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化学
  • 中公
  • 试卷
  • 冲刺
  • 初级中学
  • 2018
  • 教资
  • 辅导教材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121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5634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袋装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是中公图书研发团队和一线师资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真题
本书的每道题目都经过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人员精心选择,在难度、题型、考点等方面与教师资格考试契合,以期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题目特点及解题技巧,提升答题能力。
2.精细研发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对各科教师资格考试命题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将这种研发成果融入本书中,以期帮助考生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把握考试脉搏,明确考试方向。
3.凸显实用
本套试卷提炼核心考点,点拨解题思路,参考答案详细,使考生对高频更加明确,帮助考生拓展知识,掌握答题技巧。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是中公图书研发团队和授课师资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包含5套冲刺试题,本书的每道题目都经过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人员精心选择,在难度、题型、考点等方面与教师资格考试契合。试卷答案解析部分提炼核心考点,点拨解题思路,参考答案详细。

目录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1)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9)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17)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25)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35)

精彩书摘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2.高温下焙烧CuFeS2的反应之一为2CuFeS2+7O2CuSO4+CuO+Fe2O3+3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CuFeS2中硫的化合价为-1价
  B.CuFeS2发生还原反应
  C.1mol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3mol电子
  D.CuSO4和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
  5.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1所示,该电池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K+、Na+、SO2-4、AlO-2
  B.c(H+)=0.10mol/L的溶液中:CH3COO-、NH+4、Cl-、Na+
  C.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Mg2+、Na+、Cl-、NO-3
  D.pH=12的溶液中:AlO-2、Na+、SO2-4、SO2-3
  8.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且不做其他功,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ΔrGm>0B.ΔrGm<0C.ΔrGm=0D.ΔrGm≠0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L0.5mol/L的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1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2
  A.青蒿素可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青蒿素难溶于水,能溶于NaOH溶液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青蒿素与纤维素一样,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1.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反应原理
  C.身边的化学物质D.物质构成的奥秘
  12.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A.解释B.初步学会
  C.初步形成D.体会
  13.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
  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
  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
  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
  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BCAC+B
  1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合作者B.促进者
  C.管理者D.反思者
  15.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B.归纳
  C.演绎D.分类
  16.在初中阶段,学生从得失氧的角度学习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到高中学生再从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这种内容安排主要遵循了()。
  A.简到繁的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先行组织者理论
  D.信息加工的基本理论
  17.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教师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教师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B.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C.作为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D.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18.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导向系统,对于教学认识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下面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错误的是()。
  A.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硫酸的性质
  C.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D.在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
  19.某化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都会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该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个体差异评价
  20.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时,教师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和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蛋白质的图片创设情境。该教师采用了何种创设情境方法?()
  A.利用实验B.设置化学问题
  C.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D.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以环境、能源、资源为线索的化学课程或以化学为主的综合理科课程不断问世,分科课程内部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善于找到各学科知识点间的联结点,以培养发散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问题:
  (1)试说明设置重视学科间的联系的综合课程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新课程改革下,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化学教学理念,化学课程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2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新课改理念包括新课改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行为的转变以及新课改评价观,为我们实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问题:
  (1)“燃烧和灭火”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采用什么策略?
  (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很重要,假如你在上课的过程中一个小组所做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你会怎么办?
  三、诊断题(本大题有1小题,15分)
  23.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
  提出问题:专家对某所化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多次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Zn2+、Pb2+、Fe3+、Cu2+这四种金属离子,如不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防止铅污染并回收铜,请同学们设计回收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方案。
  评价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选取3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根据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上述3个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2)请分析学生设计出不可行方案的可能原因。
  (3)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24.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3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4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5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图3
