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

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志生 著
图书标签:
  • 中央空调
  • 暖通空调
  • HVAC
  • 设计
  • 审图
  • 工程
  • 建筑
  • 制冷
  • 通风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502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8820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审图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全书分为14章及附录1-3,内容包括中央空调设计方法、设计软件、设计文件、设计规范、施工方法、审图要点、节能措施、消防处理、设备选型、负荷计算以及中央空调工程中常见错误等内容。本书的大特色是突出实用性、全面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充分反映了中央空调设计、施工、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用情况。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或培训教材,也可广泛适用于从事中央空调或建筑设备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维护等人员阅读与使用,还可以作为中央空调产品设计、制造的生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1 篇 设 计 篇
第1 章 绪论 1
 1. 1 中央空调工程与设备市场发展概况 1
  1. 1. 1 国外发展情况概述 1
  1. 1. 2 国内发展情况概述 1
  1. 1. 3 中央空调工程和设备发展趋势 2
 1. 2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市场发展概况 3
  1. 2. 1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市场现状 3
  1. 2. 2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发展趋势 4
 1. 3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规范与技术应用的
新变化 5
  1. 3. 1 节能要求方面 6
  1. 3. 2 环保与室内环境要求方面 7
  1. 3. 3 新设备与新材料方面 9
  1. 3. 4 新技术应用方面 10
第2 章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规范与设计
文件 12
 2. 1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12
  2. 1. 1 美国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主要标准与
规范 12
  2. 1. 2 我国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主要标准与
规范 12
 2. 2 设计原则、依据、准备与方法 12
  2. 2. 1 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 12
  2. 2. 2 设计准备 13
  2. 2. 3 设计方法 14
 2. 3 设计内容 14
  2. 3. 1 设计计算 14
  2. 3. 2 设备选型 14
  2. 3. 3 绘制设计图样 14
  2. 3. 4 其他设计 14
 2. 4 设计步骤 14
  2. 4. 1 明确设计任务及设计需求 14
  2. 4. 2 熟悉原始资料 15
  2. 4. 3 空调方案比较 15
  2. 4. 4 设计计算 15
  2. 4. 5 设备选型 15
  2. 4. 6 施工图制图 16
 2. 5 设计文件 16
  2. 5. 1 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 16
  2. 5. 2 施工图设计阶段 16
  2. 5. 3 设计文件的审批与修改 17
第3 章 中央空调工程负荷与送风量
计算 18
 3. 1 室内外计算参数 18
  3. 1. 1 室外空气的计算参数 18
  3. 1. 2 室内空气的计算参数 18
 3. 2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19
  3. 2. 1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19
  3. 2. 2 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28
 3. 3 空调湿负荷的计算 32
  3. 3. 1 人体散湿量 32
  3. 3. 2 敞开水表面散湿量 33
 3. 4 空调热负荷的计算 33
 3. 5 建筑空调负荷的计算举例 34
 3. 6 空调负荷的概算指标法 38
  3. 6. 1 国内部分民用建筑空调冷负荷概算
指标 38
  3. 6. 2 国内部分民用建筑空调热负荷概算
指标 40
 3. 7 送风量的确定 41
  3. 7. 1 夏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41
  3. 7. 2 冬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42
第4 章 中央空调工程空气系统及处理
方案 43
 4. 1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与比较 43
  4. 1. 1 系统分类 43
  4. 1. 2 系统比较 45
 4. 2 空调系统的形式选择与划分原则 47
  4. 2. 1 系统的形式选择 47
  4. 2. 2 系统的划分原则 47
 4. 3 全空气空调系统 48
  4. 3. 1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特点 48
  4. 3. 2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
与计算方法 49
  4. 3. 3 集中式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几个
问题 53
 4. 4 变风量空调系统 54
  4. 4. 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54
  4. 4. 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与
计算方法 54
 4. 5 全新风空调系统 55
  4. 5. 1 夏季全新风空调系统的流程及空气
处理过程 56
  4. 5. 2 夏季全新风空调系统的冷量计算 56
  4. 5. 3 冬季全新风空调系统的流程及空气
处理过程 56
 4. 6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57
  4. 6. 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特点 57
  4. 6. 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的供给
方式 58
  4. 6. 3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终状态
的处理方式 58
  4. 6. 4 风机盘管机组的选择 60
  4. 6. 5 风机盘管的水系统 60
 4. 7 多联机空调系统 63
  4. 7. 1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分类 63
  4. 7. 2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特点 64
  4. 7. 3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 64
  4. 7. 4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步骤 65
 4. 8 中央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方案应用实例 65
第5 章 中央空调工程水系统设计 67
 5. 1 水系统的分类及主要形式 67
  5. 1. 1 冷冻水系统的主要形式 67
  5. 1. 2 冷却水系统的主要形式 72
 5. 2 水系统的分区、承压和定压 75
  5. 2. 1 水系统的分区 75
  5. 2. 2 水系统管路的承压和定压 78
 5. 3 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80
  5. 3. 1 水管管径和管内流速 80
  5. 3. 2 水流阻力 81
  5. 3. 3 水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87
 5. 4 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89
  5. 4. 1 空调水管路的管材和阀门 89
  5. 4. 2 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90
 5. 5 水系统的补水、排气和泄水 91
  5. 5. 1 水系统的补水 91
  5. 5. 2 水系统的排气和泄水 92
 5. 6 水系统的水质管理 92
  5. 6. 1 水处理目的 92
  5. 6. 2 补水的水处理 92
  5. 6. 3 设备入口除污 93
 5. 7 冷凝水系统的设计 93
  5. 7. 1 冷凝水管路的水封设置 94
  5. 7. 2 冷凝水管路的坡度设置 94
  5. 7. 3 冷

