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沁水古村落(荆浩故里)》全面地展示了现代本土画家的传承。在本画册中,桂春同志以纪实的风格、艺术的视角、独特的手法,展现了沁水古村落的文化脉络与历史精髓。一张张图片、一片片光影,一篇篇文字,让我们领略了古村落辉煌的过往、衍生的传奇以及衰老的无奈,触动人们灵魂深处的幽古情怀。可以说,这是一个蕴藏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工程,是一块镌刻着人文信息的历史浮雕。
岁月无痕,乡愁有形。惟愿此画册能留住沁水人心中永恒的记忆,可寄梦中永不褪色的“乡愁”,亦可寄沁水更加美好的未来。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西文兴
第二部分
湘峪
第三部分
窦庄
第四部分
郭壁
第五部分
南阳
第六部分
坪上
第七部分
上阁
第八部分
铁芦
第九部分
王街
后记
前言/序言
沁水县坐落在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之处,因沁河纵贯南北而得名,是一座有着独特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得沁水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文明的汁液。
早在旧石器时代,沁水境内的下川文化就成为文明的火种,“下川遗址”被称为“开创了中国粟作农业的先声”;龙山文化时期,虞舜从历山走出,“天下明德自虞帝始”,“禅让”政治文化空前绝后,成就了“最早的中国”。沁水人杰地灵,荆浩、常伦、赵树理等先贤名士精神长存,泽被后世;李翰、刘东星、张五典、张铨、孙居相等能臣名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昔人已去,唯存遗迹。在这域山川间,那些存量众多的古村落建筑群,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精神财富,成为后人探究历史、追思先贤的重要存世物证。
沁水的古村落建筑群,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大山深处、沁河两畔,静静地守候着曾经的辉煌,默默地诉说着悠悠的过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沁水在册的文物数量共计705处,其中古建筑522处,占总数的74%。现存最早的古村落建筑以明清建筑居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古村落有50多处,其中西文兴、湘峪、郭壁、窦庄村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些经历了岁月磨砺和战火洗礼的古村落,承载着区域性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民俗风情,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行走其间,透过泥土的温度,抚摸精美的建筑,触碰历史的脉搏,感受文化的厚重,自豪之情温润身心,文化自信勃然而生。
穿越时空的年轮,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沁水古村落文化传承的博大与精深。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从选址到布局,从材料到形制,从内外装饰到空间架构,规矩森严、法度严谨。寺庙建筑修建在五行要地,添补村落风水之缺陷,供奉的神仙各有不同,反映着不同时代和阶层的精神需求。宗祠建筑,处于村落之显要处,
.,传导的是崇教尚礼、诗书耕读、忠信孝悌、不忘先人的传统理念。可以感知,这些古村落建筑已被赋予了生命,成为一本活化的教科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化着人们遵法守礼、敬畏天地、天人合一。
叩开斑驳的古旧宅门,我们不由得会对沁水古村落的神奇与特色怀以由衷的赞叹。湘峪古堡,北临凤,南面龟,东依龙,西靠虎,极尽风水之能事;依山就势“筑砦楼御寇,保聚一乡”,高楼耸立,集防御和民居于一身,蔚为奇观。柳氏民居作为柳宗元遗族世居,遵从“勿宣门庭”的祖训,把隐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创造出“站在山外向内看,不见深山有人家”的神奇。当然,这些古建筑不仅有外在的雄伟,还有内在的精致。如柳氏民居的窗花就有48种之多,砖雕、木雕、石雕,书法、绘画、碑刻集南北之大成,处处体现着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流连期间,自然领悟,这些古村落延续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沉淀着历史的足音和回响,启迪后人不断向上、向善、向美。
沁水古村落(荆浩故里) [Qinshui Ancient Village]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