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只要抓住二十四节气的规律,顺应天时地养生保健,便会对人的精气神的恢复与涵养有很大的益处。程凯博士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的传承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穴位保健方法在广大老百姓中的科普和传播工作,深受百姓喜爱。
本书中,程博士将复杂深奥的穴位养生知识碎片化,并对应到四时节气,让你顺应节气好养生,两天学一招,天天做笔记,一年变行家!
程凯: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穴位保健方法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长;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嫡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多次受邀作为北京卫视《养生堂》、央视《健康之路》、江苏卫视《万家灯火》、山东卫视《养生》、湖北卫视《饮食养生会》、贵州卫视《养生》、上海卫视《X诊所》等健康栏目主讲嘉宾,深受百姓喜爱。已出版《身体的妙药 你知道吗?》《程博士和粉丝的健康私信》《程氏小儿经络推拿》等多部畅销书。
新年伊始,醒神开窍 2
激发经气,预防感冒 4
肾俞、命门,温补肾阳 6
寒性腹痛,艾灸神阙 8
缓解胃痛,合谷、足三里 10
胃肠不适,走罐治疗 12
外感初起,刺激大椎 14
发热无汗,艾灸孔最 16
嗜食寒凉,艾灸至阳 18
调经止痛,合谷、三阴交 20
外阴瘙痒,中都、蠡沟 22
月经不调,隐白、三阴交 24
心脾两虚,自备“归脾” 26
运化失常,点按脾经 28
承山、丰隆,巧调血脂 30
调节情志,快找四关 32
乳腺增生,天宗刺血 34
翳风压痛,面瘫预兆 36
春季护阳,太冲助之 38
风寒感冒,神阙贴敷 40
心烦意乱,按摩解郁 42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44
脾胃湿热,刺阴陵泉 46
月经不调,穴位调经 48
滋肾养肝,滋水涵木 50
眼睛红肿,耳尖放血 52
有诸内者,必行于外 54
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56
阳逆头痛,点揉人迎 58
肩胛酸痛,刺激膏肓 60
经后养血,太溪、足三里 62
疲劳困倦,大包醒神 64
预防中风,点揉风池 66
妇科问题,选三阴交 68
擦热肾俞,生发肾气 70
胸闷气短,膻中调气 72
肾精亏虚,点揉涌泉 74
先天不足,后天补养 76
养生梳头,醒神开窍 78
内关外关,平衡阴阳 80
失眠多梦,印堂安眠 82
孔最、迎香,速止鼻衄 84
牙齿疼痛,点按合谷 86
心慌胸闷,弹拨极泉 88
鼻塞鼻炎,摩擦迎香 90
安神醒脑,巧拿五经 92
肝郁气滞,四关调节 94
防治感冒,按摩合谷 96
保健要穴,按足三里 98
便秘腹泻,天枢、三里 100
腰酸腿疼,点按合阳 102
刺血拔罐,治疗鼻渊 104
先天之气,按摩关元 106
调和阴阳,华佗夹脊 108
谷雨补脾,按揉太白 110
鼻塞不适,点按通天 112
神奇手法,宠物推拿 114
小儿疳疾,提捏脊柱 116
补益气血,自然美颜 118
扁桃体炎,蒜敷合谷 120
肺脏疾病,要穴肺俞 122
烦躁焦虑,重掐劳宫 124
养心安神,神门、内关 126
止痛止嗝,掐攒竹穴 128
肩臂疼痛,上臂合阳 130
眼角除皱,按摩眼周 132
新年伊始,醒神开窍
方 法:雀啄百会、四神聪穴。
穴位定位:百会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 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四神聪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
开1 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名四神聪。
使用说明:把五指攒成锥状,像是啄木鸟的嘴一样,然后弹击头顶部百会穴、四神聪穴。
百会为诸阳之会,对人的髓海功能的调节、对全身功能状态的调节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平圣惠方》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现代针灸学记载该穴有镇静安神、清头明
目、醒脑开窍的功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癫狂、痫症、失眠、健忘、中风、震颤麻痹、脑炎后遗症、内耳眩晕症
等疾病。
激发经气,预防感冒
方 法:灸足三里穴。
穴位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犊鼻下3 寸,犊鼻与解溪穴连线上。
使用说明: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距离皮肤2~3 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10~15
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一天之中最佳的艾灸时间是上午,因上午阳气生发;晚上10 点之后最好不要施灸。
针灸治疗感冒,是通过激发经气、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发挥其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能,使阴平阳秘,机体恢
复到正常状态。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强壮穴。针灸足三里穴不仅能疏通经络,激发经
脉之气,协调阴阳,还能调理中焦,振奋胃气。胃气旺盛则气血得生,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故可强身壮体、防病
增寿,有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
肾俞、命门,温补肾阳
方 法:艾灸肾俞、命门穴。
穴位定位:肾俞穴,位于第2 腰椎棘突下缘,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命门穴,位于腰部第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
正中线上。
使用说明:将艾绒或艾柱装入温灸盒中,点燃后,将温灸盒放置在背部肾俞、命门穴,进行熨灸,直至所灸部位的
皮肤红润为度。一般灸15~30 分钟。艾灸时家人应在旁边给予帮助,以防止烫伤。
小寒时节,外界温度很低,身体内血管就会收缩,致使回心血量增加,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若再加上体
内阳气不足,则动力不足,血行减缓,如此将会更加危险。所以小寒时节艾灸显得更加重要。艾灸肾俞、命门可让
体内阳气充盈,使督脉阳气通畅,以防卫外部的寒冷气候对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寒性腹痛,艾灸神阙
方 法:艾条灸神阙穴。
穴位定位:神阙穴位于上腹部,脐之中央。
使用说明:将艾条点燃后,熏灸神阙穴(肚脐),距离要适当,以舒适无灼痛为度。不断旋转艾条,使腹部产生温
热感,直至疼痛消失。此法对寒邪入侵所致腹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若平时易受凉、腹泻,或经常腹痛,痛时怕
冷,则可时常艾灸神阙穴,每次15~20 分钟。
神阙,是人体生命最隐秘的要害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是先天与后天的关键联系点,是先天经络系统的核心。我
们以脐为界,上居脾胃后天之本,下居肝肾先天之本,神阙穴居中通于脾胃、肝肾,两者皆治。艾灸可温经散寒,
神阙穴可通于后天之本,故艾灸神阙穴治疗寒性腹痛效果极佳。
缓解胃痛,合谷、足三里
方 法:点按合谷、足三里穴。
穴位定位: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位于第1、2 掌骨之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小腿前侧,犊鼻下3 寸,犊鼻与解溪穴连线上。
使用说明:当胃痛发作时,对合谷、足三里穴进行持续的强刺激,直至胃痛缓解。根据三才针法,针刺人部有通经
止痛的功效,针刺合谷穴要沿骨膜处刺入。平常自我止痛时,点按合谷穴要向第2 掌骨掌侧骨膜用力,以产生明显
的酸胀感为度。点按足三里穴时,要使酸胀感传至足部。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急引而痛。”寒凉腹痛一般突然发作,病人表现为怕冷,遇冷则疼痛
加剧,腹泻或得温后缓解。一旦腹部受了凉又会急性发作。点按合谷、足三里穴可缓解腹痛,同时可用热水袋敷于
