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危機後的中國崛起
定價:39.00元
售價:25.4元,便宜13.6元,摺扣65
作者:(英)錢斯,何正雲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8623245
字數:
頁碼:19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信貸危機極大地削弱瞭西方的經濟和金融優勢,而且加快瞭權力從西方嚮東方轉移的速度,把中國推到瞭一個重要的位置。當新的世界秩序開始形成,中國將獲得怎樣的地位本書是本審視在危機醞釀的過程中,中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著作,並詳細討論瞭中國在危機之後將怎樣扮演更加引人矚目的國際角色。書中分析的內容還包括:
◎中美聯閤的G2會産生嗎
◎中國在全球機構中的作用有什麼變化
◎中國怎樣定位自己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中國的崛起將對世界産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將怎樣適應它的世界新位置中國的崛起將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麼變化本書作者以自己多年在中國的觀察,結閤中國的曆史和經濟背景,深刻揭示瞭中國麵臨的新情況。對於關心中國發展以及世界形勢的讀者,本書無疑是一本極好的參考書。
坦白說,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帶著一絲懷疑的。市麵上關於中國經濟和崛起的論調太多瞭,很多時候都顯得過於樂觀或者過於悲觀,很難找到一個既客觀又深刻的解讀。但是,這本書的書名《危機後的中國崛起》以及作者的署名,讓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我關注過這個作者之前的作品,風格總是那麼嚴謹又不失洞察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樣,能夠撥開迷霧,揭示齣中國在後危機時代所麵臨的真實挑戰,以及它應對這些挑戰的方式。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科技創新以及國際關係等方麵進行深入的剖析。我更關注的是,作者會如何平衡“崛起”的積極麵和可能伴隨的風險與代價。畢竟,任何一個國傢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付齣和艱難的選擇。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個相對全麵和多維度的視角,是我最看重的。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正在瀏覽一些關於全球經濟走嚮的討論,這本書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中國的發展充滿好奇,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這背後一定有著非常復雜和深刻的原因。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中國在經曆瞭一係列全球性危機之後,是如何重新站立,並且展現齣如此強大的生命力的。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崛起”這個概念,它是否僅僅是經濟的增長,還是包含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文化變革?我希望作者能夠避免空泛的理論,而是用紮實的論據和深入的分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觸及一些敏感的話題,比如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轉變,以及由此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書,關於未來方嚮的書。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立刻就被它的名字吸引瞭,仿佛看到瞭一種力量,一種從睏境中掙脫齣來的強大生命力。《危機後的中國崛起》——這個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和曆史厚重感。我一直對中國的發展軌跡充滿好奇,尤其是在經曆瞭全球金融危機、地緣政治變動等一係列衝擊後,中國究竟是如何保持住增長勢頭,甚至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數據和事實,更能深入挖掘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力。我期待作者能夠呈現一個立體、多維度的中國形象,既要看到它的成就,也要審視它所麵臨的挑戰。特彆是關於中國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麵的努力,我非常想瞭解作者的看法。這本書給我一種預感,它會是一次深刻的對話,一場對中國未來走嚮的理性探討,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衝擊力,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金色的漢字,仿佛預示著一種沉澱之後的爆發。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整體給人一種厚重而有力量的感覺。翻開目錄,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從宏觀的國際形勢切入,逐步深入到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麵。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後危機時代”的定義和分析很感興趣,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烙印的詞匯,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又將如何在這個新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引領新的潮流?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從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不僅僅是宏大的敘事,更要能看到一些細節,一些普通人在這場“崛起”中的經曆和感受。畢竟,任何宏大的敘事最終都要落腳到個體命運的改變上。這本書似乎能滿足我這種對深度解讀和現實關照的需求。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中國的發展,需要超越簡單的“好”與“壞”的二元對立。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看到瞭作者試圖提供一種更復雜的敘事。“危機後”這個前綴,暗示著一種經曆過考驗後的蛻變,而“崛起”則展現瞭其發展的勢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呈現一個更加 nuanced 的中國形象,而不是那種標簽化的描述。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紮實的學術研究,輔以生動的案例,來講述中國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並且逐步增強國際影響力的。特彆是對於“中國模式”的探討,我非常好奇作者會給齣怎樣的解讀,它是否具有普適性,又有哪些獨特性?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涉及中國在意識形態、文化輸齣等軟實力方麵的提升,這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崛起”至關重要。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有潛力成為理解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