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庞大的三体舰队杀气腾腾直扑太阳系,尖端科技被锁死的地球人面对危局。于是,人类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面壁计划”与人类的太空舰队,哪一样才是人类的希望?“黑暗森林”意味着什么?文明在波谲云诡的宇宙中又该如何存续?
作者简介
  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代表人物,亚洲首位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他的长篇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目录
序章 
上部 面壁者 
危机纪年第3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21光年 
中部 咒语 
危机纪年第8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20光年 
危机纪年第12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18光年 
危机纪年第20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15光年 
下部 黑暗森林 
危机纪年第205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2.10光年 
危机纪年第208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2.07光年 
跋:人类应该向刘慈欣致敬
精彩书摘
  《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三体Ⅱ 黑暗森林(典藏版)》: 
  “工作搞好就行了嘛,为什么非要知道他的思维方式呢?”将军淡淡地说,然后又有意无意地补上一句,“其实,连我都不知道。” 
  “我们到近处看看吧。”章北海指指缀满焊花的“唐号”说,正在这时他们的手机同时响了,有短信提示他们回到车上,机要通信设备只能在车上使用,一般是有急事发生才用上这个。吴岳拉开车门拿起话筒,来电话的是战斗群总部的一位参谋。 
  “吴舰长,舰队司令部给你和章政委的紧急命令:你们二位立刻去总参报到。” 
  “去总参?那第五次编队训练呢?战斗群已经有一半在海上,其余的舰艇明天也要起航加入了。” 
  “这我不知道,命令很简单,就这一项,具体内容你们回来看吧。” 
  还没下水的“唐号”航空母舰的舰长和政委对视了一下,这么多年,他们难得地相互心领神会:看来,那一小片海面要一直空下去了。 
  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几只在雪原上悠闲漫步的扁角鹿突然警觉起来,它们感觉到了雪下的地面传来的震动。前方那个白色的半球裂开了,那东西很早就在那里,像一枚半埋在地下的大蛋,扁角鹿们一直觉得那东西不属于这个寒冷的世界。裂开的蛋里首先喷出浓烟和烈火,接着在巨响中孵化出一个上升的圆柱体。那圆柱体从地下钻出后拖着烈焰迅速升高,灼热的气流吹起漫天的积雪,落下时变成了一阵雨。当圆柱体升上高空时,扁角鹿们发现刚才那令它们恐惧的暴烈景象变得平和了,那个圆柱体拖着一根长长的白色尾迹在高空中消失,仿佛下面的雪原就是一个大白线团,一只看不见的巨手从线团中抽出一根线拉向太空。 
  “见鬼!就差几秒钟,我就能确定中止发射了!” 
  在千里之外的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夏延山地下三百米,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挥中心,NMD系统控制室,目标甄别员雷德尔把鼠标一扔说。 
  “系统警报出现时我就猜到不是那么回事。”轨道监测员琼斯摇摇头说。 
  “那系统攻击的是什么?”斐兹罗将军问。NMD只是他新的职责所涉及的一部分,他并不熟悉,看着那布满一面墙壁的显示屏,将军力图找出在NASA的控制中心能看到的那种直观画面:一条红线像懒洋洋的蛇一般在世界地图上移动,虽然由于地图的平面转换,那条线最终会形成一条令外行费解的正弦波,但至少可以让人感觉到有东西在射向太空。可是这里没有这种直观图像,每块显示屏上的曲线都是抽象而杂乱的一团,在他看来毫无意义,更不要提那些飞快滚动的数字屏幕了。这些东西只有这几个对他似乎缺少足够尊敬的NMD值勤军官才能看懂。 
  “将军,您还记得去年国际空间站的综合舱换过一块反射膜吗?他们当时把换下来的旧膜弄丢了,就是那东西,在太阳风下一会儿展开一会儿团起来。” 
  “这个……在目标甄别数据库中应该有吧?” 
