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1~12條) 二、毛澤東思想(13~14條)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15~18條) 四、黨和國傢的方針政策(19~21條) 一、法的概述(22~23條) 二、憲法(24~31條) 三、監察法(32~34條) 四、行政法(35~44條) 五、刑法(45~64條) 六、民法(65~92條) 七、訴訟法(93~101條) 八、經濟法(102~112條) 九、公司法(113~117條) 一、管理學基礎知識(118~123條) 二、公共管理基礎知識(124~129條) 三、行政管理基礎知識(130~138條) 一、哲學思想(139~140條) 二、文化常識(141~152條) 三、中外曆史常識(153~169條) | 一、公文基礎知識(170~180條) 二、常用法定公文寫作(181~190條) 三、公文處理(191~194條)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195~198條) 二、微觀經濟(199~209條) 三、宏觀經濟(210~218條) 四、國際經濟(219~230條) 五、經濟熱點名詞(231~240條) 一、現代高新技術(241~244條) 二、生活中的科學常識(245~251條) 三、世界科技史(252~263條) 一、中國地理概況(264~267條) 二、地球(268~269條) 三、大氣與風(270~271條) 四、陸地(272~275條) 五、海洋(276~277條) 六、自然災害(278~280條) 七、空間地理(281~288條) |
專題一
政治知識
1.物質
列寜對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就是說,物質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但能夠被人感覺到。
物質與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麵,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存在方式,沒有不運動的物質;另一方麵,物質是運動的載體,是一切變化和發展的基礎,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2.意識
意識是社會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
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意識的這一本質包含兩個方麵的含義:首先,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其次,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意識活動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主要錶現為意識是主觀形式與客觀內容的統一。正確的意識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錯誤的甚至荒誕的意識也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隻不過它們是對客觀世界的歪麯反映。
意識的能動作用,也叫主觀能動性,是指意識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形成主觀觀念,並且能動地指導人們進行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
3.運動和靜止辯證關係的原理
運動是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而靜止是暫時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運動和靜止又是互相包含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止隻是運動的特殊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靜止不重要,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我們認識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條件,也是測量和計算運動的尺度。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4.質量互變規律
質是事物成為自身並區彆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由於事物內在矛盾的多樣性,事物的質也是多種多樣的。事物的質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通過事物的屬性錶現齣來。
量是事物本質所固有的可以用數量形式錶示的規定性,包括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構成事物諸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閤方式等。每一種質都有相應的量,因此,事物的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並且是多種多樣的。
量變是事物的量的規定性在度的範圍內發生的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是事物原有發展過程的延續和漸進。量變的錶現形式有單純數量的增減,也有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組閤方式上的變化。
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嚮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事物延續和漸進過程的中斷。質變的錶現形式有爆發式飛躍和非爆發式飛躍,前者是通過矛盾雙方劇烈的外部衝突而實現的,後者是通過新質要素的逐漸積纍和舊質要素的逐漸喪失而實現的。事物的變化有沒有超齣度的範圍,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誌。
量變與質變相互聯係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否定之否定規律
事物的發展是通過否定實現的。當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麵占據主導地位的時候,事物就處在肯定階段;當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麵戰勝肯定方麵占據主導地位的時候,事物就會否定自身到達否定階段,即走嚮自己的對立麵。但是到此為止,事物的發展並沒有真正地完成。因為正如在肯定階段隻是片麵地強調瞭事物的肯定方麵一樣,事物的否定階段同樣也隻是片麵地強調瞭事物的否定方麵。所以,事物的發展到瞭否定階段,與其說事物內部的矛盾解決瞭,不如說是充分地展開瞭。事物的否定階段和肯定階段一樣都有片麵性。因此,隻有經過第二次否定,到達否定之否定階段,前兩個階段的片麵性纔能得到剋服,事物的矛盾也纔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6.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的含義: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鬥爭性。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的屬性,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嚮和趨勢。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因此要求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指具體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麵都有其特點。因此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一刀切”。
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我們要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均衡論;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同時重點論是以兩點論為前提的。
7.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尤其是它們誰為第一性、誰為第二性,誰決定誰的問題,是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的不同迴答,是劃分唯物史觀即曆史唯物主義與曆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是主張社會存在第一性、社會意識第二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曆史觀,就是唯物史觀。與此相反的曆史觀就是唯心史觀。
8.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是生産方式內部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和社會形態內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動態結閤,構成瞭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和一般規律。
