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纵论新时代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纵论新时代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恩富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
  • 新时代
  • 经济发展
  • 经济学家
  • 政策分析
  • 金融
  • 投资
  • 改革开放
  • 中国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517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19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2
字数:40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同步跨入新常态和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完成新使命,进而更加迫切需要新思维、新方法、新答案。如何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如何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如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稳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搞好实体经济,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构筑全球新格局,如何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这些新的重大课题均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理论应答。

  基于此,本书尝试性地组织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著名经济学家,围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大逻辑和真命题,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把脉中国和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新走势。”

  产业升级是对外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集中体现。本书从理论、经验和实证三个维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之间的理论逻辑,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尝试性提出了中国经验。在深度分析基础上,研判展望了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态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程恩富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首席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2018年改名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第十一届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目录

专题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

  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卫兴华)/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程恩富)/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新特征(李建平)/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种解读及其分析(孔丹)/18

专题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历史、现实、未来(周新城)/22

  新时代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启示(陈平)/29

  中国经济:新时代、新思维、新战略(李稻葵)/31

专题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37

  新时代将加速经济新常态下的民富国强进程(程恩富)/37

  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何秉孟)/45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程恩富)/4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王天义)/56

专题四:新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发展之道/58

  五大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涵的深化拓宽和高度概括(吴宣恭)/58

  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观解析(颜鹏飞)/65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冯金华)/68

专题五: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77

  怎样正确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卫兴华)/7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刘国光)/80

  根据所有制实际重新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吴宣恭)/83

专题六:科学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90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刘国光)/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调节论(程恩富)/93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何自力)/95

  市场机制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吗?(王志伟)/98

  两种根本不同的改革观(高梁)/104

专题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09

  资源配平实现方式的新探索(文魁)/10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余斌)/114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李翀)/120

专题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28

  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胡鞍钢)/128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简新华)/130

  建设现代化经济新体系(顾钰民)/1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何干强)/134

专题九:谱写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新篇章/137

  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一致性(宋方敏)/137

  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必须分清理论是非(何干强)/148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概念科学性的唯物主义再认识(龙斧)/151

专题十: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55

  邓小平“第二次飞跃”论与习近平“统”的思想关系之考察(程恩富)/155

  创造农村就业,推进乡村振兴(胡鞍钢)/162

  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创新研究(简新华)/163

  “三权分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的创新(顾钰民)/180

专题十一:防范金融风险,振兴实体经济/187

  从银行类金融机构成长看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曹和平)/187

  中国股市改革、金融监管与反腐败(杨斌)/192

  我国两大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方兴起)/205

  正确认识服务业占比的意义(何自力)/209

专题十二:“一带一路”构筑全球新格局/211

  “一带一路”是我国大踏步地“走出去”的大智慧大手笔(丁冰)/211

  迎接“中国时刻”:渐进式改变国际规则是国内发展的诉求(李稻葵)/214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之路(丁一凡)/216

专题十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223

  为什么必须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卫兴华)/223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杨承训)/225

