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孩子的灵魂 | ||
| 定价 | 49.00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7月 | |
| 开本 | 128开 | |
| 作者 | (德)伯特·海灵格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88 | |
| 字数 | 24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19208028 | |
| 重量 | 413 | |
第壹部分 孩子的灵魂
第壹章 帮助面临挑战的孩子 3
背景 3
束缚 5
凯文的排列 11
受害者 14
我把你带去你的父亲那儿 15
儿童看护者 19
我为了你 20
好的良知 28
帮助一个自闭症的妹妹 30
有自杀倾向的女儿 36
领养的孩子 40
一名收养的孩子 48
强奸的后果 52
一名残疾孩子 54
监护 57
原谅与迫害 70
另一种爱 77
第二章 共振 80
所有的孩子都是美好的,他们的父母也都是美好的 80
家庭的灵魂 88
第三章 另一种表达方式 97
语言障碍 97
你疯了吗? 107
秘密 115
和谐助人 123
与对立和解 124
第四章 流浪的孩子 125
真实的人生 125
案例:请求你 126
案例:爱 132
第五章 学校 137
系统教育 137
亲爱的妈妈 140
谁归属于系统? 142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146
患厌食症的女学生 149
全力以赴拯救父母的孩子 152
老师和父母 154
妈妈,我替你死 155
身体穿洞 161
困难的孩子 161
隐藏的爱 162
短暂的生命 171
我很爱你的父亲 179
妈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 182
海灵格教育 188
第二部分 爱的课程
第六章 神秘的良知(I) 193
介绍 193
展示:光明 194
展示:突破 197
通往成功的途径 198
展示:我们的职业 200
展示:与伴侣的成功 203
地球上的天堂 207
展示:幸福 208
展示:问题 213
我的书 215
展示:徒劳 215
第七章 神秘的良知(II) 219
介绍 219
第壹个维度:“现在够了” 219
第二个维度:“现在我停下” 220
第三个维度:你更棒——现在我们一样了 222
第四个维度:我值得拥有 226
第五个维度:干得好 226
第六个维度:处理一个游戏 227
第七个维度:“哦,我这么晚才认出你来!” 227
第八个维度:现在到此为止 228
第九个维度:你去死吧 228
第十个维度:我在这里停下 229
第十一个维度:够了 229
第十二个维度:右边 230
第十三个维度:你这个无赖 232
第八章 男人和女人,过去和未来 233
故事开始:两种幸福 233
合二为一 235
你心中的位置 241
权力与反抗力 244
问题和答案 246
简短排列 248
问题和答案 252
孩子 255
孩子的牺牲 258
结束语 263
附 录 268
..............
《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还算了解孩子的家长,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对孩子内心世界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和片面。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如此深入地触及孩子灵魂深处的那些细微之处,那些我们成年人常常会忽略,甚至会误解的方面。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她不是简单地罗列行为表现,而是去探究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需求和情感。比如,书中关于“孩子的模仿行为”的分析,让我大吃一惊。我一直以为孩子就是随心所欲地模仿,但作者指出,很多模仿行为其实是孩子在试图理解世界、学习社会规则、以及与他人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她还强调了成年人榜样的力量,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们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吸收着我们的一切。另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关于“孩子的想象力”。我以前觉得孩子的胡思乱想就是“不务正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抒发的重要源泉。作者用一些充满童趣的案例,展示了孩子们如何通过想象来克服恐惧、表达喜悦、甚至构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这让我开始鼓励孩子去发挥他们的想象,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脚踏实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作者的文字温暖而富有力量,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耐心教导我们如何去读懂孩子的心。她分享的许多“育儿金句”,都让我反复咀嚼,受益匪浅。比如“每一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句话让我对孩子的很多“小毛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简单地归咎于孩子本身,而是去寻找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更是关于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厚、更健康的连接。
评分我最近有幸拜读了《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和启发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一名对青少年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她并没有将孩子仅仅视为一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正在独立发展的个体,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想、情感和灵魂的小大人。书中对青少年时期“自我认同”的探索,让我尤为印象深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剖析了青少年在形成自我认知过程中的种种挣扎与困惑,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尝试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观点来寻找真实的自我。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青少年会表现出叛逆、迷茫,甚至是一些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那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他们内心深处对“我是谁”的追问。书中关于“同伴关系”的分析也同样精彩。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同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及孩子们在建立和维护友谊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她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社交空间,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而不是过度干涉。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是否过于担心孩子的“社交问题”,而忽略了让他们自主去发展和学习。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操性建议。作者教我们如何与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倾听他们的烦恼,如何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最恰当的支持。她提倡的“积极回应”和“情感连接”,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更需要扮演的是一个“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决策者”和“监督者”。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与孩子心灵的对话,让我更加 empathetic,更加包容。我感受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孩子深深的爱与尊重,也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将这份爱与尊重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评分终于下定决心,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我一直对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领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枯燥,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硬核学术著作,上来就是各种复杂的心理学模型和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娓娓道来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揭示孩子灵魂深处的奥秘。作者在书中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有的是她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她观察到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这些案例都非常生动,让我仿佛亲眼看到那些孩子在经历成长的烦恼、探索世界的渴望、以及与父母、朋友之间的互动。读着读着,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童年时的一些经历,或者我身边孩子的行为,茅塞顿开,原来当时是这么回事!尤其是关于青春期孩子叛逆期的解读,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一直以为他们就是不懂事,不听话,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那其实是他们独立意识觉醒、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控制。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情感连接的重要性,她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根源在于他们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这让我反思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是不是平时太注重说教,而忽略了情感的传递?这本书不仅给了我理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实践上的勇气。我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理解他们的情绪。虽然过程并不总是顺利,但每次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或者感受到他们主动靠近我的瞬间,我都觉得无比欣慰。这本书真的像一本宝藏,让我这个做父母的,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颗更加柔软、更加理解孩子的心。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以及任何对人类心灵探索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会颠覆你对孩子、对“灵魂”的认知。