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辯證關係:首先,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其次,生産關係反作用於生産力。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其次,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既包括在同一種生産關係中處於對立地位的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之間的鬥爭,也包括在兩種對立的生産關係中占據統治地位的階級之間的鬥爭。
9.商品和貨幣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産品,具有使用價值與價值兩個因素,即商品二因素。
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是生産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抽象勞動是相對於具體勞動而言的。具體勞動是指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它産生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指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它形成價值。
商品交換是不同的使用價值之間的交換。交換的數量比例由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勞動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換過程的必然産物。貨幣具備五大職能:第一,價值尺度,即商品的價值用貨幣的形式錶現齣來,這就是價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第三,貯藏手段,即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代錶成為財富的隨時可用的絕對社會形式。第四,支付手段,即貨幣是債權債務關係的清算手段。第五,世界貨幣,即貨幣越齣一國疆界,在國際經濟關係中發揮貨幣的作用。
10.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運動的基本規律。
主要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交換。
錶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在市場上,發生價格與價值相背離主要是市場上的商品供求不平衡引起的。
作用形式:第一,生産中的價值規律,即價值在生産過程中的規律。第二,交換中的價值規律,即價值規律在交換過程中的展開。第三,流通中的價值規律,即等價交換規律展開為價格與價值相符的規律。
11.資本
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傢剝削工人的關係。因此不是一切貨幣都是資本,隻有那些能夠自行增殖、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貨幣纔是資本。
資本在生産過程中以生産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存在。因此,馬剋思把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2.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不能從流通過程中産生,它是在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即資本主義生産過程中形成的。剩餘價值率反映資本傢的剝削程度。資本傢要取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就必須盡量增加剩餘勞動時間,減少必要勞動時間。要實現這一目的,資本傢主要采取瞭以下兩種方法:絕對剩餘價值生産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産。絕對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的絕對量所産生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所産生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通過各個部門中的資本傢追逐超額剩餘價值來實現的。超額剩餘價值是由於商品的個彆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餘價值。資本傢對超額剩餘價值的追逐,刺激資本主義生産技術的改進,使得全社會勞動生産率普遍提高。
13.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具體錶現在三個方麵: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剋思列寜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②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瞭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③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産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14.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1)統一戰綫
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綫是新民主主義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是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條件,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成功的重要保證。
在1956年黨的八大前後,毛澤東提齣瞭黨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在處理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上,毛澤東等領導人有過很好的論述,其基本精神如下:
第一,堅持民族平等,實現民族團結。
第二,按民族聚居程度實行不同級彆的區域自治。
第三,國傢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2)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
所謂人民戰爭,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以人民軍隊為骨乾,廣泛動員人民直接間接參與戰爭,開展以人民武裝鬥爭和其他各種鬥爭形式相結閤的全民戰爭。
人民軍隊的宗旨、任務和黨指揮槍的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人民軍隊的三大任務;黨指揮槍的原則。
(3)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中國共産黨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事業中的領導地位,是由黨的階級性決定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也是由黨的先進性決定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又是經過長期鬥爭考驗形成的。離開瞭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15.鄧小平理論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活的靈魂,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它貫穿於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科學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國傢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曆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因生産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而必然要經曆的特定階段。
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指齣,階級鬥爭已經不是
挺實用的,常識隨身攜帶隨時看
評分書很好
評分好用好用好用好用好用好用好用好用
評分書不錯,小巧方便,,
評分知識點很全麵印製很不錯,可以拿來好好係統化學習,加油加油加油
評分預祝考試成功
評分很不錯瞭,就是活動力度再大點,在有更大的優惠,這次力度不大
評分還沒開始看還沒開始看呢希望能有幫助看著還可以
評分還可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