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精准管理丛书》的基本意图是对华为管理的基本理念、方法进行系统的回应,并作为企业管理者普遍学习的工具,以及华为管理系统培训的工具。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有着独特的视角,力求精度解读华为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方法,为国内企业管理者提供所需的解决方案。
本书按照团队管理的模块构成,系统化地解读了华为团队管理中的细节构成和精神内核,从团队管理中的团队气场、团队用人、人才训练、制度规范、内部沟通、团队协作、授权管理、创新进取、服务品质、激励关怀、内部优化、领导力这12个方面系统化地阐述了华为团队管理模式。本书充分挖掘了华为人在团队管理中的一点一滴,以及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意志传承,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到华为独特的团队管理技术,还能够感受到企业领袖的风采。
钟金,销售培训讲师。在华为、中兴有10多年工作经历,先后在全球技术服务部、政企网市场部工作,担任过无线工程师、项目经理及销售总监等职。善于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合作伙伴资源推动品牌确立、渠道拓展、行业覆盖,以及产品销售等营销工作。在项目运作和规范管理、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策略选择、产品及服务方案制定,以及招投标管理等诸多方面拥有丰富的辅导经验。
第1章 团队气场
002 华为崛起背后的艰辛
005 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
008 坚持压强原则,力压一孔
013 紧盯目标客户,绝不放弃
015 从泥坑里爬出来的就是圣人
017 走出舒服区,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019 用“狼性精神”征服世界
第2章 团队用人
024 找最懂业务的人
025 关注人才的发展潜力
028 欣赏个体差异,用人所长
030 选好人才,更要用好人才
032 机会均等,舞台无限大
035 三优先、三鼓励政策
039 持续提高人均效益
041 华为人的团队自律宣言
第3章 人才训练
046 华为大学:将军的摇篮
049 走进华为大队训练营
053 专家是“打”出来的
055 一帮一,一对红
058 积极参与经验分享活动
060 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062 审视“短板”,弥补不足
064 不断选派骨干进修
第4章 制度规范
070 制度是一切管理的根
072 低效的背后是对规则的践踏
074 建立工作规范,保障工作品质
076 培养员工对规则的敬畏之心
077 领导做到了,员工才会遵守
079 不做人际关系的企业
082 用制度保障内部公平、公正
第5章 内部沟通
086 个人与团队的无缝对接
089 理解他人,实现双向沟通
093 及时反馈,让沟通更顺畅
094 强化文化认同,消除沟通障碍
098 善用高效率的会议交流
101 “骂”是另一种大爱
103 用共同交流打破部门墙
第6章 团队协作
108 像狼群一样作战
111 以客户需求拉通前后端
113 建立面向市场的动态化组织
117 发挥项目计划的约束力
122 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125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128 给予下属思想关怀,缓解压力
129 无论何时何地都心系团队
第7章 授权管理
134 虚心承认下属的能力
136 敢于授权,让下属放心大胆地干
138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39 授权后要有监督
141 管理者要承担责任
142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144 试点“少将连长”
145 公平、公正地评价下属
第8章 创新进取
150 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151 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
153 在现有成果上持续创新
155 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也要跟上
157 用鸡毛掸子掸掉思想灰尘
158 20%的差距很容易被追上
第9章 服务品质
162 蕴诚于心,取信于客户
165 第一时间全力响应客户问题
167 在细节上展示华为人的用心
169 用标准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171 服务客户,帮助客户商业成功
173 比客户多想一些,创造性服务
第10章 激励关怀
176 按贡献大小拿待遇
178 分配向优秀员工倾斜
181 分配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184 提供体贴入微的福利待遇
186 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
190 适时关注和关怀一线员工
193 让大家感受集体的温暖
第11章 内部优化
198 强化自我批判精神
200 深化对自我批判的认识
202 召开“最差奖”大会,唤醒耻辱心
203 推动易职、易岗、易薪政策
205 用学习来驱逐盲区,指引方向
210 正视官僚习气的危害
212 带领团队不断清零,实现超越
第12章 领导力
216 带兵的班长会打枪
218 从研发员到管理者转身
22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23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225 “唯贤是举”选拔领导干部
227 倡导直线干部负责制
231 不前进的干部要免职
参考文献
充分实现“班长的战争”,通过一线呼唤炮火
塑造狼性团队文化,强化奋斗者精神
以务实和发展为依据,注重人才的成长潜力
通过科学的训练平台和系统化的训练体系成就卓越的职业者
建立制度规范,让员工快速、敏捷、准确地应对竞争和变化
强调高效率的无障碍沟通,实现快速的信息传递
实施管理下沉,授予基层项目人员较大的决策权
要做“工程商人”,既要有技术能力,又要有商业头脑
建立完善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不断清零的学习系统
按贡献大小拿待遇,决不让雷锋吃亏
作为市面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一本华为团队管理方面的书籍,本书在四年间重印了多次,这是对作者深入研究和辛苦写作的肯定。我在华为工作多年,也曾带过团队、做过项目,一直对团队管理的课题有所留意,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细节
有着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受出版社和原作者之邀,我有幸参与此书的修订工作,这也让我得以重新思考关于团队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次内容修订,除保持华为一直以来坚守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管理方法外,更注重对华为最近几年进行的组织变革和一线团队管理方法的表达。华为的组织管理模式,正从最初的集团化作战转向精兵组织模式,在IT系统支持下灵活作战。任总强调,未来的华为要充分实现“班长的战争”,通过一线呼唤炮火,来牵引华为的组织运作。我认为,在此背景下的团队管理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我虽然离开了华为,但对华为仍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华为的企业文化也有着本能的认同。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组织运作、团队管理经验,对市场工作也十分熟悉,这是本人乐于参与此内容修订的机缘所在。通过本书的修订工作,我对华为文化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希望读者阅读完本书后也有同感。
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寻求管理上的升级,但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像华为那样具备强大的组织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在学习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其内部仍然各自为政,缺乏内部协调和服务意识,企业上下无法做到劲儿往一处使,也无法做到客户价值最大化。在不断地损耗中,企业自然无法做大做强,这是众多中国企业的通病,也是让众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头疼的地方。本书旨在解决这方面的困惑和难题。此次修订,我们以华为的团队管理为参照,融合行动方案、关键措施和精选案例,为读者系统解读华为的团队组织方式和华为管理者的带人做事方法。本书写作与修订的初衷,也是希望众多管理人士能够从中学习到这方面的经验,以解决管理上的困境和职业成长上的瓶颈。
