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青山 著
圖書標籤:
  • 裝配式混凝土
  • 預製構件
  • 結構設計
  • 拆分設計
  • 建築工程
  • 混凝土結構
  • 裝配式建築
  • 設計規範
  • 施工圖
  • 工程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744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2551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實踐與管理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由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結構設計經驗豐富的作者團隊編著。書中內容涵蓋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中常見和關鍵的200個問題及其解答,包括裝配式建築結構基本概念、結構設計原理、拆分設計原則、構件設計方法和設計質量管理等,對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關於裝配式建築設計的要求進行瞭細化。書中收錄瞭500多幅實例照片和圖例,可以讓讀者更加直觀地瞭解裝配式混凝土設計過程與要點。

目錄


前言
第 1 章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基本概念 1
1. 什麼是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1
2. 什麼是等同原理? 2
3. 什麼結構體係適於做裝配式? 2
4.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受到哪些條件限製? 12
5.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有幾種結構連接方式? 適用範圍如何? 13
6. 什麼是鋼筋套筒灌漿連接? 有什麼優點缺點? 適用範圍如何? 17
7. 什麼是漿錨搭接? 有什麼優點缺點? 適用範圍如何? 19
8. 什麼是乾法連接? 有什麼優點缺點? 適用範圍如何? 20
9. 什麼是後澆混凝土連接? 有什麼優點缺點? 適用範圍如何? 22
10. 什麼是錨環鋼筋連接? 什麼是鋼索連接? 有什麼優點缺點? 適用範圍如何? 23
11. 什麼是柔性連接? 有什麼優點缺點? 適用範圍如何? 24
12. 裝配式混凝土技術發達國傢大都采用什麼結構體係? 25
13. 剪力牆結構體係搞裝配式存在哪些問題和難點? 25
第 2 章 PC 結構設計內容 27
14. 裝配式結構與現澆結構在結構設計上有哪些不同? 27
15. PC 結構設計的依據與原則是什麼? 27
16. PC 結構設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方案設計、 施工圖設計、 拆分設計和構件製作圖
設計階段分彆有哪些設計內容? 29
17. 什麼是預製率? 預製範圍與預製率的大緻對應關係是什麼? 33
18. 為什麼方案設計階段應與 PC 構件製作、 安裝企業交流? 交流什麼? 34
19. 什麼是拆分設計? 拆分設計的內容、 原則、 步驟是什麼? 可應用什麼設計軟件? 35
20. 拆分圖樣應包括哪些內容? 36
21. 裝配式建築有多少種預製構件? 39
22. 結構設計師在設計協同中須做哪些工作? 41
23. PC 結構設計如何接口設計軟件? 如何建模? 設計時應注意哪些參數? 46
第 3 章 結構設計基本規定 48
24.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適用高度是如何規定的? 48
25.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高寬比是如何規定的? 49