腹部,或摩肚腹,使腹部产生温热感,提升阳气。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吸引人了,《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日记》,光是听着就让人觉得一股清流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四季的轮回。我一直对传统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那些顺应自然、与时俱进的智慧。这个书名就完美地契合了我的期待,它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四节气,与我们身体最直接的感受——穴位——联系起来,再加上“养生日记”这四个字,瞬间就勾勒出了一幅画面:在每个节气变换的节点,我们如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状态,适应季节变化,达到身心和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古老智慧中的具体方法。想象一下,在立春时节,书中会如何指导我们通过按摩涌泉穴来生发阳气?在小满之时,又会推荐哪些穴位来帮助我们祛湿解暑?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一种与自然对话的仪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操作简便的养生建议,让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践,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让我的身体也跟着节气一起,舒展、生长、成熟、收藏。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日记》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非常温暖、接地气的画面。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医学典籍,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奥的养生道理,转化成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日记”。我平时工作节奏很快,很少有时间去专门学习复杂的养生理论,但又常常感到身体有些小毛病,比如季节交替时的疲惫、或者偶尔的消化不良。这本书名里的“日记”二字,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它暗示着这本书的内容会是琐碎而又实用的,就像记录生活一样,每天做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有改变。我尤其好奇,书里会不会提到一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穴位?比如,在夏天,身体容易感到烦躁,书中会不会教我们如何通过按揉特定的穴位来清心降火?在冬天,手脚冰凉,又会有哪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驱寒保暖?我很期待书中能给出详细的穴位图解,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每个穴位的功效和按摩手法,让我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和操作。
评分《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日记》这个书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深感着迷,尤其是关于养生保健的部分。但常常觉得,那些理论太过深奥,或者方法不够具体,难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地。这本书名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这些智慧的距离。“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也是我们身体变化的内在节奏;“穴位”则是身体上一个个神奇的“开关”,可以精准地进行调理;而“养生日记”则将这些宏大的概念,转化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易于操作的实践。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每个节气对应的身体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顺应这些变化。比如说,在“清明”这个时节,万物复苏,身体也容易出现过敏或者情绪波动,书中会推荐哪些穴位来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呢?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良师益友,不仅教会我“做什么”,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而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养生变成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评分“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日记”,这名字一出,就好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对传统养生的渴求。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而节气则是这个仪器运行的外部环境变化。当外部环境改变时,我们内部的“操作系统”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才能保持最佳状态。而穴位,就是那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调整按钮”。我非常喜欢“日记”这个后缀,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将养生融入日常的点滴。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温柔的手册,详细地介绍在每个节气,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有哪些微妙的变化,以及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哪些穴位来达到养护的目的。比如,在“大暑”这样的炎热节气,身体容易出现暑湿,书中会不会介绍几个能够清热解暑、祛湿健脾的穴位,并且配上清晰的穴位定位图和按摩手法教学?我更期待的是,书里能有一些作者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让我们感受到养生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与身体和谐共处的曼妙舞蹈。
评分《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日记》,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瑰宝,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之道;穴位,则是中医针灸推拿的精髓,是连接我们身体与健康的枢纽;而“养生日记”,则赋予了这一切以生活的温度和个人的体验。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的养生方法,既能遵循天地的节奏,又能关照到身体的细微之处。这本书名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我猜想,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节气和对应的穴位,更会有一份份充满智慧的“日记”,记录着在不同节气下,身体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预防和调理。例如,我很好奇,在“惊蛰”这个万物复苏的节气,书中会如何引导我们通过特定的穴位来“唤醒”身体,排出冬季的“沉闷”?而在“霜降”这个渐入深秋的节气,又会推荐哪些穴位来帮助我们滋养肺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而又贴心的养生方案,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