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诗钞校注

中山诗钞校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清] 郝浴 著,王玮 校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5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84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第二辑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9
字数: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山诗钞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板)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关文献为参校本,对郝浴的《中山诗钞》四卷进行校勘、注释,力求对郝浴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郝浴(1623-1683)直隶府定州人。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王玮,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任教于广西大学。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总序………………………… 梁 扬 1
    
  前言
  校注凡例
  卷一
  乐府篇
  天王麟史篇
  簪笔拱辰篇
  效薛文清公黎阳曲赠圣裔孔心一兵宪
  为李炼师歌小至阳生图
  秋夜读魏武善哉短歌诸行慷慨作歌五解
  薪尽行
  古体四言
  净慧园赈饥题额
  古体五言
  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
  游千山登璎珞观
  罗汉洞
  金刚峰
  李龙衮侄西归赋赠
  ……
  卷二
  卷三
  卷四
  附录
  后记

前言/序言

  一、郝浴生平
  (一)郝浴的家世及其青少年时期
  据郝浴《郝雪海先生笔记》自述,中山郝氏本出自太原姬姓。明成祖时,“自山西之洪洞一支,徙于定州旧中山国,遂失其先世之次第”。徙定州之始祖为成甫公,因卜居,世为唐城之奇连里人。“成甫公生五。五生秀。秀生虎,字西溪;生汝卿,字君邻。汝卿生维荣,字仁轩。仁轩公生恒瞻公大钫(郝浴之父)”。
  郝浴父、祖皆重视读书,诗礼传家。其祖父仁轩公(郝维荣)为诸生,性格刚决,义赡乡党,有慷慨急公之名。又常当面指人过错,疾恶如仇。郝浴父为恒瞻公(郝大钫),母为张太孺人。恒瞻公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正月二十二日,卒于康熙七年戊申(1668)七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有四。恒瞻公为庠生,为人机敏,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之后,事无巨细,皆能复述。顺治八年辛卯(1651)以恩贡得拔应授别驾,老年得一官又不欲仕,遂隐退。恒瞻公临终病重之时,仍令子孙日吟诗书,以陶其不尽之情。恒瞻公生有四子,长子即为郝浴。
  明天启三年癸亥(1623)二月初三,郝浴生于直隶定州唐城奇连里(即今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区唐城村)。
  郝浴自幼生性机警,年少有志操,负气节。十四五岁时,即能通六籍百家之言,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而崇慕诸葛亮、李泌之为人。十六岁时,辄高自期许,有澄清斯世之志,曾说:“士君子生斯世,当做天下第一流人,行天下第一流事!”
  明崇祯壬午、癸未年间(1642-1643),正值明末乱世,郝浴家乡遭遇兵祸,他负母张氏至山中避乱。在避乱期间,郝浴仍读书不辍,日手《周易》一编,并时常在夜晚步行于河岸寻味义理。一次,时值寒冬,夜晚狂飙疾雪突至,他却浩然忘归。郝浴在刻苦读书之余,尤其留心世务,喜好慨慕古人,并不屑为旧俗腐儒的章句之学。
  定州郝雪海先生,自少博通诸家,日夕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溯流穷源,洞见根底。既谪铁岭者二十余年,益潜心圣学,始于居敬穷理,而归诸躬行心得。故其所养日邃,所发日宏。平居读史,则有《史断》;阐发《周易》《孟子》,则有《易注》《孟子解》诸书。是盖合道学、儒林为一者也。既又取先生所作诗文,而卒业焉,窥其旨,醇正而浑厚;揽其词,清润而雄畅。举凡抚时触物,跌宕感慨,皆于是乎见之,虽号为诗文专家者,未之能逮也,殆又合艺苑与儒林、道学为一者。
  ——汪琬《(中山集)序》
  郝浴(1623-1683),字冰涤,又字雪海,号复阳,直隶府定州人,因定州古为中山国,故又称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运多舛,仕宦一波三折,曾因密疏弹劾吴三桂而被谪东北二十余年,后起复原职。历两淮巡盐御史,擢左副都御史,巡抚广西。郝浴为官贤良刚正,清廉爱民,政绩卓著,同时也是文学家和理学家。其诗歌取径韩、杜,师法三唐,同时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宝贵文献资料。目前,学术界对郝浴及其诗歌的系统研究还比较欠缺,故笔者试以对其《中山诗钞》的校注、研读为基础,进而对郝浴的生平、思想、交游,诗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特色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再现郝浴诗歌的文学、文献和史料价值,并对郝浴及其作品作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二)弱冠进士初登仕途
  入清后,郝浴开始参加科举考试。顺治三年丙戌(1646),郝浴乡试中式,为举人,时年23岁。
  顺治六年己丑(1649)四月,郝浴参加殿试,以二甲四十三名赐进士出身,时年26岁。廷对后,郝浴慨然言道:“自吾先世遗训,必惟忠爱是属。今敢不以此身为天下衽席!”他初入仕途,即上书指陈利弊,娓娓数千字,说:“治天下,必先立纲纪。纲纪定,而后开创之规模。”言论风采,倾动一时。
  顺治七年庚寅(1650),郝浴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兼摄浙江司郎中事。
  (三)巡按四川忤吴三桂
  顺治八年辛卯(1651)六月,郝浴改授湖广道御史。七月,奉命巡按四川。当时四川还未平定,战祸连连。一方面有刘文秀等盘踞滇、黔,川中屡遭屠戮,另一方面,原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投降南明,为桂王将,据川南为患。清廷遣师讨伐,四川地方官吏大多为军前任命,一些打了胜仗的军官被任命为地方官,其中不少人素质低下,恣肆贪虐。郝浴到任之后,对这些官吏严加约束,监督教育,加强惩办残害百姓之人,带头关心民间疾苦,使将领和官吏的恶行得以收敛。针对四川民众的饥苦,他还豁免了百姓欠租若干石,罢斥不法官吏,而四川人民的困苦逐渐有所好转。
中山诗钞校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山诗钞校注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山诗钞校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山诗钞校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郝浴(1623-1683),字冰涤,又字雪海,号复阳,因定州古为中山国,故又称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运多舛,仕宦一波三折,曾因密疏弹劾吴三桂而被谪东北二十余年,后因其言中而起复原职,历两淮巡盐、擢左副都御史,巡抚广西。郝浴为官贤良刚正,清廉爱民,政绩卓著,同时也是文学家和理学家。其诗歌取径韩、杜,师法三唐,同时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宝贵文献资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的书。《中山诗钞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板)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关文献为参校本,对郝浴的《中山诗钞》四卷进行校勘、注释,力求对郝浴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山诗钞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板)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关文献为参校本,对郝浴的《中山诗钞》四卷进行校勘、注释,力求对郝浴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评分