  图4
  图5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3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4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5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1小题,30分)
  2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初中)考前实战演练》 精准定位,直击考点,厚积薄发,决胜考场! 本书是专为报考初中化学学科国家教师资格证的考生精心打造的考前冲刺备考指南。我们深知,教师资格考试是检验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关卡,而化学学科的知识与教学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本书紧密围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聚焦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要求,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应试水平,顺利通过考试,迈出成为一名优秀化学教师的第一步。 一、 内容精炼,聚焦考纲,全面覆盖 本书内容经过严格筛选与提炼,确保精准对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我们深入研究近年考试真题,洞察命题趋势,将考纲要求与实际考试侧重点相结合,力求呈现最贴近考试实际的备考内容。 1. 学科知识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深入讲解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化合价、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物质的量及其计算、溶液、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概念。注重概念的辨析与理解,突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无机化学部分: 全面涵盖常见的无机物(如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气、酸、碱、盐、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及其相互关系。重点讲解常见物质的鉴别、推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有机化学部分: 聚焦初中阶段涉及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乙酸、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等。讲解其结构、性质、用途,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强调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培养联系实际的化学思维。 化学实验部分: 系统梳理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重点讲解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含量测定等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强调实验安全与误差分析。 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部分: 关注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培养考生的化学视角,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能力部分: 教学设计: 涵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方式设计等方面。指导考生如何根据学情与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案。 教学实施: 侧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包括课堂导入技巧、知识讲解方法、提问与互动策略、实验教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等。指导考生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评价: 讲解不同类型的教学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课堂观察、学业成绩分析等。指导考生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 教与学中的沟通与合作: 强调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培养考生处理课堂突发情况、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及与其他教育者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常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探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困难的克服、学生品德的培养等。 二、 题型丰富,模拟逼真,实战演练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实战演练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考试场景,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掌握应试技巧。 精选模拟试卷: 包含多套高质量的模拟试卷,紧扣最新考试大纲和题型要求。试卷严格按照考试结构和时间要求编排,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体验真实的考试压力。 题型全面覆盖: 模拟试卷涵盖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所有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 难度梯度设计: 试卷难度设置循序渐进,从基础巩固到综合应用,帮助考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 典型错题分析: 针对每个模拟试卷,都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解析不仅给出正确答案,更深入分析错误选项的迷惑性,点明命题意图,剖析解题思路与方法,帮助考生避免重复犯错。 专项训练: 针对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中的重点、难点,设置专项练习,帮助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三、 深度解析,点拨迷津,提升能力 本书的解析部分是其核心价值所在,绝非简单的答案罗列。 知识点深度解析: 对于试题中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梳理其概念、原理、应用,并与其他相关知识点建立联系,帮助考生触类旁通。 解题思路与技巧点拨: 针对不同题型,详细讲解相应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和应试技巧。例如,对于选择题,讲解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对于计算题,强调步骤的规范性;对于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指导如何组织语言,突出重点。 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指导: 对于教学设计题和案例分析题,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并进一步阐述其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教学理念,帮助考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从而举一反三。 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针对考生常出现的知识点混淆现象,进行重点辨析,帮助考生理清概念,形成清晰的知识边界。 四、 备考指导,科学规划,高效复习 本书不仅提供丰富的训练内容,更注重为考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备考指导。 备考路径规划: 针对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提供科学合理的复习路径建议,帮助考生合理分配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心态调整与考场策略: 关注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供调整心态的建议,并分享实用的考场应试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 学习方法指导: 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理解记忆、联系实际、多做练习、总结反思等,帮助考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掌握知识。 本书适用人群: 正在备考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的考生。 希望系统梳理初中化学知识,巩固学科基础的考生。 希望提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业能力的考生。 需要进行大量模拟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节奏的考生。 选择《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初中)考前实战演练》,就是选择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本书将成为您备考路上最可靠的伙伴,助您信心倍增,知识扎实,技能娴熟,最终旗开得胜,圆梦教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初级中学”定位,在实际的试题难度分布上,显得非常不平衡。我发现,它似乎将初中化学的所有知识点都平均地摊派到每一套试卷里,导致有些知识点的考察深度明显超过了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有些最核心、最常考的知识点却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例如,在一套试卷中,竟然出现了关于“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详细题目,这显然是高中化学的内容,硬塞进来占用了宝贵的初中知识考查空间。相反,对于初中化学中至关重要的“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的误差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些重中之重,考察得非常浅显,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深入到对教学实践的考察。这让人感觉编者似乎是在“堆砌知识点”以显得内容丰富,而不是真正理解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和考试侧重点。一个好的冲刺卷,应该在最核心、最容易失分的部分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该出现在这个阶段考察的偏难怪题上。这份试卷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知识点大杂烩”,而非精准的“考前导航仪”。

