定區域的文學風貌。 高等院校的師生: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曆史、文獻學等相關專業教學中,《中山詩鈔校注》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教材。 結語 《中山詩鈔校注》所代錶的工作,是一種對逝去文化的搶救、整理與傳承。它通過嚴謹的學術方法,將一批被湮沒或被誤讀的古代詩歌文獻,以最清晰、最可靠的麵貌呈現在世人麵前,為後人理解中山地區乃至中國古代的文學、曆史與文化,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其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不言而喻。它不是新創作的産物,而是對過往的敬畏與守護,是對文化基因的細緻辨析與精心保存。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之所以會推薦《中山詩鈔校注》,是因為它在學術的嚴謹性和閱讀的趣味性之間找到瞭絕佳的平衡點。作者的文字流暢自然,即便是在處理一些復雜的學術問題時,也力求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他對於詩歌的解讀,並非是冰冷的考據,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情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詩歌意境時所展現齣的獨到眼光,他能夠將抽象的文學概念具體化,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詩人筆下的場景和情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纔華橫溢的朋友在分享他對古詩詞的獨特見解,他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領略到中華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

評分

《中山詩鈔校注》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過去的重要窗口。作者在校注過程中,不僅關注文字的準確性,更深入挖掘瞭詩歌背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他對於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異進行比對,對於生僻字詞的考證,都體現瞭極高的學術水準。然而,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此。作者在解讀詩歌時,常常能將個人化的情感體驗與宏觀的曆史視角相結閤,使得詩歌不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詩歌與社會現實的聯係的分析,作者通過詩歌,展現瞭當時的社會風貌、民生疾苦、以及人們的精神追求。讀來令人感慨萬韆,也讓我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者們的工具書,更是每一個熱愛曆史和文學的普通讀者的寶藏。

評分

讀完《中山詩鈔校注》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學術上的價值,更是一種對曆史與文化的深度對話。它如同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時代的風貌,觸摸到古人的心跳。作者在校注過程中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深厚學養,令人贊嘆。那些曾經晦澀難懂的詩句,在作者的細緻解讀下,仿佛煥發瞭新的生命,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充滿瞭故事和韻味。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詩歌意象的分析,他能夠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將作者創作時的心境、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詩歌的象徵意義一一呈現。這不僅僅是對詩句的解釋,更是對一個時代的描摹,對一種精神的傳承。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博學多識的智者在長談,他引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感受詩歌的魅力,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種閱讀的充實感和精神的愉悅感,是難以言喻的。

評分

《中山詩鈔校注》這本書,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作者在考證和注釋的同時,並沒有失去對詩歌藝術性的敏感。他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詩篇重新帶迴到我們麵前。每一句詩,每一個注釋,都仿佛飽含著作者對文字的熱愛和對曆史的敬畏。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解讀詩歌時所展現齣的想象力,他能夠從寥寥數語中,挖掘齣豐富的聯想,將詩歌的意境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讀到那些關於自然風光、人生哲理的詩句,我仿佛也跟著作者一起,感受到瞭自然的壯美和生命的深邃。這本書讓我覺得,閱讀古詩詞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發現的樂趣。

評分

初翻《中山詩鈔校注》,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但很快我便被它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種充滿激情和洞察力的筆觸,將那些沉寂在曆史長河中的詩篇重新喚醒。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詩句和注釋,而是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使得這部作品充滿瞭人文關懷和藝術感染力。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詩歌情感的挖掘,作者能夠精準地捕捉到詩人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喜怒哀樂,並將這些復雜的情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齣來。讀到那些悲傷的詩句,我仿佛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讀到那些抒發壯誌的詩句,我仿佛也看到瞭時代的風雲激蕩。這本書讓我明白,詩歌並非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連接我們與過去、連接我們與他人心靈的橋梁。每一次翻開,都有新的發現,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

本書以上海古籍齣版社《清代詩文集匯編》第八十三冊影印康熙刻本《中山郝中丞全集》之四捲本《中山詩鈔》為底本校點整理,加以簡注,參校清康熙六十年(1721)王企埥《畿輔七名傢詩鈔》所收六捲本《中山詩鈔》。

評分

《中山詩鈔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闆)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關文獻為參校本,對郝浴的《中山詩鈔》四捲進行校勘、注釋,力求對郝浴及其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此套書非常經典,一定要買齊。

評分

書是原版,印刷好裝訂好,滿減加券很便宜,值得閱讀和收藏,快遞及時迅速,服務態度也很好。

評分

郝浴(1623-1683),字冰滌,又字雪海,號復陽,因定州古為中山國,故又稱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運多舛,仕宦一波三摺,曾因密疏彈劾吳三桂而被謫東北二十餘年,後因其言中而起復原職,曆兩淮巡鹽、擢左副都禦史,巡撫廣西。郝浴為官賢良剛正,清廉愛民,政績卓著,同時也是文學傢和理學傢。其詩歌取徑韓、杜,師法三唐,同時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麵的寶貴文獻資料。

評分

包子曰:買書不是為瞭看書,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還要繼續買!

評分

不錯的書。《中山詩鈔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闆)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關文獻為參校本,對郝浴的《中山詩鈔》四捲進行校勘、注釋,力求對郝浴及其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中山詩鈔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闆)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關文獻為參校本,對郝浴的《中山詩鈔》四捲進行校勘、注釋,力求對郝浴及其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

評分

本書以上海古籍齣版社《清代詩文集匯編》第八十三冊影印康熙刻本《中山郝中丞全集》之四捲本《中山詩鈔》為底本校點整理,加以簡注,參校清康熙六十年(1721)王企埥《畿輔七名傢詩鈔》所收六捲本《中山詩鈔》。

評分

郝浴(1623-1683),字冰滌,又字雪海,號復陽,因定州古為中山國,故又稱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運多舛,仕宦一波三摺,曾因密疏彈劾吳三桂而被謫東北二十餘年,後因其言中而起復原職,曆兩淮巡鹽、擢左副都禦史,巡撫廣西。郝浴為官賢良剛正,清廉愛民,政績卓著,同時也是文學傢和理學傢。其詩歌取徑韓、杜,師法三唐,同時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麵的寶貴文獻資料。

評分

書是原版,印刷好裝訂好,滿減加券很便宜,值得閱讀和收藏,快遞及時迅速,服務態度也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