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遊戲的教育價值,分析遊戲應用與遊戲化實踐,展望遊戲化學習的挑戰和機遇!
信息時代,人類的學習發生瞭重大的變革,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得到****的關注,而遊戲作為人類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與學習有著天然的聯係。本書以遊戲的正麵價值為主要內容,精選近年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和著作中的有關文章,融閤作者*新觀點編寫而成。內容主要分成遊戲理論與價值、遊戲應用與遊戲化實踐、趨勢與展望三個部分,以期呈現國內外學者在遊戲理論與價值、遊戲促進認知發展,以及當前熱門的遊戲及遊戲化應用*新的研究成果,還展望瞭遊戲用於學習的挑戰和機遇。本書雖為學術研究成果,但編者力求可讀性強,增加瞭一些生動案例,適閤對教育與遊戲感興趣的研究者、在綫教育工作者、廣大教師閱讀。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成立於 2015 年,作為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下設的專業性、學術性、群眾性團體組織,旨在團結、組織並依靠學術界、産業界、教育界等機構和人員,開展教育遊戲的研究、協作和交流等活動,促進教育遊戲産業的發展。現任理事長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係主任尚俊傑博士,秘書長為中央電教館研究部助理研究員蔣宇。秘書處設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第一章 遊戲的概念及教育價值001
第一節 遊戲的核心教育價值及應用前景002
第二節 電子遊戲或將改變教育的麵貌033
第二章 遊戲與大腦發展051
第一節 認知神經科學與遊戲化學習研究062
第二節 電子遊戲中的心理動作與認知發展072
第三章 遊戲進課堂:遊戲與教育創新097
第一節 遊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098
第二節 基於整閤情境的遊戲化虛擬實驗的設計研究120
第四章 遊戲化與職業發展143
第一節 電子遊戲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144
第二節 把員工績效極緻化160
第五章 遊戲化學習研究及發展趨勢183
第一節 國際教育遊戲實證研究綜述184
第二節 我國教育遊戲研究文獻綜述211
第六章 遊戲與學習的挑戰和機遇233
第一節 電子遊戲與教育遊戲研究的睏局和反思234
第二節 教育遊戲: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和真實的學習體驗258
前言
著名的曆史文化學者赫伊津哈發錶的著作《遊戲的人》指齣:“在遊戲成分或缺的情況下,真正的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樣看來,遊戲應該先於真正的文明。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遊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古代的軍事訓練、山水之遊、琴藝禮樂都與遊戲緊密相關,最初的學校也是人們遊戲的場所,今天的運動賽事、虛擬現實、互動社交無不顯現齣遊戲的精神。
誕生於工業時代的分班教學,在應試教育的推波助瀾下,在當今人纔競爭激烈、要求創新能力的社會已體現齣較強的不適應性,學生的學習內在動機缺失,學生的主體性缺失,“ 隻是按照彆人規定的路在走而已”成為部分學生消極生活的標誌。而信息時代呼喚解放學生的個性,學生在學習中一定要明白對個人發展的意義,纔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價值所在。今天,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開始顯現,“ 數字土著”的學生逐漸也成長為教師。當今的教育與科技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設計齣像遊戲一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關注“遊戲”在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在許多國際學術會議上,均有遊戲與教育的專門論壇;諸多具有影響力的機構或組織也開展過遊戲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如MIT的媒體實驗室、歐盟的SchoolNET等;美國教育技術規劃(2010)中指齣要大力發展基於遊戲的學習與
評價;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呼籲“增加對教育科技的投入,以創建像最齣色的電子遊戲一樣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軟件……”隨著腦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一方麵,學者研究遊戲行為對大腦特定區域的影響發現,在遊戲的環境中,經過適當的重復和挑戰,對於某些區域的修復和矯治非常有幫助;另一方麵,有很多學者在研究將遊戲更好地用於傳統的教育中,使教學的過程更加沉浸交互,也有很多學者在研究教學過程或教學內容的遊戲化,即利用遊戲的機製和元素改造非遊戲的場景。
2013年,國傢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資源徵集方案中,明確將教育遊戲作為一種數字資源麵嚮社會徵集,將教育遊戲與微課、專題學習網站作為同等重要的學習資源。2015年,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知名大學的研究機構發起成立瞭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旨在團結學術界、
産業界和教育界人士,共同推進教育遊戲的研究與發展。教育遊戲研究與應用在中國迎來瞭難得的機遇。
為瞭嚮社會普及遊戲相關的知識,瞭解最新的遊戲與教育研究進展,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精選近年發錶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和專著的有關文章,融閤作者最新觀點,編瞭寫本書。本內容主要分為遊戲理論與價值、遊戲應用與遊戲化實踐、趨勢與展望三個部分。其中,遊戲理論與價值主要介紹遊戲的概念及教育價值、遊戲與腦和認知發展等;遊戲應用與遊戲化實踐主要介紹遊戲在K12 正規教育、成人培訓、軍事教育等各個領域中的重要應用價值和典型的實踐案例;趨勢與展望主要介紹遊戲化學習的挑戰和機遇。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一方麵注重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尊重原作者的成果原創,同時也兼顧大眾化,力圖將一些過於學術化的語句改編得更加通俗易懂,還根據原文含義適當增加瞭配圖,增強瞭本書的可讀性。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每篇文章的原作者的大力支持,還得到瞭很多人的無私幫助,騰訊公司的趙燕女士從策劃到組稿提齣很多很好的建議,電子工業齣版社的齊嶽主任和責任編輯蘇穎傑付齣瞭諸多的心血,北京大學的張露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的丁妮博士、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焦麗珍編輯、北京理工大學的鬍賢鈺同學在英文翻譯和文章校對過程中給予瞭諸多幫助,正是有你們的幫助,本書纔能夠如此迅速地麵世。在此錶示誠摯的感謝!由於時間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敬請各位
讀者不吝賜教。希望我們能夠團結起來,為使學習更加科學、更加快樂和更加有效做齣更多努力和貢獻。
編 者
2017年12月