评分《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理解之路。我一直相信,了解孩子,是成为一个好家长的第一步,而这本书,恰恰是帮助我迈出这一步的最佳选择。它让我明白,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灵魂,他们的世界,有着我们成年人难以想象的丰富和复杂。书中关于“儿童早期情感发展”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孩子们是如何学习感知、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她强调了早期情感连接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孩子情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对孩子的第一声回应、第一个拥抱,都可能对他们未来的情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她用一个充满温情的案例,说明了当孩子因为挫折而感到沮丧时,父母一个温暖的拥抱,远比严厉的批评更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让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一个能够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家长。书中对“孩子的游戏行为”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是觉得孩子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但作者却指出,游戏是孩子学习、探索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社交规则、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释放内心的情绪,甚至可以发展出无穷的创造力。她鼓励家长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尝试理解游戏背后的意义。这让我开始调整自己对孩子游戏时间的看法,不再一味地限制,而是尝试去参与,去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生活化的幽默。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俏皮的比喻,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聊天,她用智慧和爱,引导我们去发现孩子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总而言之,《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它不仅增长了我的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孩子多了一份尊重,多了一份理解,也多了一份爱。
评分《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心灵洗礼。我一直对人类的心理发展,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深刻的方式,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并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的功力在于,她能够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成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和感悟的道理。她并没有回避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反而以一种更加坦诚和包容的态度,去解析这些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孩子的社交焦虑”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孩子的不合群归结为性格内向,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原因,比如缺乏社交技巧、害怕被拒绝、或者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等等。她用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案例,讲述了一个原本 shy 的孩子,如何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建立起自信,并成功融入集体。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孩子的社交问题,我们不应该强行干预,而是要耐心陪伴,提供支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书中关于“孩子的学习动力”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强调,真正的学习动力,并非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而是来自于孩子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探索的乐趣。她建议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育儿方式,是否过于功利,而忽略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都配有丰富的案例支持,使得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作者的文字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温暖的人文关怀,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总而言之,《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爱孩子,引导孩子成长的优秀读物。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消化完这本书《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一开始被这个书名吸引,觉得它有点神秘,又带点温暖。翻开之后,才发现它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长辈,在和我们分享她对孩子们世界最真挚的洞察。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叙事方式。作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心理学家,她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她笔下的孩子们,有的天真烂漫,有的迷茫困惑,有的调皮捣蛋,但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生命力,都值得被看见和被理解。我尤其喜欢她对“共情”的阐述。她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理解孩子,更是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教我们如何真正地“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当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哭闹不止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想要立刻制止。但这本书提醒我们,那哭闹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委屈、恐惧或者需求。作者用一个真实的案例说明,通过耐心倾听和温柔安抚,最终找到了孩子情绪爆发的根源,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反应,恰恰加剧了他们内心的困扰。我还被书中关于“依恋理论”的讲解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特别依赖父母,而有些孩子则表现得更加独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研究成果,让我们明白,健康的依恋关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这让我对自己的育儿方式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够自信地探索世界?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且在不同主题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孩子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学习动力等等。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孩子又多了一份耐心和理解,少了一份焦虑和指责。
