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

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帆 著
图书标签:
  • 容器技术
  • 容器编排
  • Kubernetes
  • Docker
  • 微服务
  • DevOps
  • 云原生
  • 企业级应用
  • 集群管理
  • 容器化部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27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5989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8
字数:56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容器基础技术有一定了解,希望更深入的学习容器运用、集群技术和自动化运维的技术从业人员、高校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 全局视角透视集群与容器编排

√ 实战级企业级容器化技术落地

√ 容器架构主线与集群生态蓝图

√ 大规模部署与基础设施即交付

内容简介

《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介绍了容器即服务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技术,重点阐述当下主流的SwarmKit、Kubernetes、Mesos和Rancher 开源容器集群方案,并探讨了容器技术在网络、存储、监控、日志等方面的运用场景和基础知识,以及该领域在近年来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

《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适合一线架构师、开发者、运维人员以及技术管理者进行阅读。

作者简介

林帆,花名金戟,阿里巴巴研发效能事业部技术专家。前ThoughtWorks资深DevOps技术咨询师,2015年极客邦CNut全球容器技术大会讲师,2016年CSDN架构技术实战峰会讲师,2017年StuQ容器集群技术直播课程讲师。具有丰富的一线开发和运维经验,是国内早期的容器技术实践者和布道师。

精彩书评

微服务架构时代对我们的基础设施管理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DevOps和持续交付成为了基本能力要求。没有近两年容器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能力可能仍然只属于少数技术实力强大的互联网公司。容器技术的应用从真正意义上催化了我们在基础设施管理上的革命,成为时下每个IT组织必须获取的能力。

本书就像一个容器,承载了容器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极大地解决了大家面对层出不穷的容器技术时的不知所措。林帆作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通过这样一个“容器”减轻了我们入门学习的烦琐,同时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避免读者在探索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肖然 ThoughtWorks中国区咨询团队总监

《容器即服务》这样的标题,喻示着容器已然成为云服务的一种形式,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在Docker问世之初,Google GKE和AWS ECS就将容器带到了云上,而随着时间推移到2017年的下半年,微软的ACI和AWS的Fargate更是扶正了容器在云计算领域中一等公民的地位。看着林帆同学的目录,回想起过去三年间自己也真实地参与了这场容器与云的进化过程,感慨万千。我和林帆认识大概有两年了,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认真而敏锐的人,容器技术领域发生的一切都逃不出他的视野。任何一项技术走向繁荣,都离不开技术作者们的辛苦工作,非常感谢林帆的这份付出,也期望本书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并使用容器,乃至参与到容器相关的开发工作中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集群与容器编排领域,相信这本书可以给你足够的信息量。对于想更进一步深入到容器领域中的读者,我建议你更仔细地关注Kubernetes的章节,而如果你对Hyper这样的底层技术有兴趣的话,同样欢迎在读完本书相关章节后来和我们交流。

——王旭 Hyper创始人兼CTO

本书深入浅出,对企业级容器化技术落地实践涉及的主要方面都做了翔实的分析及介绍,作者有多年的企业级微服务及容器化改造实践经验,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容器技术进阶读物。

——秦小康 RancherLabs大中华区总经理

林帆老师是斯达克学院(StuQ)的明星讲师,其主讲的《Docker容器集群技术》课程影响和帮助了近500余位学员,其中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容器集群技术从理论到生产环境的实战技能,其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获得了五星好评。林老师通过学员的课堂问题和反馈也收到许多宝贵意见和补充素材,使得本书更加贴合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非常高兴看到本书的出版,它将帮助各位学习容器技术解决方案的同学找到方向。