前言/序言

自本书第1 版出版后, 编者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 在给予好评的同时, 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并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此次修订, 综合了广大读者的建议并根据最新规范要求和行业变化, 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和社会信息, 结合我国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施工的新规范和节能减排政策,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央空调设计、施工、审图的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 同时, 重点介绍了相关新标准规范的背景、意义和实践, 也总结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的常见错误, 系统论述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
本书由广东工业大学李志生担任主编, 湖南工业大学刘建龙担任副主编。全书分两篇, 具体编写分工为: 李志生编写第1 章~第7 章, 第10 章~第14 章; 第8 章和第9 章由李志生和刘建龙共同编写。广东工业大学刘秋琼和郑杰东作为参编完成了相关工作。
受编者水平、精力、时间所限, 本书在内容取舍、章节安排和文字表述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并提出宝贵建议。相关意见和建议请发至邮箱: Chinaheat@ 163.com。对您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深表感谢。根据您的宝贵建议和中央空调领域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将在再版时认真修改与完改善。
编 者
《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简介 本书旨在为从事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参考手册。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国家最新标准规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工程实践中的新问题、新需求,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修订,力求内容更加权威、前沿和贴近实操。 第一部分:设计基础与通用技术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要点。 暖通空调系统概述: 详细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类方式(如风机盘管系统、VRV/VRF系统、冷水机组系统等),并深入探讨了不同系统的适用场景、优缺点分析,帮助读者建立对各类中央空调系统的宏观认识。 负荷计算: 重点讲解了建筑空调负荷的计算方法,包括冷负荷和热负荷的确定。内容涵盖了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室内湿负荷、人员负荷、设备负荷、新风负荷等各个方面的计算要点,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计算软件和辅助工具。强调了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对后续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空气调节参数与舒适性: 深入阐述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重要性,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洁净度、噪声等对人体舒适度和健康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各类场所(如办公、商业、住宅、医疗、工业等)的空气调节参数设计要求,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最佳的室内环境。 气流组织设计: 重点介绍了不同送回风方式(如顶送顶回、顶送底回、侧送侧回等)的气流组织原理、特点及适用性。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建筑空间、负荷分布和使用功能,优化气流组织,避免气流短路、回流和死角,实现高效的温度和湿度均匀控制。 节能设计: 紧扣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探讨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理念和技术。内容包括: 系统选型与优化: 如何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最节能的空调系统形式,并对选型后的系统进行节能优化。 设备选型与高效运行: 介绍高效冷水机组、冷凝器、蒸发器、水泵、风机的选型原则,以及变频控制、智能启停等节能措施。 管网设计优化: 强调管路长度、管径、水力平衡等对系统能耗的影响,指导读者进行合理的管网设计。 余热回收与能源梯级利用: 介绍废热回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如冷凝水热回收、排风热回收等。 智能控制与监测: 阐述楼宇自控(BAS)系统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包括温度、湿度、风量、能耗的实时监测与调控。 水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中央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 系统形式: 两管式、四管式、变制冷剂流量(VRV/VRF)系统等。 