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CJJ/T110-2017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
| ISBN: | 1511230115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字: | 71/67千 | |
| 作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著 | |
| 定价: | 16.00 | |
| 商家编码: | 20014227 |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水质、水量和水压
4水处理
5系统设计
6系统计算与设备选择
7净水机房
8水质检验
9控制系统
10施工安装
10.1 -般规定
10.2管道敷设
10.3设备安装
10.4施工安全
11工程验收
11.1管道试压
11.2清洗和消毒
11.3验收
12运行维护和管理
12.1 -般规定
12.2室外管网和设施维护
12.3室内管道维护
12.4运行管理
对于《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 110-2017)》的初次接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技术引进和项目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知一本好的技术规程,不仅要内容详实,更要易于理解和应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通过分章节、分层级的方式,将复杂的直饮水系统技术,拆解成一个个可管理的模块。从总则、术语,到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系统性能评估和水质监测的章节。书中对各项指标的设定,以及检测方法的说明,都非常严谨,并且有明确的参照标准。这对于我们进行项目评估时,能够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避免了主观臆断带来的风险。此外,这本书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也兼顾了技术的灵活性,允许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平衡性,恰恰是技术规程能够长期适用、并被广泛采纳的关键。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在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为我们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深入研读《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 110-2017)》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思维的拓展和知识的梳理。我一直认为,一项技术能否真正发挥其价值,关键在于其能否被有效、安全、经济地实施和维护。这本书在这几个方面都给出了详尽的解答。它不像某些工程类书籍那样,只关注技术细节,而是将整个直饮水系统的生命周期都纳入了考量范围。从项目立项之初的选址、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再到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应急预案,都做了非常周全的规定。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的章节,这对于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讨论到管道防冻、防爆裂的措施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还结合了不同地域的实际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作者是在真正为用户的安全着想。另外,本书在强调技术规范的同时,也触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这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也为监管部门的有效执法提供了依据。它让我明白,一个看似简单的直饮水系统,背后承载的是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态度。
评分作为一名在社区物业管理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作者,拿到这本《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 110-2017)》时,内心是既有期待又带着一丝审慎。期待它能为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提供清晰的指导,审慎在于,技术规程类书籍往往比较枯燥,内容也可能过于理论化,能否真正落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还需要时间检验。打开书本,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些图文并茂的章节,比如关于管道材质选择的部分,不仅列举了各种材质的优缺点,还结合了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哪种材质更具优势,这对于我们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避免后期出现二次污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项目中,管道的安全性、耐用性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保障居民饮水健康的重中之重。书中对接口连接、防腐蚀处理等细节的阐述,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此前在实践中可能被忽视的要点。那些详尽的施工图示和规范要求,如同为我量身定做的操作手册,让我在面对复杂的设计方案时,能够更有底气去审阅和监督。我尤其关注了关于系统维护保养的内容,这直接关系到直饮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水质的持续达标。书中关于定期检查、冲洗、消毒的频率和方法,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还提到了故障排除的一些常见思路。这对于我们物业公司来说,是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宝贵财富。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们一线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
评分当我翻阅《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 110-2017)》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密运作的工程世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约束,更是一种对品质和安全的极致追求。它让我深刻理解到,当一项基础性设施,比如饮水系统,要从“基本可用”走向“普遍优质”,背后需要多少细致的考量和严谨的执行。书中关于材质的选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清单,而是深入到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水质产生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都可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关于系统集成和协同工作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复杂性与精妙性。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单个部件的功能,更是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协调与配合。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技术细节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不断地揭示着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它不仅提升了我对直饮水系统的认知,更让我对“安全”、“健康”、“可靠”这些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读完《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 110-2017)》,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本书对于理解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的演进,以及其中技术标准的迭代更新,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作为一名建筑规划领域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如何通过技术和规范来保障的。这本规程,虽然表面上是针对具体的管道直饮水系统,但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对城市公共卫生、居民健康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水与城”的叙事。书中关于系统设计的理念,从源头水质的处理,到末端用户的输送,再到整个管网的维护,都体现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同样至关重要。比如,它在谈到管道铺设的选材时,会考虑到水质、环境因素以及经济性,这与我们在规划一个新建小区时,需要综合考虑绿化、交通、公共设施等因素,在逻辑上是相通的。此外,这本书对于水质监测和评估的严格要求,也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如何直接服务于民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居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而这本规程就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可操作的依据,让“直饮水”不再是概念,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得以实现的现实。它让我对未来的城市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绿色化的住宅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远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