  “有,这就是。”雷德尔移动鼠标,调出一个页面,把一堆复杂的文字、数据和表格推上去后,显示出一张不起眼的照片。可能是地面望远镜拍摄的,黑色的背景上有一块银白色的不规则物,由于它表面很强的反光而看不清细节。 
  '少校,既然有甄别数据,你为什么不中止发射程序?“ 
  “目标数据库本来是由系统自动检索识别的,人工反应根本来不及,但这一部分数据还没有从旧系统的格式中转换过来,所以没有链接到系统识别模块上。”雷德尔的话带着委屈:我用手代替NMD的超级计算机,这么快就检索出来,这是业务熟练的表现,结果反而受你这种外行的质问。 
  “将军,NMD将拦截方向转向太空后,软件系统现在还没有调整完毕,就受命切换到实战运行状态。”一名值勤军官说。 
  ……
前言/序言
  褐蚁已经忘记这里曾是它的家园。这段时光对于暮色中的大地和刚刚出现的星星来说短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它来说却是漫长的。 
  在那个已被忘却的日子里,它的世界颠覆了。泥土飞走,出现了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然后泥土又轰隆隆地飞回来,峡谷消失了,在原来峡谷的尽头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孤峰。其实,在这片广阔的疆域上,这种事常常发生,泥土飞走又飞回,峡谷出现又消失,然后是孤峰降临,好像是给每次灾变打上一个醒目的标记。褐蚁和几百个同族带着幸存的蚁后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走了一段路,建立了新的帝国。 
  这次褐蚁来到故地,只是觅食途中偶然路过而已。它来到孤峰脚下,用触须摸了摸这顶天立地的存在,发现孤峰的表面坚硬光滑,但能爬上去,于是它向上爬去。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那小小的简陋神经网络中的一次随机扰动所致。这扰动随处可见,在地面的每一株小草和草叶上的每一粒露珠中,在天空中的每一片云和云后的每一颗星辰上……扰动都是无目的的,但巨量的无目的扰动汇集在一起,目的就出现了。 
  褐蚁感到了地面的震动,从震动由弱变强的趋势来判断,它知道地面上的另一个巨大的存在正在向这里运动,它没有理会,继续向孤峰上攀爬。在孤峰底部和地面形成的直角空间里有一面蛛网,褐蚁知道那是什么,它小心地绕过了粘在悬崖上的蛛丝,从那个缩起所有的腿静等着蛛丝震动的蜘蛛旁经过,它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但同过去的一亿年一样,双方没有任何交流。 
  震动达到高峰后停止了,那个巨大的存在已经来到了孤峰前,褐蚁看到这个存在比孤峰还要高许多,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天空。对这类存在褐蚁并不陌生,它知道他们是活的,常常出现在这片疆域,那些出现后很快就消失的峡谷和越来越多地耸现的孤峰,都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褐蚁继续向上攀登,它知道这类存在一般不会威胁到自己——当然也有例外。对于已处于下方的那个蜘蛛,这种例外已经出现,那个存在显然发现了孤峰与地面之间的蛛网,用一个肢体上拿着的一束花的花柄拂去了它,蜘蛛随着断开的蛛丝落到了草丛中。然后,他把花轻轻地放在了孤峰前。  
				
 
				
				
					《星河漫游指南:宇宙的深度与人类的渺小》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激发着人类最深邃的好奇与敬畏。从仰望星空,到探索行星,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未停止拓展。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宏伟旅程,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审视人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宇宙的黎明与星辰的诞生  我们的旅程始于宇宙的起源。从大爆炸的奇点,到第一批原子、恒星和星系的形成,我们将追溯宇宙从一片混沌到繁星点点的演化历程。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形成理论和恒星演化模型的解读,读者将理解宇宙为何是今日这般模样,以及我们所知的宇宙法则从何而来。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恒星的生命周期,了解超新星爆发如何播撒重元素,为行星和生命的出现奠定基础。本书将以生动的语言和严谨的科学知识,描绘出宇宙从无到有,从寂静到喧嚣的壮丽画卷。  第二章:行星的奥秘与生命的摇篮  在广袤的宇宙中,行星是孕育生命的潜在场所。我们将聚焦于太阳系内外的各种行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地质构造、大气成分以及是否可能存在液态水。从炙热的金星到冰冷的冥王星,再到遥远的系外行星,我们将探讨它们的独特之处,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望远镜和探测器来揭示这些世界的面貌。本书将深入解析系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包括凌日法、视向速度法和直接成像法,并介绍那些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宜居带”行星。我们将讨论液态水的关键作用,以及科学家们寻找地外生命时所依赖的“生物信号”。  第三章:生命的可能性:从概率到奇迹  生命的出现,是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现象之一。本书将探讨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概率,以及地球生命的独特性。我们将审视生命起源的理论,从早期地球的化学反应到RNA世界假说,试图理解生命如何从无机物中诞生。同时,我们将讨论生命的演化历程,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本书还将触及“费米悖论”——如果宇宙中存在如此多的恒星和行星,为何我们至今未发现地外生命?我们将探讨可能的原因,例如生命存在的稀有性、智慧文明的短暂性,或是星际交流的固有困难。  第四章: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探索与求索  作为宇宙中目前已知唯一的智慧生命,人类从未停止对星辰大海的向往。本书将回顾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载人登月,再到对火星和更远行星的无人探测。我们将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它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边界,也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并可能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提供新的可能。本书将展望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例如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登陆火星、以及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深空探测。我们将讨论建造太空殖民地、星际航行等宏伟设想,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技术和伦理挑战。  第五章:宇宙的终极命运与人类的哲学思考  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也会不禁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以及人类在其中的位置。本书将介绍关于宇宙未来的各种科学理论,例如热寂、大挤压或大撕裂。我们将探讨宇宙的膨胀及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人类的渺小和短暂显得尤为突出。本书将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又不失探索未知的勇气?我们将审视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价值,以及我们对宇宙负有的责任。  第六章:科幻的启示:想象力驱动的未来  尽管我们所探讨的是严谨的科学,但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力同样不可忽视。科幻作品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无数种未来可能。本书将探讨科幻作品如何影响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以及它们如何启发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我们将分析那些经典的科幻概念,例如超光速旅行、人工智能、外星文明接触等,并探讨它们在科学上的可行性与局限性。科幻作品不仅是娱乐,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充满渴望的表达,是人类在现实科学探索之外,为自己精神宇宙搭建的另一片星空。  结语:心怀宇宙,仰望星辰  《星河漫游指南》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宇宙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关于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叩问。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或许渺小,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的求知欲、我们的探索精神,却是宇宙中最闪耀的光芒。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无限热爱,引导大家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并理解人类文明在宇宙长河中的独特价值。愿我们都能心怀宇宙,仰望星辰,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