管道设计: 管径计算、材质选择、布置原则、保温防腐要求。 水泵选型与布置: 串联、并联、变频供水等。 水处理: 水质要求、水处理设备选型与维护。 水力平衡: 泄水、排气、膨胀水箱、集分水器等。 风系统设计: 深入讲解了中央空调风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 风管设计: 风管材质、风管系统的构成(送风、回风、排风、新风)、风管尺寸计算、风管布置原则、风管连接与支撑。 风机选型与布置: 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以及风机性能曲线的解读。 空气处理机组(AHU)与末端设备: 盘管、过滤器、消声器、表冷器、加热器等的选型与布置。 风阀与消声器: 调节阀、止回阀、防火阀、排烟阀等,以及消声器的设计与选型。 新风系统设计: 新风量计算、新风处理方式、新风口布置。 制冷与制热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各类制冷与制热设备的设计应用,如冷水机组(螺杆式、离心式、吸收式)、热泵、锅炉、冷却塔、冷凝器、蒸发器等。重点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选型依据、性能参数、安装要点及节能运行。 自动化与控制系统: 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原理与应用,包括温度、湿度、风量、水流等参数的监测与调节,以及楼宇自控(BAS)系统的集成设计,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管理。 第二部分:专项设计与工程应用 本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和特殊需求,提供详细的专项设计指导。 公共建筑中央空调设计: 办公建筑: 针对开放式办公区、独立办公室、会议室、茶水间等不同功能区域的负荷特点和舒适性要求,进行详细设计。 商业建筑(商场、酒店): 关注大空间、人流密集区域的负荷计算、气流组织以及节能控制。 医疗建筑(医院、洁净厂房): 强调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负压/正压设计、防止交叉感染等特殊要求。 文化娱乐建筑(影院、剧院): 针对不同使用时段、人员密度变化较大的特点进行设计。 展览空间: 考虑展品对温湿度的敏感性以及大空间的气流组织。 工业建筑中央空调设计: 精密工业厂房: 重点关注温湿度、洁净度、防爆、防腐等工艺要求的实现。 数据中心: 强调高密度设备散热、低露点温湿度控制、冗余设计和高可靠性。 恒温恒湿仓库: 针对不同储存物品的特殊温湿度要求进行设计。 住宅建筑中央空调设计: 介绍公寓、别墅等住宅项目的中央空调设计要点,包括分户计量、舒适性、美观性、经济性等综合考虑。 特殊系统设计: 新风系统与排烟系统集成设计: 解决消防要求与通风需求的协调。 地源热泵与水源热泵系统: 介绍其设计原理、适用性与节能优势。 冷热水/冷冻水循环系统设计: 详细讲解各种水力平衡技术与方法。 制冷剂管路系统设计: 强调制冷剂的充注量、管路连接、保温等关键环节。 末端设备选型与布置: 详细介绍风机盘管、卡式风机盘管、嵌入式送风口、散流器等的选型和安装。 噪声控制与减震设计: 详细阐述中央空调系统中噪声的产生源、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包括设备隔声、风管消声、管道减震、基础隔振等技术措施。 第三部分:工程审图与常见问题分析 本部分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侧重于实际工程中的审图要点与常见疑难问题的解决。 审图基本原则与流程: 明确审图的目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设计文件深度要求)以及各阶段的审图重点。 图纸审查要点: 总体设计审查: 系统方案是否合理、节能是否达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负荷计算审查: 计算模型是否正确、参数是否齐全、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设备选型审查: 选型依据是否充分、设备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品牌型号是否通用。 管道系统审查: 管径计算是否正确、材质选择是否恰当、布置是否流畅、坡度是否合理、保温防腐是否到位。 风管系统审查: 风管尺寸计算是否准确、材质选择是否符合防火要求、布置是否考虑吊顶空间、风阀设置是否齐全、消声隔声措施是否有效。 水系统平衡审查: 集分水器、平衡阀、泄水阀、排气阀等是否齐全,水力平衡方案是否可行。 控制系统审查: 控制逻辑是否清晰、传感器布置是否合理、与BAS接口是否兼容。 节能措施审查: 各种节能设计是否落实到位,能否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消防安全审查: 防火阀、排烟阀、挡烟垂壁等消防联动控制是否合理。 图纸表达与规范性审查: 图例、标注、文字说明是否清晰规范,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常见设计错误及规避: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列举并分析设计中常见的错误,如: 负荷计算过于保守或激进。 系统选型不当,导致能耗过高或效果不佳。 管道水力失调,出现局部压力不足或过高。 风管系统气流不均,出现死角或噪音。 设备选型偏小或偏大,影响系统运行效率。 忽略了新风量、排风量的要求。 对噪声控制考虑不足。 节能措施落实不到位,实际运行效果打折扣。 对特殊功能区域的设计要求理解不清。 审图中的技术难点分析: 针对复杂项目,如大型商业综合体、超高层建筑、特殊工艺厂房等,深入剖析设计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思路。 