——雷蒙德 斯达克学院(StuQ)业务总监兼主编

目录

第1 部分 基础概念

第1 章 容器集群综述

1.1 虚拟化与容器

1.1.1 计算资源虚拟化

1.1.2 容器技术的本质

1.1.3 基于容器的软件交付

1.2 容器集群与分布式服务

1.2.1 微服务架构

1.2.2 容器集群生态圈

1.3 容器即服务

1.3.1 从基础设施到平台

1.3.2 数据中心操作系统

1.4 本章小结


第2 部分 解决方案

第2 章 SwarmKit 集群解决方案

2.1 开源容器集群方案

2.1.1 容器社区的“四朵金花”

2.1.2 经典Swarm、SwarmKit 和Swarm Mode

2.2 使用SwarmKit

2.2.1 SwarmKit 综述

2.2.2 创建SwarmKit 集群

2.2.3 在SwarmKit 集群上运行服务

2.2.4 SwarmKit 集群的其他功能

2.3 Docker Swarm Mode

2.3.1 Swarm Mode 综述

2.3.2 集群的创建与销毁

2.3.3 节点管理

2.3.4 服务管理

2.3.5 服务编排

2.3.6 应用栈的管理

2.3.7 外置配置和密文管理

2.4 Swarm Mode 的图形界面

2.4.1 Swarm Mode UI 现状

2.4.2 Portainer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 Kubernetes 集群解决方案

3.1 Kubernetes 集群概述

3.1.1 Kubernetes 项目的起源

3.1.2 Kubernetes 的结构

3.1.3 基本概念

3.2 部署Kubernetes 集群

3.2.1 使用Minikube

3.2.2 使用kubeadm

3.2.3 理解Kubernetes 集群的部署过程

3.2.4 验证集群可用性

3.3 使用Kubernetes

3.3.1 通过Kubernetes 部署服务

3.3.2 服务的在线更新和回滚

3.3.3 单次任务、定时任务和全局服务

3.3.4 持久化存储.

