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混凝土
  • 结构
  • 试验
  • 方法
  • 标准
  • GB/T 50152-2012
  • 工程
  • 建筑
  • 材料
  • 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1818
商品编码:1295327913

具体描述

 

定价:21.00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规格:32开,119页

出版日期:201207

书号:1511221818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包括: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及动力特性测试。有特殊要求的试验,处于高温、负温、侵蚀性介质等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试验,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其他类型的试验,应复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或专门的试验要求。2012-08-01实施。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材料性能
5 试验加载
6 试验量测
7 实验室试验
8 预制构件试验
9 原位加载试验
10 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
11 试验安全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现代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现代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应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内容涵盖了从传统的混凝土、钢材、木材,到新兴的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绿色环保材料等广泛的范畴。 第一部分:建筑材料基础理论与性能表征 本部分首先阐述了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随后,详细介绍了各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刚度、韧性、耐久性等)、热工性能(导热性、热胀冷缩性)、声学性能、防火性能以及环境友好性等。书中将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不同材料在各种性能指标上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性能如何决定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例如,在混凝土材料章节,将详细分析其组成成分(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对性能的影响,并介绍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关键指标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钢材部分则侧重于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等,并结合不同钢种的微观组织特点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主体结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此部分将聚焦于构成建筑主体结构的几种核心材料,深入分析其性能特点和在不同结构形式中的应用。 混凝土及其应用: 详细介绍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多种类型混凝土的组成、配合比设计原则、工作性能(和易性)及硬化后性能(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在应用方面,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阐述其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不同部位的应用技术要点,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防治。 钢材及其应用: 阐述不同牌号钢材(如高强度钢、耐候钢)的性能特点、焊接性能、防锈处理等。重点介绍钢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理,以及钢材在梁、柱、桁架、连接件等构件中的应用,包括节点的构造要求、防腐蚀措施以及施工安装工艺。 砌体材料及其应用: 介绍砖、砌块等砌体材料的种类、性能指标(强度、吸水率、耐久性等),并阐述其在承重墙、非承重墙、围护结构中的应用,包括砌筑砂浆的选择、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抗震设计等。 木材及其应用: 探讨天然木材和工程木材(如胶合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层积材)的性能特点,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防腐防虫处理等。介绍其在民用建筑、景观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梁、柱、楼板、屋架等构件的设计与施工。 第三部分:围护与装饰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用于建筑围护和室内外装饰的各类材料,关注其功能性、美观性及环保性。 墙体材料: 深入分析各类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隔墙板、保温砌块、石膏板等)的保温隔热性能、隔声性能、防火性能、施工便捷性以及经济性。介绍其在不同建筑部位(外墙、内隔墙)的应用技术和构造要求。 屋面材料: 详细介绍各类屋面材料(如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金属屋面板、陶瓦、光伏瓦等)的防水性能、耐久性、保温隔热性、抗风揭性、美观性及施工方法。 门窗材料: 探讨不同材质(铝合金、塑钢、木材、玻璃钢)门窗的隔热、隔声、密封、安全性能,以及节能门窗的设计与选型。 地面材料: 介绍瓷砖、石材、木地板、PVC地板、环氧地坪等地面材料的耐磨性、防滑性、耐污性、美观性及施工要求。 墙面与天花装饰材料: 梳理各类内墙涂料、外墙涂料、壁纸、壁布、石材、木饰面、铝单板、集成吊顶等的性能特点、装饰效果、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 第四部分:新型建筑材料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部分将展望建筑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高性能与功能性材料: 介绍高性能混凝土(如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材、自修复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材料等在提升建筑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应用潜力。 绿色与环保材料: 探讨再生材料(如再生骨料、再生塑料)、生物基材料、低碳建材(如低碳水泥、绿色保温材料)在可持续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 智能与BIM技术融合: 介绍智能传感器、自监测材料等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以及BIM技术在材料选择、性能模拟、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集成应用。 材料的耐久性与智能化维护: 探讨如何通过材料选择和防护技术提高建筑耐久性,以及利用先进技术对材料进行状态监测和智能维护。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丰富的实例和图表辅助说明,为建筑师、工程师、材料研究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详实、实用的参考资料。通过对各类建筑材料性能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的性能如何影响宏观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充满兴趣。混凝土作为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如何评估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长期性能表现,比如耐久性、抗裂性等。这些方面的试验方法,往往比短期强度测试更为复杂和关键,它们决定了建筑物能够“活”多久,以及在面对风雨侵蚀时能够保持多久的稳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指导,让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试验来预测和评估混凝土的长期服役性能,从而为设计更具耐久性的建筑提供科学依据。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追求,更是对建筑生命力的深度关怀。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建筑行业的学生,我对《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这本书充满好奇。我了解到,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而对它的性能进行准确的测试,则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我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一些基础的材料力学知识,但对于如何具体地对混凝土进行各项试验,以及这些试验的科学原理和操作细节,了解得并不深入。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大门。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系统地学习混凝土的各项试验方法,理解不同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试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混凝土试验方法的全面认知,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封面上“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几个大字清晰醒目,旁边辅以GB/T 50152-2012的编号,让人一眼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规范。拿到手里,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不错,厚实而有分量,印刷清晰,文字排版也十分规整,阅读体验上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研究一些与建筑材料力学相关的课题,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非常感兴趣。我知道,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规范行业行为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威、统一的试验依据,这将极大地促进混凝土结构试验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对于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指导。

评分

我曾经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提到过关于混凝土试验标准的重要性。他当时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在进行同样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时,由于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导致最终的强度数值存在显著差异,这给后续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多麻烦。教授强调,一个完善的、被广泛接受的国家标准,能够有效避免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这让我对《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必将成为混凝土工程领域的一部“圣经”,它不仅是指导实践的工具书,更是推动行业进步、提升国家建筑工程水平的重要基石。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进一步了解最新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从而在我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从其章节标题和目录来看,就足以窥见其严谨的编纂思路和全面的覆盖范围。它似乎涵盖了从原材料的准备,到试件的制作,再到各种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的测试方法,乃至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类试验设备的要求和操作规程,以及如何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由于试验方法不统一而导致的测试结果差异,这不仅会影响工程决策,甚至可能引发争议。因此,一本详细、科学的试验方法标准,对于我们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就如同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确保我们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试验,得出可靠的结论。这本书无疑承载着这样的使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