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巴菲特之道+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2本套装)|3771101 |
| 图书定价: | 108元 |
| 图书作者: | (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Robert G. Hagstrom)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5/1 0:00:00 |
| ISBN号: | 978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美盛投资顾问公司[0首0]席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他是美[0国0][0知0][0名0]的以善于写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而著称的作家,已出版九本投资图书,包括《纽约时报》[0畅0]销书《巴菲特之道》(原书[0第0]3版)(本书[0第0]1版即销售120万册)、《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芒格推荐书目)、《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以及《NASCAR:驱动体育的[0商0]业》、《侦探与投资者:来自传奇特工的未曾揭示的投资技巧》等。 罗伯特本科与硕士均毕业于维拉诺瓦[0大0][0学0],并持有CFA证书。他与家人居住于美[0国0]宾夕[0法0]尼亚州维拉诺瓦。更多信息可以关注www.RobertHagstrom.com。 杨天南(译者) 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美[0国0]圣地亚哥[0大0][0学0]金融MBA,加拿[0大0]专业金融规划师。 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2年金融市场投资经验,长于资产规划、投资管理,涉及中(包括香港)、美、加等资本市场。2014年度,其管理的信托产[0品0]在平安信托全[0国0]范围合作的阳光私募基金总排[0名0]中,以69.74%的年度回报排[0名0][0第0]三。 中[0国0]亲见巴菲特的人,多年从事财务健康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传播,著有《规划财富人生--天南话投资》一书。于多家媒体发表财经文章数百篇,自 2007年4月起,连续在"中[0国0]投资理财刊"《钱经》、央行旗下《中[0国0]金融家》杂志撰写投资专栏,是迄今[0国0]内历时久的财经专栏作家,至2015年1 月的93个月里,其专栏白纸黑字记录的投资组合累计回报425.67%(+425.67%),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0.78%(-10.78%)。 |
| 内容简介 |
| 《巴菲特之道(原书[0第0]3版)》 向巴菲特致敬的一本书 我要感谢作者罗伯特o哈格斯特朗,[0当0]年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热爱的记录,无意间激起万里之外另一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热爱,所谓的薪火相传就这样像蝴蝶效应一般荡漾开来。时隔多年、相距千里,那些受益于这本书、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曾经的年轻人,今日聚[0首0],以自己的青春与实践向世人推荐这本《巴菲特之道》,也是在以这种方式向巴菲特致敬。 --译者杨天南 在历经六十载栉风沐雨的航行中,沃伦·巴菲特在投资的海洋中遭遇过无数挑战,却依然继续演绎着他无与伦比的成功。他谦逊、正直、智慧的[0品0]质赢得了世界各地千万人的爱戴,并点燃了人们对于他如何投资成功的强烈好奇。这就是为什么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相隔十年之后,再次完成《巴菲特之道》[0第0]3版的原因。 伴随着巴菲特的个人经历和职业历程,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重要人物,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到菲利普·费雪,再到查理·芒格,他们影响了巴菲特的投资观。 哈格斯特朗将巴菲特的投资方[0法0]进行了分解,并演示了为何巴菲特的方[0法0]"并未[0超0]出任何人的能力范围"。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巴菲特如何挑选股票以及购买企业,这二者实际上都建立在同样的模式下,其中的行为秘籍被解码为十二个投资准则。 通过书中的手资料,你[0会0]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何运用这些投资准则进行企业并购。在[0学0]习了如何进行理性决策之后,书中还展示了为什么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0极0][0大0]地简化了投资组合管理的任务。从中,你还能获[0知0]巴菲特如何处理投资管理中遇到的心理挑战,以及在长期投资中耐心所扮演的角色。 读者还可以从网站www.thewarrenbuffettway.com中获得相关[0知0]识,包括巴菲特分析股票时常用的估值工具。 沃伦·巴菲特管理投资的方[0法0]已经跨越了六十年,将他的投资准则融入你的思维和投资行动,这或许不能让你成为亿万富翁,但一定[0会0]改进并提高你的长期投资水平,你将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原书[0第0]2版)(精装)》 作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幕后智囊,芒格与巴菲特创造了有[0史0]以来[0优0]秀的投资纪录。芒格[0极0]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不同的[0学0]科,能够在投资时考虑到许多普通人不[0会0]考虑到的因素。 芒格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不同[0学0]科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格栅模型。“你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思维方式,你得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将其安置在格栅模型中。” 芒格告诉我们,将不同[0学0]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融[0会0]贯通的格栅,是投资的佳决策模式。用不同[0学0]科的思维模式思考同一个投资问题,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投资决策更正确。懂得越多,理解越深,投资者就越聪明智慧。 芒格认为:“要努力[0学0]习,掌握更多股票市场、金融[0学0]、经济[0学0][0知0]识,但同时要[0学0][0会0]不要将这些[0知0]识孤立起来,而要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0学0]、工程[0学0]、数[0学0]、物理[0学0]的人类[0知0]识宝库的一部分。用这样宽广的视角就[0会0]发现,每一[0学0]科之间都相互交叉,并因此各自得以加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能够从每个[0学0]科中总结出其[0独0]特的思维模式,并[0会0]将其联想结合,从而达到融[0会0]贯通。” 真正的、永远的成功属于那些[0首0]先努力建立思维模式格栅,然后[0学0][0会0]以善于联系、多[0学0]科并用的方式思考的人们。 如果你想一窥这位投资天才的思维格栅模型,不妨从本书中寻找答案。 |
| 目录 |
《巴菲特之道(原书[0第0]3版)》 译者序 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0国0]的本书(金石资产 杨天南) 推荐序一 敢于伟[0大0](橡树资本 霍华德·马克斯) 推荐序二 价值投资思想薪火相传(美盛集团 比尔·米勒) 推荐序三 巴菲特的思想与哲[0学0](彼得·林奇) 推荐序四 成为好的自己(肯尼斯·费雪) 推荐序五 投资是一项五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上证巴菲特研究[0会0] 李剑) 推荐序六 重读经典(著[0名0]价值投资人 一只花蛤 姚斌) 推荐序七 做一个高明的投资者(中道巴菲特俱乐部主席 陈理) 推荐序八 远离喧嚣(著[0名0]价值投资人 杨宝忠) 推荐序九 值得反复翻阅的投资经典(格雷资产 张可兴) 前 言 [0第0]1章 五西格玛事件:世界上伟[0大0]的投资家■ 1 [0第0]2章 沃伦·巴菲特的教育■ 25 [0第0]3章 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51 [0第0]4章 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 81 [0第0]5章 投资组合管理:投资数[0学0]■ 157 [0第0]6章 投资心理[0学0]■ 203 [0第0]7章 耐心的价值■ 229 [0第0]8章 伟[0大0]的投资家■ 243 附录A ■ 269 关于网站■ 288 致谢■ 289 注释■ 293 《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原书[0第0]2版)(精装)》 前 言 [0第0]1章 思维格栅模型■ 1 [0第0]2章 物理[0学0]■ 19 [0第0]3章 生物[0学0]■ 39 [0第0]4章 社[0会0][0学0]■ 69 [0第0]5章 心理[0学0]■ 101 [0第0]6章 哲[0学0]■ 129 [0第0]7章 文[0学0]■ 161 [0第0]8章 数[0学0]■ 195 [0第0]9章 决策过程■ 229 附录:圣约翰[0学0]院推荐阅读书目■ 256 注释■ 260 参考文献■ 272 致谢■ 282 译后记■ 285 |
