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琥珀:大自然的時空飛梭
:198.00元
作者: 安德魯·羅斯;徐洪河,劉曄,王博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030417046
字數:
頁碼:1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琥珀是一種奇妙的物質,它源於數百萬年前的樹木。遠古世界中的各種物質保存在黏稠的樹脂中,終變成瞭完美的化石。琥珀中所發現的昆蟲等內捨物讓科學傢可以用獨特的視角窺視地球的生命史。在《琥珀:大自然的時空飛梭》中,安德魯·羅斯對這種史前物質和其中內含的化石作瞭精彩的講述。
本書解釋瞭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在哪裏可以發現琥珀。以及如何區分真假琥珀。本書還闡述瞭琥珀在藝術和科學領域的種種用途,也探討瞭從琥珀昆蟲中提取DNA的艱辛過程。《琥珀:大自然的時空飛梭》資料詳細、圖片精美,其中包括部分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並不對外展示的琥珀。為讀者鑒彆昆蟲物種和其他琥珀內含物提供瞭指南。井特彆介紹瞭中國撫順與緬甸的琥珀。對於所有自然曆史和琥珀的愛好者來說,本書都是必讀之物。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前言
章 什麼是琥珀?
第二章 在哪裏可以找到琥珀?
第三章 琥珀內含物
第四章 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識彆要點
昆蟲的化石記錄
昆蟲
無翅昆蟲識彆要點
不完全變態昆蟲
具翅昆蟲識彆要點(Ⅰ)
蝽象(半翅目)
蝽象類識彆要點
完全變態昆蟲
具翅昆蟲識彆要點(Ⅱ)
蚊蠅類(雙翅目)
蚊蠅類識彆要點
鬍蜂、蜜蜂、螞蟻和葉蜂(膜翅目)
鬍蜂、蜜蜂、螞蟻和葉蜂識彆要點
甲蟲類(鞘翅目)
部分甲蟲識彆要點
第五章 撫順琥珀、緬甸琥珀以及如何打磨琥珀
撫順琥珀
緬甸琥珀
怎樣打磨琥珀?
譯名對照與索引
圖片版權說明
緻謝
作者介紹
安德魯·羅斯,蘇格蘭國立博物館古生物部負責人,主要從事節肢動物研究。曾在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古生物部工作15年。圖為他在波蘭琥珀國際博覽會(2012年)期間站在由琥珀做成樹葉的一株假樹旁。
徐洪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植物演化與生物地層學研究,專業科普網站化石網(.uua.)負責人。
劉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從事昆蟲分類學研究,尤其是中國步甲科昆蟲和化石昆蟲研究。熱衷科普工作,參與編撰瞭四部學術和科普書籍。
王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昆蟲演化以及中、新生代琥珀昆蟲研究。
文摘
序言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前言
章 什麼是琥珀?
第二章 在哪裏可以找到琥珀?
第三章 琥珀內含物
第四章 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識彆要點
昆蟲的化石記錄
昆蟲
無翅昆蟲識彆要點
不完全變態昆蟲
具翅昆蟲識彆要點(Ⅰ)
蝽象(半翅目)
蝽象類識彆要點
完全變態昆蟲
具翅昆蟲識彆要點(Ⅱ)
蚊蠅類(雙翅目)
蚊蠅類識彆要點
鬍蜂、蜜蜂、螞蟻和葉蜂(膜翅目)
鬍蜂、蜜蜂、螞蟻和葉蜂識彆要點
甲蟲類(鞘翅目)
部分甲蟲識彆要點
第五章 撫順琥珀、緬甸琥珀以及如何打磨琥珀
撫順琥珀
緬甸琥珀
怎樣打磨琥珀?
譯名對照與索引
圖片版權說明
緻謝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大膽且富有哲思。它不是那種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更像一個由無數碎片、觀察和冥想交織而成的馬賽剋。初讀時可能會覺得有些跳躍,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就會發現其中隱藏的深層邏輯。作者似乎總能從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自然現象中,引申齣關於時間、存在和變化的深刻思考。那種將宏大概念融入細微觀察的能力,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種寫作風格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和開放的心態,去接納那些不規則的跳躍和意想不到的聯結。它更像是一本引導人進行自我對話的工具書,而不是單純的故事書。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花很長時間迴味,思考那些被輕描淡寫帶過,實則暗藏玄機的哲學意味。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令人著迷的古典韻味,但又不失現代的銳利感。作者的遣詞造句非常講究,選詞精確,往往一兩個形容詞就能勾勒齣一個復雜的情緒或景象。句子結構多變,長句的排比營造齣史詩般的厚重感,而短句的並列則帶來瞭清脆的節奏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變化時的那種冷靜和剋製,沒有過度的煽情,但情感張力卻十足。這種成熟的文字功力,讓整本書的格調瞬間拔高。它讀起來更像是文學精品而非通俗讀物,對於熱愛精妙文字錶達的讀者來說,絕對是視覺和智力上的雙重享受。我甚至會特意朗讀一些段落,去體會那些音韻和節奏的美妙之處。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感官的盛宴,那種文字的畫麵感實在太強瞭!我讀的時候,仿佛真的能聞到那種帶著泥土和植物芬芳的清新空氣,感受到陽光穿過樹葉灑下來的溫暖光斑。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對自然環境的描摹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每一個場景都栩栩如生,無論是山澗的潺潺流水,還是森林深處的寂靜,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心神為之一寜。特彆是那些關於植物生長的細節描寫,簡直像是在看一部微觀世界的紀錄片,那種生命的韌性和緩慢而堅定的力量被展現得淋灕盡緻。閱讀過程中,我好幾次停下來,閉上眼睛,試圖在腦海中構建齣書中所描繪的那個世界。這本書不僅是閱讀,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沉浸式體驗,讓人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景觀,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無限奧秘和美感。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其對“時間感”的獨特處理。它不是簡單地記錄事件的發生,而是將時間拉伸、壓縮、甚至循環。通過對某些固定場景——比如一塊石頭、一棵樹的長期觀察,作者揭示瞭人類時間觀的局限性。我們習慣瞭以“年”為單位來衡量世界,而這本書卻展示瞭地質學、生物學時間尺度的宏偉與緩慢。這種對比讓人産生一種既渺小又與宇宙相連的奇特感覺。它迫使你跳齣日常生活的瑣碎,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永恒”與“短暫”之間的辯證關係。讀完之後,我再看日升日落,都會多瞭一層對時間流逝的敬畏和理解,那種感覺是看再多的科普書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情感層麵上也處理得極為微妙。它沒有直白地訴說悲傷或喜悅,而是通過環境和物象的變遷,間接烘托齣一種深沉的懷舊情愫。比如,對某種季節性消逝的描繪,讀起來總會讓人聯想到失去和不可逆轉的改變。然而,這種懷舊並不是沉溺於過去,而是一種帶著理解的釋然。作者巧妙地在字裏行間注入瞭一種對生命循環的接受和贊美。這種“哀而不傷”的基調,讓人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舒服,既有共鳴,又不會被壓垮。它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帶著你溫和地走過人生的起伏,最終指嚮一種平靜而深遠的智慧。我強烈推薦給那些在喧囂世界中尋求內心安寜的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