3.3.5 配置存储

3.3.6 管理有状态的服务

3.3.7 健康检查

3.3.8 提供对外服务

3.3.9 多租户隔离和配额

3.3.10 集群的节点管理

3.4 Kubernetes 包管理工具Helm

3.4.1 Helm 简介

3.4.2 使用Helm 管理服务

3.4.3 自定义Chart

3.4.4 Chart 仓库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 Mesos 集群解决方案

4.1 Mesos 和DC/OS 概述

4.1.1 Mesos 项目的起源

4.1.2 Mesos 的结构

4.1.3 Mesos 的内部构成

4.1.4 DC/OS 数据中心操作系统

4.2 部署Mesos 集群

4.2.1 部署ZooKeeper

4.2.2 部署Mesos

4.2.3 启动Master 节点

4.2.4 添加Agent 节点

4.2.5 Mesos 服务的启动参数

4.3 使用Marathon 管理服务

4.3.1 部署Marathon

4.3.2 添加一个应用

4.3.3 使用DC/OS 命令行工具

4.3.4 使用Docker 容器

4.3.5 使用Unified Container

4.3.6 持久化卷存储

4.3.7 Marathon-LB 负载均衡

4.3.8 Mesos-DNS 域名服务

4.3.9 服务依赖和编组

4.3.10 应用升级

4.3.11 调度约束

4.3.12 健康检查

4.4 使用Chronos

4.4.1 部署Chronos

4.4.2 定时表达式

4.4.3 创建定时任务

4.4.4 定时任务的依赖

4.5 更多的Mesos 服务框架

4.5.1 Mesos 服务框架的本质

4.5.2 编写自己的Mesos 服务框架

4.5.3 其他常见服务框架

4.6 DC/OS

4.6.1 DC/OS 简介

4.6.2 部署DC/OS

4.6.3 DC/OS 的操作

4.6.4 DC/OS 命令行工具

4.6.5 DC/OS 的应用仓库

4.7 本章小结

第5 章 Rancher 集群解决方案

5.1 Rancher 集群概述

5.1.1 Rancher 项目的起源

5.1.2 Rancher 的结构

5.1.3 相关概念

5.2 构建Rancher 集群

5.2.1 部署Server 节点

5.2.2 Server 节点的高可用部署方式

5.2.3 添加Agent 节点

5.3 Rancher 的服务管理

5.3.1 使用Rancher Web UI 创建服务

5.3.2 从容器

5.3.3 特殊类型的服务

5.3.4 使用应用商店

5.3.5 服务编排

5.3.6 服务的升级和回滚

5.4 Rancher 使用进阶

5.4.1 Rancher 的标签

5.4.2 调度选项

5.4.3 服务健康检查

5.4.4 Rancher 的元数据服务

5.4.5 Rancher 的DNS 服务

5.4.6 使用私有镜像仓库

5.4.7 Rancher 的Secret 服务

5.4.8 在应用商店添加自定义应用

5.5 Rancher 的命令行工具

5.5.1 配置Rancher 命令行工具

5.5.2 命令工具的基本使用

5.5.3 通过命令行进行服务编排

5.5.4 通过命令行进行服务升级

5.6 使用Rancher 安装Kubernetes

5.6.1 Rancher 的环境管理

5.6.2 在Rancher 中添加Kubernetes 环境

5.6.3 在Rancher 中使用Kubernetes

5.7 本章小结


第3 部分 技术周边

第6 章 容器集群的网络和存储

6.1 容器网络

6.1.1 容器网络标准

6.1.2 本地网络

6.1.3 跨节点网络

6.1.4 使用Docker 内置的Overlay 类型网络

6.1.5 构建基于Flannel 的覆盖网络

6.1.6 构建基于Calico 的BGP 路由网络

6.2 容器存储

6.2.1 容器实例和镜像的存储

6.2.2 容器卷的存储

6.2.3 容器卷存储标准

6.2.4 基于NFS 的卷存储

6.2.5 基于Ceph 的卷存储

6.2.6 使用公有云存储

6.3 本章小结

第7 章 容器服务的基础设施

7.1 集群性能监控

7.1.1 常见的开源性能监控方案

7.1.2 基于TICK Stack 的性能监控

7.1.3 TICK Stack 的部署和使用

7.1.4 基于Prometheus 的性能监控

7.1.5 Prometheus 的部署

7.1.6 Prometheus 的使用

7.2 集群日志管理

7.2.1 常见的开源日志管理方案

7.2.2 基于Elastic Stack 的日志管理

7.2.3 基于Fluentd 的日志管理

7.3 服务发现

7.3.1 常见的服务发现方案

7.3.2 Etcd

7.3.3 Consul

7.4 镜像仓库

7.4.1 容器镜像仓库概述

7.4.2 Registry

7.4.3 Harbor

7.5 本章小结

第8 章 容器技术新风向

8.1 安全的集群操作系统:Container Linux

8.1.1 Container Linux 概述

8.1.2 Container Linux 的部署

8.1.3 Container Linux 的使用

8.2 基于容器的操作系统:RancherOS

8.2.1 RancherOS 概述.

8.2.2 部署RancherOS

8.2.3 RancherOS 的使用

8.2.4 使用ros 工具管理系统

8.3 容器式的虚拟机:Hyper

8.3.1 Hyper 概述

8.3.2 部署Hyper

8.3.3 Hyper 的使用

8.4 虚拟机式的容器:LXD

8.4.1 LXD 概述

8.4.2 LXD 的安装和使用

8.4.3 服务热迁移.