坦白说,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确实能形成一种互补。当《巴菲特之道》带我走进巴菲特具体实践的“道”时,《查理·芒格的智慧》则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术”和“理”。巴菲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坚持和专注的力量,他的投资决策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而芒格的理论则像一个万花筒,将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碎片,组合成令人惊叹的智慧图案。我从中体会到,真正伟大的投资,不仅仅是对数字的解读,更是对人性和商业的深刻理解。书中关于“复利”的阐述,让我看到了长期主义的强大威力,无论是财富的增长,还是知识的积累,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也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常识性”的道理,发现它们在投资中往往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也让我明白,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迭代的过程。
评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巴菲特之道》和《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这两本书,虽然书名看起来是组合销售,但它们各自带来的启发却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巴菲特之道》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巴菲特传记”式阅读。书中详尽地描绘了巴菲特从一个普通年轻人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投资界的传奇,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案例,更多的是他的人生哲学、对商业本质的理解以及在面对各种诱惑时的定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巴菲特如何构建自己投资体系的论述,他提到的“能力圈”概念,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奥马哈,与巴菲特一起分析公司财报,听他讲述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智慧的投资原则。那种“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心态,在书中被一次次地验证和解释。它不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启发你“为什么这么做”的书,它让我反思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真正基于对价值的判断,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
评分相比之下,《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则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思维上的“洗礼”。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芒格的语录,而是试图将其庞杂但精炼的思想,用“格栅理论”这样一个框架去梳理和呈现。芒格的智慧在于他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他能够从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汲取养分,然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到的判断力。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到的“倾斜的决策模型”、“反向思考”等概念,是如何在他身上发挥作用的。它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书中的例子非常多,从对商业巨头的分析,到对社会现象的点评,无不体现出芒格那种“看透本质”的能力。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愚蠢”的警惕,以及如何通过避免犯错来达成成功。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法秘籍”,它教会你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思维模型,来应对复杂的世界,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总而言之,这两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投资知识的增长,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它们让我明白,投资并非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基于理性分析和深刻洞察的创造性活动。巴菲特教会了我耐心和纪律,而芒格则拓宽了我思考的边界。我开始更加关注那些被低估的价值,更加警惕那些被过度炒作的泡沫。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投资智慧,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朴素的道理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用实践去验证。它鼓励我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并勇于挑战自己的固有认知。阅读体验非常愉快,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投资之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这是一套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在不同人生阶段带来不同感悟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两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价值投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获取高额回报的手段,而是将其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事物本质的尊重和追求。巴菲特对于“好公司”的定义,以及芒格对于“护城河”的强调,都让我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结合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公司,去思考书中的案例和理论。例如,当读到巴菲特对某些消费品公司的投资逻辑时,我就会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品牌,思考它们为何能够经久不衰。而芒格的“格栅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工具箱,让我能够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一家公司,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它教会我,要警惕那些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