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语(平装)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语(平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逊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儒家经典
  • 传统文化
  • 国学
  • 中华文化
  • 先秦
  • 思想
  • 文化
  • 经典
  • 平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24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56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套装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推荐的能够代表中国最基本的思想文化的书目之一,《论语》一书的解读人是钱逊。

作者简介

钱逊,1933年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先秦儒学。相关研究成果:《论语浅解》《〈论语〉读本》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读

《论语》是本什么书?……(1 )

孔子生平……(2 )

《论语》产生的时代背景……(6 )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9 )

《论语》在后世的影响……(46 )

论语

学而篇第一……(51 )

为政篇第二……(70 )

八佾篇第三……(95 )

里仁篇第四……(117)

公冶长篇第五……(137)

雍也篇第六……(159)

述而篇第七……(180)

泰伯篇第八……(208)

子罕篇第九……(225)

乡党篇第十……(247)

先进篇第十一……(259)

颜渊篇第十二……(279)

子路篇第十三……(299)

宪问篇第十四……(321)

卫灵公篇第十五……(352)

季氏篇第十六……(378)

阳货篇第十七……(391)

微子篇第十八……(411)

子张篇第十九……(420)

尧曰篇第二十……(436)

主要参考文献……(441)


前言/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思想精神和鲜明特质,集中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这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方略。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其中的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术界潜心研究,钩沉发覆、辨伪存真、提炼精华,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就是在汲取已有成果基础上,力求编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读本,使之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范本。《百部经典》所选图书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萃取其精华,加以解读,旨在搭建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套书采取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借以育人、资政,更好地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地介绍古代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育,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百部经典》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在中宣部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由专家组成的编纂委员会,职责是作出总体规划,选定书目,制订体例,掌握进度;并延请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聘请对各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承担注释和解读,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审订。先后约有 500 多位专家参与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书中疏漏不当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论语》:智慧的源泉,人生的灯塔 《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它以简洁隽永的语录体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书并非系统性的哲学论著,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智慧的箴言录,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修身养性等方方面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 《论语》的思想内核:仁、义、礼、智、信 《论语》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孔子将“仁”视为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道德原则,认为“仁者,爱人”。这种爱,并非狭隘的偏爱,而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尊重他人,关怀社会。仁的实现,离不开“义”。“义”指的是公正、正义,做符合道德规范和道义的事情。“礼”则是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体现,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智”是指明辨是非,通达事理的能力,而“信”则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德。这“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构成了儒家思想的基石,也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孔子对“君子”的理想塑造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君子”并非指地位高贵的人,而是指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文化素养的人。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体恤民生疾苦,时刻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为己任。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他们行动果断,言语谨慎,避免夸夸其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们胸怀开阔,心无挂碍,而小人则常常忧虑不安。孔子通过对君子形象的描绘,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激励人们不断追求道德上的完善。 三、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石,他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主张让所有有志学习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无论其出身如何。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方法的重要原则,他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他对不同学生在“孝”、“仁”等概念上的阐释,就各有侧重,显示了他灵活的教学智慧。 四、 《论语》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启示 《论语》不仅关注个体的修养,也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以道德感化人民,而不是仅仅依靠刑罚和强制。一个有德行的君主,能够吸引和凝聚人心,使国家自然而然地安定繁荣。他强调“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指出治理大国需要严肃对待政务,讲求信用,节约开支,爱惜民力,并根据农时安排民众的生产活动。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观点,强调领导者的榜样作用,认为唯有领导者以身作则,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服从。 五、 《论语》对人生态度的影响 《论语》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挑战和困境的智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面对问题,君子首先反思自身,而小人则习惯于抱怨他人。