26.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抗震等級與抗震設計是如何規定的? 50
喻27.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平麵形狀是如何規定的? 53
28. 如何保證 PC 結構的整體性? 哪些部位須現澆, 有什麼具體要求? 54
29. PC 結構竪嚮布置有什麼規定? 55
30. PC 構件與連接節點為什麼采用極限狀態設計方法設計? 56
31. PC 結構作用與作用組閤計算是如何規定的? 58
32. 如何進行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分析? 58
33. 接縫承載力應如何計算? 60
34. 預製構件連接和預製構件接長連接有哪些規定? 60
35. 如何選擇結構連接方式? 須注意什麼? 62
36. 縱嚮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有哪些規定? 如何設計? 63
37. 縱嚮鋼筋采用漿錨搭接有哪些規定? 如何設計? 64
38. 哪些部位 PC 構件須用後澆混凝土連接? 鋼筋如何連接? 65
39. PC 構件的哪些麵須做成粗糙麵和鍵槽? 71
40. PC 構件縱嚮鋼筋在後澆混凝土中如何錨固? 如何確保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
長度? 71
41. 連接件、 焊縫、 螺栓、 鉚釘等緊固件如何驗算? 72
42. 如何進行金屬件驗算? 72
43. 外露金屬如何處理? 72
44. PC 構件保護層設計是如何規定的? 72
第 4 章 結構材料與配件 74
45. PC 結構材料應符閤什麼規定? 這些規定的要點是什麼? 74
46. PC 結構使用哪些專用材料? 使用現澆混凝土常規材料有哪些特彆的要求? 如何
閤理選用 PC 結構接縫用密封膠材料? 75
47. 如何選用灌漿套筒? 77
48. 如何選用灌漿料? 87
49. 如何選用金屬波紋管? 如何選用注漿孔內模? 89
50. 如何選用機械套筒? 92
51. 如何選用夾心牆闆拉結件? 如何進行試驗驗證? 94
52. PC 構件和後澆混凝土強度等級有什麼規定? 96
53. PC 建築鋼筋選用有什麼規定? 為什麼? 98
54. PC 構件用吊環、 預埋螺栓螺母、 預埋件鋼材、 鋼筋錨固闆、 預埋件錨筋、 焊接
材料、 螺栓、 鉚釘等材料有什麼要求? 98
第 5 章 樓蓋結構設計 106
55. PC 樓蓋設計有哪些內容? 106
56. 裝配整體式結構樓蓋有什麼規定? 哪些部位須現澆? 106
57. PC 樓蓋有幾種類型? 適用什麼範圍? 107
58. 什麼是疊閤闆? 疊閤闆設計有什麼內容與要求? 111
59. PC 樓蓋選用與拆分應遵循什麼原則? 112
60. 如何確定疊閤闆按雙嚮闆還是單嚮闆設計? 如何確定闆平麵尺寸? 113
61. 如何布置、 設計疊閤闆鋼筋和桁架筋? 如何開洞? 如何加強預留洞口? 114
峪62. 疊閤闆與支座如何連接? 115
63. 疊閤闆之間如何連接? 116
64. 未設置桁架筋的疊閤闆和疊閤梁的疊閤麵抗剪構造如何設置? 如何驗算? 118
65. 樓蓋主梁與次梁如何連接? 119
66. 如何進行疊閤闆構造設計? 降低標高采用怎樣的構造? 120
67. 預製樓闆與鋼結構梁如何連接? 121
68. 如何設計預應力疊閤樓闆? 121
69. 日本常用樓闆樣式如何? 123
70. 全預製樓闆有哪些規定? 適用範圍如何? 125
71. PC 樓蓋設計存在哪些問題? 它們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126
第 6 章 框架結構及其他柱梁結構設計 127
72. 柱梁結構包括哪些結構體係? 裝配式適宜性如何? 包括哪些構件? 127
73. 裝配式框架結構的結構設計與現澆混凝土結構設計有什麼不同? 134
74. 裝配式柱梁體係結構設計有哪些內容

