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Maintenance for City Bridge]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Maintenance for City Bridg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桥梁工程
  • 城市桥梁
  • 养护技术
  • 行业标准
  • CJJ 99-2017
  • 结构工程
  • 维护
  • 公路工程
  • 桥梁检测
  • 城市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301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526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chnical Standard of Maintenance for City Bridg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1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加强城市桥梁的养护工作,提高城市桥梁的养护水平,维护城市桥梁设施,保障城市桥梁完好和安全运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适用于已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城市桥梁的养护。
  城市桥梁的养护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代号
2.1 术语
2.2 代号
3 基本规定
4 检测评估
4.1 一般规定
4.2 经常性检查
4.3 定期检测
4.4 特殊检测
4.5 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方法
4.6 人行地下通道技术状况评估方法
5 上部结构养护
5.1 桥面铺装
5.2 伸缩装置
5.3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
5.4 圬工拱桥
5.5 钢结构梁
5.6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
5.7 系杆拱桥
5.8 悬索桥
5.9 斜拉桥
6 下部结构养护
6.1 支座
6.2 墩台
6.3 基础
7 抗震设施
8 人行地下通道
9 隧道
10 附属设施养护
10.1 排水设施
10.2 人行道
10.3 栏杆
10.4 防撞护栏
10.5 挡土墙、护坡
10.6 人行天桥的附属设施
10.7 声屏障、灯光装饰
10.8 调治构造物
10.9 桥头搭板
10.10 标志牌
10.11 其他设施
11 城市桥梁安全防护
11.1 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区域
11.2 超重车辆过桥
11.3 桥下空间
12 养护工程的检查及验收
附录A 城市桥梁日常巡检报表
附录B 城市桥梁资料卡
附录C 城市桥梁设施量年报表
附录D 评分等级、扣分表
附录E 城市桥梁监控测试
附录F 结构定期检测现场记录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一总则;2.术语和代号;3.基本规定;4.检测评估;5.上部结构养护;6.下部结构养护;7.抗震设施;8.人行地下通道;9.隧道;10.附属设施养护;11.城市桥梁安全防护;12.养护工程的检查及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增加了桥梁养护相关术语,释义BSI桥梁结构状况指数、PUCI人行地下通道状况指数;2.增加了应对城市桥梁突发事件及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内容;补充城市桥梁养护工程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防护要求;修订养护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3.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方法,补充了人行天桥、拱桥技术状况评估方法,增加人行地下通道技术状况评估方法;4.对上部结构调整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局部损坏养护标准;增加伸缩装置混凝土保护带出现空洞的防治措施;斜拉桥养护增加需配备缆索辅助养护设施的内容;5.对下部结构提出抗倾覆性不足的独柱墩桥必须加固、改造;6.对人行地下通道的装饰材料提出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7.对城市隧道进行了养护等级分类,并对不同等级提出土建结构的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要求;8.附属设施中增加了城市桥梁人行道养护要求;9.扩充了城市桥梁安全防护内容,将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区域及桥下空间增加为城市桥梁安全防护内容。
千年古都,桥梁之脉:历史、传承与现代的交响 本书并非关注特定行业的国家标准,而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广袤土地上,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连接着古今繁华的桥梁。从黄河之上的雄浑卧龙,到江南水乡的玲珑拱桥,再到现代都市拔地而起的钢筋巨龙,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工艺与不屈精神的生动载体。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寻中国桥梁的千年发展史,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并展望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使命与新挑战。 第一章:历史的积淀——从榫卯到飞架 中国桥梁的建造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早在史前时期,先民们便已懂得利用天然木材、石块搭建简易的跨越工具。到了夏商周时期,随着冶金技术的初步发展,石拱桥开始崭露头角,虽然规模有限,但已展现出初步的结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也促进了桥梁建设的需求,例如连接南北交通的战略性桥梁开始出现。 秦汉统一,疆域辽阔,大型工程的修建能力得到提升。秦代的赵州桥(虽为隋代所建,但其设计理念可追溯至更早)便是早期石拱桥技术的集大成者,其“敞肩拱”设计,极大减轻了桥梁的自重,增加了跨度,为后世桥梁工程树立了典范。唐朝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桥梁建设也迎来了新的高峰。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其分水堤上的各类桥梁,不仅解决了灌溉难题,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同时,南方水网密布,出现了大量造型优美的木梁桥、石板桥,它们与周围的山水田园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诗意的画卷。 宋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桥梁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木拱桥的兴起,以其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曲线,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福建的“烟雨廊桥”,不仅是交通设施,更集成了集市、休息的功能,体现了宋代市井生活的繁荣。此外,造船技术的进步也对桥梁设计产生了影响,出现了一些大型的浮桥和梁式桥。 元明清时期,虽然技术上未有颠覆性突破,但桥梁的建造规模和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桥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江南地区的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形态各异的古桥,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沧桑。 纵观中国桥梁的千年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从简单的木石搭建,到精巧的拱式结构,再到与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紧密结合的创新设计。每一个时期的桥梁,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审美情趣,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变迁的无声见证。 第二章:文化的传承——艺术、哲学与地域风情 中国桥梁并非纯粹的工程技术产物,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融入了艺术、哲学和地域风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艺术之美: 许多桥梁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无论是赵州桥的舒展曲线,还是福建廊桥的飞檐斗拱,抑或是江南水乡的石拱小桥,都追求造型的和谐与美感。桥的形态,常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桥栏上的雕刻,桥头的石狮,桥边的亭阁,都为桥梁增添了艺术的韵味,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桥为题,吟诗作画,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更赋予了桥梁丰富的文化内涵。 哲学意蕴: 桥,连接两岸,象征着沟通、融合与超越。在中国哲学中,“桥”常被用作比喻,如“沟通的桥梁”、“心灵的桥梁”,寄托着人们对连接、理解和沟通的期盼。一些桥梁的设计,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例如,许多古桥的建造,都遵循着风水之说,讲究“藏风聚气”,以期带来吉祥与安宁。桥的结构,如拱券的受力原理,也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力学和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哲学的体现。 