书是原版,印刷好装订好,满减加券很便宜,值得阅读和收藏,快递及时迅速,服务态度也很好。

评分

《中山诗钞校注》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本衙藏板)为底本,以清康熙60年(1721年)雄山王氏所藏刻本及其他相关文献为参校本,对郝浴的《中山诗钞》四卷进行校勘、注释,力求对郝浴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套书非常经典,一定要买齐。

评分

本书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诗文集汇编》第八十三册影印康熙刻本《中山郝中丞全集》之四卷本《中山诗钞》为底本校点整理,加以简注,参校清康熙六十年(1721)王企埥《畿辅七名家诗钞》所收六卷本《中山诗钞》。

评分

本书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诗文集汇编》第八十三册影印康熙刻本《中山郝中丞全集》之四卷本《中山诗钞》为底本校点整理,加以简注,参校清康熙六十年(1721)王企埥《畿辅七名家诗钞》所收六卷本《中山诗钞》。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郝浴(1623-1683),字冰涤,又字雪海,号复阳,因定州古为中山国,故又称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运多舛,仕宦一波三折,曾因密疏弹劾吴三桂而被谪东北二十余年,后因其言中而起复原职,历两淮巡盐、擢左副都御史,巡抚广西。郝浴为官贤良刚正,清廉爱民,政绩卓著,同时也是文学家和理学家。其诗歌取径韩、杜,师法三唐,同时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宝贵文献资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山诗钞校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