8.5 容器与虚拟机的统一:Rkt

8.5.1 Rkt 概述

8.5.2 Rkt 的安装和使用

8.6 企业级定制容器:Pouch

8.6.1 Pouch 概述

8.6.2 Pouch 的开源生态

8.6.3 体验Pouch

8.7 微内核操作系统:Unikernel

8.7.1 Unikernel 概述

8.7.2 Unikernel 的发展

8.7.3 体验Unikernel

8.8 本章小结

前言/序言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位站在浪尖上的技术匠人,都不得不加紧步伐,追赶不断变化的趋势。与此相应的一个现象是,当一本技术类的书籍刚刚面市,它所讲述的内容就已经开始迅速过时。

这本书从2016 年初开始筹备,由于种种原因拖沓了近两年终于完稿。在这段时间里:

SwarmKit 诞生了,原先的Swarm 技术栈光荣退役。

Kubernetes 的版本从1.0 一路更迭到1.10,增加了无数新特性。

Mesos 推出Unified Container,曾经一度被看好的Docker 集成器风光不再。

Rancher 发布2.0 版本,完全颠覆先前的用户体验设计。

Docker 自家的LinuxKit、阿里的Pouch 这些底层开源技术在不断演进。

书还没写完,最初准备的材料有一大半都已经作废。

先前笔者写作《CoreOS 实践之路》一书时,同样是一边增加新章节,一边关注书里涉及软件的变化,对已有章节进行三番五次的补充修正,到完成时,许多地方都被大段大段地重写了。此次的《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因为涉及方面较多,加上写作时间跨度较大,以至于维护其中的内容变化更加困难,经过数次截稿日的跳票,才费劲地将书中示例涉及的大部分软件更新到2017 年中下旬的版本。

不过,本书写作的初衷并非在于介绍最新的工具。对于学习一门成熟的工具,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阅读它的文档。但面对一个领域中众多的知识,入门者最容易迷失的地方在于缺少一条主线。本书一方面希望为容器集群及其周边的领域勾勒一幅入门的蓝图,另一方面则是点出一些在文档中没有讲清但实际很容易迷惑用户的大坑小洼,对于细节和扩展的内容则以参考链接的形式提供。

如今的容器技术正在处于百花齐放的时期,当我们讨论到容器,很多时候已不是单纯地在说某种内核虚拟化技术,而是在谈服务集群、任务调度,以及Cloud Native 和微服务。与此同时,容器平台相关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大规模容器化部署的运用逐渐从少数大型企业发展到许多中型和创业企业里。作为现代产品发布模式的重塑者,容器技术以及它所提倡的基础设施即代码交付思想,对每位一线架构师、开发者、运维人员乃至技术管理者的工作带来的影响,都不容小觑。本书截取了一些具有当下时代特征的技术剪影,提供给读者品味。

在编写内容时,本书尽量以通用的容器技术作为背景,而非限定于特定的容器产品(比如Docker)。但在一些具体的例子方面,均采用了当前最主流的Docker 容器作为讲解示例。

由于写作周期较长,加之作者个人的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阐述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本书的勘误表发布在博文视点官方网站http://www.broadview.com.cn/33276,恳请各位读者通过此页面提交勘误或发邮件到linfan.china@gmail.com 予以指正。

最后,感谢在过去两年中不断督促和鼓励我完成写作的张春雨以及负责了整本书编辑的吴倩雪,没有你们的努力,这本书肯定无法按时出版。感谢将我养育成材的父母以及我的爱人杨斌清,你们默默的支持使我得以静下心来认真地完成这部作品。同样感谢每一位开源代码的贡献者,正是开源推动了技术的革命,才使“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亦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匠人,且当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沉淀,借以此书自勉。