地域风情: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习惯各不相同,这在桥梁的建造上留下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北方平原: 河流宽阔,多见大型梁式桥、桁架桥,注重实用性和承载力,如黄河上的桥梁,常以坚固雄伟著称。 南方水乡: 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多见精巧的石拱桥、木拱桥,它们造型秀美,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相得益彰。 西南山区: 地形复杂,悬崖峭壁,多见栈道式桥、藤桥,以及依山而建的特色桥梁,展现出与险峻地貌的抗争与融合。 少数民族地区: 桥梁的设计常常融入当地的民族图腾、色彩和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如藏族的藏式桥、苗族的芦笙桥等。 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地域特色,通过大量的图文案例,展现中国桥梁在艺术、哲学和地域风情上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章:现代的演变——科技、创新与未来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动脉,其建造技术和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的革新: 钢材、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使得桥梁的跨度、荷载能力和耐久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高强度钢、预应力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为建造更大、更强的桥梁提供了可能。 技术的飞跃: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等现代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桥梁设计,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如架桥机、缆索起重机等,使得超大型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斜拉桥、悬索桥等大跨度桥梁技术的掌握与创新,更是中国桥梁工程走向世界的标志。 标志性的成就: 近几十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系列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等。这些桥梁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也在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和环境适应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们连接着城市,促进着经济发展,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象征。 挑战与展望: 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桥梁工程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大跨度、超长距离、复杂地质条件下建造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桥梁?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和载荷?如何提高桥梁的智能化监测与维护水平?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桥梁设计相结合,延续桥梁的文化生命? 本书将探讨中国桥梁在现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最新的技术趋势,如智能桥梁、绿色桥梁、景观桥梁等。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创新与实践中不断突破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共同塑造着中国桥梁的未来。 结语: 桥梁,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它们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沟通着此岸与彼岸。本书旨在以一种更加人文、更加历史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桥梁的独特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桥梁的深入解读,让读者不仅了解其工程技术的发展,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横跨江河湖海、连接城市乡村的生命之桥,将继续在新的时代里,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一书,在关于“桥梁结构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在如今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利用桥梁监测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 它不仅讲解了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等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模型。比如,书中介绍了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从监测数据中识别异常模式,预测潜在的结构风险。它还强调了建立桥梁健康档案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形成桥梁的“健康画像”,从而为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我们从宏观层面把握城市桥梁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对不同桥梁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策略制定,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所提供的《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内容,可以说是一次对现有养护理念的系统性梳理和提升。其中关于“养护工程的质量控制”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专注于如何去养护,但对于养护过程本身的质量控制,却往往不够重视。这本书则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养护工作的全过程。 它详细阐述了从材料进场检验,到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控制,再到最终的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把关。例如,在混凝土修补工程中,书中不仅明确了修补材料的性能要求,还对混合料的搅拌、摊铺、振捣、养护等工艺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标准。同时,它还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要求详细记录每一次养护作业的过程、使用的材料、检测数据等,为桥梁的长期健康档案奠定了基础。这种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确保养护工程的实际效果,真正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当我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时,最先吸引我的目光的是其中关于桥梁材料养护的部分。考虑到桥梁所处的复杂环境,如大气腐蚀、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等,材料的老化和损坏是不可避免的。这本书对这些方面的论述,可谓是细致入微。它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桥梁(如混凝土桥、钢桥、木桥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常见材料病害,还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章节印象深刻。混凝土的碳化、氯离子侵蚀、碱骨料反应等都是影响混凝土桥梁寿命的关键因素。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防腐蚀材料、进行表面防护等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材料劣化,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包括修补砂浆的选择、施工工艺、以及后期的养护要求等。这对于我们现场施工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手册,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材料损坏的性质,并采取最有效的修复措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效做法。

评分

