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性格心理学 全3册 心理学书籍 日本快速破解身体语言

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性格心理学 全3册 心理学书籍 日本快速破解身体语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性格心理学
  • 身体语言
  • 沟通技巧
  • 自我提升
  • 日本心理学
  • 实用心理学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知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
ISBN:8636699
商品编码:15769794264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 全3册
作者:   (日)匠英一 著作  
市场价:    97.60元
ISBN号:    9787540458133   9787540477929   9787540453770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1-01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7-01-01   印次:1   字数: 千字

  编辑推荐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新版

“每天懂一点”轻悦读书系主打“拒绝乏味,拒绝没营养”,旨在让年轻人快速汲取有用的新知识!

人人都需要便捷的读心术!以大家亲身经历的小事为例子,讲解连FBI都要学习的*基本的读心术。

教您掌握通过小动作读取真心的技巧,从而消除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烦恼,把自己也看得更清楚。

漫画插图,诙谐画风,让整本书趣味盎然。只看漫画,也可以学会行为心理学。 


  目录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新版

 前言
di一章 “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 对镜子中的自己异常关注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2) 先坐靠边座位的理由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3) 习惯把发票揉成团的人精神压力较大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4) 一摸方向盘就性格突变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5) 在自动扶梯上还要自己上楼梯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6) “先来一杯啤酒”的理由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7) 用雨伞进行高尔夫挥杆练习的大叔们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8) “工作和我,到底哪个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9) 一边打电话一边信手涂鸦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0) 一身名牌的人缺乏自信?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1) 考试前一天晚上还通宵看漫画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2) 经常检查手机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3) 事后诸葛亮,“所以我就说嘛……”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4) 男性失恋后不容易恢复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5) 看到有人排队也想加入其中的心理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6) 人总容易被“好听的”欺骗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7) 为什么老把雨伞忘在地铁里?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8) 人想事情的时候,眼睛为什么会往上看?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9) 把自己的不幸挂在嘴边的人,多是自我中心主义者
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1) 心理学从哲学中萌芽
第二章 “解读”商务活动中的小动作!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1) 伸出双手与人握手是热情的表现?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2) 闭着眼睛听人说话的人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3) 对方突然整理领带的话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4) 身体动作夸张的人性情飘忽不定?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5) 像鸡啄米一样点头的人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6) 如果对方眨眼次数增加的话
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7) 说话中途摸鼻子的人,可能在说谎?
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1) 过分的深度鞠躬有可能意味着拒绝接受
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2) 从座位位置看部下的工作热情
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3) 模仿上司的部下是个什么心理状态?
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4) 常使用专业术语的部下
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5) 反射性道歉的人,心里并没有反省的意思
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6) “基本上……”是逃避责任的一道保险
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1) “我受不了了”是自我吹嘘的前奏?
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2) 把“恐怕不行吧”挂在嘴边的悲观论者
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3) “总之……”喜欢半路插话做总结性发言的人
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4) 从不接电话的同事
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5) 嘴上说自己“很忙”的人,真的很忙吗?
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1) 从不离开自己座位的上司
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2) 部下靠近,马上跷起二郎腿的上司
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3) 单调地晃腿,是为了缓解焦躁情绪
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4) 经常用手转笔的上司很无聊?
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 需要鼓足干劲的日子,就系红色领带!
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2) 反冯特派创立的“行为主义”
第三章 “解读”男人和女人的“真心”
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1) 嫉妒真的是爱情的印证吗?
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2) 约会中抢着坐左边的男人
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3) 谈话途中,男朋友突然将双手抱于胸前,这是为什么?
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4) 戒指是“束缚”的象征?
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5) 如何分辨真假笑容?
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6) 擅长使用di一人称的男性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1) 根据di一次约会的食量看透她的心思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2) 不太熟的女性专门跑来找你商量事情,她的真意是……?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3) 故意贬低自己的女性的真实心情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4) 女朋友舔嘴唇是在诱惑男朋友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5) 女性向上翻着眼珠看人是撒娇的证据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6) 玄关处散落一地的鞋子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7) 女性接触男性的身体,说明有戏!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8) 女性盯着人看,可能是在说谎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9) 摆弄头发时,女性在想些什么?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10) 她说话的声调为什么突然拉高?
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11) 面对喜欢的人,为什么总是无法直抒胸臆?
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1) 障碍越多,恋人的关系越紧密
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2) 为什么恋人和夫妇都很相似?
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3) 通过脚尖的方向,读取情侣的感情深度
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4) 并排坐更有助于爱情的发展!
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3) 维特海默的完形心理学
第四章 “解读”朋友们的无意识行为
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1) “告诉你个秘密”所隐含的心理技巧
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2) “我是为你好”,实际是为了自己!
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3) 总是说“不过”的人,心中是怎么想的?
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4) “就是说、就是说……”是撒娇的证据?
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5) 喜欢直呼别人姓名的人
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6) 因为没有自信,才会说“绝对”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 越是认真的人,喝醉后越容易“剧变”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2) 合影时总喜欢站中间的人,是容易感到寂寞的人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3) 折叠伞不离身的人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4) “手刀”动作有什么含义?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5) 照相时做“V”字手势的含义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6) 相亲时表现出一脸无聊的女性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7) 喜欢给别人斟酒的人,心中有个小算盘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8) 老是改变形象的人,心中充满了不安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9) 通过日程安排簿看人的性格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0) 喜欢作势大笑的人,有点自以为是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1) 谈话过程中伸舌头代表什么?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2) 不停赞美别人的人,是想听到别人赞美自己
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3) 穿迷你裙的女性对自己充满自信
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1) 喜欢穿蓝色衣服的人,有怎样的性格?
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2) 笔力弱的人社交能力强
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3) 睡相也能暴露一个人的性格
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4) 双腿张开的人和双腿并拢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5) 走路匆匆忙忙的人容易犯一般性错误
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4) 弗洛伊德与荣格
第五章 通过癖好,“解读”另外一个自我
无意识的行为(1) 脱袜子时总忍不住要闻一闻的心理
无意识的行为(2) 认识的字还会写错的原因
无意识的行为(3) 戴墨镜是没底气的表现!
无意识的行为(4) 人为什么会陷入赌博无法自拔?
无意识的行为(5) 毛茸茸、软绵绵的东西让人产生抚摸的欲望
无意识的行为(6) 自言自语是心的退化现象?
无意识的行为(7) 人一害羞就会挠头
无意识的行为(8) 办公桌上摆很多私人物品的人
无意识的行为(9) 收藏家都欲求不满?
无意识的行为(10) 浓妆艳抹的女性其本质反倒很朴素
无意识的行为(11) 时尚品位始终和别人保持一致的人
无意识的行为(12) 吸烟成瘾是退化成婴儿的证据?
无意识的行为(13) 用力把烟头碾灭的人都是实心眼儿
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5) 被精细分类的的现代心理学
......