前言/序言

  2016 年 2 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乾意見》 中提齣: “力爭用 10 年左右時間, 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 30% 冶。 由此, 我國每年將建造幾億平方米的裝配式建築, 這將是人類建築史上, 特彆是裝配式建築史上史無前例的大事件, 它將呈現齣前所未有的速度、 前所未有的規模、 前所未有的跨度和前所未有的難度, 我國建築行業麵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
  裝配式建築發達國傢是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 技術研發、 工程實踐和管理經驗的逐步積纍纔發展起來的, 大多經曆瞭幾十年的時間, 纔達到 30% 以上比例。 我們要用 10 年時間走完其他國傢半個多世紀的路, 需要學的知識和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專業技術人員、 技術工人和管理者的需求將非常巨大。
  參與本書編寫的作者都是近年來從事裝配式建築設計和開發企業結構技術一綫人員, 有著多年從事裝配式建築結構工作經驗。 本書編者多數來自於瀋陽市。 瀋陽市從 2009 年開始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 並完成瞭從試點城市升級為示範城市的過程, 作為地方政府做瞭很多開創性的工作。 截至目前, 瀋陽市完成的裝配式建築已纍計超過 1500 萬 m2。 作為本書主編, 我非常有幸參與其中, 並能夠做一些具體工作, 對日本裝配式技術的中國化和中國裝配式剪力牆結構技術的發展過程有瞭解和體會; 副主編黃營先生, 瀋陽兆寰現代建築構件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從事結構設計 15 年之久, 專門從事裝配式結構設計 5 年, 拆分設計過的裝配式項目建築麵積達上百萬平方米; 參編者孫海賓先生, 三一築工科技有限公司主任結構工程師, 負責結構設計及裝配式建築研發工作, 10 年以上傳統結構設計經驗, 5 年裝配式建築設計及研發經驗, 主持完成瞭萬科、 華潤、 恒大、 龍湖、 旭輝等多個裝配式項目, 參與完成瞭萬達建築産業化整體發展規劃的製定。 參編者王炳洪先生, 上海聯創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工業化建築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 2000 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專業, 從事結構設計 17 年之久, 重點關注超限結構設計研究。 2012 年起從事裝配混凝土結構設計與研究工作, 主持並參與完成瞭 200 多萬 m2的裝配式建築結構設計工作。
  本書以裝配式建築國傢標準、 行業標準為基礎, 係統介紹瞭裝配式建築的基本知識、 裝配式建築結構設計和拆分等技術。 本書對在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大浪潮下, “躍躍欲試冶 或已經開展工作的各地方政府以及投身其中的開發、 設計等相關企業的結構技術和管理者具有很實用的參考價值。 可作為裝配式建築結構設計技術人員和管理者的工具書。
  本書共 15 章。
  第 1 章主要介紹瞭裝配式建築的基本概念、 等同原理和連接方式等內容。
  第 2 章主要介紹瞭裝配式建築的設計內容, 涵蓋裝配式建築設計與傳統現澆設計的不同、設計依據、 拆分設計的原則和圖樣內容等。
  第 3、 4 章主要分彆介紹瞭裝配式建築設計基本規定、 材料和配件。
  第 5 章主要介紹瞭樓蓋設計, 包括樓蓋設計內容、 種類和適用範圍等。
  第 6 章主要介紹瞭框架結構和其他的柱梁結構體係, 對框架結構及其他柱梁結構體係類型、設計方法、 設計標準和相應的構件設計進行瞭詳細的論述。
  籲第 7 ~ 9 章主要介紹瞭剪力牆結構、 多層牆闆結構和其他剪力牆結構的概念、 特點、 設計方法和構件設計。
  第 10 章主要介紹瞭外掛牆闆類型、 設計方法和闆縫構造等。
  第 11 ~ 13 章主要介紹瞭非結構構件設計、 低層裝配式建築設計和預埋件設計等內容。
  第 14、 15 章主要介紹瞭圖樣設計和設計質量管理方麵的內容。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在國際建築界也被稱為 PC (Precast Concrete) 建築, 預製混凝土構件被稱為 PC 構件, 為錶述清晰, 本書較多地用 PC 建築指代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
  叢書主編郭學明先生不僅指導作者團隊搭建本書框架, 還對全書進行瞭兩輪詳細審核, 提齣瞭諸多修改意見, 是本冊書主要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 我是本書第 1 章、 第 6 章、 第 10 章、第 12 章和第 13 章的編寫者。 作為主編, 做瞭牽頭及協調工作, 並參與瞭其他章節的核稿工作。
  副主編黃營編寫瞭第 5 章、 第 7 章、 第 8 章、 第 9 章、 第 11 章和第 14 章; 孫海賓先生編寫瞭第2 章、 第 3 章和第 4 章 (51 ~ 54 問); 王炳洪先生編寫瞭第 4 章 (45 ~ 50 問) 和第 15 章。
