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 03J502-1、03J502-2、03J502-3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供室内设计师及建筑设计人员选用或参考,施工单位照图施工。
图集主要编入室内装饰装修常用的十三项内容:A 轻质隔墙挂物、B 固定家具、C 一体化照明、D 卫生洁具、卫浴设施及卫浴五金配件、E 室内门、F 建筑构件防护部品、G 柱式、H 隔扇、J 装饰壁炉、K 室内装修伸缩缝构造、L 成品隔墙、M 紧固件、N 晾衣架等装饰、装修构造做法及详图。
图集所编内容丰富,能基本满足量大面广的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的需要,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采用新颖、美观的式样,在装修材料的选用上,充分融合了多样性,设计有特色,力求反映新技术、新构造。图集部分内容按施工图深度编制,图集采用分项编制的方式,每个分项内容中均包括分项说明及构造详图,有些分项还编入了案例彩图等。在编制方法上除保留基本构造外,本图集更重点细化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所需的细部构造,图面采取更加清晰、形象的图文并茂表达形式,方便使用者直观、正确选用。分项说明编制详尽,设计选用要点、边界条件明确,适用范围、使用环境及施工注意事项交代清晰。
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说明 3
A 轻质隔墙挂物
轻质隔墙挂物说明 A01
轻质隔墙挂物(橱柜) A03
轻质隔墙挂物(壁柜) A04
轻质隔墙挂物(电视) A05
B 固定家具
固定家具说明 B01
服务台构造及安装 B02
吧台构造及安装 B04
座椅构造及安装 B05
C 一体化照明
一体化照明说明 C01
反光灯槽构造做法 C02
光带构造做法 C03
发光槽构造做法 C04
发光顶棚构造做法 C05
发光装饰墙构造做法 C06
装饰模块应用构造做法 C07
D 卫生洁具、卫浴设施及卫浴五金配件
卫生洁具、卫浴设施及卫浴五金配件说明 D01
卫生洁具选用表 D02
卫浴设施选用表 D13
卫浴五金配件选用表 D16
E 室内门
室内门说明 E01
室内门立面图(一) E02
室内门安装构造 E03
室内门立面图(二) E05
室内门安装构造 E06
室内门五金配件 E08
F 建筑构件防护部品
建筑构件防护部品说明 F01
墙体转角护角做法 F02
护墙扶手做法 F06
G 柱式
柱式说明 G01
中国传统柱础样式 G02
西方古典柱式 G05
塔斯干柱式 G06
陶立克柱式 G07
爱奥尼克柱式 G08
科林斯柱式 G09
H 隔扇
隔扇说明 H01
隔扇样式 H02
隔扇做法详图 H05
花罩做法详图 H07
J 装饰壁炉
装饰壁炉说明 J01
装饰木质壁炉及构造 J02
装饰石膏壁炉及构造 J03
现代装饰石材壁炉及构造 J05
现代装饰壁炉及构造 J06
K 室内装修伸缩缝构造
室内装修伸缩缝说明 K01
楼(地)面伸缩缝(嵌l型金属条)做法 K02
楼(地)面伸缩缝(嵌L型金属条)做法 K03
L 成品隔墙
成品隔墙说明 L01
成品隔墙案例 L02
成品隔墙选用表 L03
成品隔墙构造 L04
M 紧固件
紧固件说明 M01
紧固件选用表 M02
N 晾衣架
晾衣架说明 N01
相关技术资料 108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老实说,我并没有立刻被吸引。那种“16J502-4”的编号,以及“内装修 细部构造”的字样,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非常专业、甚至有些枯燥的技术手册。我之前看过不少装修类的书籍,很多都侧重于风格设计或者材料的搭配,但这本书似乎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然而,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我才发现,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对那些“细枝末节”的关注。它没有去描绘宏伟的设计蓝图,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构成装修“骨架”的每一个“节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节点”的详细解析,例如墙体与楼板的连接、门窗洞口的构造、阳台与墙体的连接等等。它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这些部位的构造层次、材料选择、以及施工工艺。书中对于“防水”和“保温”的讲解,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需要做防水,而是详细地讲解了不同区域(如卫生间、厨房、外墙)的防水构造、材料类型、施工要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节点处理,以避免渗漏。这种深入到“肌理”层面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优质的装修工程,是如何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一开始的封面设计,着实让我有些犹豫。那个“16J502-4”的编号,听起来就充满了技术性的冰冷感,让我联想到那些堆砌着密密麻麻参数和公式的工程手册。然而,当我翻开它,那种刻板的印象瞬间被打破了。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装修指南,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耐心细致地传授他的毕生绝学。它没有那些花哨的色彩搭配建议,也没有那些浮于表面的设计潮流分析,而是沉下心来,抠那些最基本、最实在的“功夫”。我特别欣赏它对“节点”的精细描绘,比如墙体与楼板的连接,梁柱与墙体的交接,甚至是窗户洞口的处理,它都会用非常详尽的图例和文字,分解每一个步骤,讲解每一个细节。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地方会出现裂缝,为什么某些连接会不够牢固,而它则会提供最科学、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楼板防水处理的部分,详细描述了不同区域(比如卫生间、厨房)的防水层构造,包括基层处理、涂刷遍数、卷材铺贴、以及坡度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它没有止步于“做防水”这个大方向,而是深入到防水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要点,甚至是如何验收合格。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它就像一部“内幕揭秘”,让我看到了光鲜亮丽的装修背后,那些支撑起整个工程的坚实基础。