林 帆

2017 年12 月25 日


《企业级容器集群实战:从零构建到精通运维》 概述 在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日益普及的今天,容器技术已成为现代企业IT基础设施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如何从零开始构建、部署和运维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企业级容器集群,对于每一位技术从业者而言都至关重要。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容器技术的本质,并提供一套完整、实用的企业级容器集群构建与管理实践指南。我们不只关注“是什么”,更侧重“怎么做”,从最基础的原理剖析,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详尽,助您在容器化浪潮中乘风破浪。 内容亮点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路径,覆盖企业级容器集群构建的各个关键环节。我们摒弃了理论的空谈,聚焦于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大量实例和操作步骤,引导读者亲手搭建并优化自己的容器平台。 第一部分:容器技术基础与核心原理(深入剖析,夯实基础) 第一章:容器化的前世今生与核心价值 从虚拟机到容器,理解容器技术诞生的必然性。 容器与传统部署方式的对比,突出容器在效率、隔离性、可移植性方面的优势。 容器化为企业带来的实际价值:加速开发迭代、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快速弹性伸缩。 容器生态的概览:Docker、Kubernetes、Prometheus、Grafana等核心技术组件的简要介绍。 第二章:Docker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镜像构建原理: Layers、UnionFS、Copy-on-Write。通过实际Dockerfile示例,讲解如何高效构建轻量级、安全的Docker镜像。 容器生命周期管理: 创建、启动、停止、删除、暂停、恢复。掌握Docker CLI命令的精髓。 Docker网络: Bridge、Host、Overlay网络模式详解,理解容器间通信和与外部通信的机制。 Docker存储: Volume、Bind Mounts、Tmpfs,如何管理容器数据持久化和共享。 Docker安全: 用户命名空间、Capabilities、Seccomp,提升容器运行安全性。 Docker Swarm(初步了解): 为理解更复杂的集群管理工具打下基础,介绍其基本概念和架构。 第三章:容器编排的必要性与Kubernetes核心概念 为何需要容器编排?解决单机Docker的痛点:高可用、负载均衡、服务发现、自动化部署。 Kubernetes(K8s)架构概览:Master节点(API Server, Controller Manager, Scheduler, etcd)与Worker节点(Kubelet, Kube-proxy, Container Runtime)。 核心概念详解: Pod: K8s的最小部署单元,理解Pod内共享网络和存储的容器组。 Service: 抽象网络服务,实现Pod的负载均衡和访问抽象。 Deployment: 管理Pod的声明式更新,实现滚动更新和回滚。 ReplicaSet: 确保指定数量的Pod副本运行。 Namespace: 逻辑隔离资源,实现多租户管理。 ConfigMap & Secret: 分离配置和敏感信息。 Volume & PersistentVolume (PV) & PersistentVolumeClaim (PVC): 统一的存储管理机制。 第二部分:从零构建企业级Kubernetes集群(实践驱动,核心技能) 第四章:Kubernetes集群环境准备与安装 硬件与网络要求: 规划服务器配置,考虑网络带宽和延迟。 操作系统选择与优化: Linux发行版推荐(CentOS/Ubuntu),系统级安全加固和网络调优。 依赖组件安装: Docker/containerd、kubeadm、kubelet、kubectl。 使用kubeadm搭建高可用Kubernetes集群: Master节点高可用配置(Keepalived+HAProxy)。 Worker节点部署与注册。 etcd集群的部署与管理。 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插件选择与部署:Calico, Flannel, Cilium等,详细讲解Calico的实现原理和部署步骤。 集群初始化与配置: 配置API Server、Controller Manager、Scheduler的参数。 kubectl配置与访问: 如何安全地访问和管理您的Kubernetes集群。 第五章:核心Kubernetes资源对象部署与管理 Pod部署: 手动创建Pod,理解Pod的YAML定义。 Deployment实战: 无状态应用的部署与更新:滚动更新、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 Pod生命周期管理:ReplicaSet的应用。 Pod Health Checks:Liveness Probe, Readiness Probe, Startup Probe。 Service应用: ClusterIP、NodePort、LoadBalancer、ExternalName。 Ingress Controller部署与配置:Nginx Ingress、Traefik,实现HTTP/HTTPS流量路由。 StatefulSet: 部署有状态应用(如数据库、消息队列),理解其与Deployment的区别。 DaemonSet: 在每个(或部分)节点上运行Pod,常用于日志收集、监控代理。 Job & CronJob: 运行一次性任务和定时任务。 第六章:存储与持久化方案设计 Kubernetes存储抽象: PV, PVC, StorageClass。 