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圖解國學常識一本通:一部快速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 | 作者 | 姚建譯 |
| 定價 | 49.80元 | 齣版社 | 安徽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212055240 | 齣版日期 | 2012-10-01 |
| 字數 | 364000 | 頁碼 | 352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922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以數百幅精美的圖片,加之生動的圖解,幫助讀者對國學基本常識進行深刻瞭解。內容包括曆史、地理、名勝古跡、文化、詩詞,藝術,等等。隻要對傳統文化有興趣,任何人都能通過本書對國學基本常識有一個更全麵、更清晰的瞭解和認識,並充分感受中華五韆年文明的精神和文化魅力。 |
| 作者簡介 | |
姚建,湖南人,現任北京南岸書香工作室作編輯。策劃圖解類型圖書,曾齣版過《圖解曆代酷刑史》《圖解論語》等作品。 |
| 目錄 | |
捲一 曆史捲第1節 夏朝第2節 商朝第3節 周朝第4節 秦朝第5節 漢朝第6節 三國時期第7節 晉朝第8節 南北朝第9節 隋朝第10節 唐朝第11節 宋朝第12節 元朝第13節 明朝第14節 清朝捲二 地理捲章 地名由來第1節 中國第2節 華夏第3節 赤縣神州第4節 九州第5節 汴梁第6節 金陵第二章 湖海江河第1節 黃河第2節 長江第3節 京杭大運河第三章 文化名山第1節 泰山第2節 華山第3節 恒山第4節 嵩山第5節 衡山第6節 黃山第7節 廬山第8節 五颱山第9節 武當山第四章 古寺與道觀第1節 法源寺第2節 潭柘寺第3節 懸空寺第4節 寒山寺第5節 靈隱寺第6節 相國寺第7節 上清宮第8節 魁星樓第9節 無量觀第10節 老君殿第11節 太和宮第五章 石窟陵寢第1節 敦煌莫高窟第2節 大同雲岡石窟第3節 洛陽龍門石窟第4節 秦始皇陵第5節 明十三陵捲三 文學捲第1節 建安七子第2節 竹林七賢第3節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第4節 唐代邊塞詩派第5節 花間詞派第6節 婉約派第7節 豪放派第8節 前七子第9節 後七子第10節 唐宋派第11節 公安派第12節 臨川派第13節 浙西詞派第14節 常州詞派第15節 桐城派捲四 哲學捲第1節 儒傢第2節 墨傢第3節 道傢第4節 法傢第5節 名傢第6節 農傢第7節 縱橫傢第8節 雜傢第9節 魏晉玄學第10節 禪學第11節 程硃理學第12節 永嘉學派第13節 陸王心學第14節 黃老學派第15節 東林學派捲五 教育捲章 人纔選拔製第1節 世卿世祿製第2節 徵闢製第3節 察舉製第4節 九品中正製第5節 科舉製第二章 學府門類第1節 官學第2節 私學第3節 太學第4節 白鹿洞書院第5節 嶽麓書院捲六 軍事捲章 軍事著作第1節 《孫子兵法》第2節 《吳子》第3節 《孫臏兵法》第4節 《六韜》第5節 《黃石公三略》第6節 《太白陰經》第7節 《練兵實紀》第8節 《三十六計》第二章 作戰陣法第1節 八卦陣第2節 撒星陣第3節 鴛鴦陣捲七 科技捲章 發明創造第1節 指南針第2節 造紙術第3節 火藥第4節 印刷術第5節 瓷器第6節 地動儀第7節 水碾第二章 天文曆法第1節 《夏小正》第2節 《太初曆》第3節 日晷第4節 朔望第5節 乾支第6節 二十四節氣第7節 二十八宿第三章 數學第1節 《九章算術》第2節 《孫子算經》第3節 圓周率第四章 建築第1節 長城第2節 圓明園第3節 黃鶴樓第4節 滕王閣第五章 紡織第1節 黃道婆第2節 綾第3節 雲錦捲八 醫學捲章 醫學常識第1節 五行學說第2節 針灸第3節 拔罐第4節 氣功第二章 醫學名傢與醫學名著第1節 扁鵲第2節 張仲景第3節 華佗第4節 陶弘景第5節 孫思邈第6節 李時珍捲九 藝術捲章 書法字體與書法名傢作品第1節 楷書第2節 草書第3節 行書第二章 繪畫名傢與作品第1節 顧愷之第2節 閻立本第3節 吳道子第4節 張擇端第5節 唐寅第6節 徐渭第7節 八大山人第8節 石濤第9節 鄭闆橋第三章 音樂錶演第1節 五音第2節 《霓裳羽衣舞》第3節 京劇第4節 昆麯捲十 宗教捲第1節 《太平經》第2節 《六祖壇經》第3節 《金剛經》捲十一 風俗捲章 飲食與服飾第1節 豆腐第2節 元宵第3節 月餅第4節 粽子第5節 茶第6節 深衣第7節 襦第二章 歲時節令第1節 春節第2節 清明節第3節 寒食節第4節 七夕第5節 重陽節第6節 臘八節 |
| 編輯推薦 | |