评分

如果以“考前冲刺”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那么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明显不足的。冲刺阶段的重点在于查漏补缺和适应考试节奏,特别是对于时间控制和答题策略的演练。然而,这本书的卷后总结部分做得非常松散。它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错题分析框架”,也没有针对不同题型(如填空、选择、实验题)给出明确的时间分配建议。我期待看到的是,每套试卷结束后,能够有一个针对性的反馈,比如“你在基础概念题上失分过多,建议回顾XX章节”或者“你的实验题解题步骤缺失严重,请重点训练图文转换能力”。但这本书只是简单地给出了标准答案,没有任何引导性的学习建议。这种缺乏“反馈指导”的练习册,对于考生自我提升的帮助非常有限。它更像是让你在黑暗中自己摸索,而不是提供一个清晰的路径图。说白了,它只提供了“练什么”,但完全没有指导“怎么练”和“练完后如何改进”,这与“冲刺”二字的要求相去甚远,更像是一份普通的模拟题集。

评分

这本所谓的“冲刺试卷”给我的感觉,简直就像是把一堆陈旧的教资考试真题随便重新编排了一下,然后就想糊弄考生。我重点关注的是它对新课标的体现程度。2018年的教材,到现在都快过去好几年了,教育部的教学指导纲要和考试大纲肯定有所更新,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向上。我翻了好几遍,发现试卷的侧重点依然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点死记硬背的考察,对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比如科学探究、数据分析、以及化学与社会、技术的联系这些高阶思维的题目少得可怜。选择题还好说,但简答题和论述题的设置,完全没有体现出对未来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考察。举个例子,其中有一套试卷的试题设计,完全是照搬十年前的传统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但对于如何设计一个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溶液pH变化的探究活动,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一个准备面对“新高考”和“新中考”改革趋势的教师来说,简直是误导。如果仅仅是拿来刷题保持手感还可以,但如果指望它能帮你抓住最新考试的风向标,那绝对是痴心妄想,购买它,更像是在回顾历史而不是备战未来。我感觉自己花钱买了一堆过期的“知识点清单”,而不是一个能助我上岸的利器。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装帧设计就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年代感”,那种略显粗糙的纸张质感和略微模糊的印刷字体,让人不禁怀疑这真的是一个正规出版社的最新辅导资料吗?我最不满意的,是它的解析部分,简直可以用“敷衍了事”来形容。对于那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题或者概念辨析题,它的解析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总结,或者直接跳过了中间的关键步骤。比如,一个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题,题目给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求计算产率,它的答案区域只写了最终数字,完全没有展示如何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如何进行化学计量数的转换,更别提对于错误选项为什么是错误的分析了。对于一个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或者基础不扎实的考生来说,这种解析无异于“只给鱼而不教钓鱼”。更夸张的是,有几道关于“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题目,它的参考答案竟然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一边强调“先加水稀释”,另一边的解析却说“直接加入药品进行反应”。这种低级的错误,如果出现在冲刺阶段的模拟卷中,会极大地干扰考生的判断力和学习信心,让人不得不怀疑出题和审稿团队的专业素养到底有多高,这种质量的书籍,对于追求精确和严谨的教师资格考试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

评分

这本书在“教学能力”部分的考察,显得尤为陈旧和模式化。教资考试的“教学能力”模块,现在越来越强调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对学生错误认知(Mistake Analysis)的处理能力。这本2018年的冲刺卷在这方面暴露出了明显的滞后性。例如,它给出的情境题,大多是要求教师陈述教学目标和流程,显得非常“教条主义”。我希望看到的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初中生在学习“溶解度曲线”时出现的典型错误数据,要求我分析学生是哪里理解错了,然后设计一个针对性的提问来纠正他。然而,这本书里的相关题目,要么是简单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么是“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内容过于宽泛和理论化,脱离了真实教学场景的复杂性和互动性。购买辅导材料,就是希望能够提前接触到未来考试可能会考察的“新颖”题型和“高阶”能力要求,但这份试卷给我的感觉是,它还在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视角来设计教师的考核标准,这对于一个渴望了解前沿教学理念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和认知上的倒退。

评分

精明鱼骨头您摸摸哦哦

评分

资料书,希望自己能坚持看下去,京东快递一如既往的快

评分

棒很棒的一本书非常适合被考教师证使用,希望今年下半年的是考试能够顺顺利利的也感谢京东那么快就送过来了,非常谢谢!

评分

质量很好,希望更多的朋友信赖。客服态度特好,我会再次光顾的,可不可以再便宜点,呃带朋友来你家商城买 不好意思评价晚了,非常好的东西很喜欢!

评分

便宜了很多,不过我觉得跟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起卖会好一些。

评分

和套装一起下单,报名和买书都花挺多钱了,心痛~

评分

质量很好,,纸张很滑,印刷还可以

评分

印刷清晰,希望自己能考过!

评分

帮一个以前的学生买了,比较了几个版本的,还是觉得这个版本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