评分我最初拿到这本书,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它的封面风格比较朴实,甚至可以说有些“老派”,让我一度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无味的理论书。但当我真正翻开阅读,那种印象很快就被颠覆了。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装修指南,不如说是一位资深工匠的心血之作。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渲染,而是用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将内装修的每一个“细节”都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构造节点”的讲解,比如墙体与地面的连接,吊顶与墙体的连接,门窗框与墙体的结合等等。它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某些节点容易出现开裂,为什么某些连接不够牢固,然后一步步地告诉你,如何通过正确的施工工艺来解决这些问题。书中的图示非常清晰,而且标注详细,即便是对建筑结构不太了解的人,也能通过图示理解其中的原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防水处理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防水材料,更是深入到不同区域(如卫生间、厨房、阳台)的防水构造层,基层处理的要求,以及不同防水材料(如卷材、涂料)的施工要点。它甚至会提到,如何做好排水坡度,如何处理排水口周边的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它就像一位严谨的老师,教会我如何去“看见”那些隐藏在装修表象之下的“根基”。
评分不得不承认,书名中那些数字和字母组合,最初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份冰冷的工程文件,让人望而却步。我甚至怀疑,这会不会是一本只适合专业人士阅读,而对普通读者来说晦涩难懂的书。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这种顾虑就被彻底打消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我对“工程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像其他一些装修书籍,只会给你看漂亮的设计图,或者大而泛的理论,而是非常具体、非常实在地,把你带入到内装修的“施工现场”。我尤其欣赏它对“构造层次”的细致描绘。比如,墙体的构造,不仅仅是讲了砌砖或者抹灰,而是细致到每一层材料的作用,每一层材料的铺设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墙体容易出现空鼓,为什么某些抹灰层容易开裂,而这本书则提供了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书中关于楼板、梁、柱这些基础结构的处理,讲解得尤为细致,让我看到了,一个稳固的建筑,是如何一步步建造起来的。它没有回避那些“丑陋”的细节,反而把它们展示出来,并教会你如何去“美化”和“加固”它们。这种“由内而外”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内装修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那些看起来简单的工作,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学问。
评分这本书封面那几个数字和文字,一开始真没太吸引我,感觉像是工程编号一样,枯燥乏味。但说实话,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翻开后,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它不是那种大而泛的理论讲解,也不是空洞的图纸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点一点地把“活儿”教给你。我尤其喜欢它对细节的处理,比如墙体连接处的收边,地面与墙面的交界,甚至是踢脚线安装的细微差别,都讲得非常透彻。它不会像某些书那样,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又会带来什么隐患。举个例子,书中对“阴阳角”的处理,就用了好几个篇幅,从基层处理到抹灰,再到最后油漆或墙纸的铺贴,每一个环节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甚至还提到了不同材质在处理阴阳角时需要注意的工艺差异。对于我这种对装修细节特别在意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如获至宝。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工程的成败,就在于那些肉眼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这本书就像一个沉甸甸的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实用的“零件”和“说明书”,让我对内装修的“内部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辞藻或者深奥的术语,而是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方式,把知识点一层层剥开,让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装修从业者看的,对于想要自己动手做一些改造的普通 homeowner 来说,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能让你在和装修师傅沟通时,不再处于被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在监工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技术性,但内容却远比我想象的要接地气和实用。它没有那些华丽的图片或者花哨的设计理念,而是沉下心来,聚焦于内装修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细部构造”。我尤其欣赏它对“连接”的处理,比如墙体与楼板的连接,门窗与墙体的连接,甚至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书中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图文解析。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些连接处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开裂、渗漏,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施工工艺来避免这些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基层处理”的讲解。它没有简单地带过,而是针对不同的基层材质(如混凝土、砖墙、石膏板),详细地说明了在进行下一步工序(如贴砖、刷漆)之前,需要进行的具体处理措施,包括清洁、找平、界面处理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骤,却是决定装修质量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朴实、最直观的方式,把那些隐藏在装修“幕后”的知识,一点一点地教给你。它让你明白,真正的“好装修”,不是靠“表面文章”,而是靠“扎实的内功”。