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暴力與社會秩序——詮釋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曆史的一個概念性框架 | 作者 | 道格拉斯· C. 諾思,約翰·約瑟夫·瓦 |
| 定價 | 56.00元 | 齣版社 | 格緻齣版社 |
| ISBN | 9787543218642 | 齣版日期 | 2017-04-01 |
| 字數 | 313000 | 頁碼 | 294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暴力與社會秩序》在一個較為廣闊的社會科學和曆史學的框架中研究暴力問題,揭示經濟行為與政治行為是怎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在大多數我們稱之為自然國傢(natural states)的社會裏,暴力的限製是通過對經濟的政治操控而産生的特權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來達成的。特權使暴力不至於被強勢的個人濫用,但這麼做無疑又會阻礙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反之,現代社會則是通過開放經濟與政治組織的權利,培育政治與經濟的競爭,來限製暴力的。本書為我們理解這兩種類型的社會秩序,以及為何開放的社會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較為發達、何以有25個國傢由一種社會秩序轉型為瞭另一種,提供瞭一個框架。 |
| 作者簡介 | |
| 道格拉斯 C. 諾思為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文理學院Spencer T. Olin 教授。 約翰?約瑟夫?瓦利斯現為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傢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客座研究員。 巴裏?R. 溫格斯特現為斯坦福大學政治學係Ward C. Krebs Family教授,“鬍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同時兼任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 |
| 目錄 | |
| 前言 緻謝 代序(韋森) 譯者序 1. 概念性框架 1.1 導言 1.2 社會秩序的概念:暴力、製度和組織 1.3 自然國傢的邏輯 1.4 權利開放秩序的邏輯 1.5 由自然國傢嚮權利開放秩序轉型的邏輯 1.6 關於信念的一點說明 1.7 本書寫作計劃 2. 自然國傢 2.1導言 2.2共性:權利限製秩序的特徵 2.3區彆:自然國傢的類型 2.4特權、權利和精英的動態性 2.5起源:社會規模與暴力 2.6自然國傢的動態性:從脆弱的自然國傢到初級的自然國傢 2.7嚮成熟的自然國傢轉變:無序、組織和中世紀教會 2.8成熟的自然國傢:16、17、18世紀的法國和英格蘭 2.9自然國傢 附錄:骨骼證據和經驗研究結果 3. 自然國傢框架的應用:英國土地法 3.1導言 3.2年錶 3.3法庭、法律觀念和財産法 3.4 異態封建製度 3.5異態封建製度與財産的非人際關係化 3.6自然國傢的類型 附錄 4. 權利開放秩序 4.1導言 4.2共性:權利開放秩序的特徵 4.3製度、信念,以及支持權利開放的激勵 4.4編入:公民身份的擴展 4.5權利開放秩序中的暴力控製 4.6政府的成長 4.7維持短期穩定的力量 4.8維持長期穩定的力量:適應性效率 4.9為何同樣的製度在權利開放與權利限製秩序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4.10一個新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和尋租理論 4.11民主與再分配 4.12適應性效率與權利開放秩序中看似獨立的經濟與政治 5. 從權利限製秩序嚮權利開放秩序的轉型:門階條件 5.1導言 5.2人際關係化和非人際關係化:門階條件 5.3門階條件1:對精英的法治 5.4門階條件2:公共或私人領域內的性組織 5.5門階條件3:對軍隊的統一控製 5.6英國海軍和英國 5.7時間、秩序和製度形式 6. 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6.1製度化權利開放 6.2對派係的擔憂 6.3事件 6.4政黨和法人團體 6.5英國嚮權利開放的轉型 6.6法國嚮權利開放的轉型 6.7美國嚮權利開放的轉型 6.8製度化權利開放:為什麼是西方國傢? 7. 對社會科學下一步研究的設想 7.1框架問題 7.2概念性框架 7.3社會科學的一個新進路:暴力、製度、組織和信念 7.4社會科學的一個新進路:發展和民主 7.5轉嚮國傢理論 7.6暴力和社會秩序:未來研究的方嚮 參考文獻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暴力與社會秩序》這本書,讀下來確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一開始我以為會充斥著大量的曆史戰役、政治鬥爭的細節,但實際內容讓我驚喜。作者更側重於構建一個理論模型,一個解釋人類社會發展軌跡的“元敘事”。他並沒有試圖列舉所有的暴力事件,而是提煉齣暴力在塑造社會結構、確立統治、維持秩序方麵的普遍性規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將“暴力”的概念延展到瞭非物理層麵,比如經濟上的強製和思想上的禁錮,這讓我在理解曆史上一些看似“和平”的演變時,也能找到其背後隱藏的權力運作和強製性。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解釋性框架”,就像給曆史裝上瞭一副濾鏡,讓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不同時代、不同文明社會中,權力如何分配、秩序如何建立、以及這些過程背後不可或缺的“暴力”元素。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雖然涉及大量的理論闡述,但通過引用的曆史事實,使得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而易於理解。我感覺自己仿佛在參加一場高屋建瓴的學術講座,聽一位大師為我剖析人類文明的根基。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輕鬆閱讀的消遣讀物,它需要讀者投入思考,反復咀嚼,纔能真正領會其精髓。但一旦你理解瞭它的邏輯,你會發現,它能夠讓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看待曆史,以及我們現在的社會。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叫做《暴力與社會秩序》的書,感覺非常震撼。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試圖建立一個能夠貫穿人類有文字記載曆史的“概念性框架”。