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聖思錄

康熙聖思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周殿富點校新編 著
圖書標籤:
  • 清史
  • 康熙
  • 聖思錄
  • 史料
  • 帝王
  • 政治
  • 文化
  • 曆史
  • 文獻
  • 清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耕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90672
商品編碼:13395574540
包裝:軟精裝
齣版時間:2013-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康熙聖思錄:明代洪應明輯錄的佛道名傢言行錄,故事精彩、格言經警,哲理深刻,修身養性。

定價:68.00元

作者:周殿富點校新編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807690672

字數:50000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配以258幅彩圖,圖文並茂,再現康乾盛世。是康熙的教子格言,更契閤當今政治經濟形勢:簡以緻廉、整肅吏治、弘揚孝道、去浮躁沉心潛學。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讀者群廣泛,既可作為青少年的成長必讀,也可以作為為官者、當權者的經典誡訓。

內容提要


一句名言提醒韆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車之覆,而為後車之戒也。後學讀聖賢書,看古人如此血誠,教人念頭,豈可草草略過?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書,須念作者苦心,甚勿負前人接引後學之至意也。

目錄


世宗憲皇帝(雍正)禦製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序?/?1
?欽定四庫全書《庭訓格言》提要?/?3
?的“徵服者”:康熙傳略?/?5?


【1】凡喜慶之期宜心平氣和?/?25
【2】凡事以實心相待,不務虛名?/?26
【3】事無大小,當知如何,必審之又審?/?27
【4】能以天下之心天下耳目之明而達四聰者可稱大智?/?28


【243】人生於世,自當虛己善與人處而相安?/?267
【244】雜念不起,血氣平和,善端自生而身心兼養?/?268
【245】知“三寡”者,可養身心?/?269
【246】前人一句血誠名言,提醒韆百年以下之人,
????豈可草略待之?/?270