《论语》鼓励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勇于担当。《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更是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风雨过后才能显露出真正的价值。孔子也教导人们要“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提倡一种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即使年华老去,也能保持内心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 《论语》的语言魅力与传承价值 《论语》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那些简短的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都琅琅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却又意蕴无穷,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千百年来,《论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七、 《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尽管《论语》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但其蕴含的智慧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论语》所倡导的“仁爱”、“诚信”、“责任”等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孔子关于教育的理念,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至今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而君子的人格追求,则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精神的提升和道德的完善。 总而言之,《论语》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宝典,它不仅仅是一部古籍,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把钥匙,引导我们走向更加智慧、更加高尚的人生境界。阅读《论语》,就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智者对话,就是在汲取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很仔细,外面的塑封完整无损,拆开后,里面的书本崭新如初。我首先检查了一下书的整体外观,平装版的封面设计很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显得非常大气。封面纸的触感也很舒服,带有磨砂的质感,握在手里不容易打滑。打开书页,立刻被书中的排版吸引了。字迹清晰,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纸张的颜色也不是那种刺眼的白色,而是偏米黄色的,对眼睛很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这种纸张的质感,厚实而有韧性,翻页时不会有沙沙的声音,非常顺滑。书本的装订也很牢固,可以平摊在桌面上,方便阅读和做笔记。整体来说,这本书的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承载着古老智慧的书籍,更是一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给我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觉。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鲜艳的色彩或者复杂的图案,只有书名和作者名,但这种极简反而更显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告诉我,最珍贵的宝藏往往藏在最简单的外表之下。翻开书,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纸张清香,不是那种廉价的油墨味,而是带着几分温润的自然气息,瞬间就勾起了我对阅读的渴望。书页的纸张厚度适中,摸上去有丝滑的触感,而且不会透墨,这对于我这种习惯用荧光笔做标记的读者来说,真是太友好了。字体的排版也很舒服,疏密得当,不会显得拥挤,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我甚至细心地看了书脊的装订,缝线整齐而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散架。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良,从细节处都能感受到出版方的严谨与用心,让我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素大方,白底黑字的标题,搭配着暗纹祥云,一眼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我拿到手的时候,被它略带磨砂质感的纸面吸引,握在手里温润而有分量。装帧也十分考究,虽是平装,却丝毫不见廉价感,每一页的裁切都整齐利落,翻阅起来十分顺畅。书页的纸张也选得很好,不是那种泛黄的旧书纸,而是带有淡淡米黄色的特制纸,既保护视力,又增添了几分古朴的书卷气。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字体,清晰又不失古韵。我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这次入手这本书,正是希望能系统地学习一些经典,而《论语》无疑是其中绕不开的基石。虽然这是平装版,但从细节处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本书的用心,这让我对后续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它的大小,既便于携带,又不会因为太小而影响阅读体验,放在书架上也显得十分雅致。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静”。封面设计极其低调,甚至有些素雅,没有任何多余的浮夸装饰,只有书名静静地躺在那里,传递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气质。这种设计风格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加厚重,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等待我去发掘。当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它时,一股淡淡的纸张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不是廉价的印刷品味道,而是一种温润的、带着书卷气的味道,瞬间就拉近了我与它的距离。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摸上去细腻而光滑,略带韧性,翻页时的触感极佳,而且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墨迹渗透到下一页。字体的大小和行距都恰到好处,排版清晰明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书本的装订也相当稳固,可以轻松地打开到任何一页,并且保持平整,这对于想要细细品味内容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总而言之,这本书从外观到内在的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对经典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文化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到这本《论语》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排版深深吸引了。没有多余的花哨装饰,简洁明了的页面设计,让人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文字本身。字号大小适中,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字体选择非常经典,透着一股儒雅的书卷气,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我特别留意了它的纸张,触感细腻,略带韧性,翻页时没有沙沙的响声,非常舒服。书页的颜色也不是刺眼的白,而是温和的米黄色,对眼睛非常友好。装订也很牢固,不用担心书页散落。整体而言,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静”,是一种能够让人沉下心来,认真品读经典的静。对于我这样一个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论语》无疑是一款令人满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文化艺术品,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