本地存储方案: hostPath, local volumes。 网络存储方案: NFS, iSCSI。 云原生存储解决方案: Ceph, GlusterFS, Rook。详细讲解Rook on Kubernetes的部署和使用。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Velero的应用。 第三部分:企业级容器集群运维与优化(进阶挑战,稳定性保障) 第七章:容器安全加固与策略管理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精细化权限控制,最小权限原则。 NetworkPolicy: 实现Pod间的网络隔离和访问控制。 Pod Security Policies (PSP) / Pod Security Admission (PSA): 限制Pod的安全行为。 容器镜像安全扫描: Clair, Trivy等工具的应用。 Secrets管理: Vault, Kubernetes Secrets的最佳实践。 Runtime安全: Falco的应用,实时检测异常行为。 第八章:容器集群监控、日志与告警 监控体系构建: Prometheus: 核心监控组件,Metrics收集与存储。 Node Exporter & Kube-state-metrics: 节点和Kubernetes对象指标采集。 Grafana: 数据可视化,构建美观、实用的Dashboard。 Alertmanager: 告警规则配置与通知。 日志管理方案: EFK/ELK Stack: Elasticsearch, Fluentd/Filebeat, Kibana。 Loki + Promtail + Grafana: 轻量级日志聚合方案。 容器日志收集策略: Sidecar模式,DaemonSet模式。 构建统一的告警机制: 告警场景设计,告警降级与通知策略。 第九章:容器集群性能调优与故障排查 资源管理: CPU/Memory Request & Limit,OOMKiller机制。 调度优化: Taints & Tolerations, Node Selectors, Affinity & Anti-affinity。 网络性能调优: CNI性能优化,Service负载均衡策略。 存储性能调优: 选择合适的StorageClass,优化IOPS。 常见故障排查: Pod CrashLoopBackOff, ImagePullBackOff, Evicted Pods, Network unreachable。 使用kubectl debug, kubectl events, kubectl logs等工具进行故障定位。 etcd集群的健康检查与维护。 第十章:CI/CD与容器化应用交付 GitOps理念: FluxCD, Argo CD。 Jenkins/GitLab CI/GitHub Actions等CI工具与Kubernetes集成。 Helm Chart: 标准化Kubernetes应用打包与部署。 构建自动化部署流水线: 从代码提交到生产环境的全流程自动化。 本书特色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从容器基础知识到复杂的集群管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适合不同技术背景的读者。 实战导向,案例丰富: 大量贴合企业实际场景的命令行操作、YAML配置示例,读者可以边学边练。 工具链全面: 涵盖Docker、Kubernetes、Prometheus、Grafana、Helm、Velero等主流容器生态工具。 安全与性能并重: 不仅教您如何搭建,更关注如何构建安全、稳定、高性能的企业级容器平台。 最新技术趋势: 关注CNI、CSI、Service Mesh等新兴技术在企业级应用中的实践。 目标读者 系统管理员、运维工程师,希望掌握容器化技术的落地与应用。 开发工程师,希望理解应用的部署环境,提升开发效率。 技术架构师,需要设计和实现可扩展、高可用的企业级IT基础设施。 对容器技术和Kubernetes感兴趣的初学者,渴望系统性地学习和实践。 结语 掌握企业级容器集群的构建与运维,是应对未来技术挑战、驱动业务创新的关键能力。本书将成为您在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学习伙伴,陪伴您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精通,构建属于您自己的强大容器云。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系统架构师的角度来看,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对“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的介绍和落地实践。如今,Kubernetes虽然强大,但在处理复杂服务间通信、策略实施和可观测性时,Service Mesh如Istio或Linkerd的引入几乎是必然趋势。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用一个专门的章节来系统地介绍如何将服务网格无缝地集成到已经搭建好的容器集群中,并且详细解析Sidecar注入、流量路由规则的定义、mTLS(双向TLS)的启用流程。如果书中能对比不同服务网格方案的优缺点,并在实际搭建过程中,针对性能开销和运维复杂性给出具体的测试数据和建议,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构建一个“服务即平台”的理念,需要强大的底层支撑和上层抽象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两方面都给出清晰的指导路线图,避免读者在技术选型上陷入迷茫。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很多开源项目的技术文档,但那些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我更期待的是一本具有高度整合性和系统性的教材。