這本書的齣現,絕對是我近期閱讀的最大驚喜!我一直認為,學習應該是件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這本書完美地詮釋瞭我的想法,並且給齣瞭具體的實現路徑。它讓我看到瞭,那些讓我們沉迷於遊戲的原因,恰恰也是能夠驅動我們主動學習的強大力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學習目標”的設計,它將原本模糊的學習內容,轉化為一個個清晰可見的“任務”或“關卡”,讓學習者能夠明確自己的方嚮,並為達成目標而努力。而且,書中的“故事化敘事”的理念,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它說明瞭如何通過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背景,將枯燥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習過程充滿戲劇性和吸引力。我甚至開始思考,如果我未來的孩子學習,我能否用書中的方法,為他們打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學習遊樂園”?這本書不僅讓我看到瞭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更讓我對如何“玩”著學習,充滿瞭無限的憧憬和探索的欲望。
評分作為一名在一綫教學多年的老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動學生、提升學習效果的突破口。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是一股清流,為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啓發。它沒有空洞的口號,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遊戲設計中那些成功的精髓,並將其巧妙地與教育場景相結閤。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將遊戲簡單地等同於“娛樂”,而是挖掘瞭遊戲背後蘊含的深刻的教育哲學。比如,書中關於“失敗的學習”的論述,顛覆瞭我以往對“錯誤”的看法,它強調瞭在遊戲中,失敗並非終點,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而這種心態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反饋機製”的詳細闡述,讓我茅塞頓開,明白瞭及時、有效、有意義的反饋是如何影響學習者行為和決策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一些理念運用到我的課堂上,比如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給予學生“虛擬奬勵”,甚至創建一個“學習社區”,讓學生們在互動中共同進步。這本書不僅是給教育者的指南,更是一次對教育本質的深刻反思,它讓我看到瞭遊戲化思維在教育領域的無限可能性,也讓我重新燃起瞭對教育事業的熱情。
評分我本身是個對遊戲設計理論很有興趣的人,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立刻被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遊戲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僅是畫麵有多麼炫酷,而是它背後有一套極其精巧的設計邏輯,能夠牢牢抓住玩傢的注意力,並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投入時間和精力。這本書恰恰就是將這套邏輯解析得淋灕盡緻,並將其應用到瞭“學習”這個看似與遊戲截然不同的領域。作者對於“用戶旅程”的描繪,讓我看到瞭如何將學習過程設計得像一場精彩的遊戲冒險,讓學習者在探索中不斷前進,獲得成就感。書中關於“社群互動”和“協作學習”的章節,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揭示瞭為什麼我們會在多人遊戲中感受到更強的歸屬感和動力,以及如何將這種力量引入到學習中,打破傳統的孤立學習模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討喜,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對未來的暢想。讀這本書,我仿佛也變成瞭一個小小的學習設計師,開始構思如何將我的興趣愛好轉化為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
評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讓學習真正“留”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個難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解題思路。它並非空談理論,而是通過對遊戲機製的深刻洞察,揭示瞭人類在遊戲中所錶現齣的強大驅動力和學習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心理模型”的闡述,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在遊戲中不斷嘗試和進步,即使麵對失敗,也依然能夠重振旗鼓。作者巧妙地將這種心理模型與學習過程相結閤,讓我們看到瞭如何通過設計更具“遊戲感”的學習活動,來激發人們內在的學習動機。書中關於“即時反饋”和“多層次奬勵”的討論,更是讓我明白瞭,原來學習也可以像打遊戲一樣,充滿瞭驚喜和成就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打破瞭傳統的教育思維定勢,讓我們看到瞭遊戲化思維在教育領域的巨大潛力。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遊戲和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激發人類內在潛能、重塑學習體驗的革命性著作。
評分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看待學習的全新視角!我一直是個對遊戲頗有熱情的人,但從未想過遊戲中的那些機製、樂趣和挑戰,竟然能如此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我們傳統的學習方式。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實驗室,作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那些枯燥的教育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書中關於“動機”的部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遊戲廢寢忘食,卻對某些課程提不起興趣,並進一步闡述瞭如何利用遊戲中的奬勵係統、進度條、排行榜等元素,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沉浸式體驗”的討論,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做個遊戲”,而是如何構建一個能夠讓學習者全身心投入、主動探索、不怕犯錯的學習環境。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學習經曆,如果當時能夠運用書中的一些理念,也許會事半功倍,也更加享受過程。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它提供瞭大量切實可行的案例和方法,讓我看到瞭教育創新的巨大潛力,也讓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瞭期待。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讀完就忘”的書,而是一本能夠真正啓發思考、指導實踐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