  除本書編寫人員外, 還要感謝以下人員給予本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感謝瀋陽兆寰現代建築産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郭學明先生、 總經理許德民先生對我的指導和支持, 使我在瀋陽裝配式大潮中得到鍛煉與成長。 感謝梁曉艷女士, 她是石傢莊山泰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負責裝配式建築設計研發工作, 完成卓達、 天山、 萬達、 恒大等多個項目, 完成本書校對和部分錶格、 圖片的編輯工作。 感謝瀋陽兆寰現代建築構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波先生對本書成稿工作的支持。 感謝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李振宇、 嶽恒先生為本書繪製結構體係三維圖。 另外感謝李營、 葉賢博等諸君對本書的支持; 感謝為本書提供資料的建工華創、 三一築工等裝配式建築。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革新與實踐應用》 概述 在全球建築行業追求可持續發展、提高建造效率和保障工程質量的浪潮中,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和普及。本書並非一本針對特定設計問題解答的工具書,而是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探討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設計理念、技術體係、關鍵節點處理、質量控製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將從宏觀層麵理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優勢與挑戰,並在微觀層麵剖析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要點,為行業內的設計者、工程師、施工人員以及相關決策者提供一份具有指導意義的參考。 第一章: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理論基石與發展背景 本章將追溯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起源與演變,分析其在全球範圍內得以迅速推廣的社會、經濟和技術動因。我們將深入探討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核心優勢,包括但不限於: 工業化生産的潛力: 詳細闡述預製構件在工廠內標準化、精細化生産的優勢,如何通過流水綫作業大幅提升生産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並保證構件的精度和質量。 建造周期的顯著縮短: 分析預製構件在工廠生産與現場主體結構施工的並行性,以及其在現場安裝的便捷性,如何有效縮短整體建造周期,加速項目周轉。 工程質量的穩步提升: 探討工廠化生産環境對混凝土拌閤、澆築、養護等關鍵環節的嚴格控製,以及預製構件精確的尺寸和形狀如何減少現場施工誤差,從而提升整體工程質量。 施工環境的優化與安全保障: 闡述裝配式施工現場作業環境的改善,減少濕作業和高處作業,降低對現場工人技術水平的要求,從而提高施工安全性和工人健康水平。 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的契閤: 分析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在減少現場揚塵、噪音汙染,以及通過優化材料利用率和可迴收性等方麵,如何積極響應國傢及全球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的號召。 同時,本章也將客觀審視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發展過程中可能麵臨的挑戰,例如: 初期投資與成本核算: 探討預製構件生産綫建設、模具開發等初期投入,以及如何進行科學的成本效益分析。 設計與生産的協同: 強調設計階段與生産、施工階段的密切配閤,以及信息技術在其中的關鍵作用。 技術標準的完善與更新: 分析現有技術標準體係的適用性,以及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的方麵。 人纔隊伍的培養與儲備: 探討裝配式技術所需專業人纔的培養與儲備問題。 第二章: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體係與連接節點設計 本章將聚焦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核心技術——結構體係與連接節點的科學設計。我們將係統梳理當前主流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係,並對各類體係的特點、適用範圍進行深入剖析: 預製框架結構: 介紹梁、柱、闆等構件的預製方式,以及節點連接的多種形式,如剛接、鉸接等,並分析不同連接方式對結構整體性能的影響。 預製剪力牆結構: 探討牆闆的預製與吊裝,以及牆闆之間的連接方式,如疊閤牆闆、套筒灌漿連接等,並分析其在抗震性能方麵的考量。 疊閤梁、疊閤柱等構件的應用: 介紹新型預製構件的齣現如何優化結構設計,提高施工效率。 連接節點的設計原則與關鍵技術: 詳細闡述連接節點作為裝配式結構“薄弱環節”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其設計需遵循的原則,包括: 受力性能分析: 如何通過精密的力學計算,確保連接節點能夠可靠傳遞軸力、剪力、彎矩等內力。 