变更设计与返修图的审查: 强调对变更内容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变更不影响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四部分:相关标准规范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为读者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汇总: 梳理并解释中央空调设计、施工、验收相关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如《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探讨智能化、绿色化、模块化、集成化等当前和未来中央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IoT)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低GWP制冷剂的应用、变风量(VAV)系统的优化等。 工程案例分析: 精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中央空调工程案例,从设计理念、技术方案、节能措施、施工难点、运行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本书的特点: 内容全面,覆盖广: 从设计基础到专项应用,再到审图要点,系统性强。 突出实用性: 理论联系实际,大量结合工程实例,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紧跟时代步伐: 充分 반영 最新标准规范和行业发展动态,内容具有前瞻性。 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结构设计合理,辅以大量图表和示意图,便于理解和查阅。 强调审图环节: 针对工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审图,提供详尽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升独立设计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工程图纸的审查要领,有效避免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错误,最终为保障建筑物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安全性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在我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无疑是一本“常青树”。我始终觉得,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但真正能够指导我们“立足”的基础原理和设计理念,却是相对稳定的。这本书正是如此,它在提供最新技术和规范的同时,更注重传授那些“经久不衰”的设计智慧。 书中关于负荷计算的那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止步于最基础的公式推导,而是将气候条件、建筑朝向、室内发热量、通风换气量等各种因素,以一种非常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参数背后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并且,书中还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提供了具体的负荷估算方法,这对于我们在项目初期,快速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非常有帮助。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不同空调系统的深入剖析。无论是风冷式、水冷式,还是蒸发式冷却,抑或是各种创新的变频系统,书中都对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使得我在面对各种复杂项目时,能够更加从容地进行系统选型,并且能够清楚地向甲方解释选择该系统的理由。 而关于审图的内容,更是让我每次翻阅都有新的收获。书中列举的错误案例,涵盖了从管道连接到设备安装,从系统控制到节能措施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一种错误,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规范依据。这让我明白了,审图不仅仅是“找茬”,更是对工程质量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多年来在暖通设计领域的“启蒙之光”!当初接触中央空调设计,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各种规范、原理、设备选型,看得我头昏脑涨。翻遍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教材和参考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零散不成体系,真正能指导实际操作的太少。直到我遇到了《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那感觉就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论文,而是实实在在的,从一个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把每一个环节都掰开揉碎了讲。从最初的负荷计算,到风系统、水系统、制冷剂系统,再到控制系统,每一个章节都详细阐述了原理、计算方法、规范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让你知道理论是如何落地到实践的。我尤其喜欢它在审图部分的内容,之前审图总感觉像在“大海捞针”,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该关注哪些关键点,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审图的流程和要点,列出了常见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审图的准确性。那些图纸上的符号、标注、连接方式,以前觉得很陌生,现在一看就明白,而且知道该从哪些地方去质疑和纠正。