评分阅读《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让我仿佛窥探到了孩子纯净而又复杂的灵魂深处。我一直对儿童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书籍往往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消化。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之中,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却又倍感亲切和温暖。书中关于“孩子的好奇心”的论述,让我尤为触动。作者指出,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源动力,而我们成年人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意中扼杀孩子的这份宝贵特质。她用一个令人心疼的案例,说明了当孩子因为一个问题反复追问时,如果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嘲笑,就可能让孩子从此失去探索的勇气。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对待孩子好奇心的态度,我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耐心和鼓励?她还分享了一些引导孩子好奇心的方法,比如鼓励他们去观察、去提问、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是什么”。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书中对“孩子的情绪表达”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孩子的情绪就是“任性”和“无理取闹”,但这本书告诉我,孩子的情绪表达,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他们可能通过哭闹来表达委屈,通过沉默来表达抗拒,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不满。作者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行为本身。她建议家长们,在孩子情绪激动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指责,而是去安抚,给予他们安全感,然后再去引导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让我开始尝试用更温和、更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和否定。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她仿佛一位知心的长辈,在耐心地教导我们如何去理解和爱孩子。她对每一个孩子的描写都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最闪光的一面。
评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品味《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与其说这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爱”和“理解”的指南。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灵魂深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我们成年人常常会忽略,甚至会误解的情感和需求。书中关于“孩子的独立性”的论述,让我尤为深刻。作者指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渴望独立,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和自主权。而我们作为家长,往往会因为担心孩子出错,而过度的干涉和控制,从而扼杀了他们独立成长的机会。她用一个充满智慧的案例,说明了当孩子想要自己尝试做一件事情时,即使我们知道他们可能会失败,也应该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支持,而不是直接代劳。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独立”问题的态度,我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她还强调了,真正的独立,并非意味着与父母疏远,而是建立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之上,孩子知道自己身后有坚实的后盾。书中关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指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和接纳。当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尊重时,他们才会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并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她建议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放大他们的缺点。这让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我是否能够用积极的语言去肯定他们,去赞美他们?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心理学研究的深度,又不失生活化的温情。作者的文字温暖而富有力量,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耐心教导我们如何去读懂孩子的心。她分享的许多“育儿金句”,都让我反复咀嚼,受益匪浅。总而言之,《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优秀父母的书,它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世界,从而建立起更加和谐、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评分《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更是心灵的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对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难以真正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这本书,恰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灵魂深处的大门,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他们。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她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巧妙地编织在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中。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交谈,她用充满智慧和慈爱的语言,引导我们去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种种奥秘。书中关于“孩子的模仿行为”的分析,让我深受启发。我一直觉得孩子就是天生喜欢模仿,但作者却指出,很多模仿行为其实是孩子在学习社会规则、理解成人世界、以及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她用一个充满童趣的案例,说明了当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在扮演着多么重要的榜样角色。这让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书中关于“孩子的想象力”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是觉得孩子的“胡思乱想”是在浪费时间,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抒发的重要源泉。作者鼓励家长们,要珍视和呵护孩子的想象力,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她还分享了一些创意游戏,帮助孩子将想象力转化为实际行动。这让我开始改变对孩子“游戏时间”的看法,不再将其视为纯粹的娱乐,而是理解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生活化的幽默。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她对每一个孩子的描写都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最闪光的一面。
评分《包邮 洞悉孩子的灵魂》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成长。我一直以来都对心理学领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理论过于抽象,难以触及生活的实际。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极其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中,让我仿佛亲临其境,与那些孩子一起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关于“孩子的安全感”的论述,让我尤为触动。作者指出,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而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稳定的爱和支持。她用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说明了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并且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被抛弃时,他们才会拥有探索世界的勇气和自信。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我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稳定、无条件的爱?我是否在孩子犯错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支持,而不是用责备和惩罚来代替?她还强调了,安全感的建立,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连接和陪伴。书中关于“孩子的逆反心理”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不听话”,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那其实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寻求独立的过程。作者建议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和控制。她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教我们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如何理解他们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找到健康的表达方式。这让我开始尝试用更平和、更理解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反叛”,而不是将其视为一场“战争”。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生活化的幽默。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她对每一个孩子的描写都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最闪光的一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