構造措施的優化: 介紹各種常用連接節點的構造形式,如套筒灌漿連接、螺栓連接、焊接連接、預埋件連接等,並分析其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延性與抗震性能: 強調連接節點在保證結構整體延性和抗震性能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設計使其具備一定的吸能耗散能力。 施工便捷性與可靠性: 綜閤考慮連接節點的安裝、固定、灌漿等施工過程的便捷性和操作精度,確保連接的可靠性。 耐久性與防水性: 針對不同環境條件,考慮連接節點的耐久性要求,以及如何進行防水處理。 本章還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不同連接節點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效果,幫助讀者理解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第三章: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深化設計與專業協同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成功實施,離不開設計各階段的精心策劃與跨專業的高度協同。本章將深入探討裝配式建築的深化設計流程,以及如何有效整閤各專業信息,實現高效的設計與建造: 參數化設計與BIM技術的應用: 闡述參數化設計工具如何輔助生成多樣化的構件,以及建築信息模型(BIM)在裝配式建築設計、深化、生産、施工全過程中的集成應用,包括: 碰撞檢測與空間優化: 利用BIM進行各專業管綫、構件的碰撞檢測,提前規避設計衝突,優化空間布局。 構件信息管理與追溯: BIM模型能夠集成構件的幾何信息、材料信息、連接信息等,實現構件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 可視化模擬與施工預演: 通過BIM進行施工流程的可視化模擬,優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數字化交付與工廠對接: BIM模型可以作為與預製構件生産工廠對接的重要依據,實現設計信息的精準傳遞。 各專業之間的協同與接口處理: 詳細分析裝配式建築設計中,建築、結構、機電等各專業之間的接口協調,以及如何處理構件與管綫、設備之間的關係: 建築與結構的協同: 建築方案如何考慮裝配式構件的模數、尺寸限製,以及結構設計如何適應建築需求。 結構與機電的協同: 如何在設計初期就預留管綫通道、設備安裝空間,避免後期返工。 構件生産與施工安裝的銜接: 強調設計信息如何準確傳遞至生産端,以及施工安裝方案如何依據設計圖紙進行。 預製構件的模數化與標準化設計: 探討裝配式建築設計中,模數化設計原則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標準化設計,提高構件的通用性和互換性,降低設計和生産成本。 構件的拆分與集成: 詳細介紹復雜構件的閤理拆分原則,以及如何通過精密的連接設計,實現構件在現場的精確集成。 第四章: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質量控製與施工管理 高質量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離不開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和精細化的施工管理。本章將聚焦裝配式建築的質量保障,探討其在生産、運輸、安裝等各個環節的控製要點: 預製構件工廠生産的質量控製: 原材料的選用與檢測: 確保混凝土、鋼筋等原材料的質量符閤標準要求。 生産過程的監控: 對混凝土拌閤、澆築、振搗、養護等關鍵工序進行嚴格監控。 模具的管理與精度控製: 確保模具的精度,直接影響構件的尺寸精度。 構件成品檢驗: 對構件的尺寸、外觀、強度等進行全麵檢測。 預製構件的運輸與堆放管理: 安全運輸方案: 製定閤理的運輸方案,確保構件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防止損壞。 堆放的規範性: 按照構件的類型、尺寸、安裝順序進行閤理堆放,便於查找和吊裝。 現場施工安裝的質量控製: 構件安裝精度控製: 采用先進的測量技術,確保構件安裝的垂直度、平整度、位置精度。 連接節點的施工質量控製: 重點關注套筒灌漿、螺栓連接、焊接等關鍵節點的施工工藝,確保連接可靠。 灌漿料的選用與施工: 介紹高性能灌漿料的選擇標準,以及灌漿施工的關鍵技術,確保連接飽滿密實。 吊裝方案的製定與執行: 製定科學閤理的吊裝方案,確保構件安全、準確就位。 現場成品保護: 對已安裝構件進行必要的成品保護,防止二次損傷。 質量追溯體係的建立: 強調建立完整的質量追溯體係,記錄每個構件的生産信息、檢驗記錄以及安裝過程,為質量問題提供追溯依據。 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 針對裝配式施工可能齣現的風險,製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 第五章: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未來發展趨勢與創新展望 麵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和不斷演進的技術進步,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正邁嚮更加智能化、綠色化、集成化的未來。本章將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並探討相關的創新方嚮: 智能化與數字化建造: 機器人與自動化施工: 展望機器人技術在構件搬運、安裝、焊接、灌漿等環節的應用,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 探討物聯網技術在構件狀態監測、施工過程監控中的應用,以及大數據分析如何優化施工管理和決策。 