  内容简介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新版

语言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可以操纵语言,说出谎话。人的动作却不会做假,只会反映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如果我们能了解身体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就能读懂别人隐藏的心思。如果能掌握通过动作读取别人内心的技巧,便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烦恼。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以大家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加以探讨,解读各种情境下小动作的含义。希望您读过《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后能够掌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种种表面现象的技巧,体验到“动作与心理”的有趣联系,并进而培养出犹如FBI般的敏锐洞察力。

每天懂一点性格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为自己的性格感到烦恼,比如做事没长性,反复看菜单却难以做出选择,总是很难拒绝别人,不会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等。这本书就带您探寻性格和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学,教您非常有效的磨炼性格的方法,让您在深刻认识自己个性的同时,将性格中的缺点变成优点。
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自己的性格,只是内心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您了解一个真实自己的契机。

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每天都在纠缠着我们。公司、家庭中的人际纠纷,甚至已经严重到了让我们寝食难安的程度。为什么我们会终日“为人所困”、“为人所劳”呢?
这本书,就是专门为帮助朋友们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烦恼而编写的。本书内容涵盖了如何与初次见面的人建立良好关系、讨人喜欢的话与招人厌恶的话、加深关系的心理学要素、人际关系的修复方法、职场上百试百灵的心理技巧等。您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帮助、自己*需要的章节阅读,当然也可以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让您掌握心理学,从此将人际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
匠英一
1990年创立(株)认知科学研究所。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无意识、直觉等进行研究,并应用其研究成果解决市场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此外,他还担任多家企业的顾问,活跃于杂志专栏、演讲和电视访谈节目等众多领域。
主要著作有《一分钟看穿对方的心理》《首次公开,洞察对手的心理练习册》《科学认识“意识的秘密”》《“动作与心理”词典》《图解好学易用的心理技巧》等。

 


