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蜜蜂生物學特性
● 1.1 蜜蜂是什麼動物
● 1.1.1 蜜蜂是無脊椎動物
● 1.1.2 蜜蜂是無脊椎動物類中進化*高水平的物種
● 1.2 蜜蜂的分類地位
● 1.3 傢養蜜蜂的種類
● 1.3.1 蜜蜂的形態
● 1.3.2 蜂群的三種個體
● 1.4 蜜蜂的習性
● 1.4.1 營社會化群體生活
● 1.4.2 個體繁殖和群體繁殖
● 1.4.3 蜂巢內溫、濕度調節
● 1.4.4 蜂王的習性
● 1.4.5 雄蜂的習性
● 1.4.6 工蜂的工作和分工
●第2章 意大利蜜蜂養殖技術
● 2.1 如何建立意大利蜜蜂養蜂場
● 2.1.1 怎樣購買蜂群
● 2.1.2 選定蜂場場址
● 2.1.3 購置飼養工具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簡單介紹蜜蜂的生物學特性(蜜蜂種類、生活習性、社會習性等)入手,進而詳細闡述瞭目前蜜蜂養殖業中兩類重要的蜜蜂——中華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高效養殖技術。書中介紹瞭如何建立養蜂場、怎樣購買蜂群、基本養殖技術、四季管理、蜂産品生産技術以及蜜蜂疾病防治等核心技術。全書內容實用,語言通俗易懂,適閤廣大養蜂技術人員、蜜蜂場生産管理人員、養蜂專業戶閱讀,也可供高校養蜂專業師生參考。
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不同季節養殖策略的細緻劃分上。我注意到,作者非常強調“因地製宜”的原則,這在我國地域遼闊的情況下尤為重要。例如,在講述春季管理時,它不僅提到瞭如何正確地擴大巢礎和控製蜂王産卵速度,還針對南方濕熱氣候和北方乾冷氣候給齣瞭不同的蜂箱保溫和通風建議。我所在地區屬於北方,書中關於鼕季封窗和設置防寒道的具體尺寸和材料選擇,描述得極其詳盡,甚至連鋪設防潮墊的具體步驟都有圖解。這遠超齣瞭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本通用的技術指南。此外,關於蜜源植物的介紹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泛泛而談,而是列舉瞭在不同省份常見的、適宜規模化養殖的蜜源植物,並附帶瞭它們的開花時間錶。這使得我可以根據自己周邊的自然條件,提前規劃蜂群的遷移路徑或周邊環境的改良工作,真正做到瞭理論指導實踐,非常接地氣。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體現瞭一種強烈的“匠人精神”。作者的文字功底或許不如文學大傢那樣華麗,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養蜂事業的深厚感情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是能夠透過紙張傳遞齣來的。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工具製作和蜂農日常維護技巧時所采用的口吻。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耐心地嚮徒弟傳授“祖傳秘笈”。比如,如何用最簡單的工具自己製作一套基礎的取蜜工具,連打磨的細微要求都講得很清楚。這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專業技術平民化的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普通農戶的學習動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引導人們建立起對自然、對勞動的敬畏心的生活指南。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書中的每一個步驟、每一種建議,背後都凝結瞭無數個日夜與蜂群相處的經驗與教訓。它傳遞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踏實肯乾、尊重自然的處事態度。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的園藝愛好者,我一直想嘗試在我的小院子裏養幾箱蜂來幫助我的果樹授粉,但對病蟲害的防治總是心存顧慮。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專門針對常見蜂病的診斷和治理,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沒有像某些宣傳材料那樣誇大蜂病的嚴重性,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冷靜和科學的態度。比如,對於“歐洲幼蟲病”,它不僅列舉瞭癥狀,還提供瞭不同病程下的照片對比,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早期癥狀很容易被誤判。接著,它詳盡地介紹瞭如何使用草藥和傳統方法進行輔助治療,比如某些特定的植物提取物在控製蟎蟲方麵的應用,這些方法相比起大規模使用化學農藥,讓人感覺更放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有一整章是關於“蜂群的日常健康檢查清單”,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它將復雜的檢查過程分解成每日、每周、每季度的任務,並明確指齣在不同季節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指標,這種係統性的管理思路,極大地降低瞭我對未知風險的恐懼感。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研究各種傳統手藝,尤其是那些和自然息息相關的技術。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關注的是它對蜜蜂生活習性的描述部分。很多市麵上流行的養蜂書籍往往過於側重商業化規模操作,講得飛快,讓人有點消化不良。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溫和且循序漸進。它用瞭很大篇幅去解析蜜蜂的社會結構,比如工蜂、雄蜂和蜂王的職責劃分,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維持蜂巢的溫度和濕度。我記得有一段文字詳細描述瞭“分蜂”的過程,從先兆、偵察蜂的尋找,到新蜂王的誕生和舊王率眾離巢,寫得像一部微觀世界的史詩。作者的語言非常有畫麵感,他沒有使用太多晦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這些復雜的生物學現象。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穿插瞭一些老一輩養蜂人的口述曆史和經驗總結,那些樸素的智慧和對蜜蜂的敬畏之情,是冰冷的科學數據無法替代的。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蜜蜂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嗡嗡叫的昆蟲”的層麵,而是有瞭一種更深層次的尊重和理解,這對於後續的學習和實踐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色彩搭配得很有鄉土氣息,藍天白雲下的金色麥田,中間點綴著幾隻栩栩如生的蜜蜂,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到瞭那種淳樸和生機。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鎮上的供銷社看到的,當時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吸引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內容一定很紮實。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不像有些農業技術書籍那樣印刷粗糙,看起來就讓人提不起精神。尤其是扉頁上的那句“服務三農,科技興農”的口號,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感到非常親切。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號適中,沒有那種密密麻麻讓人頭暈的感覺。而且,圖文並茂這一點做得特彆齣色,很多關鍵步驟都有清晰的插圖說明,對於我們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戶來說,直觀的圖像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管用得多。我特彆留意瞭它關於蜂箱構造的介紹部分,那幾個立體圖畫得簡直像是實物分解圖一樣,連榫卯的結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讓人一看就會做。這本書的整體風格是那種老派技術手冊的嚴謹中帶著一股務實的勁頭,讓人相信裏麵的知識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真東西,而不是空頭理論。光是這份對細節的尊重和對讀者的體貼,就足以讓我把它帶迴傢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