數字孿生技術: 設想構建建築物的數字孿生,實現從設計、建造到運營維護的全過程可視化與智能化管理。 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 新型綠色建材的應用: 探索低碳混凝土、可迴收材料等在裝配式建築中的應用,進一步降低建築的碳排放。 模塊化與可拆卸性設計: 強調未來建築的模塊化設計與高度可拆卸性, facilitating reuse and recycling of building components at the end of their service life. 能源效率的提升: 探討裝配式技術如何更好地實現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提升建築的能源利用效率。 結構體係的創新與突破: 高性能混凝土與新型鋼筋的應用: 介紹高性能混凝土、縴維增強復閤材料(FRP)等新型材料在提升結構性能方麵的潛力。 多功能集成構件的研發: 展望集成瞭保溫、防水、裝飾等功能的預製構件,實現設計與施工的一體化。 智能化連接節點的研發: 探討能夠自適應、自修復的智能化連接節點,進一步提升結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裝配式建築與城市更新的融閤: 分析裝配式技術在舊建築改造、城市更新項目中的應用潛力,以及如何實現快速、低擾動的改造。 標準體係與人纔培養的完善: 持續優化裝配式建築的設計、生産、施工標準,並加大相關專業人纔的培養力度,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全麵認知框架,從理論到實踐,從技術到管理,深入探討其核心價值與發展前景。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關鍵領域的深入理解和不斷創新,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必將在未來的建築行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構建更高效、更安全、更綠色的城市環境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立刻吸引瞭我。我之前接觸過一些裝配式建築的初步介紹,但感覺總是隔靴搔癢,很多深層的東西理解起來比較睏難。特彆是結構設計和拆分設計,這部分技術含量很高,也是整個裝配式建築體係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解答這些疑問的書籍,而“200問”的形式,聽起來就非常有條理,能夠覆蓋到很多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係的特點,比如預製構件的類型、規格、材料要求,以及它們在整體結構中是如何相互連接、協同工作的。特彆是在連接節點的設計方麵,這直接關係到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和耐久性,我希望書中能提供多種連接方式的優缺點分析,以及具體的節點構造詳圖和設計要點。同時,拆分設計也是一個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如何將一個復雜的建築結構,在滿足結構功能的前提下,閤理地拆分成適閤工廠生産、現場安裝的構件,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工程優化和技術經濟的考量。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拆分設計原則和方法,並配以豐富的圖例和工程實例,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如何進行有效的構件拆分。如果這本書能在這兩個方麵提供深入、細緻的講解,我相信它會成為我案頭上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直擊我一直以來在裝配式建築領域想要深入瞭解的核心。我對結構設計這部分特彆感興趣,因為我總覺得,裝配式結構的設計與傳統現澆結構相比,存在著許多獨特的考量和挑戰。例如,預製構件的連接方式是裝配式結構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主流的連接節點構造,並對其受力性能、施工工藝、耐久性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較。同時,抗震設計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麵,裝配式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動力響應和破壞模式與現澆結構可能存在差異,我希望書中能提供相關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要點。而“拆分設計”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在我看來,拆分設計是實現裝配式建築經濟性和高效性的基礎,它需要綜閤考慮構件的尺寸、重量、運輸、吊裝,以及現場的安裝精度和施工順序等諸多因素。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拆分設計流程和方法,包括如何進行閤理的構件劃分,以及如何優化構件的設計以適應生産和安裝的需要。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拆分設計案例,並輔以詳細的圖解和計算說明,那將是對我學習和實踐裝配式建築設計極大的助力。

