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游戏应用与游戏化实践,展望游戏化学习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时代,人类的学习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得到****的关注,而游戏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与学习有着天然的联系。本书以游戏的正面价值为主要内容,精选近年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和著作中的有关文章,融合作者*新观点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分成游戏理论与价值、游戏应用与游戏化实践、趋势与展望三个部分,以期呈现国内外学者在游戏理论与价值、游戏促进认知发展,以及当前热门的游戏及游戏化应用*新的研究成果,还展望了游戏用于学习的挑战和机遇。本书虽为学术研究成果,但编者力求可读性强,增加了一些生动案例,适合对教育与游戏感兴趣的研究者、在线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阅读。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2015 年,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下设的专业性、学术性、群众性团体组织,旨在团结、组织并依靠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等机构和人员,开展教育游戏的研究、协作和交流等活动,促进教育游戏产业的发展。现任理事长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尚俊杰博士,秘书长为中央电教馆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蒋宇。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第一章 游戏的概念及教育价值001
第一节 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002
第二节 电子游戏或将改变教育的面貌033
第二章 游戏与大脑发展051
第一节 认知神经科学与游戏化学习研究062
第二节 电子游戏中的心理动作与认知发展072
第三章 游戏进课堂:游戏与教育创新097
第一节 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98
第二节 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研究120
第四章 游戏化与职业发展143
第一节 电子游戏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144
第二节 把员工绩效极致化160
第五章 游戏化学习研究及发展趋势183
第一节 国际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综述184
第二节 我国教育游戏研究文献综述211
第六章 游戏与学习的挑战和机遇233
第一节 电子游戏与教育游戏研究的困局和反思234
第二节 教育游戏: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真实的学习体验258
前言
著名的历史文化学者赫伊津哈发表的著作《游戏的人》指出:“在游戏成分或缺的情况下,真正的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样看来,游戏应该先于真正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游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的军事训练、山水之游、琴艺礼乐都与游戏紧密相关,最初的学校也是人们游戏的场所,今天的运动赛事、虚拟现实、互动社交无不显现出游戏的精神。
诞生于工业时代的分班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要求创新能力的社会已体现出较强的不适应性,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缺失,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只是按照别人规定的路在走而已”成为部分学生消极生活的标志。而信息时代呼唤解放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明白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今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开始显现,“ 数字土著”的学生逐渐也成长为教师。当今的教育与科技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设计出像游戏一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关注“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在许多国际学术会议上,均有游戏与教育的专门论坛;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机构或组织也开展过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如MIT的媒体实验室、欧盟的SchoolNET等;美国教育技术规划(2010)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基于游戏的学习与
评价;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呼吁“增加对教育科技的投入,以创建像最出色的电子游戏一样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软件……”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学者研究游戏行为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影响发现,在游戏的环境中,经过适当的重复和挑战,对于某些区域的修复和矫治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将游戏更好地用于传统的教育中,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沉浸交互,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教学过程或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即利用游戏的机制和元素改造非游戏的场景。
2013年,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资源征集方案中,明确将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数字资源面向社会征集,将教育游戏与微课、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同等重要的学习资源。2015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旨在团结学术界、
产业界和教育界人士,共同推进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发展。教育游戏研究与应用在中国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为了向社会普及游戏相关的知识,了解最新的游戏与教育研究进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精选近年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专著的有关文章,融合作者最新观点,编了写本书。本内容主要分为游戏理论与价值、游戏应用与游戏化实践、趋势与展望三个部分。其中,游戏理论与价值主要介绍游戏的概念及教育价值、游戏与脑和认知发展等;游戏应用与游戏化实践主要介绍游戏在K12 正规教育、成人培训、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和典型的实践案例;趋势与展望主要介绍游戏化学习的挑战和机遇。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尊重原作者的成果原创,同时也兼顾大众化,力图将一些过于学术化的语句改编得更加通俗易懂,还根据原文含义适当增加了配图,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每篇文章的原作者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无私帮助,腾讯公司的赵燕女士从策划到组稿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齐岳主任和责任编辑苏颖杰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北京大学的张露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丁妮博士、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焦丽珍编辑、北京理工大学的胡贤钰同学在英文翻译和文章校对过程中给予了诸多帮助,正是有你们的帮助,本书才能够如此迅速地面世。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敬请各位
读者不吝赐教。希望我们能够团结起来,为使学习更加科学、更加快乐和更加有效做出更多努力和贡献。
编 者
2017年12月
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看待学习的全新视角!我一直是个对游戏颇有热情的人,但从未想过游戏中的那些机制、乐趣和挑战,竟然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实验室,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枯燥的教育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关于“动机”的部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游戏废寝忘食,却对某些课程提不起兴趣,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利用游戏中的奖励系统、进度条、排行榜等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沉浸式体验”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做个游戏”,而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让学习者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不怕犯错的学习环境。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如果当时能够运用书中的一些理念,也许会事半功倍,也更加享受过程。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理论,它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案例和方法,让我看到了教育创新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期待。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一本能够真正启发思考、指导实践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我近期阅读的最大惊喜!我一直认为,学习应该是件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我的想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它让我看到了,那些让我们沉迷于游戏的原因,恰恰也是能够驱动我们主动学习的强大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习目标”的设计,它将原本模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一个个清晰可见的“任务”或“关卡”,让学习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而且,书中的“故事化叙事”的理念,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说明了如何通过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将枯燥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习过程充满戏剧性和吸引力。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我未来的孩子学习,我能否用书中的方法,为他们打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游乐园”?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更让我对如何“玩”着学习,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多年的老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突破口。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一股清流,为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它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游戏设计中那些成功的精髓,并将其巧妙地与教育场景相结合。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将游戏简单地等同于“娱乐”,而是挖掘了游戏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教育哲学。比如,书中关于“失败的学习”的论述,颠覆了我以往对“错误”的看法,它强调了在游戏中,失败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而这种心态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反馈机制”的详细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及时、有效、有意义的反馈是如何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决策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我的课堂上,比如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学生“虚拟奖励”,甚至创建一个“学习社区”,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共同进步。这本书不仅是给教育者的指南,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它让我看到了游戏化思维在教育领域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评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学习真正“留”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个难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它并非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对游戏机制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人类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强大驱动力和学习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心理模型”的阐述,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游戏中不断尝试和进步,即使面对失败,也依然能够重振旗鼓。作者巧妙地将这种心理模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如何通过设计更具“游戏感”的学习活动,来激发人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书中关于“即时反馈”和“多层次奖励”的讨论,更是让我明白了,原来学习也可以像打游戏一样,充满了惊喜和成就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思维定势,让我们看到了游戏化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游戏和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激发人类内在潜能、重塑学习体验的革命性著作。
评分我本身是个对游戏设计理论很有兴趣的人,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立刻被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游戏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是画面有多么炫酷,而是它背后有一套极其精巧的设计逻辑,能够牢牢抓住玩家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本书恰恰就是将这套逻辑解析得淋漓尽致,并将其应用到了“学习”这个看似与游戏截然不同的领域。作者对于“用户旅程”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如何将学习过程设计得像一场精彩的游戏冒险,让学习者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获得成就感。书中关于“社群互动”和“协作学习”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揭示了为什么我们会在多人游戏中感受到更强的归属感和动力,以及如何将这种力量引入到学习中,打破传统的孤立学习模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讨喜,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对未来的畅想。读这本书,我仿佛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学习设计师,开始构思如何将我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