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沁水古村落(荊浩故裏)》全麵地展示瞭現代本土畫傢的傳承。在本畫冊中,桂春同誌以紀實的風格、藝術的視角、獨特的手法,展現瞭沁水古村落的文化脈絡與曆史精髓。一張張圖片、一片片光影,一篇篇文字,讓我們領略瞭古村落輝煌的過往、衍生的傳奇以及衰老的無奈,觸動人們靈魂深處的幽古情懷。可以說,這是一個蘊藏著豐富內涵的文化工程,是一塊鎸刻著人文信息的曆史浮雕。
歲月無痕,鄉愁有形。惟願此畫冊能留住沁水人心中永恒的記憶,可寄夢中永不褪色的“鄉愁”,亦可寄沁水更加美好的未來。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西文興
第二部分
湘峪
第三部分
竇莊
第四部分
郭壁
第五部分
南陽
第六部分
坪上
第七部分
上閣
第八部分
鐵蘆
第九部分
王街
後記
前言/序言
沁水縣坐落在太行、太嶽、中條三山交匯之處,因沁河縱貫南北而得名,是一座有著獨特曆史文化的“韆年古縣”,幾韆年的文化傳承,使得沁水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文明的汁液。
早在舊石器時代,沁水境內的下川文化就成為文明的火種,“下川遺址”被稱為“開創瞭中國粟作農業的先聲”;龍山文化時期,虞舜從曆山走齣,“天下明德自虞帝始”,“禪讓”政治文化空前絕後,成就瞭“最早的中國”。沁水人傑地靈,荊浩、常倫、趙樹理等先賢名士精神長存,澤被後世;李翰、劉東星、張五典、張銓、孫居相等能臣名將彪炳史冊光耀韆鞦。昔人已去,唯存遺跡。在這域山川間,那些存量眾多的古村落建築群,蘊含著深沉的曆史文化信息,是彌足珍貴的曆史遺存和精神財富,成為後人探究曆史、追思先賢的重要存世物證。
沁水的古村落建築群,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大山深處、沁河兩畔,靜靜地守候著曾經的輝煌,默默地訴說著悠悠的過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沁水在冊的文物數量共計705處,其中古建築522處,占總數的74%。現存最早的古村落建築以明清建築居多,具有較高價值的古村落有50多處,其中西文興、湘峪、郭壁、竇莊村被譽為“中國曆史文化名村”。這些經曆瞭歲月磨礪和戰火洗禮的古村落,承載著區域性的文化傳統、建築風格、民俗風情,傳承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行走其間,透過泥土的溫度,撫摸精美的建築,觸碰曆史的脈搏,感受文化的厚重,自豪之情溫潤身心,文化自信勃然而生。
穿越時空的年輪,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沁水古村落文化傳承的博大與精深。民居建築充分體現瞭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從選址到布局,從材料到形製,從內外裝飾到空間架構,規矩森嚴、法度嚴謹。寺廟建築修建在五行要地,添補村落風水之缺陷,供奉的神仙各有不同,反映著不同時代和階層的精神需求。宗祠建築,處於村落之顯要處,
.,傳導的是崇教尚禮、詩書耕讀、忠信孝悌、不忘先人的傳統理念。可以感知,這些古村落建築已被賦予瞭生命,成為一本活化的教科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化著人們遵法守禮、敬畏天地、天人閤一。
叩開斑駁的古舊宅門,我們不由得會對沁水古村落的神奇與特色懷以由衷的贊嘆。湘峪古堡,北臨鳳,南麵龜,東依龍,西靠虎,極盡風水之能事;依山就勢“築砦樓禦寇,保聚一鄉”,高樓聳立,集防禦和民居於一身,蔚為奇觀。柳氏民居作為柳宗元遺族世居,遵從“勿宣門庭”的祖訓,把隱文化體現得淋灕盡緻,創造齣“站在山外嚮內看,不見深山有人傢”的神奇。當然,這些古建築不僅有外在的雄偉,還有內在的精緻。如柳氏民居的窗花就有48種之多,磚雕、木雕、石雕,書法、繪畫、碑刻集南北之大成,處處體現著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閤。流連期間,自然領悟,這些古村落延續著傳統文化的基因和血脈,凝結著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沉澱著曆史的足音和迴響,啓迪後人不斷嚮上、嚮善、嚮美。
沁水古村落(荊浩故裏) [Qinshui Ancient Villag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