评分

《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是我在暖通设计领域遇到的最全面、最实用的一本参考书。我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对各种设备、各种原理都感到非常陌生,经常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而卡住好几天。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书中对各类空调系统原理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从最基础的制冷循环,到各种复杂的变频技术,书中都用清晰的图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特别是关于系统能效比的计算和分析,书中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能耗。 而且,书中在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部分,也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例如,在讲解风道的设计时,书中详细介绍了风道材质、保温要求、风口布置、消声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还提供了大量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让我能够快速地进行相关计算。在水系统设计方面,书中也对管道材质、管径计算、水泵选型、膨胀水箱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还是书中关于审图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图纸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对这些错误的分析,教会我如何从根本上去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例如,在审核风管连接时,书中会提醒我们注意密封性能,以及如何防止漏风,这让我明白,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评分

《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简直是我作为一名初涉暖通行业的设计师的“救命稻草”。我记得刚开始接手设计工作的时候,面对着一堆复杂的图纸和各种专业术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在迷宫里迷失方向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是这本书,一点一点地把我从迷雾中拉了出来。 书中关于系统组成和原理的部分,解释得非常清晰易懂。作者并没有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不同类型空调系统的运作方式。比如,对于VRV系统的变冷媒流量控制,书中用了非常生动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核心优势。此外,对于各种末端设备,如风机盘管、吊顶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等等,书中的介绍也相当到位,包括它们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选型依据,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让我尤其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在审图方面的内容。之前审图,我总觉得像是在“大海捞针”,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该关注哪些关键点。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审图的流程和要点,并且列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小贴士,例如,在检查风管尺寸时,应该关注哪些参数;在审核水管系统时,应该注意哪些连接细节;如何判断设备选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工程需求。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我的审图效率和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评分

如果说设计是一门艺术,那么《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就是指导我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教科书。在此之前,我总是觉得空调设计是一个相对“枯燥”的工程领域,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设计的“灵魂”和“魅力”。 书中对于系统整体设计思路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计算负荷,如何选择设备,而是更注重从整个建筑的功能需求出发,去思考空调系统的最优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在讲解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对空调负荷的影响时,就非常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材料、不同构造的传热系数,以及它们对制冷或制热量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好的设计,必须是“内行”的,是能够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的。 而且,书中对于各种复杂情况的处理,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比如,在处理大空间空调、高层建筑空调、或者一些特殊用途建筑(如实验室、手术室)的空调设计时,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包括如何克服噪音、如何保证空气质量、如何满足特殊工艺要求等等。这些内容,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看到的。 最令我欣慰的是,书中在审图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常见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它还深入地分析了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整个系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讲解管道保温问题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保温层厚度不足、密封不严等问题,可能导致的结露、能量损失以及设备寿命缩短等后果。这让我明白了,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都关系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评分