我之前對曆史的理解,很多時候是碎片化的,知道發生瞭什麼,但很難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本書就提供瞭一種非常強大的解釋工具。作者認為,暴力不僅僅是曆史中的零星插麯,而是塑造社會結構、維持秩序的根本動力。他把“暴力”的概念進行瞭極大的擴展,包括瞭軍事、政治、經濟、甚至文化和宗教的強製力,這些都是用來確保人們遵循特定規則的手段。我特彆喜歡他分析國傢形成和發展的邏輯,感覺把很多我之前模糊的認知都清晰化瞭。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很多看似“自然”的社會製度和權力結構,其實背後都有著強大的強製力量在支撐。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紮實,引用瞭大量不同文明、不同曆史時期的案例,讓人覺得他的觀點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根植於深厚的曆史土壤。這本書讓我開始用一種更宏觀、更批判的眼光去審視曆史,去理解社會演變的內在邏輯。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消化,但絕對是一本能夠啓發深度思考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起得真夠吸引眼球的,“暴力與社會秩序——詮釋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曆史的一個概念性框架”。我拿到書的時候,其實心裏是有點忐忑的,不知道這“暴力”和“秩序”到底是怎麼個“框架”法。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開篇深深吸引瞭。他沒有直接跳到曆史事件,而是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構建瞭一個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邏輯。讀到後麵,我纔明白,原來作者說的“暴力”並不僅僅是指那種血腥的衝突,而是更廣泛地涵蓋瞭從權力鬥爭、經濟剝削到思想壓迫等一切能夠強製他人服從的手段。而“秩序”也並非是簡單的人口聚集,而是由這些暴力手段所維係的一種社會結構和運行規則。書裏大量的曆史案例,從原始部落到現代國傢,都仿佛被重新審視瞭一遍,讓人恍然大悟。很多我曾經以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社會現象,在這本書的框架下,都有瞭更深層次的解釋。比如,為什麼會有國傢的産生?為什麼會有法律?為什麼會有戰爭?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作者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給齣瞭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思想的“考古”,一層層剝開曆史的麵紗,看到其背後驅動的深層力量。我之前讀過不少曆史書,但總是停留在事件的錶麵,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曆史的認知方式。它提供瞭一種思考的工具,一種分析社會現象的“算法”,讓我能夠用更批判、更深刻的眼光去看待我們所處的時代。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對曆史書裏的戰爭和衝突感到有些審美疲勞,沒想到這本書的切入點完全不同。它不是在描繪一場場戰役的細節,而是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提齣瞭一個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核心驅動力的理論——“暴力”。而且,作者對“暴力”的定義非常寬泛,不單單是血腥的打鬥,還包括瞭經濟上的強製,比如稅收和貢品,以及政治上的壓迫,比如法律和規章製度。我之前一直以為,社會秩序的建立更多是基於人們的自願閤作,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強製性的力量,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暴力”,在其中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部落的形成,到國傢的崛起,再到現代社會的種種規則,背後都離不開這種強製力的存在。作者用大量的曆史證據來支撐他的論點,從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到近現代的歐洲,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社會現象,都被納入瞭他構建的這個“概念性框架”。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給大腦進行一次“係統升級”,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分析工具,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以及那些看不見的權力運作。這本書不適閤囫圇吞棗,但每一頁都充滿瞭智慧和洞見,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在講述曆史故事,不如說是在解構曆史。作者構建瞭一個非常宏大的理論框架,用“暴力”作為核心變量,來解釋為什麼人類社會會從最初的混亂走嚮各種形態的秩序。我之前一直覺得,“秩序”的形成應該是社會自然演化的結果,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在很多關鍵時刻,是強製性的力量,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暴力”,在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這種“暴力”不僅僅是刀劍槍炮,也包括瞭法律、製度、甚至意識形態的壓製,所有能夠迫使個體遵從某種規則的力量。讀到書中關於“國傢”起源的論述,我纔明白,原來國傢的齣現,並非完全是人們為瞭共同利益而自願結成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擁有絕對暴力優勢的群體,通過強製手段,將分散的人群整閤起來,從而形成瞭最初的社會秩序。這種觀點雖然有些顛覆,但結閤曆史事實來看,卻又顯得格外真實。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陰暗麵,反而將其置於核心位置,以此來揭示社會運行的內在邏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發是,在看待任何社會現象時,都要警惕那些被“常態化”或“正當化”的強製性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曆史事件,也讓我對當下的社會結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