評分

我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設計和拆分設計一直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標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正是我一直以來尋找的答案。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係的特點,以及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技術問題。例如,預製構件的連接節點是裝配式建築的“短闆”,也是設計的重點,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各種連接節點的構造形式、計算方法以及施工要點,並對不同連接方式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分析。同時,我也對裝配式結構的抗震設計非常感興趣,希望書中能提供相關的設計理論、規範解讀以及一些實際的抗震構造措施。而“拆分設計”部分,對我來說同樣重要。我理解的拆分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構件劃分,它還涉及到構件的標準化、模數化設計,以及如何確保構件在生産、運輸、安裝過程中的精度和效率。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拆分設計方法,包括拆分的原則、流程、關鍵技術,以及如何通過拆分設計來優化建築的整體性能和經濟效益。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針對不同建築類型(如住宅、公建、廠房)的拆分設計案例,並詳細解析其設計思路和技術難點,那將對我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迫不及待翻開,想看看它到底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這個標題下,究竟能提供多少乾貨。我一直覺得,裝配式建築在技術層麵是相當有挑戰性的,尤其是在結構設計和構件拆分這兩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一係列的問題,比如連接處的可靠性、整體的穩定性,還有生産製造的經濟性等等。這本書以“200問”的形式來呈現,聽起來就很有針對性,應該能涵蓋不少實際工程中會遇到的疑難雜癥。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連接節點的設計,這是裝配式建築的生命綫,不同的連接方式對結構的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析各種主流的連接方式,並對其優缺點進行比較分析,甚至提供一些實用的設計建議和案例。另外,拆分設計也是一個大學問,如何將一個復雜的整體結構閤理地分解成可以在工廠預製、現場安裝的構件,這其中涉及到許多工程學的考量,比如構件的尺寸、重量、運輸、吊裝以及現場的施工便利性等等。這本書如果能在這個方麵給齣詳盡的指導,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我還在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以及在綠色建築、節能減排方麵的體現,畢竟裝配式建築是未來建築業發展的重要方嚮,緊跟技術前沿是非常有必要的。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手中一本實用、易懂、具有指導意義的工具書,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設計精髓。

評分

最近一直在關注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看到這本書的封麵,覺得內容應該會比較豐富。我個人的工作涉及到一些建築結構方麵的內容,對於裝配式混凝土建築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結構設計這個大方嚮上,總覺得它和傳統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在很多細節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彆。這本書以“200問”的方式來呈現,看起來就像一本“解惑大全”,我希望它能真正解答我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那些關於結構設計方麵的疑問。比如,裝配式結構中的預製構件如何保證其自身的強度和穩定性?在連接節點的設計上,有哪些關鍵的技術要點需要把握?如何纔能有效地提高裝配式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而且,書名裏還提到瞭“拆分設計”,這對我來說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我理解的拆分設計,不僅僅是將一個大構件變成幾個小構件那麼簡單,它涉及到很多工程技術的集成。比如,構件的尺寸、形狀、重量需要考慮生産、運輸和吊裝的限製;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需要考慮到安裝的便捷性和連接的可靠性;甚至連構件的錶麵處理、防水防腐等細節也可能需要提前規劃。如果這本書能在這些方麵提供一些具體的設計指南、計算方法,甚至是一些圖示化的案例,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幫助。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能夠指導我進行實際項目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真知灼見,而不是空泛的理論。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我最先關注的是它的“200問”這個模式。這年頭,很多技術書籍要麼是理論堆積如山,要麼是案例分析過於零散,真正能做到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際操作指導的書並不多。以問答的形式來展開,感覺會更貼近讀者在實際工作中的睏惑和疑問,更容易觸及痛點。我一直以來都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設計,特彆是其與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在設計理念上的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技術難點感到好奇。這本書的標題裏明確提到瞭“結構設計”,我希望它能詳細闡述裝配式結構在承載能力、抗震性能、整體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麵的特殊要求,並且能提供一些量化的設計參數和方法。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希望它能結閤實際工程經驗,給齣一些“怎麼做”的指導。而“拆分設計”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是裝配式建築的核心環節之一。如何科學、高效地將一個完整的建築結構進行拆分,既要保證構件的獨立性和功能性,又要考慮構件之間的連接、運輸、安裝的便捷性,甚至還要兼顧成本效益,這其中的學問相當深奧。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拆分原則、拆分依據,以及各種構件(如梁、柱、闆、牆)的標準化設計和連接方式的探討。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針對不同類型建築(如住宅、辦公樓、公共建築)的拆分設計案例,並分析其設計思路和技術要點,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畢竟,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結閤實踐纔是硬道理。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它能夠解答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關於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結構設計和拆分設計的“為什麼”和“怎麼做”。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結構設計”的論述,因為裝配式結構與傳統現澆結構在力學行為、連接可靠性、整體性等方麵存在諸多差異,這需要我們有全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裝配式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配、變形協調,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構件設計和連接方式來保證結構的整體安全和穩定。特彆是在連接節點的設計方麵,這直接關係到裝配式建築的成敗,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解析各種主流連接節點的構造特點、設計依據、施工工藝和質量控製要點。而“拆分設計”部分,更是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的另一大原因。在我看來,拆分設計是實現裝配式建築高效、經濟生産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拆分設計方法,包括構件的劃分原則、尺寸標準化、模數化設計,以及如何考慮構件在生産、運輸、吊裝和安裝過程中的各項要求。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類型建築的拆分設計實例,並詳細闡述其設計思路、技術方案和經濟效益分析,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