为保持原书的整体逻辑,本次修订没有在结构上做大的调整,只是重点对章下小节的设计进行了调整,以使其更加清晰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思考。本书从团队气场、团队用人、人才训练、制度规范、内部沟通、团队协作、授权管理、创新进取、服务品质、激励关怀、内部优化、领导力这12个方面系统化地阐述了华为团队管理模式。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此次修订再版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朋友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我在为企业进行咨询培训服务过程中,也在不断验证和灵活运用这些管理方法,并尽可能地将我的心得体会提供给各位读者朋友。
在图书的修订过程中,我得到了众多管理同行及华为同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也要感谢读者多年来对本书的支持和喜爱!如果您发现书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钟 金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最终都离不开其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像华为这样,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科技巨头,其背后一定有着一套非凡的领导力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这本书《华为带队伍》(第二版),听起来就像是为所有渴望提升团队管理能力的人量身打造的。我非常好奇,华为是如何在这种高度竞争和快速迭代的行业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他们是如何在选人、用人、育人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一种共同愿景,如何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如何在激励和约束之间取得平衡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让我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我自己的团队管理中,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评分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很多时候,一个伟大的战略,最后执行不到位,或者团队执行力不足,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华为之所以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想绝不仅仅是靠技术或者资金,背后一定有其独特的管理之道。这本书的名字《华为带队伍》(第二版),直击了我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介绍华为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些可复制、可借鉴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例如,他们是如何在激励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如何在保持组织活力的同时,又能够实现高效的协同?我特别想了解华为在建立这种“奋斗者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平衡个人发展和组织目标的,以及如何处理好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下定决心买。最近朋友圈里好多做管理的,都在讨论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和“奋斗者为本”的文化,还有他们那种狼性团队的建设经验。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华为的非虚构作品,比如《华为的竞争力》、《技术中国》这类,对华为这家企业还是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它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一直觉得,华为之所以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科技行业脱颖而出,背后一定有一套非常独特且高效的管理哲学。我特别好奇,他们是怎么在这么庞大且变化快速的组织里,保持团队的高昂士气和持续的创新能力的?这本书的名字《华为带队伍》(第二版),听起来就非常直接地触及了核心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华为在人才培养、团队激励、组织架构调整以及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等方面是如何实践的,而不是流于表面,或者只是讲一些大道理。我特别关注那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论,因为理论的东西听得多了,但真正能落地的,并且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才是最宝贵的。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简介,我感觉它可能触及到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组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如何让团队成员保持活力和创造力,这绝对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要面对的挑战。我之前带过几个项目团队,有时候会遇到成员之间协作不畅、目标不明确,或者大家对项目的热情不高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光有好的技术或者好的产品想法是不够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作为支撑。华为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有影响力的科技巨头,在团队建设和管理方面肯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华为在识别和培养人才、激励员工、以及建立一种积极向上、共同奋斗的团队文化方面的具体做法。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去“带队伍”,如何让我的团队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达成目标。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团队管理的新模式,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混合办公的常态化,对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一直对华为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非常好奇,毕竟他们是一家能够持续保持高增长和高创新能力的跨国企业。这本书《华为带队伍》(第二版),从名字上看就非常具有吸引力,直接点出了团队建设和领导力的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华为是如何通过制度、文化和领导力,将一群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强大战斗力的整体的。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如何构建信任,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团队的韧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扎实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而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探讨,让我能够真正学到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