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三部曲(共3册)(精)

中国改革三部曲(共3册)(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敬琏 编
图书标签:
  • 改革开放
  • 中国经济
  • 政治
  • 历史
  • 社会
  • 邓小平
  • 市场经济
  • 转型
  • 当代中国
  • 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62350
商品编码:1258730676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改革三部曲(共3册)(精)
  • 作者:吴敬琏
  • 定价:268
  • 出版社:中信
  • ISBN号:978750866235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4-01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185

编辑推荐语

吴敬琏完整讲述中国改革故事

写作跨越20年,论述跨越60年

*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

* 全景展现中国改革的理念、历程和方向

* 洞察中国真问题,照亮前行的道路

 


内容提要

《中国改革三部曲》是吴敬琏三本重要专著的结集,不仅完整讲述了中国改革故事,*是他对中国改革问题思考的系统呈现。
    《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着眼体制,探讨为何及如何建立真正的竞争性市场体制。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一本宏观经济学大作,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中国经济与改革过程。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着眼转型,探究为何要转型及转型未能取得成效的原因。
    《中国改革三部曲》主线一以贯之,所论问题承前启后,层次递进,彰显对中国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目录

总序



Ⅰ论竞争性市场体制



**讲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第二讲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第三讲中国不能没有生机蓬勃的企业

第四讲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第五讲宏观调控体系

第六讲改革的战略选择

第七讲行政性分权,此路不通

第八讲跨越企业承包制

第九讲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利益格局的建立

第十讲经济改革、政治民主与观念*新

第十一讲农村社会的变革

第十二讲改革时期的发展方针

附录经济体制中期(1988-1995年)改革规划纲要



Ⅱ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篇 总论

**章 计划经济的建立与改革问题的提出

1.1 社会主义者的经济体制构想

1.2 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3 对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4 苏联、东欧的经济改革

1.5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问题的提出

第2章 中国改革战略的演变

2.1 行政性分权(1958~1978)

2.2 增量改革(1979~1993)

2.3 “整体推进”(1994年至今)

第二篇 部门专论

第3章 农村改革

3.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经营制度的特殊要求

3.2 承包制改革以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3.3 农业承包经营(“包产到户”)的推行和效果

3.4 后家庭承包制的农村改革前景

第4章 企业改革

4.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

4.2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和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

4.3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

4.4 改善大型企业的公司治理

第5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

5.1 国有制崇拜及其突破

5.2 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私有部门的成长

5.3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6章 金融改革

6.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货币与金融

6.2 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6.3 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

6.4 中国金融进一步改革的议题

第7章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7.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

7.2 1980~1993年:以财政承包制为中心的财税改革

7.3 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

7.4 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的课题

第8章 对外开放

8.1 中国从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8.2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8.3 经济特区的构建和开放地区的扩展

8.4 外商直接投资

8.5 中国对外开放前景

第三篇 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9章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9.1 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其分类

9.2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和1993年的改革计划

9.3 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

**0章 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10.1 宏观经济的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

10.2 1979~1996年间的四次经济波动

10.3 1997~2008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波动

10.4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1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治改革

11.1 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互动关系

11.2 中国政府的政治改革规划及其进程

11.3 中国转型期中的社会矛盾

11.4 积极而慎重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篇 简短的结论

**2章 结束语

12.1 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它的发展前景

12.2 全面推进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Ⅲ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章 导论

1.1 写作缘起

1.2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

2.1 早期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

2.2 现代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发展

2.3 早期增长模式和旧型工业化道路的陷阱

第3章 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

3.1 “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应用

3.2 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率

3.3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渗入和改造各产业部门

第4章 我国工业化的曲折道路和粗放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模式

4.2 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增长方式

的探索

4.3 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偏差的消极后果

第5章 粗放增长模式的延续: 出口导向战略

5.1 出口导向战略及其实施效果

5.2 出口导向政策导致的问题

第6章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1 采取实际措施提高经济效率

6.2 必须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

6.3 改革攻坚,建立健全集约增长的制度基础

6.4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终取决于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

附录1 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4)

附录2 “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2005)

附录3 广东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2008)