姚建編譯的《圖解國學常識一本通(精編美繪版)》是一部快速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它麵嚮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並且能帶領讀者一窺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欣賞這本書在知識梳理上的宏大視野和巧妙的結構安排。它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條目,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框架。初讀之下,你會發現它似乎覆蓋瞭從天文曆法到哲學思想,再到禮儀製度的方方麵麵,但神奇的是,這些看似龐雜的內容在書中被組織得井井有條。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導一個初學者,循序漸進地搭建起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整體認知。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選擇瞭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切入點,讓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傳統文化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充滿趣味性。這種由錶及裏、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探索的欲望。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其最讓我驚喜的一個特點。說實話,麵對“國學常識”這類題材,我常常擔心會遇到那種生硬、僵化的教科書腔調,讀起來枯燥乏味。但這本書的文字處理卻相當活潑且富有錶現力。它沒有過度地進行學術化包裝,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現代人理解習慣的方式來闡述古老的道理和製度。例如,在解釋某個典故或製度的形成背景時,作者會穿插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講一些生動的小故事來佐證,使得原本嚴肅的概念瞬間變得鮮活起來。這種敘事手法,讓我在閱讀時仿佛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用最清晰的邏輯和最風趣的口吻,娓娓道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
評分閱讀體驗的便捷性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極緻的體現。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概念和重要人物的介紹,都采用瞭非常直觀的圖示化處理。這對於依靠視覺記憶來加強理解的我來說,簡直是福音。相比於長篇纍牘的文字描述,那些精準繪製的圖錶、流程圖或者概念解析圖,能夠瞬間幫助大腦建立起聯係和層次感。這種“圖解”的策略,使得原本需要反復研讀纔能消化的信息,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被吸收和記憶。可以說,這本書的設計理念是高度現代化的,它深知當代讀者在信息獲取上的效率訴求,巧妙地將傳統知識的深度與現代信息呈現的直觀性完美地結閤瞭起來。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但又苦於缺乏係統性知識積纍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真正做到瞭“通”這個字。它並非隻專注於某一細分領域,比如隻談詩詞歌賦,或僅限於諸子百傢。而是像一個百科全書那樣,力求覆蓋到文化領域的各個角落,確保讀者在接觸到任何與古代相關的文化現象時,都能迅速找到一個基礎的參照係來理解它。這種全景式的覆蓋,極大地滿足瞭我“想全麵瞭解又不想東奔西跑找資料”的需求。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文化地基,讓我在未來深入鑽研某個特定領域時,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因為對整體的脈絡已經有瞭清晰的把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又不失現代感的封麵處理,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我手裏拿到的是精裝版,紙張的質感非常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看得齣是下瞭功夫的。內頁的印刷色彩飽滿,尤其是那些配圖,無論是古代建築的綫條勾勒,還是人物服飾的細節描繪,都處理得極為精細,完全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插圖。光是翻閱的這個過程,就覺得是一種享受,讓人忍不住想要一直摩挲著書頁仔細端詳。這種對書籍本身的重視,從側麵反映齣內容編排的嚴謹性,讓人對接下來閱讀知識內容充滿瞭期待。總而言之,單從物理形態上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收藏的佳作,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體現瞭齣版方對“國學”這一主題應有的敬意和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