解码人心的奥秘:洞察行为,洞悉性格,掌握人际的艺术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我们渴望理解他人,更希望被他人理解。而要实现这一点,深刻洞察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性格的复杂性,显得尤为重要。本套丛书,集结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精华,旨在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户,让你以更敏锐的视角,更科学的理解,去解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而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第一卷:人际关系的智慧——搭建信任的桥梁,化解沟通的藩篱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存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它如同无形的纽带,将个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也决定了我们在群体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然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并非易事,它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本卷将带领你深入探索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原理,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我们会与某些人亲近,“为什么”某些关系会变得紧张,以及“如何”才能建立和维护健康、和谐的人际连接。 我们将从“人际吸引力”的构成要素开始,探讨外貌、相似性、互补性、接近性以及相互喜欢等因素如何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你将了解,为何我们更容易对与自己相似或互补的人产生好感,为何近距离的接触能够增进了解,又为何被他人喜欢会反过来增加我们对他们的好感。 接着,我们将深入剖析“沟通”这一人际交往的核心。无效的沟通往往是导致误解、冲突和关系破裂的罪魁祸首。本卷将为你揭示沟通的五大要素:倾听、表达、反馈、非语言信号和情境。你将学习到积极倾听的技巧,如何不带评判地接收信息,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在互动中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及如何解读和运用非语言信号来增强沟通效果。我们将特别关注“同理心”的力量,理解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情绪,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此外,本卷还将探讨“冲突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人际技能。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它。你将学习到识别冲突的根源,理解不同类型的冲突模式(例如,回避型、迁就型、竞争型、妥协型和协作型),并掌握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你将能够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化解矛盾,修复关系。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人际边界”的建立与维护。清晰的人际边界能够保护我们的个人空间、时间和情感,避免被过度消耗或侵犯。你将了解如何设定健康的边界,如何坚定而礼貌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如何在维护自身需求的同时,尊重他人的界限。 最后,本卷还会触及“群体动力学”,帮助你理解在团队或组织中,个体如何受到群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积极的群体作用。从领导力风格到群体决策,从群体规范到从众心理,你将获得更宏观的人际关系视角。 第二卷:行为的密码——解码潜意识的信号,预测行动的轨迹 人类的行为,往往是内心世界最直接的体现。然而,许多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我们自身都未曾察觉的潜意识动机和心理机制。行为心理学,正是致力于揭示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秘密,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动逻辑。本卷将带你深入探索行为的驱动力,学会从细微之处洞察他人的意图,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我们将从“学习理论”入手,探讨行为是如何被习得的。无论是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还是观察学习,你都将了解到行为形成的过程。这将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养成某些习惯,为什么某些行为会反复出现,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或奖励机制来调整行为。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动机”这一行为的引擎。是什么驱动着我们去追求目标,又是什么让我们停止前进?本卷将介绍多种动机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目标设定理论等,让你理解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行为中的作用。你将学会如何识别和激发内在和外在动机,从而提升行动的效率和持久性。 “情绪”与行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你将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本卷将介绍情绪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估和表达方式,并教你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信号。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将大大提升你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此外,本卷还将深入研究“习惯的形成与改变”。习惯是行为自动化的过程,它们能够极大地节省我们的认知资源。然而,不良习惯也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你将学习到形成良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例如微习惯、习惯叠加、奖励机制等,以及如何有效地打破坏习惯,重塑自己的行为模式。 “决策过程”也是行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面对选择时,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本卷将揭示启发式思维、认知偏差以及损失规避等心理现象,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通过了解这些心理机制,你将能够做出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最后,本卷还将探讨“社会行为”的形成,例如从众、服从、偏见、攻击性等。你将了解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压力如何塑造我们的选择。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原理,将帮助你更好地融入社会,并批判性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 第三卷:性格的万花筒——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绘制内心地图 性格,是构成我们独特个体的内在品质的总和。它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情感体验、行为模式,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了解性格的奥秘,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能让我们深刻理解他人的差异,从而建立更和谐、更有效的关系。本卷将为你开启一扇探索性格的窗口,让你绘制出属于你自己的内心地图,并理解他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们将从“性格的定义与测量”开始,介绍主流的性格理论,例如特质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你将了解到,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遗传、环境、经验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性格评估工具,让你有机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 本书将重点介绍“大五人格模型”(OCEAN模型),即开放性(Open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你将深入了解这五个维度各自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人独一无二的性格光谱。例如,高开放性的人乐于接受新事物,而高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体验负面情绪。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性格的类型学”,例如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等。虽然类型学存在争议,但它仍然能够提供一个简单易懂的框架,帮助我们初步理解不同性格类型的倾向和偏好。你将了解,不同类型的个体在信息收集、决策制定、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 “性格与行为的关系”是本卷的核心内容之一。你将理解,特定的性格特质如何倾向于导致某些行为模式。例如,高尽责性的人往往更有条理、更有责任心,而高外倾性的人则更喜欢社交和冒险。通过分析性格与行为的联动,你将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他人的反应,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此外,本卷还将关注“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从童年时期的依恋关系,到青春期的身份认同,再到成年后的生活经历,我们将探讨哪些因素在塑造性格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性格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支持个人成长。 “理解他人的性格多样性”将是本卷的另一重要主题。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的差异带来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你将学习如何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不同,如何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以及如何根据他人的性格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最后,本书还将触及“性格的积极方面与挑战”。每种性格特质都有其优势和潜在的挑战。例如,高内省性的人富有创造力,但可能容易陷入沉思;高果断性的人善于决策,但也可能显得鲁莽。通过全面理解性格的利弊,你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并有意识地应对性格带来的挑战,最终实现更充实、更自在的人生。 这三卷书籍,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人心的完整画卷。通过阅读和实践,你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更精准地洞察他人,更智慧地管理人际关系,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姿态,去拥抱每一个挑战,去享受每一次相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人际交往的“圣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人心的“慧眼”。以前,我总是会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而感到沮丧,或者在与人沟通时感到词不达意,甚至有时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意图而错失良机。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对方故意刁难,实际上可能只是一个细微的肢体语言,或者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在传递着真实的信息。比如,书里讲到的关于“交叉手臂”的含义,我以前总觉得是对方在对抗,但现在我知道,有时它也可能仅仅是一种舒适的姿势,或者只是在思考。还有关于眼神的交流,不同频率的眨眼、瞳孔的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人,观察他们的站姿、坐姿、手势,甚至是微表情,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竟然能准确地反映出对方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让我与人交流时,更加从容自信,能够更快地捕捉到对方的真实意图,也能够更恰当地回应,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冲突。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人际关系,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与这个世界相处。

