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精华录 现代管理者的小通鉴
《史迻》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姚琮先生写给蒋介石的精缩版《资治通鉴》。姚琮先生阅读《资治通鉴》时,反思中国历史16朝兴衰起伏,探究1362年宦海沉浮,其感悟全在本书之字里行间。只有反思,才有精进;只有韬光,才能重生;透过历史找到自己。今天的管理者无不俯身事务,大部头的《资治通鉴》无法顾及,现代版小通鉴《史迻》择要而化,为探索者、思考者指点迷津。
内容简介《史迻》是姚琮先生阅读《资治通鉴》后的反省、思考之作,主要迻录《资治通鉴》历朝君臣事迹言论,以鉴古知今。崇贤馆版《史迻》以民国时期姚崇先生版本为底本,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洪波、博士陈祝琴、博士黄瑞玲注译整理,本书期望能够延承姚琮先生意愿,使读者“立德、立言、立功皆有所准绳”。
作者简介姚琮,1891~1977,字味辛,温州瑞安人,蒋介石同学,南怀瑾旧友,民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
陈祝琴,安庆师范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
黄瑞玲,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从事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工作。
洪波,曾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本科对外汉语系系主任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负责人。
目 录
纳言 002
骄盈 002
贪妄 003
兵事 003
贤母 004
兵事 004
简练 004
格言 005
法纪 005
俭朴 006
治理 006
志操 007
明哲 007
宽缓 008
断狱 008
慎密 008
廉洁 009
驭下 010
礼教 010
感化 011
母教 012
吏治 013
纳谏 013
忠直宽明 014
明哲 015
女杰 016
卓识 016
大度 017
伟大 017
应变 018
宽大 019
谦退 019
统驭 020
举善 020
纳降 021
纪律 022
料敌 022
志节 023
虚矫 023
大度 024
卓识 025
隐逸 025
多疑 026
鱼水 027
宽缓久任 028
节操 029
知足 029
料敌 030
智勇 031
仁爱 032
节烈 033
宽简 034
鲠直 034
抗直 035
柔道 035
公忠 036
忠直仁厚 036
忠勇 037
壮勇 038
质实 038
明哲 039
母教 040
畏惧 040
急切 041
谦抑 041
便民 042
公忠 043
慎交 043
宽简 044
清白 044
忠义 045
孝行 046
哲理 047
风度 048
吏治 049
纳谏 050
赏罚 050
公忠 050
吏治 051
文德 052
吏治 053
吏治 054
孝友 054
吏治 055
高厚 056
宽和 057
荐举 058
持平 058
节烈 059
治乱 060
忠孝 061
吏治 062
伟识 063
正大 064
刚直 064
谋略忠节 065
人望 067
大礼 067
教化 068
急智 069
沉着 069
饷需 070
忠益 070
料敌 071
母教 072
壮志 073
忠节 073
节烈 074
吏治 075
政略 076
处变 077
道义 077
劝学 078
义烈 078
治理 079
几谏 080
仪容 080
暴酷 080
格言 081
限权 081
雅重 082
朋党 084
巧诈 084
面折 086
谨厚 086
谨厚 087
节烈 088
知人 088
知人 089
孝友 090
贤妻 091
卓见 092
守礼 092
女宗 093
儒将 093
抗直宽容 096
器度 096
兵略 097
纳士 097
治礼 098
忧时 099
几谏 099
忠言 100
清廉 102
习劳 102
简要 102
宽简 103
机智 104
质实 104
忠烈 105
镇定 105
贤母 106
镇静 107
适分 107
名言 108
轻财 108
识鉴 108
忠直 109
质干 110
绝技 111
霸才 111
古道 112
跋扈 113
贤妇 113
执法 114
邪说 115
荐举 115
宽厚 116
畏惧 116
胆识 117
知人 118
和静 118
机警豪迈 119
早慧 120
驾驭 120
女杰 121
聪言察事 121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极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史诗级戏剧。不同于一些历史著作的平铺直叙,这里的笔触时而如疾风骤雨,将重大转折点描绘得惊心动魄;时而又如春水潺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转变。六百多年间,十六个朝代的更迭,庞大的信息量被作者梳理得井井有条,却丝毫没有给人以繁复之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的克制与张力。他没有用过多的情绪化语言去引导读者,而是通过对史料的精妙运用和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捕捉,让历史本身发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无常和宿命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登高一寸,视野就开阔一分。
评分这本书的厚重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叙事,而是沉甸甸的历史重量。每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仿佛能闻到那些宫墙内、书房中的墨香,听到朝堂上剑拔弩张的争论声。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罗列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以一种近乎“亲历者”的视角,将那些帝王将相的起落无常、文臣武将的宦海浮沉,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权力更迭背后的逻辑和人性的复杂展现,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复。它没有简单的褒贬,而是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那种“兴衰起伏”之间的微妙平衡和必然走向,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历史洪流的冲击力。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古朴而又洞察一切的韵味,让人忍不住一页一页往下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时代的脉络和细节。
评分装帧和纸张的质感,已经暗示了其内容的非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图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完美融合。你既能看到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能清晰地辨识出某个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那些关于“宦海沉浮”的描述,尤其精彩,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跃然纸上。它成功地打破了时间壁垒,让今日之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困境与追求。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历史,不如说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多维度的对话,让人在唏嘘之余,对“兴衰之道”有了更具象、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沉思之作”。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解读,更像是对“人性”在特定历史结构下如何扭曲、如何坚守的一次全面扫描。书中对权力腐蚀人心的描绘,其犀利程度令人不寒而栗。很多描绘,即便是隔着千年时光,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寒意和警示。那些关于“觉悟”的篇章,处理得极为高明,它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与辉煌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智慧结晶。对于那些对历史抱有探究精神,不满足于表面化叙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厚礼。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投入心神,但给予的回报,是远超预期的深度理解和精神滋养。
评分读完此书,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历史循环往复的深深叹息。它并非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对那些看似偶然的兴衰背后,隐藏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那种对“庙堂”与“宦海”交织的描绘,尤为精妙。读者很容易被卷入到那些复杂的权力博弈中去,去体会身处局中的人,是如何在理想与现实、忠诚与生存之间做出艰难抉择的。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被时间掩盖的真相,用极其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方式展现出来。尤其是对“反思与觉悟”的探讨,更是直击人心。它促使我不仅关注过去,更去审视当下社会运行的某些模式,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历史的烟云中,找到了与自身处境的某种共鸣与启示。
评分赞?,物有所值
评分书很不错,全五分
评分赠送的书质量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赠品OKOKOK
评分书很不错,全五分
评分赠书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书很不错,全五分
评分赠品OKOKOK
评分非常好,对孩子学习帮助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