这本书所呈现的《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在“特殊结构桥梁的养护”方面,也给予了我很多新的认识。我们知道,城市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桥梁,例如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它们的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养护方法也需要因地制宜。CJJ 99-2017这本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它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结构桥梁,如斜拉索的张力监测与更换、索鞍的防腐处理、主缆的防腐涂层维护、以及拱桥的支承结构检查等,都提供了具体的养护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这对于我们从事特殊结构桥梁养护的工程师来说,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以往,对于这些复杂结构的养护,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经验,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识别风险,采取更有效的养护措施,确保这些复杂桥梁的安全运行。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一书,在我看来,最令人欣喜的一点是其对于“应急抢险”部分的详细阐述。城市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面对突发灾害,如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等时,其安全性和快速恢复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它不仅明确了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还详细规定了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初步评估、人员疏散、交通管制、以及初步的临时加固措施。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紧急修复的技术指导,这对于在灾后迅速恢复桥梁通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中断带来的影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例如,对于因局部破坏导致的承载力下降,书中会提供一些快速有效的临时支撑或加固方案,这些方案往往需要考虑到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与平时精细化的养护有所不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其对于“预防性维护”的强调。我曾经参与过不少桥梁的维修工程,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修复的成本也更高。CJJ 99-2017这本书,则将重心从“被动维修”转移到了“主动预防”。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预防性维护措施,如定期的除锈防腐、排水系统的清理、桥梁伸缩缝的维护保养等。 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这些措施,还解释了它们背后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桥梁的劣化。例如,它会详细说明定期清除锈蚀物并重新涂刷防锈漆,能够有效阻止钢结构的进一步腐蚀,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样,保持排水系统畅通,可以避免雨水侵蚀桥梁结构,减少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预防性维护理念,对于节约养护成本、保障桥梁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这本书,最让我感受到其价值的,莫过于其中关于“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详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细致的检查内容,而导致检查的随意性较大,遗漏重要的问题。这本书则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非常清晰地界定了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侧重点、频率、方法以及检查人员的资质要求。 书中对日常检查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一看”,而是列举了从桥面到桥墩、从支座到伸缩缝等各个部位需要关注的具体细节。例如,对于桥面的检查,它会要求关注是否有裂缝、坑槽、沉降,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对于桥墩和桥台,则需要检查是否有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位移迹象等。而定期检查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进行结构性能的评估,可能涉及到无损检测、荷载试验等。这种分层级的、系统化的检查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框架,让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桥梁安全的隐患。

评分

终于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这本书的发行,对于我这样一名桥梁工程领域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期盼已久。虽然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有些官方和严肃,但实际上它承载着我们对城市交通生命线——桥梁——安全与长寿的深切关注。我从事桥梁维护工作已经有十余个年头,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如今的实践操作,我深切体会到规范化、标准化养护的重要性。过往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模糊地带,对于某些养护措施的适用性、执行的精细度,以及如何更科学地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权威的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为我们指明方向。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桥梁检测与评估的部分。传统上,我们可能更侧重于事后修复,而这本书似乎更强调预防性维护和早期预警。它提出的检测周期、方法、以及对各种检测数据的分析解读,都显得非常科学和前瞻。比如,书中对裂缝、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常见病害的诊断标准,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养护方案,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依据来拒绝一些不必要或不恰当的养护措施。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它在结构健康监测(SHM)方面的论述。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目视检查和简单的仪器检测,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城市桥梁维护需求。CJJ 99-2017在这一块的内容,可以说是紧跟国际前沿。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传感器技术,例如应变片、加速度计、位移计等,以及它们在桥梁上的布设原则和数据采集方法。更重要的是,书中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处理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动态的桥梁健康评估体系。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SHM的零散资料,但往往不成体系,也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这本书则不同,它不仅给出了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长期监测数据,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小变化,从而在桥梁发生重大病害之前就进行干预。这对于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例如,书中对于风振、交通荷载、温度变化等对桥梁结构应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评估,让我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我们对待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观念的一次升华。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99-20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全面性”和“实用性”。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我们日常桥梁养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书中对于“养护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这一部分的重视,也让我印象深刻。 我深知,再先进的技术和再完善的标准,也需要合格的人员去执行。这本书明确了不同等级的养护作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训和考核要求。这有助于提升整个桥梁养护队伍的专业素质,确保每一项养护工作都能由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来完成。这不仅仅是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最终将体现在城市桥梁的安全与可靠性上。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高标准的养护规范,相信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养护水平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