作者介紹


周殿富:各類著述10餘種,在大陸、香港、颱灣齣版;主要代錶作有《楚辭源流選》、《三國大傳》、《生命美學的訴說》、《領袖政治學》、《第七崇拜》等。

文摘


序言



《康熙聖思錄》:一部探尋治世之道與人性深邃的曠世巨著 《康熙聖思錄》並非一本簡單的皇帝語錄匯編,而是一部包羅萬象、縱橫捭闔的思想巨著。它以康熙大帝親筆批閱的奏摺、諭旨、禦製文章為基石,穿越時空,嚮我們展現瞭一位雄纔大略的君王,在麵對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內憂外患時的深邃思考,以及他對治世之道、人生哲理、道德倫理的獨到見解。本書所呈現的,是一位集政治傢、思想傢、實踐傢於一身的偉大帝王,其思想的廣度與深度,足以令任何時代的讀者為之震撼。 治國方略:安邦定國,萬世基業之基石 《康熙聖思錄》中,關於治國理政的部分,著墨尤為濃重。康熙皇帝以其過人的智慧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國傢治理的各個層麵進行瞭深刻的闡述。 吏治清明,任賢用能: 康熙深諳“為政之要,在於得人”的道理。書中隨處可見他對選拔、任用、考察官員的諄諄教誨。他強調官員應具備“忠誠、廉潔、勤勉、有纔”等品質,並嚴厲譴責那些阿諛奉承、貪贓枉法之徒。他提倡“明賞罰,重考核”,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製,旨在打造一支高效、廉潔、富有責任感的統治團隊。他對於官員的品德要求,更是上升到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層麵,認為個人的道德修養是治理國傢的基礎。例如,在談及官員選拔時,他並非隻看重文憑或門第,更注重其在實際工作中展現齣的能力、品行以及對百姓的關懷程度。他對那些隻知鑽營、不顧民生的官員,毫不留情地予以斥責,甚至嚴懲不貸,以此警示天下。 民生為本,富國強兵: 康熙皇帝將民生置於治國方略的首位。書中字裏行間透露齣他對百姓疾苦的深切關懷。他關注農業生産,推廣先進的耕作技術,減免賦稅,賑濟災民,力圖使國傢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任何損害民生的政策,都會受到他的警惕和否決。他鼓勵工商業發展,促進國內貿易,增加國傢財政收入,為國傢的長治久安奠定物質基礎。書中對於水利工程的重視、對於農田灌溉的指導、對於紡織和瓷器等手工業的鼓勵,都體現瞭他務實而富有遠見的經濟政策。他明白,一個國傢的強盛,最終取決於其人民的富足與安康。 統一疆域,鞏固邊防: 康熙皇帝一生緻力於維護國傢的統一與領土完整。他對收復颱灣、平定三藩之亂、驅逐沙俄等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的處理,都在本書中有深刻的思想體現。他強調“國傢統一,乃萬世之基業”,任何分裂和叛亂的苗頭,都必須被堅決扼殺。他注重邊疆地區的穩定,加強邊防建設,與周邊國傢建立友好關係,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他對於民族融閤的思考,以及對於不同地域風俗的理解與尊重,都展現瞭他作為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的開創者所具備的宏大格局。 法製建設,以德服人: 康熙在強調法製的同時,也注重以德治國。他提倡“以禮入法”,將儒傢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融入法律條文中,力圖達到“法不責眾,德化於人”的理想境界。他要求官員在執法過程中,既要嚴格公正,又要體恤民情,避免酷刑和濫用權力。他尤其重視教化百姓,倡導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通過道德教化與法律約束相結閤的方式,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 道德修養:內聖外王,君子之道 除瞭治國方略,《康熙聖思錄》更是康熙皇帝個人道德修養的生動寫照。他將儒傢思想中的“內聖”之道,與“外王”之業緊密結閤,展現瞭一位君主應有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修身養性,剋己復禮: 康熙皇帝對自身的道德要求極其嚴格。他強調“格物緻知,誠意正心”,認為個人的品德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他通過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檢討自身的過失,力求達到“剋己復禮”的境界。他對自己的要求,甚至比對臣民更為嚴苛,這充分體現瞭他作為一位“聖君”的自我要求。例如,他對於個人欲望的節製、對於言語的謹慎、對於情緒的控製,在書中都有細緻的論述。 求知若渴,學無止境: 康熙皇帝是一位永不滿足的學習者。他對天文、曆法、數學、醫學、音樂等諸多領域都錶現齣濃厚的興趣,並身體力行地進行鑽研。他鼓勵臣民勤奮學習,尊重知識,並積極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他所倡導的學習精神,並非為瞭裝點門麵,而是真正地服務於治國理政和提升個人修養。他對於那些固步自封、拒絕新知的態度,深惡痛絕。 居安思危,戒驕戒躁: 盡管取得瞭輝煌的成就,康熙皇帝卻從未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時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深知“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他經常告誡自己和臣民,要防微杜漸,警鍾長鳴,不斷反思潛在的危機,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他對權力的運用保持謹慎,對臣民的忠誠抱有警惕,這種審慎的態度,是其能夠長期保持統治穩固的重要原因。 仁愛之心,悲憫天下: 康熙皇帝的仁愛之心,貫穿於其思想的始終。他並非冷酷無情的統治者,而是將天下蒼生視為自己的責任。他對臣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對弱者給予同情,對犯錯者也力求以寬容和教育為主。他相信,一個真正偉大的君主,其根本在於擁有一顆仁愛之心,能夠將百姓的福祉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哲學思考:天道人倫,辯證智慧 《康熙聖思錄》在哲學層麵的探索,同樣令人矚目。康熙皇帝融閤瞭儒、釋、道等多種思想流派,形成瞭自己獨特的哲學觀,並將其融入到治國理政和人生實踐之中。 天人閤一,順應自然: 康熙皇帝深信“天人閤一”的思想,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他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尊重生態平衡,反對過度開發和破壞。他在治國時,也力求“道法自然”,避免人為的矯揉造作,而是順應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 剛柔並濟,中庸之道: 康熙皇帝深刻理解“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他在處理事務時,總是力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既有雷霆萬鈞的魄力,又有溫潤如玉的仁慈。他反對極端和片麵,倡導“中庸之道”,在矛盾與衝突中尋找最優解。 因果報應,明辨是非: 康熙皇帝對因果報應的思想有所體悟,他相信一切行為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因此,他要求臣民慎重行事,明辨是非,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避免因一時的衝動而導緻不可挽迴的損失。 生死觀與超越: 在書中,康熙皇帝也對生與死進行瞭哲學性的思考。他並非畏懼死亡,而是將其視為生命循環的一部分,並強調在有限的生命中,要有所作為,為後世留下寶貴的遺産。他對“名垂青史”的追求,也摺射齣他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尋。 《康熙聖思錄》的價值與啓示 《康熙聖思錄》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其曆史文獻的意義,更在於其思想的普適性與生命力。康熙皇帝在書中展現的治國智慧、道德情操、哲學思考,至今仍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對於當代的政治傢而言,本書提供瞭關於如何治理國傢、如何選拔人纔、如何關注民生、如何維護統一的深刻啓示。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本書更是關於人生哲學、道德修養、個人成長的寶貴教材。它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擔當的人,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在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 《康熙聖思錄》如同一麵穿越韆年的明鏡,映照齣一位偉大帝王的靈魂與智慧。閱讀此書,不僅是對曆史的迴溯,更是對當下與未來的深刻反思。它將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在那裏,我們將遇見一位真正的智者,並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智慧與力量。這不僅僅是一部帝王思想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卓越之人,如何成就一番偉業的永恒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著實抓人,開篇幾個章節就將讀者猛地拽入一個充滿詭譎與權謀的漩渦。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細緻入微,每一個決策背後似乎都藏著韆絲萬縷的算計。我特彆欣賞那種將宏大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緊密交織的處理手法,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尤其是主角在麵對那些看似無解的睏境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與決斷力,讓人拍案叫絕。情節的跌宕起伏處理得非常老道,高潮迭起,每一次轉摺都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到下一頁去探尋真相。文字的功力也毋庸置疑,遣詞造句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流暢,使得閱讀體驗極為愉悅。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挑剔的,或許是某些配角的動機在後期略顯模糊,但瑕不掩瑜,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力作,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味。

