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青年到老年(第4版)》是在美国及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科书,是发展心理学教学非常的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引用率极高的著作。作者劳拉·E·伯克既是美国一位颇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也是儿童事业的积极活动者。《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青年到老年(第4版)》是《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4版)》后半部分的内容。它以真人真事为例,把生理与心理发展知识和理论融为一体,对个体的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以及死亡临终加以详细介绍。特别是对老年期、衰老、临终、死亡、丧的阐述,则会使中国读者耳目一新,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沉思。很新的研究成果、鲜活的图文资料、简练流畅的表达风格,使本书将理论性、科学性和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它既可以作为我国大学心理系的教学与学习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各种培训教材。而对于绝大多数不太懂心理学的普通读者,尤其是处于人生拐点的青年朋友以及关注生命健康的中老年朋友,它也有重要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劳拉·E·伯克 (Laura E. Berk)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系的教授,她在该校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人的发展”课程达30多年之久。她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学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是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南澳大学的访问学者。
伯克的研究领域涉及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个人言语的发展等。其论著曾在多种学术刊物发表,如《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等,并曾给《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以及《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撰写多篇稿件。
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兼中国地区协调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支持系统特聘专家,《亚洲与太平洋语言与听觉杂志》编委,香港《幼儿学报》编委。
成年早期
第1章 成年早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前言 一个渐进的过渡:成年初显期
部分 生理发展
一、生物学老化已经在成年早期开始
二、身体变化
三、健康与健身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思维结构的变化
二、专长和创造力
三、大学生活
四、职业选择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第2章 成年早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密对孤独
二、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密关系
四、家庭生活周期
五、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六、职业发展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中年期
第3章 中年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部分 生理发展
一、身体变化
二、健康与健身
三、适应中年期的生理挑战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心理能力的变化
二、信息加工
三、职业生活与认知发展
四、成年学习者:在中年做学生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第4章 中年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繁衍对停滞
二、中年期心理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四、中年期的人际关系
五、职业生活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老年期
第5章 老年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部分 生理发展
一、期望寿命
二、身体变化
三、健康、健身与能力缺失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记忆
二、语言加工
三、问题解决
四、智慧
五、认知变化的相关因素
六、认知干预
七、终生学习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第6章 老年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自我完整对绝望
二、有关老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四、心理健康的个体差异
五、社会学理论的变化
六、老年期的关系
七、退休与休闲活动
八、成功的晚年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生命结束
第7章 死亡、临终与丧
一、人是怎么死的
二、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
三、临终者的思维与情感
四、死亡地点
五、死的权利
六、丧:如何应对人死亡
七、死亡教育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各类心理学书籍。这本书的“教材系列”标签吸引了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系统、权威的关于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入门指南。我希望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准确,并且能够涵盖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模型和主要研究领域。我希望它能够作为我深入学习该领域的基石,为我日后阅读更专业的文献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内容,例如关于大脑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形成、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等各个方面在毕生过程中的演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准确的毕生发展心理学知识体系。
评分我是一位母亲,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叛逆和变化让我感到既困惑又好奇。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孩子,以及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她恰当的支持和引导。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青少年期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包括他们的情绪波动、自我意识的觉醒、对独立性的追求,以及在同伴关系中的挣扎。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更加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心态。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我最近常常感受到一种“中年危机”的焦虑。职业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家庭责任也越来越重,我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有些迷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年时期心理发展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这个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中年危机”的心理根源,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以及如何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中年时期保持心理健康,如何寻找新的兴趣和意义,以及如何为晚年生活做好准备的建议。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从容地面对中年时期的种种困境。
评分我非常注重个人的精神成长和内在的充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自我实现”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意义和路径。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个体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潜能,并最终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和谐。我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培养智慧、如何实现价值,以及如何在晚年达到一种“生命圆满”状态的探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的理论描述,更能启发我进行内省和思考,帮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在人生长河中不断向前、不断完善的道路。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持续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一盏明灯。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感到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如此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体选择如何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相互作用,塑造个体的独特性。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毕生发展差异的讨论,以及如何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拓宽我的视野,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姿态,看待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个体在不同生命轨迹中的独特价值。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人类衰老的过程和心理变化非常着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能力的衰退与补偿,情感的成熟与调适,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再适应。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老年人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如何应对丧失和分离,以及如何寻找晚年生活的新意义的讨论。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怀身边的老年人,并且为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做好心理准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延迟衰老,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科学建议,让我对老年生活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充满期待。
评分我对教育和育儿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详细信息,以便我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以及社交模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里程碑,例如语言习得、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等。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我相信,一个扎实的毕生发展心理学知识,对于我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工作,以及更好地培养下一代,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学究气,而是采用了一种比较柔和的色调,搭配着抽象的人物剪影,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不失温度的感觉。我最初被它吸引,是因为“毕生发展心理学”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我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好奇。从小时候懵懂的成长,到青春期的叛逆与探索,再到成年后的责任与担当,直至步入老年后的智慧与沉淀,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人生课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些阶段有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是能从中找到与自身经历的共鸣,甚至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青年”和“老年”这两个极端阶段的论述,因为我觉得这两个时期往往代表着人生的两个重要转折点,蕴含着最多的可能性和最深刻的智慧。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学术上的探索欲。我在学习心理学相关课程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中所表现出的独特心理特征的讨论。而“毕生发展心理学”恰恰是能够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的学科。我对书中可能涵盖的各种发展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不同学派对于毕生发展的观点,比如Piaget、Erikson、Levinson等人的理论,并能提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证据来支持或修正这些理论。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数据,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另外,我对于书中关于研究伦理和方法学的讨论也非常期待,这对于我未来开展自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自我成长”这个问题,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意义。这本《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正好迎合了我这种心理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从童年、青少年、成年早期、中年到老年,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所经历的关键发展任务和变化。我特别想了解,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如何构建身份认同,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如何应对职业生涯的起伏,以及如何在晚年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学理论和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发展轨迹,从而更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实现持续的个人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