  社会主义加市场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李玲)/229

  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丁一凡)237


前言/序言


巨轮启航:全球视野下的未来经济图景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时期的国内经济学家观点汇编,而是一部立足于全球变局、深入剖析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发展底层逻辑的宏大叙事。我们旨在提供一个超越地域限制的分析框架,探讨技术革命、地缘政治重塑、可持续发展压力以及社会结构变迁如何共同塑造我们即将步入的“新常态”。 第一部分:范式转移:旧秩序的瓦解与新引擎的萌芽 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了自“大缓和时代”终结以来,全球经济运行范式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审视了过去依赖的全球化模式——以效率优先、成本驱动为核心的供应链布局——如何在高通胀、保护主义抬头和供应链韧性需求下,被迫向“韧性优先、区域化整合”的方向转型。 1.1 技术奇点与生产力重构: 我们没有停留在对人工智能(AI)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分析了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带来的生产力革命的“非线性”特征。重点探讨了“数据作为新石油”的时代,如何演变为“算法与算力”的垄断竞争。书中详细分析了“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SBTC)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变异,即AI对中端白领工作的替代效应,可能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出现比以往更为剧烈的两极分化,并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UBI)在应对结构性失业浪潮中的可行性与挑战。 1.2 债务潮汐与金融稳定: 全球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已达历史高位。本书超越了简单的利率分析,而是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模型,来模拟在“低增长、高利率、高债务”这“三高困境”下,主要经济体如何避免“债务通缩螺旋”或“恶性通胀”。我们特别关注了主权信用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数字货币(CBDC)的推广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潜在侵蚀。 1.3 绿色转型:成本还是机遇? 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当下资本配置的核心驱动力。本书摈弃了将绿色转型视为纯粹成本增加的观点,而是将其视为一次巨大的“资本重配”运动。我们详细分析了碳定价机制(如欧盟的CBAM)如何重塑全球贸易的相对比较优势,以及储能技术、氢能经济等前沿领域对传统能源巨头的颠覆性影响。这不是一个关于“环保”的章节,而是一个关于“价值链重塑”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部分:地缘政治经济学:从“超级耦合”到“竞争性脱钩”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冷战结束后最深刻的重构。本书核心部分之一,是解析技术主权、资源安全与国际贸易规则之间的紧张关系。 2.1 关键资源的“武器化”: 围绕半导体、稀土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投入品”,国家间竞争已从市场主导转向了政府干预。我们详细描绘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策略的经济逻辑、实施成本以及对全球分工效率的长期影响。书中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技术封锁如何迫使特定国家进行“自力更生”的产业升级,尽管这种升级的成本极其高昂。 2.2 区域集团化的深化: 全球多边主义面临挑战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整合却在加速。本书重点分析了RCEP、CPTPP以及新兴的“全球南方”贸易网络的发展趋势。我们评估了这些区域化尝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填补全球化退潮留下的市场空白,以及它们在制定新的数字贸易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角色。 2.3 监管的碎片化: 跨国公司面临的监管环境日益复杂。从数据本地化要求到反垄断审查的扩大化,监管正成为影响资本流动的隐形力量。本书探讨了不同司法管辖区如何利用监管工具来保护本土“冠军企业”和关键技术,以及这对全球并购(M&A)活动构成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部分:社会契约与宏观调控的未来 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和对不确定性的社会管理,是决定未来十年社会稳定的关键。 3.1 人口结构变化的长期拖累: 许多发达经济体和部分快速发展中的经济体正面临劳动人口萎缩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压力。本书侧重于分析这如何从根本上压缩潜在经济增长率(Potential GDP),并迫使政府采取极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维持养老金体系的偿付能力。我们探讨了提高退休年龄、大规模引进移民或实现劳动生产率的“飞跃式提升”这三条可能的出路及其政治经济学障碍。 3.2 不平等与需求侧管理: 持续扩大的财富不平等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隐患。当储蓄集中在少数高收入群体手中时,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常态。本书批判性地评估了财富税、遗产税等再分配工具的实际操作难度,并提出了在私人部门去杠杆周期中,政府如何运用“目标性财政刺激”来稳定总需求的策略。 3.3 新的治理模式:弹性与预测能力: 面对气候冲击、流行病或突发的金融危机,传统的年度预算和五年规划显得力不从心。本书主张建立一种更具“系统弹性”的经济治理框架,强调“提前预警系统”的建设和政府决策的“情景规划”能力,而非僵化的预测。 总结:在不确定性中锚定价值 本书的结论是,未来经济不会回到过去任何一个已知的模型中去。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波动性、高技术渗透率和重塑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的“过渡期”。成功的经济体将是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技术变革,有效管理资源稀缺性,并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契约以维持政治稳定的国家。这是一份面向决策者、投资者和关注人类未来走向的严肃的经济学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总是听到“新时代经济”这个说法,感觉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但具体是什么,我一直有点模糊。我不太懂经济,但又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想被落下。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很贴切,正好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新时代经济”到底是什么,它和以前的经济有什么不同,它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解释清楚。我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术语,也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我只想知道,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新时代经济”意味着什么?我的工作会不会受到影响?我的生活水平会不会提高?我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我特别关注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关于消费升级、或者说新的消费模式的讨论?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说“体验经济”、“共享经济”,这些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是不是“新时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再对这个陌生的概念感到恐惧,而是能够理解它,甚至拥抱它。

评分

说实话,当初吸引我下单这本书,主要是看中了“著名经济学家”这几个字。我一直认为,经济学家的洞察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们往往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捕捉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各种“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我们普通人想要理解这些变化,预测未来走向,实在是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汇集一批真正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们能够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为我们揭示新时代经济的底层逻辑。我特别关注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创新性理论的学者,他们的思考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比如,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经济理论是否还能有效解释一切?新的生产力要素是什么?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应对这些趋势的策略建议。当然,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我们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毕竟,经济学不应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更应是普罗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评分

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我一直认为,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是认识我们所处社会最基本的一步。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加速的时代,我常常感到一种信息过载的焦虑,既想抓住机遇,又担心错失风险。这本书的题目,尤其是“纵论”二字,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对新时代的经济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关于经济结构性调整、增长模式转变,甚至是国际经济格局演变等宏大的议题。我希望作者们能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描绘出新时代经济的蓝图,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经济体系的讨论。毕竟,一个真正“新时代”的经济,不应该仅仅追求GDP的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的整体福祉和人类的长远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拓展我的视野,提升我的认知水平,让我能够以更长远的眼光,去理解和参与到我们这个时代经济的变革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就相当有分量,“著名经济学家纵论新时代经济”,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这个普通读者对当下经济发展脉络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尤其是我们身处的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对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对国家发展的方向都至关重要。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对宏观经济、产业变动、乃至国际贸易摩擦都津津乐道,但我总感觉自己缺了一块拼图,信息零散,理论基础薄弱。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个系统性的、由权威人士解读的关于“新时代经济”的图景。我很期待书中能有哪些经济学家,他们各自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又是什么?他们又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来剖析这个“新时代”的经济特征?是侧重于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升级,还是聚焦于全球化浪潮中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亦或是探讨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等更具民生关怀的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堆砌,而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并且能有所启发。毕竟,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社会,改善民生,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我们公司最近在考虑新的投资方向,涉及到一些新兴产业,我对这些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相关的政策扶持、以及潜在的风险都不是很了解。我听说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并且他们的观点往往能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觉得它可能正是我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一些关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等,我想知道这些产业的驱动力是什么?它们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评估这些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框架或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打开思路,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参与到公司的战略讨论中去,并且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