评分

这套书让我对“沟通”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总觉得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理解的建立。关于“行为心理学”的部分,它揭示了许多影响我们决策和行为的潜在心理因素,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洞察。比如,关于“从众效应”,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群体中是如何受到他人影响的,以及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关于“认知偏差”,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多少误判和错觉。书中的一些心理实验和案例,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开始尝试着在与人沟通时,更加注重对方的感受,用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聪明、更有效地与人互动。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门“读心术”,特别是关于“身体语言”的部分,简直太精彩了!书中的图片和案例非常丰富,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各种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以前,我总以为别人的话才是最重要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比语言更诚实。比如,当一个人在说话时,他的手势、眼神、坐姿,甚至是他说话的语速和音调,都在悄悄地告诉我们他真实的想法。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一个人在说谎时,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鼻子,或者眼神游移不定。这些细微的动作,如果不是这本书的引导,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注意到。现在,我在与人沟通时,会更加留心对方的非语言信息,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态度,甚至预判对方的下一步行动。这对于我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的社交都起到了巨大的帮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够主动地去解读和运用信息。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情感迟钝”的人,尤其是对于别人的情绪变化,总是后知后觉。直到我翻开了这套书,才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套路”,更是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情境下会有特定的反应。比如,关于“习惯养成”的心理学原理,我过去只是模糊地知道要坚持,但书中详细地解释了大脑是如何形成习惯的,以及如何有效地打破旧习惯、建立新习惯,这对我非常有启发。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拖延症,效果显著。此外,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也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者放任自流。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研究,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现在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受情绪驱使,而是能够更主动地去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掌控感。

评分

这套书,特别是关于性格心理学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我身边有那么多不同类型的人,他们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来理解这一切。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性格类型的特征、优缺点,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可能表现。我通过书中的描述,不仅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我的家人、朋友,甚至是那些我只见过一两次的人。我发现,很多之前让我感到困惑不解的行为,现在都有了合理解释。比如,我曾经对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朋友感到不解,总觉得他为什么不主动和大家交流,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理解到,他的“内向”并非不友好,只是他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需要一个更舒适的环境来表达自己。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不再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他人,而是能够以更包容、更理解的态度去接纳不同。它也提醒我,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扬长避短,也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