它能够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有些装修项目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被书名里那个“J502-4”给劝退了一半,感觉像是某种行业内部的代号,完全没有打开来看的欲望。但我身边有个朋友是做工程的,他强烈推荐我看看,说是里面有很多“干货”。我抱着怀疑的态度翻开了,结果真的被里面的内容惊艳到了。它不像那种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家居杂志,充斥着各种潮流元素和设计概念,而是非常实在地,把内装修的“幕后故事”一点一点讲给你听。我尤其喜欢它对“连接”的精细讲解,比如说,墙体与楼板的连接,梁与墙的连接,窗户与墙体的连接,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注意到的地方。但这本书,却把这些“节点”的构造,做得非常透彻。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保温层和防水层的处理,讲解得非常细致,涉及到不同部位的构造层次,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的注意事项。它甚至会分析,为什么某些部位容易出现渗漏,为什么保温效果不佳,然后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并且能够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它就像一本“施工百科全书”,让你在装修过程中,不再是“蒙着眼睛”往前走,而是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一些简单的装修“秘籍”,它更像是在构建一种关于“品质”的认知体系。我之前总觉得,装修这东西,只要找个靠谱的师傅,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基本上就能搞定。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装修效果不满意,或者在入住后发现各种问题,并不是因为师傅手艺差,而是因为对“细节”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书中的“细部构造”,其实就是对这些“细节”的系统性梳理和讲解。它不会告诉你“把墙漆刷成白色”,而是会告诉你,如何处理墙面的基层,如何选择合适的底漆和面漆,以及如何进行阴阳角的处理,才能保证漆面平整美观,不易开裂。我记得书中关于瓷砖铺贴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地讲了如何铺贴,更是深入到了瓷砖的选购、裁剪、勾缝,甚至是不同墙体材质(例如混凝土墙、轻质隔墙)在铺贴瓷砖时的不同要求。它还会告诉你,为什么有些瓷砖会空鼓,为什么有些缝隙会发黑,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好装修”,不是靠“遮掩”,而是靠“扎实”。那些看不见的“构造”,才是决定工程生命力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苛的建筑导师,时刻提醒着我,每一个微小的决定,都可能对最终的成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而且逻辑性很强,就像是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了解内装修的精髓。我刚拿到这本书时,其实对“细部构造”这个词并没有太直观的理解,感觉有点抽象。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渐渐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它不像其他装修书籍那样,只关注整体风格或者材料的搭配,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关节”和“连接点”。比如,书中对门窗套的做法,就详细地讲解了不同材质(木质、石膏线等)的安装方法、固定方式、以及与墙体、墙面的收口处理。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有些门窗套会开裂,为什么有些接口会缝隙很大,而这本书则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涉及到了一些隐藏工程的细节,比如水电线路的管道敷设,吊顶龙骨的安装,以及各种隔墙的结构。这些虽然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部分,但却是整个室内装修的骨架和基础。书中对这些“幕后英雄”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含义。它并没有提供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通用模板,而是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了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这使得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思考和选择。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解非常精美,而且标注清晰,即便是对建筑结构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图示理解其中的原理。我常常会一边看书,一边在脑海中构思家里的某个角落,然后对照书中的讲解,发现原来之前很多不理解的地方,现在都豁然开朗了。
评分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劝退”了,感觉就是一份枯燥的工程技术文件。但身边懂行的朋友非要我看看,说里面藏着很多“真功夫”。我带着点半信半疑的心态翻开了,结果,立刻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装修知识,而是非常具体、非常深入地,讲解了内装修的每一个“节点”和“构造”。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连接”的描绘,比如墙体和楼板的连接,窗户和墙体的连接,甚至是不同材质之间的连接。它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某些连接处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开裂、渗漏,然后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且附带精美的图示。让我觉得特别受用的是,书中对于“基层处理”的讲解。它不会简单地说“基层要处理好”,而是会详细地讲解,不同基层(如混凝土、砖墙、石膏板)在进行下一步工序(如贴砖、刷漆)前,需要进行哪些具体的处理,包括清洁、找平、界面剂的使用等等。这些细节,虽然普通读者可能不太会去关注,但却直接关系到装修的最终效果和使用寿命。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他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让你从“小白”变成一个“明白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