《大时代变革:国家转型与社会图景》 一卷风云变幻的史诗,一部跨越世纪的社会观察。 本书并非聚焦于中国特定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而是从更宏大、更具普适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工业化后期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不同国家在应对传统结构瓦解与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复杂转型及其深层社会影响。 第一部:工业化余晖与结构性断裂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在全球化浪潮初期,那些在后工业社会转型中挣扎的成熟经济体所面临的困境。它不涉及中国具体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实验,而是着眼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去工业化背景下,传统劳动阶层如何被边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技术奇点与劳动力的重塑: 深入分析了自动化和初步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重点阐述了产业空心化如何导致区域经济的衰退,以及技术进步如何加剧了收入不平等。我们关注的案例是跨国公司供应链的重构,而非国内特定企业的改革路径。 福利国家的压力测试: 考察了二战后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和财政压力增大时的脆弱性。探讨了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在削减福利开支与维持社会稳定之间的艰难平衡。这部分侧重于政策工具的国际比较,而非特定国家的特定政策执行细节。 城市化进程的异化: 聚焦于超级都市圈的膨胀及其带来的社会隔离现象。探讨了全球金融资本如何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居住成本,导致“城市精英”与“城市边缘人”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分析的重点是城市治理的全球性挑战,而非单一国家的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部:全球化悖论与民族主义的勃兴 本篇章探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家主权与跨国资本流动之间的张力,以及这种张力如何催生出新的政治思潮。本书拒绝关注特定经济改革带来的政治体制微调,而是考察全球化本身对国家认同构成的挑战。 资本的无国界与主权的边界: 细致描绘了跨国公司如何利用税收洼地和监管差异,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各国税基构成的侵蚀。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主权经济体的影响,特别是货币战争的风险与对策,这与内部金融改革的描述截然不同。 信息时代的身份政治: 探讨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如何改变了公民获取信息和形成政治共识的方式。重点分析了“信息茧房”现象如何加剧了社会极化,民族主义情绪在全球范围内的抬头,以及传统政治中介机构(如工会、政党)的衰落。我们探讨的是文化和信息层面的动荡,而非经济改革所附带的社会稳定工程。 地缘政治的重构: 考察了资源获取、能源转型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本书分析了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战略竞争,特别是围绕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知识产权争夺,着眼于宏观的国际关系演变,而非某一国内部的对外开放策略。 第三部:新范式探索与社会韧性重建 在经历了前两部分的结构性冲击后,本部分转向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试图超越既有模式的创新实践。 可持续性与绿色转型: 深入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的技术及政策路径。探讨了循环经济模型的建立、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以及各国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经验与教训。分析的焦点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而非特定经济体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具体实施细节。 再分配的再思考: 考察了诸如全民基本收入(UBI)等激进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小规模试验。探讨了在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与“价值创造”,以及如何设计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契约。这部分关注的是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前沿,而非特定阶段的收入分配改革。 去中心化的治理尝试: 研究了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和其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作模式在提升社会透明度和效率方面的潜力。探讨了地方社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重新建立信任网络,以应对中心化机构的失灵。此部分探讨的是组织形态的未来探索,与既有的国家主导的改革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人类共同的未来图景 《大时代变革:国家转型与社会图景》以冷静、广阔的全球视野,审视了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国家都可能面对的共同挑战——技术颠覆、阶层分化、身份认同危机以及生态压力。它提供的是一套分析框架,用以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动荡本质,而非对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国家改革实践的详尽记录。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的作者。我对这位作家一直有种莫名的好感,他写的很多文章都非常有深度,而且视角独特,总能挖掘出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常常带着一种人文关怀,不会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局限性。我记得他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某个改革时期的地方官员的文章,写的就特别生动,把那种夹在上面的压力和下面的阻力中,想做点事情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当我知道他写了这么一套关于中国改革的书,而且是“三部曲”,立刻就心动了。我猜这本书里一定会有很多我之前不曾了解的细节,比如一些鲜为人知的会议记录,或者是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这些零散的信息汇集起来,才能构成一幅更完整的历史画卷。我对那些具体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以及政策落地后的实际影响,都充满了好奇。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去感受那些变革的脉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它的转型时期。尤其是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的全方位重塑。我平时关注时事,但总感觉很多分析都停留在表面,或者过于片面。我希望能有一套书,能够系统地、深入地梳理出中国改革的全貌,从宏观的政策走向,到微观的个体经验,都能够有所涉及。这本书的书名,“中国改革三部曲”,恰恰符合了我的这种需求。我推测,这套书很可能不会回避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争议性的议题。我对此是持开放态度的,毕竟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反,那些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叙述,反而更能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更全面、更客观的认知,帮助我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根源。

评分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开放,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这个过程无疑是极其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解答我心中疑惑的书。这本书的标题——“中国改革三部曲”,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而且“三部曲”的说法暗示着这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叙事体系。我猜想,这本书会从不同的角度,比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剖析中国改革的历程。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关于一些关键性改革决策是如何出台的,当时有哪些不同的声音,最终又是如何权衡取舍的。同时,我也想了解改革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发生改变的,有没有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又付出了哪些代价?我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本干巴巴的理论著作,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翔实的史料,将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的分量不一般。我一直对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关键的转折点和背后的驱动力。市面上关于这个话题的书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我听朋友推荐过这本书,说它的作者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叙事非常有条理。这本书叫“中国改革三部曲”,光听名字就觉得内容会很丰富,而且“三部曲”暗示着一个连贯且深入的梳理过程,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哪些关键的决策和挑战,又是什么样的思想和力量在推动着这一切。我尤其想了解,在改革的浪潮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是如何共同构成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本书的精装版也很吸引人,显得很有收藏价值,相信内容也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真的没话说,拿到手沉甸甸的,非常有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配色也相当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一直对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转折点和背后的故事。虽然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足以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那些被载入史册的事件,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个体,又被个体所影响,这其中的互动关系,往往是引人入胜的。我尤其关注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做出重要抉择的决策者们,他们的视野、胆识、以及面对的巨大压力,都是我想要去了解的。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三部曲”暗示着一个完整的、深入的梳理过程,而非碎片化的片段。精装版的质感也让我觉得,这绝对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书籍,无论是自己阅读,还是作为礼物赠予他人,都显得非常有分量。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茶,慢慢沉浸在这厚重的历史之中,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