評分

拿到這本《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我第一眼就被它“200問”的設定吸引瞭。市麵上關於裝配式建築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案例分析不夠深入,而這種問答形式,感覺會更貼近實際工程中的具體問題和讀者的疑慮。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結構設計”的部分,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體係與傳統現澆結構有著本質的區彆,這在構件的受力性能、連接方式、整體穩定性以及抗震設計等方麵都提齣瞭新的挑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解析這些關鍵的技術點,例如,預製構件的連接節點有哪些類型?它們各自的承載能力、變形性能以及施工便捷性如何?如何纔能保證裝配式結構在不同荷載作用下的整體安全性?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拆分設計”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拆分設計是裝配式建築的核心技術之一,它直接關係到構件的生産、運輸、安裝以及最終的建築成本。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拆分設計的原則、方法和策略,包括如何根據建築的功能需求、構件的性質、生産製造的工藝以及現場的施工條件,進行最優化的構件拆分。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類型建築(如高層、低層、公共建築)的拆分設計實例,並詳細分析其設計思路和技術要點,那將是對我工作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

我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設計方麵一直存在著不少疑問,尤其是關於其與傳統現澆結構在設計理念上的根本區彆。這本書以“200問”的形式齣現,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觸及到我一直以來睏惑的一些實際問題。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受力特點、連接節點的設計原則和構造方式,以及如何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性能。例如,對於預製構件的連接,有哪些常見的形式?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在實際工程中,應該如何選擇閤適的連接方式?此外,書名中提到的“拆分設計”也引起瞭我的興趣。在我看來,拆分設計不僅僅是將一個大的結構分解成小的構件,它涉及到許多復雜的工程考量,例如構件的尺寸、重量、運輸、吊裝的便利性,以及現場施工的效率和經濟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拆分設計方法論,包括拆分的原則、步驟、關鍵技術以及一些典型的拆分案例,讓我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進行科學、閤理的構件拆分。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裝配式建築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點和解決方案,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麵的理解,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評分

最近一直在關注裝配式建築領域的技術發展,看到這本《裝配式混凝土建築 結構設計與拆分設計200問》,感覺內容會比較接地氣,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工程中的問題。我特彆想瞭解書中關於“結構設計”的部分,因為裝配式混凝土建築與傳統現澆混凝土建築在結構體係、構件連接、整體性以及抗震性能等方麵都有顯著的區彆。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區彆,並提供一些實用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要點。例如,對於預製構件的連接,有哪些關鍵的設計原則和構造方式?它們對結構的整體性能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如何纔能有效提高裝配式結構的抗震能力?而“拆分設計”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在我看來,拆分設計是裝配式建築實現工業化生産和精細化管理的基石,它涉及到如何將一個復雜的建築結構,在滿足結構功能的前提下,閤理地分解成標準化的、易於生産和安裝的構件。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科學的拆分設計流程和方法,包括構件的尺寸優化、連接方式的選擇、運輸吊裝的考慮,以及與生産製造的銜接。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類型的裝配式建築拆分設計案例,並分析其設計思路和技術要點,我相信它將為我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指導。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內容豐富,精彩.

評分

發貨快,包裝好,書還沒有打開,希望內容有用。

評分

很不錯嚮一本書

評分

專業書很少打摺,這次趕上瞭

評分

挺好用的,好看好看好看,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挺好用的,好看好看好看,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

評分

改革瞭趕緊學啦,不然接不到工咯

評分

都是一些大道理沒什麼實用

評分

挺好的,已經不止第一次購買瞭,還是順豐的物流給力第二天就能到的

評分

對於裝配式來說算是不錯的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