不得不说,《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此之前,我对中央空调的设计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要计算负荷,但具体怎么算,用什么软件,有哪些考量因素,总是模模糊糊。知道要选择设备,但各种设备之间的区别,性能参数的含义,性价比的权衡,常常让我感到困惑。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一步一步地引领我走进了中央空调设计的殿堂。 书中对于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部分,讲解得尤为细致。风道的风速、风压、阻力计算,风口的选择和布置,消声器的安装,这些看似琐碎但至关重要的细节,书中都做了清晰的阐述。而水系统部分,冷热水管的管径计算,水泵的选择,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水流组织的合理性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表格,直观地展示了各种设计细节,让抽象的计算和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更不用说审图部分了,书中详细列出了图纸审查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比如系统图的逻辑性、平面图的设备布置、管道的走向和标高、阀门的选用和安装等,以及如何识别和规避设计中的常见错误。这本书让我明白,审图不仅仅是看图纸是否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是否符合规范、是否经济实用、是否安全可靠。

评分

我必须说,《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诲人不倦的导师。我曾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不少棘手的设计难题,也经历过不少令人头疼的审图环节,是这本书,一步一步地教会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 书中在讲解各类空调系统时,不仅仅是描述其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它会深入探讨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VRV系统的安装时,书中就详细说明了铜管的焊接要求、制冷剂充注量、以及冷凝水排放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细节,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的,但却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而且,书中关于管道系统设计的讲解,也非常详尽。从管道材质的选择,到管道布置的原则,再到管径的计算和管道连接的处理,都做了细致的说明。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水力系统和空气动力系统时,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计算工具和参考图例,让我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设计。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在审图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图纸上可能出现的错误,而是通过对这些错误的分析,引导我们去思考设计背后的逻辑和规范。例如,在审核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时,书中会从节能、防潮、防火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让我们明白,每一个材料的选择,都有其内在的道理。

评分

自从我接触到《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我的设计思路和工作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我总是觉得设计工作枯燥乏味,很多时候都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或者盲目地模仿过去的图纸。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地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而且非常注重细节。例如,在讲解负荷计算时,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几种计算公式,而是深入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室内设备和人员的发热量、新风负荷等等,并且还结合了实际案例,教我们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参数。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负荷计算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 在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部分,书中更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它详细讲解了风管和水管的尺寸计算、管道布置的原则、设备选型的依据等等。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例如,如何合理地布置风口和水嘴,如何避免管道的交叉和碰撞,如何进行保温和防结露处理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虽然看似微小,但却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 而审图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列举了许多在实际审图中常见的错误,并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改正方法。例如,管道的坡度是否正确,阀门的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消声器的选择是否得当等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的审图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能够更准确地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的必备参考书。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暖通设计领域的新人,我曾经对中央空调的设计感到无从下手,各种规范和标准让我眼花缭乱,工程实践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道指路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书中对于负荷计算的讲解,是我认为最为精华的部分之一。它不仅仅是给出了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内在逻辑,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负荷的构成,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例如,关于室外气象参数的选择,以及室内热源的估算,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和建议,避免了我在实际工作中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另外,书中对于不同类型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的分析,也让我对各种系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无论是VRV系统、多联机系统,还是传统的冷水机组系统,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原理图和性能比较,这对于我在项目初期进行系统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而审图部分,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书中列举了许多在实际审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并且给出了纠正的方法和依据,例如,管道连接处的保温处理是否到位,消声措施是否合理,阀门的类型和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而这本书,恰恰就把这些“点睛之笔”一一呈现给了读者。

评分

自从翻开《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 第2版》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理解层次瞬间提升了好几个维度。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冷冰冰的公式和规范,而是真正地将复杂的暖通理论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关于负荷计算的那一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公式的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影响负荷的各种因素,比如建筑朝向、窗墙比、室内人员密度、设备散热等等,并且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做了清晰的界定。这让我意识到,精确的负荷计算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末端设备的选择、管路的设计,以及最终的能耗表现。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各类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风机盘管系统到VRV/VRF系统,从水冷冷水机组到风冷冷水机组,每一种系统都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解释了它们的工作流程、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经常面对不同项目、选择不同系统方案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解了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如建筑类型、使用功能、预算限制、节能要求等,来选择最合适的空调系统。审图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列举了大量在实际审图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比如管路坡度、保温处理、防火防烟措施、噪音控制等等,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规范依据和改进建议,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审图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