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题襟集》保存了大量清代中期中国文人与朝鲜文人之间唱和交流诗文与书信,能够反映当时中外交流情况,为研治中外交流史、东亚文化史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本书是清人严诚、潘庭筠、陆飞与朝鲜使节洪大容等交流唱和书信诗文集,反映了清代中期文人与朝鲜文人之间的交往情况,为研究中外交流,尤其是中朝的交流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本书以韩国渊民文库藏《铁桥全集》第四册《日下题襟集》上部、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藏《铁桥全集》第五册《日下题襟集》下部为底本,皆是稀见之本,又校以《干净笔谈》《铁桥遗唾》等书中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文献价值。
刘婧(1976—)女,山东济宁人,助教授。研究方向为韩国古典文学,中韩古代文学比较,东亚古代文化交流。
上編
李令公像 順義君像 順義君詩牘
金宰相像 金宰相詩牘
洪執義像 洪執義詩牘
金秀才像 金秀才詩牘
下編
洪高士像 洪高士詩牘
附錄一
嚴誠的生平及著述
朝鮮洪大容與清人的交流及《日下題襟合集》《日下題襟集》的成書過程
《日下題襟合集》與《日下題襟集》的傳抄本
朝鮮洪大容所編與清人往來書信文獻考察
附錄二
日下題襟集(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藏本影印)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阅读历史的“老饕”,我深知一部优秀的作品,其思想的深度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所在。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穿透力。它不是简单地叙述故事或罗列观点,而是巧妙地在字里行间编织了一张复杂的哲学网络,引导着读者进行自我审视和批判性思考。每当我以为我洞悉了作者的意图时,下一章又会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反转,那种被知识的洪流不断冲击和洗礼的感觉,非常痛快。它不提供廉价的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迫使我们跳出日常的思维定势去观察世界,探讨那些关于存在、时间和情感的永恒母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拓宽了好几尺的疆域。
评分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强效的“情绪催化剂”。书中的人物塑造得极其立体和真实,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陷都毫不保留地暴露出来,让我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影子。有些角色的挣扎与抉择,我甚至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曾经历过,那种心有戚戚焉的酸楚和释然,被文字精准地捕捉并放大,让人在阅读时忍不住潸然泪下,又或是会心一笑。它不是那种刻意煽情的作品,而是通过对人性深处微妙波动的细腻描摹,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情感的共振。读完后,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书中的情境中抽离出来,那种与角色同悲同喜的体验,久久萦绕不去,留下了绵长的回味和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尤其是封面那种复古的烫金工艺,让人一上手就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既保护了视力,又增添了一丝典雅的韵味,读起来让人心生敬畏。我尤其欣赏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留白的恰到好处,使得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慎重的仪式,丝毫没有被拥挤的文字所困扰。书脊处的线装工艺更是点睛之笔,即便长期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这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喜欢反复品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光是捧着它,就已经能想象到印刷匠人当初倾注的心血,这哪里是一本书,分明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完美地平衡了实用性与审美情趣,让人忍不住想把它陈列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感受那份匠人精神的温度。
评分购买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对我而言也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探寻之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籍,它更像是一个引子,打开了我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文化脉络的好奇心。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去理解那些生僻的典故和被时间冲淡的社会习俗。这种主动求知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这种由内而外激发出的学习欲望,是许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本本身,更在于它所构建的广阔的知识场域,激励读者去追溯和学习更宏大的文化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细腻且富有张力,作者似乎拥有驾驭文字的魔力,能将最寻常的意象描摹得活灵活现,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却又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感。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因为某个词汇的精准选用而停下来反复咀嚼,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品尝一味精心熬制的汤药,初尝平淡,回味却悠长。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如同高明的乐师,时而舒缓如清泉漫流,让人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时而又陡然加快,如同山洪爆发,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听见”作者的呼吸声和笔尖的沙沙声,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文字本身所能承载的范畴,仿佛作者就在我的耳边低语,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