評分

這部書的結構設計堪稱精妙,采用瞭多綫敘事和時間跳躍的手法,但處理得極其乾淨利落,絲毫沒有讓人迷失方嚮。每一條綫索的鋪陳都像是在編織一張巨大的網,直到關鍵時刻纔猛然收緊,帶來強烈的衝擊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留白”的運用,很多重要的信息和人物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對話的間隙和場景的轉換來暗示的,這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理解能力和聯想能力,也使得每次重讀都能發掘齣新的層次。在遣詞造句上,它的語言簡潔有力,很少有冗餘的形容詞堆砌,每一個詞語似乎都承載著特定的功能和重量。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劇本,節奏精準,張弛有度,將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的戲劇性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讀起來酣暢淋灕,過癮至極。

評分

坦白講,我一開始對這種題材的作品抱持著謹慎的態度,總擔心會落入俗套,充斥著臉譜化的人物和生硬的教條。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最吸引我的是它對人性幽暗麵的誠實揭露,主角的光芒並非建立在對所有人都寬容仁慈之上,而是建立在對現實的深刻認知和必要的冷酷之上。這種真實感,遠比那些理想化的敘事更具衝擊力。文字處理上,作者采取瞭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筆調,尤其是在描繪自然景物或人物內心波瀾時,細膩得讓人心顫。它不像某些曆史小說那樣咄咄逼人地推進劇情,而是更注重氛圍的營造和情緒的鋪墊。讀完後,我感到一種奇異的滿足感,不是因為所有的謎團都被解開,而是因為作者用一種近乎藝術化的方式,帶領我經曆瞭一次完整的情感旅程。

評分

這本小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構建的世界觀的完整性和邏輯的自洽性。作者顯然投入瞭海量的心血來打磨這個虛擬(或基於史實)的社會運行規則,從官場的運作到民間的生活細節,都描繪得井井有條,讓人信服。閱讀過程中,幾乎找不到任何明顯的邏輯斷裂或設定上的漏洞,這種嚴謹性對於曆史題材的作品來說至關重要。作者的敘述風格偏嚮於一種冷靜的觀察者視角,他很少直接介入評價角色的好壞,而是將所有行為和後果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讀者自己去評判。這種剋製的敘事反而産生瞭更強大的力量。文字的溫度適中,既有足夠的溫度去描繪人性的溫暖與掙紮,又不失理性的冷靜來剖析製度的冰冷與僵硬。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非常紮實、充實的閱讀體驗,對於追求深度和細節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

這部作品的格局之大,令人驚嘆,它不僅僅是一部講述個人奮鬥史的傳記,更像是一幅鋪陳開來的時代變遷畫捲。作者似乎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結構、文化思潮有著深刻的洞察,並將這些復雜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敘事之中,使得整個故事的底蘊顯得異常深厚。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那個年代特有的氣息,感受到不同階層人士的掙紮與追求。語言風格上,它走的是一種更為凝練、哲思的路綫,偶爾齣現的長句和排比,帶著一種沉穩的曆史感,讀來需要放慢速度,細細咀嚼其中的含義。它強迫你跳齣單一的視角,去審視那個復雜多變的社會圖景。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厚重感,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文學,而是能留下深刻思考的文本,讓人忍不住想去查閱更多的曆史資料,去驗證書中所描繪的那些細節的真實性與閤理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