我特别希望它能涵盖容器编排系统之外的周边生态建设,例如,如何构建一个企业级的镜像仓库和制品库(Artifact Repository),确保内部组件的版本控制和分发安全。此外,对于如何处理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应用(如大数据处理或AI训练任务)在容器集群中的资源调度和GPU/FPGA等异构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企业级平台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果书中能对这些特定工作负载的调度策略和资源隔离技术给出深入的分析和部署方案,那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和深度就大大拓宽了。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未来几年内,在容器化转型过程中可以随时翻阅的、涵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级容器平台“实战百科全书”。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本“为什么这么做”的理念阐述。在当前容器技术快速迭代的环境下,很多工具和方法论可能很快过时,但核心的设计思想和原则是永恒的。我希望作者能花笔墨探讨设计一个企业级容器平台时,需要遵循的DevOps哲学和GitOps工作流的深度结合。例如,如何通过Git作为唯一真相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来管理整个集群的声明式配置,包括基础设施即代码(IaC)和应用部署的自动化流程。书中对安全左移(Shift-Left Security)的实践应该有所覆盖,比如在CI/CD流水线中集成容器镜像扫描、策略验证等环节,确保只有符合安全基线的代码才能进入生产环境。如果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健康、可审计、自动化的交付体系,那么它对提升整个团队的工程能力将是巨大的贡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让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期待,尤其是“从零构建”这几个字,让人感觉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我期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从头搭建一个稳定、安全、可扩展的企业级容器平台。理想情况下,我希望这本书能涵盖从基础设施选型,比如是选择公有云还是自建机房,到具体的容器编排引擎(如Kubernetes)的部署、配置和优化。书中对网络、存储以及安全策略的讲解应该非常详尽,毕竟在企业级应用中,这些方面是重中之重。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实际的生产环境案例和“踩坑”经验分享,那就更棒了,这能帮助我们这些正在摸索阶段的读者少走很多弯路。我特别关注它在“服务治理”方面的论述,比如如何实现服务的动态发现、负载均衡、熔断和降级等,这些都是微服务架构下容器集群必须具备的能力。总之,我期待这是一本能够真正指导实践,让读者读完后能够着手搭建并运维一个可靠容器平台的硬核技术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排版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技术深度感,我主要关注它在“企业级”这个限定词上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对于很多初级的容器入门书籍,它们往往止步于简单的Docker安装和Docker Compose部署,但真正到企业落地,涉及到高可用、灾备、多租户隔离以及合规性要求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阐述如何设计一个具备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等高级部署策略的集群管理框架。更进一步,我期待它能对监控和日志系统(如Prometheus/Grafana、ELK/Loki)的集成提供清晰的架构图和配置步骤,并探讨在海量容器场景下的数据持久化方案,例如使用Ceph、GlusterFS或者云厂商提供的块存储服务时,性能和可靠性上的权衡点。如果书中能对成本控制(FinOps)也略有提及,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调度和自动伸缩策略来优化资源利用率,那就更显出其“企业级”的视野了。这本书如果做到了这些,那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参考蓝图。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补充新知识,敢上潮流。京东服务很好,物流很快!而且活动折扣优惠力度大!很实惠的价格,书绝对是正品!很棒!

评分

学好它,薪酬蹭蹭蹭!推荐推荐!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还不错,错,

评分

书很好,可惜转行,可能用不上了,,,,,,。。。可惜

评分

给朋友买的书,朋友很喜欢不错

评分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方能走的更远。

评分

京东靠谱,物流快,价格还可以吧!

评分

不错,试用装便宜,而且挺好用的,实惠。

评分

一天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